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关索戏 |
释义 | § 简介 关索戏 流传在澄江县阳宗小屯村的关索剧,为玉溪地区一个属古老傩戏范畴的剧种。初为古代用以驱邪逐疫的傩祭舞蹈,仪式,北宋时传入宫廷后,才逐渐从傩舞向着表达故事情节的小戏形式发展。逐渐发展成娱神娱人兼有的古老而独特的戏剧。澄江的傩戏为何以相传为蜀汉大将的关索命名,无文献可考证。 关索剧的表演特点是不设舞台,不化妆,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戴上面具(脸壳),穿上服装,带上兵器即可出场表演。行当有生、旦、净三行,而且多以净行为主,角色以面具和服饰区别。演出时无弦索伴奏,全用鼓点(也不正规)指点起落。一般情况是由小军或马童先上场,道说情况以后,即开始各种各样的翻滚动作以吸引观众,继而生角上,在表演中说说唱唱,唱唱打打,没有固定程式(也可能是继承不全),演员可以自由发挥。 关索剧的声腔比较复杂,为无弦伴奏,伴唱参杂其间。有说源于高腔,但从某些曲调分析,又杂合当地民歌小调,颂佛唱经的旋律,更为明显的是吸收滇剧腔调。无固定板式,演唱者不受音域节奏的限制,即便同一曲调,各人所唱均有出入。 关索戏曲于年节演出。演出期间,有一套成规仪式贯串始终。如每年演出前的祭药王、练武。正月初一日起开始演出时的按日出巡、踩村、踩街和踩家,每次演出时开头第一个节目必演《点将》,当日演出结束后的辞神,正月十六日全部演出结束后的装戏箱、送药王,均有其固定的程序后要求。 § 传说故事 关索戏 虽然如此,但关于关索的传说故事,多年来始终只知其一鳞半爪。现在所见澄江所演”关索戏“剧目,又多与一般三国戏内容差不多,不足以推定原来全貌。1967年,上海市嘉定县出土了一批成化年间的说唱词话和传奇刻本,其中发现有《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等四种说唱本。四种题名与插图如下: 一、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下刻白文“全集”;插图有“刘备关张同结义”、“胡氏生关儿”、“先生引关索学道”、“索童得水打强人”、“索童拜别师父下山”、“员外引索童见外公”、“关索杀退二强人”、“十二强人投关索”、“关索别外公去寻父”、“收太行山二强人”、“关索射包(鲍)王”、“关索问包丰包义”、“三娘问父要捉关索”、“关索大战鲍三娘”、“关索娶鲍三娘”。 二、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认父传。下刻白文“后集”。插图有“廉康太子要娶妻”、“关索杀廉康”、“关索收芦塘寨主”、“军师与关公圆梦”、“姚赛盗马夜走”、“张飞杀姚赛”、“关索认父”、“关公引公索见先主”、“关索战廉旬”、“姜维用计借马”、“魏国请先主赴宴”、“先主二人去赴宴”、“关索舞剑杀吕高”。 三、新编足本花关索下西川传续集。书后刻白文“续集”。插图有“关索与张琳舞剑”、“关索扭断张琳头”、“先主入荆州作宴席”、“关公父子守荆州”、“先主阆州被围”、“姜维靖关家父子救阆州”、“关索入阆州捉王志”、“关索巴州捉吕凯”、“众官商议战周霸”、“关索离阆州”、“关索先主入西川”、“关索入西川捉周仓”、“关索下西川”。 四、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贬云南传。下刻白文“别集”。插图有“汉王收得成都府”、“关索共刘丰出外”、“关公战陆逊”、“刘王得梦见关张”、“刘王诏关索回朝”、“先生救关索病”、“关索引兵征吴”、“关索战颜昭”、“曾宵败关索”、“关志入水取刀”、“关索杀旗曾宵”、“关索杀将祭父”、“先主归天关索死”。 