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内雷特瓦河战役 |
释义 | § 战争简介 内雷特瓦河战役作战图 内雷特瓦河战役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次著名的发对法西斯侵略战役。1943年2月16日—3月15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与德、意法西斯占领者及其帮凶——乌斯塔施—道莫布兰军队和“游击队”分子的新编部队,在内雷特瓦河河畔进行了一场大规模交战。内雷特瓦河交战是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取得巨大胜利的一次交战。这次胜利具有重大的军事政治意义。 § 战争背景 二战时,铁托(左四)在山洞里主持会议 1941年3月27日,地处东南欧的南斯拉夫发生政变,空军司令西莫维奇组织临时政府,拒绝与法西斯德国结盟,转而向英国靠拢。作为报复,恼羞成怒的希特勒下令德军入侵南斯拉夫,1941年4月15日,南斯拉夫政府投降,大部分国土成为德国和意大利的占领区,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也分得部分领土,克罗地亚则在当地的法西斯组织乌斯塔施的领导下建立了所谓的克罗地亚独立国。 南斯拉夫人民对法西斯进行了坚强而持久的抵抗,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由南斯拉夫旧军官和民族主义分子组成的以米哈伊洛夫为首的切特尼克武装和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共产党游击队。在这种情况下,居住在南斯拉夫的德意志人在法西斯占领军的默认或者支持下,纷纷成立了自卫队和护卫团,以对抗游击队。 § 战争前序 遭遇战1943年初,南斯拉夫解放军基本兵力(9个师,3个旅和许多游击队)驻在南斯拉夫中部西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广阔的解放区(面积约37500平方公里)。为消灭南解放军和彻底摧毁南斯拉夫民族解放运动,法西斯军队在勒尔上将指挥下从1943年1月20日起发动了进攻。敌为实施“白色—1”战役,调集了4个德国师,3个意大利师和乌斯塔施—道莫布兰的新编部队,共约8万人,三面包围了解放区西北部的南解放军。与敌对抗的是波斯尼亚第1军和克罗地亚第1军的部队以及游击队,总数约2.5万人。法西斯军队虽然兵力上占压倒优势,且有空军的强大支援,但并未完成受领的任务。只有党卫军第7师于1月26日在斯卢尼突破了南斯拉夫军队的防御,从西北向比哈奇进逼,使比哈奇—克柳奇交通干线和通往南解放军中央医院(在普罗佐尔以西,住有约4000名伤员)的道路面临被占领的威胁。 战争爆发后,铁托领导的共产党游击队一直颇为活跃,但随着各地傀儡政权的建立,游击队被迫转移到乡村,1942年8月,铁托本人率领党中央秘密撤退到波斯尼亚山区。游击队团结国内真正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团体,也对假抵抗、真反共的切特尼克武装予以还击。到1943年初,游击队已迅速发展到15万人,编有9个师、36个独立旅和近70地方游击队,成为德、意占领军的心头大患。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失利后,希特勒希望将巴尔干驻军调往俄国,因此德国总参谋部制订了“白色行动”,准备调集在南斯拉夫的纳粹军队和克罗地亚国民自卫队对游击队根据地进行一次彻底清剿,计划的重点在于聚歼游击队主力并消除其群众基础,在“白色计划”中,军事打击的中心是游击队根据地所在地比哈奇。 § 战争过程 内雷特瓦河战役鉴于战争形势,1945年最高总司令铁托决定反攻。为此,要求在解放区西北部阻止住敌军向前推进,同时以解放区东南部的主要战役集群(编有3个师,即无产者第1、第2师和突击第3师)向东南实施突击,突破内雷特瓦河畔的敌军防御,然后向黑山和南塞尔维亚发展进攻,以利于进一步扩大这些地区的人民起义,粉碎并从这些地区赶走“游击队”和占领者。内雷特瓦河交战是实现这一宏大计划的第一阶段。 集结在普罗佐尔地域的主要战役集群的军队,于1943年2月16日转入进攻。他们击溃了与之对抗的1个意大利师,2月20日在几乎80公里宽的正面前出至内雷特瓦河中游,占领了所有桥梁。近0.7万名“游击队”分子守卫着河对岸。意大利人耽心主要战役集群向滨海地区突破,急忙将自己的兵力向莫斯塔尔地域主要战役集群的右翼集结。在主要战役集群左翼,敌人试图不惜任何代价固守科尼茨这一坚固的支撑点和沿内雷特瓦河上游通往东黑塞哥维那、黑山和桑扎克的咽喉。还从萨拉热窝往科尼茨地域抽调了德军师之一部。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在执行蓄谋已久的计划的同时,于1943年2月25日以4个师的兵力开展进攻,企图肃清解放区东南部的南解放军(“白色—2”战役)。