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八思巴
释义

§ 萨迦第五祖:

八思巴洛哲坚赞(1235——1280年)

又名: 原名罗古罗思监藏 又译八合思巴 又译发思巴 号八思巴(圣者) 八思巴

萨迦派第五祖是八思巴(1235——1280年)。八思巴本名叫洛哲坚赞。他是萨迦班智达的弟弟索南坚赞

的儿子,因而萨迦班智达是他的伯父。八思巴从小聪慧好学,八岁时能向人们讲经,加上伯父萨迦班班智达的良

好教育,后来除了在政治上成为一名显赫的人物外,也是一位精通各种宗教知识的高僧。正如《西藏王臣记》记

载:「幼而颖悟,长博闻思,学富五明,淹贯三藏」。 八思巴十岁左右就跟随伯父萨迦班智达赴凉州与蒙古汗

王谈判,幼年时期就开始接触政治,为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础。八思巴十七岁时,被临终的萨迦班智达任命

为自己的法位继承人,即萨迦寺主持和萨迦派教主,萨迦班智达去世后,八思巴开始担任萨迦寺主持和萨迦派教

主职位,成为萨迦派第五祖。从此八思巴逐步成为既是萨迦派的教主又可代表西藏地方势力的显赫人物,因而他

对西藏地方乃至元朝中央政权起过重大作用。 1253年,八思巴应召謁见忽必烈薛禅汗,当时忽必烈夫妇及

其子女以世俗人拜见上师的礼节会面八思巴,他们共二十五人先后在八思巴前受密宗灌顶。忽必烈向八思巴奉献

财宝作为灌顶的供养。 1255年,八思巴回藏从康区迎请那塘堪钦札巴僧格受比丘戒,完成佛教出家僧人生

活中最庄严的仪式。不久,八思巴又返回上都。当时蒙古汗王对佛教、道教等不同派别的宗教,还能够比较公平

地对待。所以,佛教与道教之间常发生辩论事件。为了解决此事蒙哥汗王命忽必烈主持并判定两派优劣,125

8年在上都的宫殿隆重举行了佛道辩论会,两派各参加十七人,佛教方以时年二十三岁的八思巴为首组成。其辩

论以道教一方承认自己辩论失败而告终,十七名道士削髮为僧,少许道观也随之改造成佛教寺院。 1260年

,忽必烈继任蒙古汗位,立即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 1264年,忽必烈迁都大都(今北京),在中央政

权内设置总制院,掌管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又命八思巴以国师的身份兼管总制院事。 1265年,八思

巴返回西藏,对萨迦寺进行了修缮,如新造佛像、灵塔,以及用金汁书写大量大藏经中的甘珠尔部。同时分别拜

克什米尔班智达希达塔噶大巴札、罗沃译师喜饶仁钦、纳塘堪钦青南喀札第二十多位大师为师,研习修教因明学

、显宗理论和密宗修持等佛教教理仪轨,以及藏族传统文化五明学等知识。八思巴此次回藏居留三年,其间还奉

忽必烈之命创製「蒙古新字」。蒙古新字是八思巴依照藏文30个字母创製的由41个字母构成的一种新文字,

其语音拼读均按蒙语,后来蒙古新字又称八思巴蒙文。八思巴向忽必烈呈献蒙古新字后,忽必烈极为高兴,并於

1268年下詔,凡是詔书及各地方公文等均必须使用蒙古新字,试图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种新文字。 127

0年,八思巴第二次向忽必烈授予密宗灌顶。由於八思巴为元朝中央创製新文字,为元朝皇帝授予神圣灌顶,深

得元朝皇帝器重。忽必烈晋陞八思巴为帝师,并更赐玉印。封号全称为「普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

佛陀,创製文字,护持国政,精通五明班智达八思巴帝师」,又称帝师大宝法王,简称帝师。 1276年,八

思巴从大都抵达萨迦寺,此次八思巴返藏,由太子真金护送,在途中专为真金著述并讲授了《彰所知论》,此经

有汉译本,收录在大藏经中。 1277年,八思巴在后藏的曲弥仁摩地方(纳塘寺附近),举行聚集七万僧眾

的盛大法会,史称「曲弥法会」。 1280年,八思巴在萨迦寺拉康拉章英年早逝,享年46岁。八思巴在萨

迦寺圆寂后,忽必烈又赐封号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

大元帝师」。 1320年,元仁宗下詔,在全国各路建造八思巴帝师殿,以此永远纪念这位功臣。八思巴在世

任国师或帝师期间,除了推动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之外,为元朝的稳定、发展以及全国各民族间的

