词条 | 刘光夏 |
释义 | § 简介 作品 出版有《明月——刘光夏中国画》、《乡土风情》、《我的童年》等。现在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任美术副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研究会会员、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理事、陕西新月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山东省乳山书画院、招远书画院名誉长河南省信阳鸡公山中外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州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新华社书画院特聘画师。 § 经历 作品 刘光夏的彩墨绘画,是生命历程的浓缩,也是他心迹的外化。品味他艺术语言的追求,既有借助水墨的层层积压去完成作品的过程,也有许多是通过线条的变化,水墨的原始张力和具体物象的多样化去实现的。他通过在创作中积累出的各种不同的“线”,尽情地去抒写自己的胸怀和抒写自己心中独有的山川。 在他的笔下,“线”具有极其深刻的含义,往往是将许多繁杂的事物,仅仅通过几条生命的“线”表达出来。在他的人物画中,线条的律动起着主导性作用,富有感情色彩的中锋线条统领着人物的造型,统领着画面的皴、擦、点、染,舍弃了对象外在的形态,强化了画家艺术感情的表达和一些恰到好处的艺术夸张,形成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特点,从而实现了画家抒情达意的目的。 § 特点 作品 在他的山水画中,则时而利用“线”来塑造山川、林木、奇石、河流的特征,时而却有意摆脱墨五色的传统认识,对水墨的原始张力进行充分的处理,用极淡的墨色渲染山石的灵秀之气,抑或则又浓墨重彩千变万化地运用色彩的语言,去抒发自然和人生的情怀。 在他的花鸟画中,虽“线”条严谨,笔工精致,却写意洒脱,虽造型严谨,却不呆板僵滞,虽敷色高贵,却不富丽媚俗。既有唐宋古之传统朴素典雅之风,又得文人画的真传与隽秀。尤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所作写意花鸟,往往以大笔湿墨挥写荷叶、碧竹、丛林、野草,禽鸟、鱼蛙则以小写意刻画,从而以此构成动与静、湿与枯、疏与密、远与近的对比。 在他的笔下,花鸟画与山水画是打通的。在他所富有灵感、飘逸之美的追求中,在他这些带有开创性的彩墨作品中,真不知是山水里的花言鸟语,还是竹林花丛中的空谷涧音。有评论家说,刘光夏是“坐在民族的地盘里去吸收西洋的东西,他是看着好吃才去吃,也敢于下口吃的人。” 他是从本土文化的积淀中去延伸自己的思路,是在对传统艺术烂熟于心的基础上去创新发展。在他的笔下,虽然反映的往往都是一些平常的景,平常的事,平常的人,然而,他表现的却是一些地地道道的民族精华,反映的则往往是民族的情感,民族的精神,乃至乡土、乡情、乡愁、乡恋,甚至故乡人精神和意识的扩充及膨胀。 他似乎吸收现代东西痕迹并不重,但他的作品又很现代。在他的画面中很少见复制性的影子,看到的多是他极富鲜明刘光夏 特色的个性,他的作品画面自由,形式宽松,音乐感、韵律感极强,每每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音乐。 尤其是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专心探索与研究的彩墨画,透视上打破了常规思维,强调结构自由,解放结构,色彩则吸收了表现主义的内容,提倡“光源化”的程序,追求现代主义的视觉效果,因而被艺术界称为现代水墨画,他也被誉为现代水墨画的名家。 观他的彩墨代表作《新雨》,画面五色清晰,远山近水层次分明,芦花飞舞,一抹浓浓的新绿和牧女的朱裳对比,白云与天水间飘荡悠悠,取法自然的意境,使其完全没有落入“着色之法贵手法”的写意陈规,而是将墨色表现推向了极致,从而夸张地达到了“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的境地,显著地突出了“创新”在作品中的主导地位,“情”在诗、音、画的融合上有了浓浓的表达,一种乡情、恋情,永远难以磨灭的故乡情思,便跃然于画面的氛围之中,久久挥之不去。