进攻过程中,德军统帅部发现那里的南解放军兵团主力已挺进至内雷特瓦河,遂于2月27日把2个师调往他们的后方。但进攻之敌在普罗佐尔以北被克罗地亚第1军第7师的英勇抗击所阻。然而主要战役集群还面临着被围的危险,中央医院仍受着严重威胁。为拯救伤员,主要战役集群的基本兵力(9个旅)于3月3日前在普罗佐尔以北地域集结,实施反突击。与此同时,南解放军为迷惑敌人不使其识破向内雷特瓦河运动的企图,炸毁了所有桥梁。经过历时两天的激烈反突击战,法西斯德军部队被击溃,并于3月5日被赶至上瓦库夫地城。南解放军最高司令部赢得了时间,疏散伤员,组织强渡内雷特瓦河并向东南突破。 主要战役集群的基本兵力再次迅速折回内雷特瓦河河谷。第7师和从滨海地区撤回的第9师加入其编成。1943年3月6日夜,第2师各分队出敌不意发起冲击,沿已遭破坏的亚布拉尼察大桥渡到内雷特瓦河左岸,击退了守卫渡口的“游击队”分子。河上架起了吊桥。3月8日,第2师主力沿吊桥渡过了河,在内雷特瓦河湾击溃了“游击队”部队。与此同时,第3师在河右岸对法西斯德军部队发起攻击,将其赶至科尼茨。该师在奥斯特罗扎茨地域渡过内雷特瓦河,沿左岸进攻。伤病员也过了河。留在右岸的主要战役集群诸兵团受敌压逼,逐渐收缩桥前防御,朝桥上撤退。3月15日最后一个旅来到内雷特瓦河左岸。所有火炮和交通工具都被迫在右岸毁掉。先遣部队已前出到别拉河,保障了整个主要战役集群向黑塞哥维那东南部突破。法西斯德军前出至内雷特瓦河河谷,放弃了追击。 § 战斗将领 内雷特瓦河战役约瑟普·布罗兹·铁托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克罗地亚人。于1892年5月生在克罗地亚的一个贫农家庭。在反对法西斯侵略者,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中,领导南斯拉夫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建立了第一个解放区,创建第一支正规军—“第一无产阶级旅”。在苏捷斯卡战役中,铁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在战场上负伤的总司令。并且他不顾大国的反对,宣布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为南斯拉夫临时政府。指挥内雷特瓦河战役,它挫败了德军统帅部消灭南解放军主力和镇压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运动的阴谋。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铁托任联邦政府主席、最高统帅。 阿道夫·希特勒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领袖和纳粹德国的元首。被公认为是二战的发动者与罪魁祸首。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的总裁和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头号战犯。同时,他也是一个出色的演讲家、残酷的政治家和过于冒险的军事家,以及野心家、阴谋家。 § 战役意义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雕像内雷特瓦河战役是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取得巨大胜利的一次交战。这次胜利具有重大的军事政治意义。它挫败了德军统帅部消灭南解放军主力和镇压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运动的阴谋。南解放军在内雷特瓦河粉碎了“游击队”分子,致使其在南斯拉夫的活动彻底失败。主要战役集群牵制住了敌军主力,并予以严重杀伤,从而改善了克罗地亚第1军和波斯尼亚第1军的态势,使他们几乎恢复了原先的西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解放区。 内雷特瓦河大捷促使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得到加强,队伍进一步壮大,推动了南斯拉夫人民民族解放斗争的蓬勃开展。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在交战中显示出复杂情况下机动巨大兵力的高超艺术,表现了防御的坚定性和进攻的神速性。战士们表现出良好的战斗素质,勇敢和英雄主义。 § 战争电影 内雷特瓦河战役片名《内雷特瓦河战役》 英译:Bitka na Neretvi 类型:战争片 主演:Sergei Bondarchuk Yul Brynner Antho 导演:Veljko Bulajic 国家:南斯拉夫/德国/意大利/美国 配音:国语 片长:102分钟 年代:1969年 级别:普通会员 [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