以上标目,实际上也就是全部情节的概要,和小说纲目作用差不多了。 这四种刻本中的故事,虽然从刘关张结义说起,直到刘备死去,几乎是全部三国故事,但与《三国演义》差不多完全不是一回事,关索是全书中心,全书主宰,第一英雄。开始讲刘、关、张在姜子牙庙结义,因刘备说出“我独自一身,你二人有老小挂心,恐有回心”。关、张二人遂决心杀死自己家中老小,但原不忍亲自下手,遂商议由张飞去杀关羽老小,关羽去杀张飞老小。张飞去关家,关平苦苦哀求,被张飞留在身边。关羽夫人胡金定身怀有孕,逃至娘家,生下儿子,后来又因观灯,儿子被人拐与索员外为子。索员外将他送与丘衢山班石洞花岳先生门下学武艺。聊以取三家之姓,名叫花关索。 关索艺成回到外公家,曾杀退贼人,又收了贼家,成为统帅,需要有一副宝甲。闻得鲍家庄鲍王有赤龙鳞甲,就兴兵去夺取。恰好鲍王有女鲍三娘,武艺超群,曾宣布有人将她战胜,就许之为妻。关索打败了鲍三娘,得了妻子,还得了宝甲。 认父之后,关索与关羽同守荆州。关羽被东吴吕蒙、陆逊所害。关索为报父仇,活捉了吕蒙、陆逊,还捉了出卖关羽的傅士仁、糜芳,一齐杀了祭关羽张飞。然后刘备忧闷而死,诸葛亮回卧龙岗隐居,关索也气死了。鲍三娘回山称王。这是四种唱本的简括情节。 这个故事,与《三国志》不合,与《三国演义》也完全不一样。实际上是为《三国演义》关羽之死表不平,虚构出关索报仇以快人心。但其中大部分专写关索英雄事迹,应该还是历来流传下来的情节,这些故事与现在所见到云南澄江关索戏的剧目内容,也不一样,可见许多故事在关索戏的产地也已失传了。还有一点很重要,成化唱本第四种,题名叫《花关索贬云南》,可是其中竟无一事与云南有关。而且此传注明是“别集”,所叙完全是虚构出来的关索报仇故事。可见此集并非原传说所有,是说书人编了续上去的,可是写定的人沿用了原题名,而“贬云南”因关索已死,没法接下去,就被删了。所以这四种唱本的出现,还留下了一个重要缺陷,使我们今天还是无法得知全貌。 但是,由于明成化刻本的出现,完全证明了从前确有这样一种以关索为中心的三国传说故事,云南"关索戏"这个特别的剧种,其由来绝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发展、衍变,它的特殊内容和有流行的地域局限性等等,都有它本身历史、社会、政治的原因,完全不是怪异的现象,而是一种合乎逻辑的产物。[1] § 何时形成的 关索戏 关索戏可能会在两个时代,一是元代,一是明代洪武十四年左右。不可能迟至清代,因为入关的清兵习俗差异,恐难以带去与宁元杂戏风格相近又结合着巫觋活动的戏曲艺术,更不可能以关索命名。”这是说,关索戏在云南这外形成,在元代或明初由军队带入云南。 关索传说之盛行于云南,时间多在明代,而高腔传入云南,也恰在这个时期,关索故事上舞台,最可能也就是在这时期。这肯定还与明初略定云南,统治者有意利有秒数民族原有信仰,以便于威慑怀柔,从而故神其说,故作尊崇,一定也有关系。”这里还不清楚的是,杨明是说演关索故事的戏剧?还是作为剧种的关索戏?这两者的含义是不同的。如从他说高腔也在明代传入云南一点看来,他似指关索戏形成于云南境内。因为他以为关戏索是“高腔范畴”,不是皮黄声腔系统。 关索戏形成的时间恐怕较晚,因为道光时的河阳县地狭土瘠,无他物产,商贾舟车不通……我认为关索戏很可能在咸丰以后才逐渐产生和形成的。”今人顾峰认为“关索戏肯定早于滇剧”。(见《抢救稀有剧种——关索戏》。王、杨、薛诸家意见,分别于他们所著前引诸文)关索戏老艺人龚向庚1984年说他小时候就听老辈人传下来说,关索戏清朝顺治年间就有了,原来还有书(唱本)。在他写的《小屯关索来由报告书》中又说,杜文秀领导的回民起义失败后,“过了几年,瘟疫流行,各处商议玩玩灯(花灯)压一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好了。 