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关良
释义

§ 简介

关良

字良公。1900年12月30日生于广东番禺,1986年11月28日卒于上海。 1917年赴日本学习油画,1923年回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参加过北伐战争,任政治部艺术股长,30~40年代辗转于广州、上海、重庆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并于名山大川旅行写生,长于中国画、油画。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 生涯

关良是现代海上著名的国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1909年入广东南强公学。

1912年在圣公会,金陵中学读书。

1917年随兄东渡日本,先后入川端研究所师从画家藤岛武二,转入“太平洋画会”师从中村不折先生学习素描和油画,尤喜爱西方的凡·高和高更的绘画风格。

1923年毕业于东京太平洋美术学院。归国后,任教于上海神州女学。

1924年在上海宁波同乡会举办画展,声名鹊起,被郭沫若、郁达夫等激进作家组成的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聘为美术编辑,同时为郭沫若主编的《创造》杂志画插图和封面设计。相继担任上海师范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

1925年,“东方艺术研究会”改组为上海艺术大学,任教于该校。

1926年赴广州任教于广州美术学校、中山大学附中。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艺术股股长。在上海美专任教之余常欣赏京剧艺术,偏爱画戏剧人物,并拜师学戏,增加戏剧人物画创作的生活积累。

1937年到昆明任教于国立艺专。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辞去公职,长途跋涉去西北诸地考察石窟艺术,沿途卖画为生。

1942年在四川成都举办个人画展,引起美术界很大反响,郭沫若观赏关良的戏曲人物画后,认为是古今奇作,并撰文《关良艺术论》向社会介绍和赞扬他的绘画艺术。茅盾等为之题词称赞。后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回到杭州。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美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上海分会副

1956年文化部在北京举办“关良个人画展”,数天之中观者如潮。

1957年与李可染一起赴德意民主共和国友好访问,在东柏林举办个人画展。莱比锡“伊姆茵采尔”出版公司为他出版画册。“文化大革命”以后,大地回春,在上海举办《关良回顾展》。出版有《关良艺事随谈》、《关良回忆录》,画集有《关良京剧人物水墨画》、《关良戏剧人物水墨画册》、《关良油画集》等。

§ 人物评价

其中国画擅长水墨写意戏剧人物,人物造型稚拙生动,富有情趣,笔墨敷彩简洁随意。他的油画接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又吸取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单线平涂,讲究笔触,色调斑斓,具有民族气派。

§ 作品概述及市场走向

关良作品“晴雯补裘”

关良书画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太有市场份额,进入90年代中期,一些拍卖行陆续推出关良的作品,若与国画相比,他的油画当时没有什么行情,价格低得离谱。直到2000年后才有所表现,2001年他的油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嘉德获价22万元;2002年油画《灵派山》在嘉德获价28.6万元。导致关良作品价格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关良作品缺乏理解。记得在关良一次画展上,画家李苦禅曾带着一批学生去参观,许多学生提出关良老师为什么不把人物画得标准些,苦禅先生说:“良公的画法叫得意忘形。”李苦禅所谓的“得意忘形”指的是“绘画之形象”,而不是“形象之绘画”。对此,关良以最理解相许。

对关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走向,笔者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曾阐述:“人物绘画向以传神为极致,关良的独具风貌彩墨戏剧人物画是划时代的,他的作品现在或许还不能被人理解,若干年后,随着人们鉴赏水平的提高,关良的作品有望成为热门收藏品,并成为市场的大黑马。”近两年,随着中国字画行情的启动,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徐悲鸿等一流大师作品先后飙升,尤令人可喜的是,关良的油画涨幅较大,2003年他的油画《舞蹈》在北京华辰获价110万元,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2005年《静物》被北京保利拍至107.8万元,同时,50万元成交的油画作品也大幅增加。从目前关良作品的市场走势看,他的作品价格上扬,属于价值回归,后市鉴于关良属于中国第一代著名油画家,对中国油画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在中国油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所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