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健挺 |
释义 | § 革命活动 刘健挺延安抗大学习照片 民国16年(1927年)参加革命活动,加入农民协会,组织发动农民抗捐、抗租、抗债。 民国17年10月参加秘密的赤卫队。 民国19年3月,中共组织领导的圣人山农民暴动成功,乡农会正式成立,刘健挺被选为支常委。同年6月,霍山县苏维埃政府派他到七区六乡搞农运工作。 民国2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在七区区委扩大会议上被选为少共区委委员,任少共区委秘书。在革命根据地内部“肃反”中被打成受“改组派”欺骗分子,蒙受冤屈,撤了职,罚做苦工。他戴着“反革命分子”帽子,接连参加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以一名红军战士和共产党员的忠贞、勇敢精神,英勇战斗。 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西进。主力红军走后,六安、霍山一带苏区失守,白色恐怖严重,他带领区委机关人员加入红二十七军。艰苦恶劣的环境没有动摇刘健挺的战斗意志。一次,他所在的连担任掩护大部队转移任务,连长牺牲了,他主动带领全连战斗,右肩负伤了也没有后退一步,直到胜利完成阻击任务。 栗杪阻击战后,红二十七军整编为红二十五军。刘健挺被分配到第五十团机枪连,经过考察,恢复了他的党籍,调至第二二三团一连任指导员。 民国23年11月,奉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十五军组成“第二北上抗日先遣队”,离开鄂豫皖苏区,进行长征。 在陕南,刘健挺被选为陕南特委委员,担任独立第二营政治委员。民国25年,调红七十四师任独立第一团副团长、师教导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而后,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1] § 抗日时期 刘健挺 抗日战争时期,刘健挺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四团参谋长、团政治处主任,第三五八旅第七七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为保卫延安立下战功。 民国32年底,奉中共中央指示,与张才千一起率领第七七团离开延安,进军豫西。在离开延安前,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彭真找刘健挺谈了一次话,宣布取消给刘健挺划的受“改组派”欺骗过的分子的错误决定。中共中央政治上的关心、信任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给他以极大的鼓舞。到达豫西,第七七团编为豫西支队,刘健挺任伊洛特委书记兼豫西军分区政治委员和豫西支队政治委员。豫西是联系中原地区的桥梁,战略地位显要,日军对这里争夺十分激烈,战斗频繁,矛盾尖锐。刘健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确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组织发动群众,团结争取进步力量,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对地方著名士绅,一一登门看望,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征求意见。经过调查和群众推荐,聘请60多位有代表性的人士为参议员,组成伊洛参议会,定期举行会议,商讨抗日大计。对日军进犯,巧妙地组织伏击,先后击毙日军驻伊川正、副司令官,击溃来犯日军,鼓舞了群众的抗日热情,各种团体纷涌而起,组建起一块拥有3个县民主政权的伊洛抗日根据地。 § 内战时期 刘健挺 抗战胜利后,伊洛军分区奉命南下中原到达桐柏山区,豫西支队改编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二旅,刘健挺任第二旅政治委员。蒋介石蓄谋已久而发动的一场大规模内战,从这里爆发了。蒋介石调动11个军、26个师,共30万正规部队,构筑6000余座碉堡,将中原部队重重包围起来,密令“限四十八小时全歼”。 在这种情况下,中原部队决定采取秘密突围,由皮定均率一纵一旅向东佯攻,掩护大部队向西突围,而后转入华东解放区;中原军区领导机关率二纵主力、王震副司令员率三五九旅等部为北路,向西突围,直下陕南;王树声副司令员率一纵二、三旅等部为南路,西越平汉路入鄂西北。这么大的行动,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完全蒙在鼓里,发觉后,中原大部队已突出重围。刘健挺率二旅随王树声副司令员突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轻装奔发,于深夜穿过深山峡谷,越过京汉铁路,抢渡襄河,到达鄂西北武当山。在武当山区,刘健挺担任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民国36年2月,奉命率4个连队兵力东进,组织江北游击支队。部队越过礼山县东大山时,遭到国民党军1个团的伏击,加上保安队,兵力超过己方数倍。刘健挺镇定自若,主动提出带1个连加侦察队作掩护,让其余部队冲出险境。当刘健挺完成掩护任务,率余部冲出火网时,部队已经失散,行至斑竹园时,复遭国民党军包围,所剩1个连又冲散。侦察队的人大多负伤,难以行走。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说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东进。他找到地下党组织,安置好伤员,自己化装成一般商人,沿大别山东走,找大部队。经过3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临淮关,找到中共津浦路西区党委。年底随六合工委游击队到达中共皖西区党委和皖西军区所在地舒城晓天。刘健挺将鄂西北突围部队失散自己化装至津浦路西的经过,向区党委书记彭涛、司令员曾绍山作了汇报,要求组织审查他的这段历史。皖西区党委将刘健挺的情况转报中共中央中原局。经中原局批准,于同年12月电示恢复刘健挺党籍,任命为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筹措淮海战役的支前工作。 民国38年3月,被任命为皖北军区警备第一旅政治委员,参加了渡江作战。 § 建国后期 建国后,刘健挺先后担任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热情、艰苦奋斗的本色。下基层,他同指战员、民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后来身体有病,体力差了,也尽量参加一些集体劳动。机关植树造林,助民劳动,他跟着干轻活。“三年困难时期”,安徽是重灾区,家乡亲友登门,刘健挺总是让家人节衣缩食,尽可能给予帮助,而他常年吃着南瓜萝卜丝。 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刘健挺出生入死,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68年,刘健挺调任福建省军区政治委员。在林彪、“四人帮”迫害老干部时,他被打成“五·一六”分子,但他始终相信党,相信组织,落实政策后又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 1983年11月辞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