团结和文化交流,均作出过巨大贡献。正如王森先生指出:「看起来,八思巴首先是继承了他伯父萨班贡噶坚赞

的内向政策,进一步巩固了西藏地区和祖国中央的关系,而且还带动了汉藏、蒙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虽然

实际上他们只是蒙藏两族统治者之间的结合,但是在客观上他也起了密切祖国人民之间的关系的作用。」八思巴

去世后,元朝中央的帝师制没有改变,帝师职位一直由萨迦派高僧继任而延续。如八思巴后由其弟仁钦坚赞担任

帝师,之后,由八思巴的侄子达玛帕拉热噶斯塔任帝师,其后帝师由益西仁钦担任,总共產生十几位帝师,随著

元朝的灭亡而终止帝师制。 通过以上对萨迦五祖的介绍,大致可以瞭解萨迦派在藏族地区如何发展壮大的历史

进程。根据藏文史料,萨迦五祖中的前三祖称为白衣三祖,因为他们都没有正式出家受比丘戒,而是身著俗衣以

居士身份自居,故称白衣三祖,后二祖称为红衣二祖,因为他俩正式出家为僧,受过比丘戒,身著红色袈裟,故

称红衣二祖。萨迦五祖之后,仍有许多高僧大德为萨迦派的不断发展继续发挥过巨大作用。其中萨迦四大拉章,

始终是萨迦派蓬勃发展的四大支柱。萨迦四大拉章分别为希托拉章、拉康拉章、仁钦岗拉章和迪却拉章。萨迦四

大拉章起源於元朝帝师贡噶罗追坚赞时期,贡噶罗追坚赞将他的同父异母的眾多兄弟,分成四个拉章,由他们分

别担任各个拉章的主持。 希托拉章是在南喀饶比坚赞任萨迦寺主持时期开始建立,南喀饶比坚赞的儿子贡噶坚

赞(1331——1399年)任希托拉章主持时,又将该拉章从萨迦迁徒到曲弥地方,并由其子嗣相继担任拉

章主持。其最后一位主持是贡噶扎西坚赞(1349——1425年),曾被明朝封为国师,他去世后绝嗣,遂

将希托拉章转入仁钦岗拉章,作为相对独立的拉章已不复存在。 拉康拉章的第一任主持是贡噶坚赞柏桑布(1

310——1358年),其子却吉坚赞(1332——1359年)为第二任主持。拉康拉章的主持一直由该

家族成员相续担任。至十六世纪左右,拉康拉章趋於衰微。 仁钦岗拉章始於絳央敦悦坚赞(1310——13

44年),其主持依次是达瓦坚赞、絳央钦布、喜饶坚赞等。仁钦岗拉章的传承,传到第三、四代后,大约在十

五世纪左右被中断。 迪却拉章是萨迦四大拉章中的嫡系拉章,也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拉章。迪却拉章始於贡噶勒

贝迥奈坚赞柏桑布(1308——1336),他在元朝曾尚长公主,受命担任过藏族地区的执法官。迪却拉章

的主持,也是以父子世袭的方式继任。迪却拉章的主持一直受到元明两朝中央的重视,贡噶勒贝迥奈柏桑布的儿

子,札巴坚赞普受封为王,札巴坚赞的孙子南喀勒贝坚赞曾被明永乐帝封为辅教王,等等。由於其它三个拉章的

传承后来一一被中断,只有迪却拉章,一枝独秀延续至今,而且萨迦寺主持也由迪却拉章主持担任。 萨迦派在

十三世纪受到元朝中央的青睞,从此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在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作出历史性的贡献。此

后,萨迦派得到元朝中央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有力扶持,才得以在后藏掘起,成为藏传佛教重要宗派之一。此外,

萨迦派的高僧大德,受到元朝中央的册封和支持,他们在西藏第一次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萨迦派的势

