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军事医学科学院
释义

§ 简介

军事医学科学院

该院曾拥有军事医学领域的大部分研究机构。曾经多次调整改编,1991年设有8个研究所:放射医学研究所,毒物药物研究所,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情报研究所(以上在北京),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卫生设备研究所(以上在天津)。该院还设有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的附属医院。该院还有实验动物中心、实验仪器厂、仪器测试中心、计算中心等科技支撑部门。解放军一些重要的医学研究和技术中心设在该院,如全军预防医学中心、全军环保研究监测中心、全军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中心、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心、新药研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研究中心、全军环境卫生研究监测中心、低温生物学研究中心、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军事医学情况中心、放射病临床专科中心、临床药理和菌种保藏专业实验室等。全院现有2000余名科技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科学家 500余人。建院以来,全院科技人员在药物、造血细胞、毒剂防护、寄生虫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 机构概况

实验仪器厂

实验仪器厂主要承担科研仪器的研制和维修工作。有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制冷工程、机械工程、光学精密机械学科和专业,特别在机械电子设备、制冷及离心设备的应用研究与维修、制造方面形成了优势。先后获国家和军队科技成果奖2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多项,研制仪器设备数百种,其中PCR仪在国内广泛使用受到用户的好评。

实验动物中心

实验动物中心是全军医学动物的研究中心和重要的生产供应基地。该中心设有实验动物研究与质量检测重点专业实验室,从事实验动物的遗传、微生物、生化、病理、营养以及流行病学的研究工作。生产20多个品种品系的不同等级实验动物,有力地保障了有关单位医学科研工作的需要,部分动物还出口到日本和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该中心有1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和军队的奖励或专利。

仪器测试中心

仪器测试中心主要任务是为生物医学研究和新药研究提供形态分析、药物分析和生化分析。该中心设有色谱实验室、电子显微镜实验室、质谱实验室、核磁共振实验室和光谱实验室。配备有核磁共振、透射和扫描电镜、质谱、蛋白质序列分析和毛细管电泳等大型先进仪器设备。在有机化合物成分和结构分析、生化分析以及超微结构分析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1994年该中心与院内有关实验室联合,被批准为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解放军307医院

附属医院,是一所以收治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为重点,医疗、科研、教学相结合的医院,是国家卫生部指定的临床药理基地,是全军放射病临床研究治疗中心。现有11个病区、16个科室与实验室,拥有CT、大型X线机、直线加速器、TPS等大型设备和亚洲一流的无菌层流病房。先后有70多项研究获国家和军队成果奖。该院在临床药理、肿瘤及白血病治疗、骨髓移植等方面有较强的优势,特别在放射病和化学中毒治疗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

输血医学研究所

输血医学研究所主要从事血源及输血安全性研究。该所具有血液病原体检测与灭活、血液保存、血液制品、血液代用品和输血医学基础实验室等,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红细胞血小板的冻干保存、血型转换等项具有特色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了国家"八六三"、国家攻关课题多项。国家和军队科技成果奖30余项,有3项生物制品获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并获多项国家专利。

生物工程研究所

生物工程研究所主要从事生物学技术研究和承担生物工程产品的中试任务。该所设有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和肽化学等研究室。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已形成生物技术上、中、下游配套的学科体系。特别是在基因工程疫苗、细胞工程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获国家和军队科技成果奖30余项,有3项生物制品获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并获多项国家专利。

卫生装备研究所

卫生装备研究所是军队野战卫生装备的主要研制单位,现有卫生装备论证、医用化工材料、医用车辆、医用电子仪器、医用设备工程研究室和全军卫生装备标准检测试验中心。在野战机动医疗单元、卫生技术车辆、x制液制氧设备和系列医疗箱等装备研究领域有较强优势,已获120多项研究成果,部分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成果奖。该所主办的《医疗卫生装备》属全国性刊物。

药理毒理研究所

药理毒理研究所主要承担化学损伤医学防护研究任务,开展平、战时部队特需药和民用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该所设有精神药理学、神经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生化药理学、毒理学、实验病理、药物制剂和药物代谢、药物合成、植物化学和毒物检测分析中心等研究室。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各1人。获国家和军队科技成果奖130余项,特别在新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有20多个新药获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该所主办的全国性刊物《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和《国外医学药学分册》,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

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主要从事部队平、战时常见传染病防治研究。该所设有细菌学、病毒学、免疫学、流行病学、消毒学、媒介生物与防治、药物化学、药理学研究室和全军微生物检验中心,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成果奖200余项。该所在微生物快速检验和诊断、传染病病原学和流行病学、消毒学、媒介生物学及其防治、疟疾防治药物研究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主办《中国消毒学杂志》和《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等全国性刊物。

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主要针对部队平、战时各种环境和劳动因素对指战员健康和作战能力的影响,开展以提高部队平战时卫生水平和作战能力为中心的卫生保障措施的研究。该所设有劳动卫生、环境卫生、营养卫生、高原医学、寒区卫生、卫生检验、病理等研究室。完成国家和军队下达的500多项研究任务,在军事劳动卫生、饮水卫生、营养学、高原和寒区卫生等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成果奖80多项。主办了《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营养学报》和《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等全国性刊物。