从此以后,各地玩式(法)不同,但还是牛死马遭瘟,吃药无效,无法可想,玩花灯、玩搬打(武术)、龙灯,还是压不住。有一个外来的风水先生到小屯来,这地方是五虎撵羊,要玩关率(索),关索是五虎大将,就会压得住……不知道关经何处有?那时,小屯的李成龙和龚兆龙两人是陈(岑)公关率何处有?那时,小屯的李成龙和龚兆龙两人是陈(岑)公宫保的红笔师爷……派两人上云南(指昆明)去找他们二人商量,后访问着路南大屯玩着关索,是三十六位上将一堂(坛)。于是,请了李、张二师傅到小屯教我们玩,我们是中五虎,十八大将。” 说顺治时期澄江有关索戏活动,尚无资料证料,只有资料说明康熙时澄江有傩活动。龚兆龙,确有其人。澄江有座灵峰寺,是关索戏艺人敬神、放置戏箱的地方。道光七年的《重修灵峰寺碑记》的末尾“合邑众姓人等”的名单中,有龚兆龙的名字。龚向庚说的岑宫保,是岑毓英,生于道光九年(1829),同治七年(1868)任云南巡抚,同治十二年(1873)署理云贵总督。龚兆龙如活到岑毓项任巡抚总督时,当已是一老人。根据道光《澄江府志》记载,顺治时期,澄江有大西军孙可望、李不定期国所部的战事活动;道光十年二十六之间,澄江有洪水、地震、瘟疫等灾害;咸丰、同治年间澄江遭受清军与回民起义军战斗的摧残,三个时期都有因为需要除灾而“玩关索”的条件。龚向庚所述同治年间请人到小屯教玩关索,说得较具体。 § 演出 关索戏 关索戏在长期的演出活动中,形成了一套固定不变的演出仪式和习俗,兼备娱神与娱人两种功能,分为仪式性演出和戏剧性演出。戏剧性演出,情节简单,语言通俗易懂,多为武戏,有唱有武打。仪式性演出有严格的程式和禁忌,如领牲(祭药王)、练武(排练)、出巡、踩村、踩街、踩家等。 祭祀活动是在农历腊月举行,先择好吉日,在村中灵峰寺正殿神位上供奉“药王”,并在村中撵一只鸡,领牲后将鸡宰杀,全体演员跪在神位前谢药王,颂念:“药王大将,今天我们大家诚心诚意替您家去玩玩”。祭祀后开始练武、排练节目、持续到除夕。演员要在寺内烧水洗澡净身,吃住在寺庙,一直到正月十六日演出结束。 关索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十六演出,关索戏表演的是三国蜀汉故事,其中又以演蜀汉人物,如刘备、孔明、关羽、张飞、关索、鲍三娘等为主,其主要人物有20人,加上马童、龙套、锣鼓手等演员共有36人。剧目内容都是颂扬蜀汉功绩的。(这一点和样板戏的高大全原则相似吧。)在演出习俗上,关索戏有“祭祀乐(药)王”、“踩家”、“踩街”、“踩村”等仪式。剧中人物都戴象征神的面具,共有20幅,是蜀汉人称和与之相关的传说人物,是当年小屯村请来“压邪”的20名“五虎上将”。关索戏表演时不用油彩抹脸谱,而是把各人物的面具戴在头上,演唱时没有复杂的器乐伴奏,只用敲锣、打鼓即可。小屯关索戏总目说法不一,有的老艺人讲有一百多出,有的老艺人说有七八十出。关索戏的剧目目前尚难统计有多少,但经常演唱的有二十多本,如“古城会”、“长板坡”、“三请孔明”、“过五关斩六将”、“收周仓”、“收马超”、“张飞夺山寨”等,剧目有长有短,最长的达3小时,最短的约30分钟。 [2] § 形式 关索戏 关索戏在长期的演出活动中,形成了一套固定不变的演出仪式和习俗,兼备娱神与娱人两种功能,分为仪式性演出和戏剧性演出。戏剧性演出,情节简单,语言通俗易懂,多为武戏,有唱有武打;仪式性演出有严格的程式和禁忌。 如演出前的祭乐王(药王)、练武,正月初一起开始演出按日出行踩村、踩家、踩街,每次演出时开头的必演戏《点将》,当日演出结束后辞神,正月十六全部演出结束后的装箱(服装道具用箱封存)、送乐(药)王等。演员在演出前一定净身,演出期间不能回家夜宿。还有演员角色实行世袭传承制。 