力也因此而遍及整个藏族地区,元末明初,萨迦派的法王势力被噶举派所夺取,其实力逐渐衰微。

§ 元朝第一代帝师

元朝第一代帝师,学者。吐蕃萨斯迦人。本名罗古罗思监藏(bLo-gros-rgyal-mtshan=hPhags-pa),八思巴(又译八合思巴、发思巴,意为“圣者”)是尊称。生于款(hKhon)氏贵族之家,从伯父萨斯迦·班弥怛·功嘉监藏(Sa-skyapandita Kun-dgah-rgyal-mts-han)习佛典,精通五明。窝阔台汗时,蒙古军进入乌思藏地区,引起极大震动。1244年,萨斯迦·班弥怛奉蒙古阔端太子之召,北上凉州,代表乌思藏各僧俗首领表示归顺(见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八思巴从行,先期到达。1251年,萨斯迦·班弥怛去世。八思巴继为萨斯迦教派法主。1253年,在六盘山谒见忽必烈(见元世祖忽必烈),备受崇敬。当时,佛教与道教为争夺蒙古汗廷的信任,争夺权力和徒众,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论战。1258年,八思巴在忽必烈面前与道教首领辩论《老子化胡经》真伪,驳倒了对方。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帝位,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让他统领天下释教。至元元年(1264),立总制院管辖全国释教和吐蕃僧俗政务,以国师领之。八思巴回到乌思藏,设置宣慰司等官衙后,返回中都(燕京)。六年,八思巴创制成以藏文字母为基础的蒙古新字(后人称为八思巴字),元世祖下诏颁行。八思巴升号为帝师、大宝法王。元世祖把乌思藏地区十三万户指定为八思巴的供养地。十一年,其弟亦邻真监藏嗣为帝师,八思巴本人返回萨斯迦,统治吐蕃。八思巴著有《彰所知论》等多种著作。所制八思巴字(见蒙古文字),以描写语音精确见长。

(亦邻真)

八思巴(1235或1239~1280)元代第一代帝师(即元代皇帝从吐蕃请来喇嘛充当的一种最高神职),学者。本名罗古罗思坚藏,尊称八思巴(意为圣者)。吐蕃萨斯迦(今西藏萨迦)人。生于款氏贵族之家。1244年,从伯父应蒙古阔端太子召赴凉州,表示归顺。1251年继为萨斯迦教派法主。1253年,谒忽必烈于六盘山驻地,备受崇敬。当时,佛教与道教为争夺蒙古汗廷信任,引发论战。1258年,忽必烈集僧道辩论《老子化胡经》真伪。八思巴

八思巴参与辩论,使道士词穷。中统元年(1260),封国师,赐玉印,统领天下释教。至元元年(1264)领总制院(后改宣政院),统辖释教僧及吐蕃僧俗政务。回乌思藏,置宣慰司等官衙后,返中都(燕京)。1269年,完成了以藏文字为基础的蒙古新字(后人称八思巴字)的创制。次年升号帝师.1274年,八思巴返回萨斯迦,统治吐蕃。著作有《彰所知论》等。

八思巴出身于萨迦派昆氏家族,本名罗追坚赞,自幼聪明过人,故被人称为八思巴,意为圣者。十岁时随其叔父萨迦班智达(简称萨班)赴凉州会见蒙古汗阔瑞,途经拉萨时,八思巴在大昭寺从萨班出家。1253年,八思巴年19岁,谒见忽必烈。1260年,忽必烈即位,当年封八思巴为"国师",并赐玉印(玉印在当时为职权的象征)。

1264年,忽必烈迁都北京(当时称燕京),设总制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的地方行政事务,又命八思巴以国师领总制院事。1265年,八思巴返回西藏后创立了蒙文,并设置了西藏地区行政区划。1280年,八思巴卒于萨迦,元世祖忽必烈册封他为“西天佛子大元帝师”,年仅45岁。八思巴是西藏萨迦政权的创始人,是第一任萨迦法王。他对西藏与祖国的统一、蒙文的创制、佛教开始传入内蒙古及华北等地、萨迦派在西藏的兴盛、西藏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八思巴著作甚丰,达30余册,其中以《彰所知论》最为著名。

八思巴(1235-1280)也作癹思八、帕克思巴。西藏喇嘛教萨迦派首领。元代第一任帝师。本名罗追坚参。幼从伯父萨班归顺蒙古,住西凉(今甘肃武威)。1253年忽必烈召置左右,从受佛戒。中统元年(1260年)封为国师。至元元年(1264年)领总制院事,管理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行政事务。曾赞助元朝在卫藏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置十三万户,调查户口、规定赋役、设驿站等。又奉命制蒙古新字(即八思巴文),至元六年(1269年)下诏颁行。七年(1270年)升号帝师、大宝法王。其随从弟子辈,曾传来西藏造型艺术,并传内地雕版印刷术入藏。他对元代中央加强西藏地方行政建置,促进汉藏两族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

著作有《彰所知论》等。

八思巴文

八思巴结合蒙、藏、汉等多种文字创造出了八思巴文。这是元代时官用文字,皇帝下达的诏书等官方用书都采用了这种文字,使文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因为元朝统治者是外来民族,所以对其统治帮助很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5: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