§ 细胞生物学家贺福初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贺福初研究员

贺福初,1962年出生于湖南安乡,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后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并入伍,相继获生物化学硕士、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曾发现“细胞活性因子的发育相关进化”、“相互作用分子的协同进化”、“mRNA编码区与非编码区的协调进化”及“物种演化中的分子减速进化”等规律性现象;发现并克隆肝细胞生成素、揭示其基因调控机制、研制其重组品,发现其受体及其两条信号转导通路;建立人胎肝转录组及其蛋白质组,从中发现500余种新基因、新蛋白质;发现中国人群常见恶性肿瘤及慢性肝炎等的易感基因10余种;倡导并领衔了人类第一个组织、器官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这也是中国第一次领导大型国际合作计划,Nature、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等国际著名杂志给予高度评价。以责任作者在国际核心刊物Nature Genetics、PNAS、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Genome Res、Mol Cell Proteomics、Cancer Res、JBC、Oncogene等发表论文100余篇。

曾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五四青年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曾被评为“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全国首届青年科技标兵”、总后“科技金星”、“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主持国家“863”、“973”以及 “九五”、“十五”攻关、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课题、北京市重大项目等10余项。获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研究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获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2项,国家新药证书1项。主编专著6部、主译专著2部、参编专著5部。现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医药卫生专业评委,国家863生物与医药技术专家组成员,国家中长期“蛋白质科学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副组长,国家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共同执行主席,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理事,国际核心刊物《Proteomics》资深编辑、《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编委,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分子免疫学家沈倍奋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免疫学家沈倍奋研究员

沈倍奋,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级研究员,微观世界的“健康大使”。1943年5月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昆山,1965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80年9月到1982年 7月获洪堡奖学金,在西柏林技术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后,从事研究工作。1988年1月至9月,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合作研究,1987年2 月出任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兼抗体工程专题项目负责人。1994年建立和主持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分子免疫学研究室,被确定为全军重点实验室。在沈倍奋看来,引导自己步入科学殿堂的领路人是父亲。沈倍奋的父亲毕业于旧上海的东南医学院,从医之初他将自己改名为沈初兴,后来又为子女取名为继奋、倍奋,希望后人奋斗一世,成就大业。受医学世家氛围的影响,沈倍奋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复旦大学生物系的生物物理专业,1965年又考取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生。然而学业未完,适逢“文革”。在那个一切都十分混乱的年代里,这个认为人生要靠三分命运、七分拼搏,崇尚奋斗创业的姑娘始终坚持读书。先前学俄语的她在这期间打下坚实的英文功底。1980年她获得洪堡奖学金,前往西柏林技术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做博士后。在两年时间中,沈倍奋无暇领略欧洲大陆的旖旎风光,时间全部泡在了实验室。她用不到一年时间,完成了博士后的学业,赢得了导师的赞誉。

回国后,她开始了新的课题研究。在当时没有一间实验室,没有一根试管的情况下,她没有退缩,凭着执著,借实验室开始了研究工作。为了获得实验材料,亲自到屠宰场,取动物脏器。为了得到需要的试剂和仪器,几乎跑遍了北京的试剂商店、仪器公司、玻璃厂、化工厂、机场、海关……最后,在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经费资助下,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并发展成今天的全军分子免疫学重点实室。就在这间实验室,沈倍奋和同事们获得了一个个重要成果:在国内最早开展加成指数测定法分析单克隆抗体所抗抗原决定簇的异同,有关技术在全国推广;最早作出白血病免疫分型试剂,使白血病诊断水平进一步提高;用单克隆抗体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填补了国内特异性诊断方法的空白;研制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17类43株,全部被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国际会议确认;开展白血病导向治疗的研究,研制的免疫毒素是我国单克隆抗体及衍生物最早通过新药评审进入临床的制品;从中国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克隆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并研究了它们的升白细胞作用,在国内最先通过了新药评审。尤其是在导向药物和基因工程抗体研究方面取得了国际水平。获得15项科技进步奖,参加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并以此赢得了同行的赞誉,成为唯一连续4届当选“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的委员。

认识沈倍奋的人都知道,她总是行色匆匆,惯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得赶紧”。作为一名白血病导向药物的研究者,面对我国是白血病的高发区这一事实,她焉能不急?学生们都说:找沈老师难,因为她忙;找沈老师又很容易,因为她总在实验室。我问沈倍奋对成功领悟最深的是什么?她说,“是科学的品质”。在她看来,科学来不得虚假。沈倍奋以她严谨的科研作风,享誉生物技术领域。 1997年,经过多年攻关,她和同事们研制成功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新药,申请新药证书的时机已经成熟。国家主管部门和医药界对一种新药的评审和鉴定向来把关严格,而沈倍奋带领大家精心准备,从实验数据、必备的资料到专家们可能提出的问题,每个环节都丝丝入扣,做到准确、详细、全面,使这个药一次性通过评审。国家医药主管部门还把她们的申报书作为范本,推荐给所有申请新药证书的单位参照学习。

父命殷殷伟业成,医林倍奋出奇英。

思报国,献终生,匆匆行色诉衷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