关索戏这一有着独特历史、民族、宗教文化价值的戏目怎样保存下来,也是邢定生研究的对象。他说过去婚丧嫁娶及重要节日,都要演关索戏。但现在,由于受经济利益的冲击,关索戏原有的性质已经变样,固有的功能已丧失,适合于关索戏生长的土壤也正在消逝。一些关索戏存在的先决条件已丧失,靠最先的原因已带动不了它的发展,要靠政府来进行保护。所以政府应该重视起来,用现在很容易做到的音像手段把它保存下来。 同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要加以开发,让这一戏剧的“活化石”继续延续下去。而且,充分保护利用关索戏,对澄江旅游业的发展、文化的建设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保护关索戏,也是在保护一种正要消逝的民族文化。 § 其祭祀仪式 关索戏 祭祀时,在五显灵官的下方扯起一块写有“敕封有感风火药王”八个大字的红布标,作为“药王”的 牌位,其中“火”字要倒写。据说,不倒写会引起火灾。两旁再写“声音童子”、“鼓板仙师”的牌位,全体演员必须到场跪拜神仙,请求允许演出关索戏,并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清吉平安,六畜兴旺。 据小屯村民讲.“药王”就是关索大神。关索是三国名将关羽的三儿子,死后被民间尊为保护百姓的大神,唱关索戏就是请关索来压邪避恶。为什么把关索称为“药王”?村民解释不了,也许是“乐王”的谐音或混音,当地人把“药”和“乐”念成一个音。也许在传承成的过程中把“乐”变成了“药”。因为“药王” 牌位两旁还有“声音童子”、“鼓板仙师”的牌位,所以有可能是“乐王”。 关索戏祭祀“药王”的仪式不可改变.不祭祀药王是不能演关索戏的,祭祀药王一般是在腊月间选一个 吉日。祭祀仪式主要有: (1)撵鸡。就是从村里选一只雄壮的公鸡杀了祭药王。 (2)公鸡吃米喝酒表示吉利。公鸡撵来了,要让它自己吃米喝酒,日子才吉利,关索戏才能演。有时候 公鸡是撵了半个村子抓到的,惊魂未定,根本不敢吃米.但也得等。 (3)喝鸡血酒。公鸡血滴进酒碗,演员跪在“药王”牌位下喝鸡血酒,表示虔诚,齐心合力。 (4)跪拜药王。演员齐声说道:“药王大将,今年我们大家诚心诚意替您家去玩玩……”跪拜中还要由 领头人念“领圣词”: 关索药王关索经, 刘备关羽张翼德, 东奔西逃无基业, 四川成都兴王室。 只因刘家天下满。 忠臣义士归天界, 十八大将封成神。 哪处顶戴保哪处, 若有不信冒犯者, 善男信女齐定信, 传与世上众生听, 桃园结义万古名。 三请诸葛佐圣君。 五虎大将保朝廷。 忠臣义士枉费心。 上帝封为三圣君, 保护人民得安宁。 善男信女要齐心。 当时灾星来降临。 保佑人畜得清平 此外.“领圣词”中还有这样的内容: 关索戏 桃李,游遍阳宗,游遍八方,与我们玩,与我们乐。请求百花公主、鲍三娘、春生、寿生、奶母娘娘、哭神 精、笑神精、五显灵官、文差、武差、猪神、牛王、马祖、虫王、山神、土地、关圣帝君,领下红牲,保祜全 村人清吉平安,五谷丰登,六蓄兴旺,买卖如意……领领领,领了“圣”之后就消灾免祸…… 从“领圣词”中可以看出,人们带着浓郁的宗教色彩,向关索祈祷,驱疫逐鬼,确保平安。 在整个祭祀仪式中,要求演员虔诚、严肃、庄重、认真、精力集中,不三心二意、胡思乱想。 二十个演员跪拜,还有一套规矩和顺序,不能错乱。两人为一对,先拜神灵,再拜天,然后演员对拜。 十对演员跪拜的顺序是:关公和周仓,黄忠和肖龙,张飞和假张飞,赵云和马超,关索和黄三岳,张邦 和张迁,刘备和诸葛亮,小军和巩固.秦蛟和严颜,鲍三娘和百花公主。 祭拜神灵仪式完成之后要离开灵峰寺,或者演出间歇把脸壳放回灵峰寺演员要离开神龛,都要唱二段辞 神词。 