从而由此展示出他的艺术特点与美感追求,这无疑对于当代绘画艺术来说,产生了一种独辟蹊径,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启示意义。 刘光夏的彩墨艺术离不开民间传统的沃土,也离不开生于斯长于斯的伊斯兰母体文化。出生于伊斯兰家庭的他,从其作品的现象观察,并没有更多的伊斯兰风格形式,但他深知中国伊斯兰文化是文明发展交流基础上的产物,其再生性是极为重要的。这种再生性不是王维《山水诀》中的“笔墨为上”,也并非文人画中“以墨纯化艺术”,依然有如评论家主玛于江所言:“是建立在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形式语汇的优选和重建中方可实现的目标,是色彩在儒雅的偏离中去主动接近民众,从历史到当下,从不同的美学体系中吸取有益元素,在更多的彩墨绘画的实践中显见其突破的端倪,去显见其色彩的装饰性,构成意义,以及泼墨向泼彩的转化,求笔墨更求笔彩,代笔墨更求代彩,从而构成了自己的审美视角,构成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去感知万物。从而用挥洒自如的彩墨、写意手法去弘扬一种良善、德智、美好相融合的信仰,将寓于平凡中的美丽、温和、豁达的哲学精神、美学思想传导给受众,传导给人们。使人产生一种清新的感觉,灵性与律动的美感,乃至一种觉醒的冲动。 对于民族文化的悉收体验与领悟,对于传统艺术及民间艺术的由衷热爱,使刘光夏完全摆脱了艺术惯性的束缚,他以运用饱满明丽的色彩,近于原始性的符号和平面化的造型体系去建构自己的艺术,以述说自己心灵深处的憧憬、眷恋与怀念之情。 就当代中国画而言,尤其水墨画的发展,无疑刘光夏的成功探索,使其在同代人乃至新时期的绘画中毫不逊色地显现出鲜明的风格特点和独特的创新精神,从而无愧地占有了属于自己的重要位置。 刘光夏是一位多才、多情、多法的艺术名家,更是一名成功的绘画名家,漫步于他的艺术世界之中,去探索他成功的奥秘,要想完全读懂他的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你确要真正地、完全地走进他的世界,要读懂他那纤弱身躯里的一腔热血,满腔的激情与火热;读懂他那更深夜静时轻展画面的柔情;读懂他那寒冷冬月里,长灯下恭伏画案挥毫洒墨时的灵感;读懂他那炎夏午后汗珠闪烁的晶莹。苍莽的幽微之境,大道雄风的恣肆汪洋,磅礴气势,设色清雅,意趣悠然,野草清泉入画来的美感,清秀近仙骨,雅淡脱尘俗的飘逸之美,简洁灵动,生机盎然的万千气象。如此云云,那是一处处永远的神秘,一片片永远的遐想,一缕缕无尽的情思。他使我突然想起了那句用“心灵点化春光”的名言。 § 成果 作品 发表中国画百幅。代表作有:《乡土风情》(组画七幅)、《我的童年》(十三幅)、《刘光夏彩墨画》(五十二幅)挂历,手册等。 《月光曲》、《黄河之水天上来》中国画1984年中国美协北京分会收藏;《桂林山水》等中国画获奖。装帧设计作品73册,代表作有:《天安门革命诗抄》,198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精、平装);《科学童话》、《外国童话》、《儿童漫画》(共11册) 198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玲珑三娘》,1987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为书籍、报刊插图100余幅,在《人民文学》、《民间文学》、《新观察》、《中学生》、(人民日报)、《北京晚报》、《工人日报》等。 中国画作品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近20次,在北京、西安、山东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多次。曾发表诗歌、歌词约20余首,儿童歌舞剧本2部,歌词作品(谱曲后)在全国获歌词创作优秀奖4次。《中国美术家辞典》、《中国工艺美术家辞典》、《中国专家大 辞典》、《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等书作条目介绍。 § 参考资料 [1]好宝 http://haobao.com/painter/huajia.asp?id=%C1%F5%B9%E2%CF%C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