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冉子仲弓祠 |
释义 | § 概述 冉子仲弓祠 先贤冉子仲弓祠位于菏泽市东7公里处。这里坐落着一个300多户人家的小村镇——张什店。该村古名茶固坡,冉贤镇,为先贤冉子仲弓故里,村中居民冉性居多。村中心丁字路口东北隅有冉子仲弓祠,俗称冉家祠堂。宽敞雄伟的广连门临街耸立,造型古朴典雅,气象庄严,望之使人顿发思古之幽情。院内现有大殿一座及楷树一株,均系菏泽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 § 冉子 冉子仲弓祠 冉子名雍(公元前522年--?),字仲弓,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弟子,少孔子29岁,早年拜师孔子。随孔子周游列国后,回鲁后的第三年(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41岁的冉子为季氏私邑长官,为政“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但由于季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 冉雍出身名门且家风尚学。冉子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家境贫寒,以牧为业,人称“犁牛氏”。《冉氏族谱》记载,冉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后,离又娶公西氏。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冉子与冉耕(伯牛)、冉求(子有)为孔子弟子,皆在孔门十二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当地人称为三冉,为后人敬仰。 冉雍“仁而不佞”,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孔子对其甚为器重,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弟子唯一的最高评价。 冉子曾问政于孔子,孔子教仲弓存心敬恕重修身,办事从大体著想,多举贤才。孔子临终时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所以后世对冉雍的评价甚高。如荀子在他的《儒效》篇中,就把冉雍与孔子相提并论,说:“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即仲弓)是也。” 孔子逝世后,“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东汉郑玄语)。由此可见,冉子是儒家经典《论语》的主要辑录人。又独著6篇,谓之《敬简集》,自经秦火,书已不存。因此,历代王朝均因尊崇冉子的德行与学识而加以追封。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下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薛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据史料记载,冉子墓原有祠,始建年代不可考,但在晋代《水经》中已有明确记载,可见年代之久远。清代最后一次重修后的冉子墓整个建筑占地10余亩,分冉子祠堂、冉子墓和东跨院三部分。冉子祠堂、冉子墓成中轴线南北排列,南部是祠堂,北部是墓地,东西面两道红墙把祠堂和墓地圈成一个整体。由于经历千年风霜洗礼,冉子墓遗址的修缮、维护和开发值得引起当地有关部门关注。[2] § 修复 1984年春,省文物部门为挽救这些历史文物,特派专家来菏泽察看,即拨专款督专人即行抢修。市委、市政府对冉祠的保护与修复十分重视,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查看指导,并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经过维修,破烂不堪的大殿焕然一新,雕梁画栋、赭棂丹柱,黄绿相间的琉璃瓦顶在朝阳里熠熠生辉,但由于资金所限尚未恢复原祠旧有的规模。据有关文献所载,原祠为一古建筑群。计有:广连门、二道山门、东西两司、大殿、启贤殿等建筑群。正殿檐下竖匾蓝底金边金字,上书“薛公殿”。古建筑上的吻兽等饰物的形制与数目是区分等级高下的重要标志,建殿时,冉子已被追封薛公,位在帝王之下,侯伯之上,可以想见当时殿堂规模之宏伟壮观。殿前有墀(平台),高出地面三尺,宽广九方丈,方砖铺地,拾级而上,系供地方官员春秋献祀之所。台下为族人儒生观礼处。殿前左右两庑供与祭祀官员休息与享受祭余之所。大殿内有神龛两座,正龛内供冉雍塑像,西壁龛内供冉雍次子冉季(孔子弟子)牌位。启贤殿居正殿西北20米处,供有冉雍父冉离牌位。山门的中门上方,悬有金边红底竖匾一面,上书:“先贤冉子仲弓庙”。庙门面南临街,台阶高出街面三尺。 祠内原有古柏数十株,苍劲挺拔,遮天蔽日,映衬得整个祠院格外肃穆庄严,游人至此吊古凭今,无不肃然起敬。大殿东南主干高5米、围3米的大楷树,相传为冉雍所植,现仍枝茂叶繁,形如巨伞。冉子仲弓祠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份珍贵遗产,也是菏泽地区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