辞神词: 一报天和地 二报日月和神灵 三报国王和水土 四报父母养育恩 全体演员唱完辞神词,紧接着张飞再唱四句: 再报英雄三千秋 传遍天下海和洲。 九洲四海扬名姓, 到处消遥好风流。 祭完药王开始排练,正式演出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年三十晚上,演员在灵峰寺洗澡。洗了澡就不准回 家.吃住在灵峰寺,戒男女房事,不吃腥味食物。大年初一换戏装还要对神跪拜磕头。 演出结束还要举行送“药王”仪式。正月十六演出结束,要把药王送上天。送药王要在夜深人静的时 候,仍然以公鸡谢药王。全体演员跪下,一齐念道:“药王大将,我们诚心诚意为您家玩了,现在送您回去 ……”然后把药王的神位取下来,全体演员手执香火,送药王牌位到村口“南潭”泉口,把药王牌位烧掉。 演员列队回来,不准说话,不准回头,不准弄出声响.不准有火光,这样“药王”才能送回天上。 在《中国戏曲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国戏曲大词典》中,关索戏被列为独立的戏种。《中国戏曲志•云南卷》编篡了《关索戏志》一书,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 传承难题 关索戏 谁来传承关索戏? 关索戏一直保持父传子、子传孙,不外传的传统,始终由小屯村的村民表演。大刀怎么闪,年年都是那个动作,走步、打斗、唱腔从来没有新的发展,它依旧保持着古朴、原始的风貌。在专家的眼中,这种神秘的、原生态的戏剧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但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关索戏在普通百姓的眼中,并没有多大市场。今年的“五一”黄金周,关索戏来到禄充风景区,作探索式演出,但很多人反应:看不懂、听不懂,只觉得很神秘,“演员们戴着面具,阳宗方言难以听清。” 在传承过程中,有人大胆提出了改革。“如果不改革,关索戏复苏不了,走市场也是个问题,不能让关索戏一直封闭在小屯村。”有观察者提出。但是,戏服改动一点点专家们都有意见,他们认为,改变后就不是关索戏了。 争论过后,专家普遍认为,如果不进行改革,关索戏的存活是个问题,政府补助远远不足,靠市场运作,就必须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作微小改动。 澄江县正在进一步挖掘关索戏,打算和旅游业相结合,引进外来艺术团,把关索戏这一品牌打响,打响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下去。 此前,澄江县文体局对关索戏进行了调研,发现演员年龄偏大,演出队伍显得青黄不接,文体局与小屯村反复磋商,提议让更多的年轻人参加演出,让健在的老人传授武打动作、唱词、唱腔。以前,剧本一家留一本,现在要把唱词、唱腔和乐谱都整理出来。可喜的变化是,现在4岁以下的演员已经有七八个了,十八九岁的演员也开始出现。 关索戏尝试着走出小屯村,不再是春节时才搬出来的祭祀演出活动。今年立夏节,关索戏在抚仙湖北岸风之广场进行展示演出,在抚仙湖水下探秘时,也举行了长达一周的民间民俗文化展演。澄江县期望通过这种面向市场的尝试,加强民族、民间文化的普及。[3] §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云南省澄江县的“关索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项目类别,序号1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