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伯承(1892~1986)
释义

§ 刘伯承(1892~1986)

§ 正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原名刘明昭。1892年 12月4日生于四川省开县赵家场。1911年在万县参加响应辛亥革命的学生军。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翌年参加四川讨袁(世凯)军。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中,历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16年3月率四川护国军第4 支队攻占丰都县城时右眼中弹致残。1923年在讨伐吴佩孚的战争中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前敌指挥官,取得了驰援龙泉驿等战斗的胜利,曾被誉为川中名将。

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任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委员,与杨公、朱德等发动泸州、顺庆(今南充)起义,任起义军四川各路总指挥(后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15军军长),率起义部队与四川军阀作战,策应北伐战争。1927年起义部队失败后,徒步出川,绕道陕西到武汉,接受中共中央指示转往南昌,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1928年留学苏联。同年夏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军事问题补充报告。1930年夏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回国后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江局军委书记。12月回到上海,协助周恩来处理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32年1月进入中央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0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协助朱德、周恩来指挥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因反对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在作战指挥上的教条主义错误,被撤销总参谋长职务,调任第 5军团参谋长。长征初期参与指挥5军团殿后,掩护中央机关通过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1934年底复任总参谋长并兼中央纵队司令员,指挥先遣部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1935年1月参加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会后,协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河,指挥干部团一部抢占皎平渡,保证全军顺利北渡金沙江。5月,任先遣队司令,与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部为全军开路。进入大凉山时,坚定地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全军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 尔后率第1师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第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坚定地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同张国焘分裂活动进行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在山西前线组织所部进行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等战斗。1938年后,与政治委员邓小平、副师长徐向前等组织指挥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之后又取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和冀南反十一路“扫荡”的胜利,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40年组织部队参加百团大战,破击正太、平汉、白晋、同蒲等铁路交通线。在日伪军加紧实施“囚笼政策”、分割和封锁抗日根据地时,积极组织正规军、游击队和民兵相结合的游击集团,实行主力地方化,并组建大量武装工作队,实行“敌进我进”,向敌占区的城镇据点和交通线出击,在被动中争得主动,挫败日伪军的“蚕食”和“扫荡”,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同时多次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对根据地的进犯。1943年9月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后回到晋冀鲁豫根据地,领导全区军民举行对日大反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1945年9月起与政治委员邓小平组织指挥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沉重打击了向解放区进攻的国民党军,粉碎了国民党军控制晋东南和打通平汉铁路的企图。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与邓小平率主力部队开赴冀鲁豫前线,以大踏步进退的运动战,在10个月内连续组织陇海、定陶、巨金鱼和豫北等9个大规模的战役,歼灭和钳制大量国民党军,解放大片地区,有力地配合其他战场击破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1947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指示,与邓小平率12万大军突破黄河河防,组织指挥鲁西南战役。随即远离根据地,进军大别山,深入敌腹心地区,依靠群众,立足生根,并多次打破敌人重兵围攻。9月起与进军豫皖苏的陈(毅)粟(裕)野战军和进军豫西的陈(赓)谢(富治)集团密切协同,在江淮河汉之间大量歼灭敌人,经过10个多月的艰苦作战,扩大了中原解放区,迫使国民党军陷于被动地位,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1948年11月起,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与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统一指挥华东、中原部队进行淮海战役,取得战略决战的重大胜利。1949年4月,他与总前委其他领导人一起指挥渡江战役,并直接指挥第二野战军解放皖南、浙西、赣东北、闽北的广大地区。同年冬,指挥第二野战军主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第一野战军一部配合下进行西南战役,执行远距离迂回包围的作战方针,拊敌侧背,断敌逃路,解放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四省。1949年12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

1950年冬,他领导组建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任院长(后兼政治委员)。1954年起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1957年9月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1958年因所谓教条主义受到错误的批评。1959年后还曾负责中共中央军委战略研究工作。他一贯主张“治军必先治校”。在院校工作中坚持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指导教学和学术研究,在继承和发扬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学习外军的先进经验。他组织大规模的教材编写和翻译工作,亲自撰写、审定和翻译了一批军政教材。积极建设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团结教育旧军官出身的教员。重视合同作战的训练,并陆续开设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等系,为后来建立各军种、兵种指挥院校和形成比较完整的军事院校体系奠定了基础,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培养了德才兼备的中高级干部。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66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他还是第二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2年后,由于年龄和健康原因辞去党政军领导职务。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刘伯承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中攻读古今中外军事名著,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之中。他对于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司令部工作等都有独到的论述。其作战谋略和指挥艺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主要军事论著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1982)。另有《合同战术》(1942)、《论苏军合围钳形攻势》(1949)等大量译著。

§ 配图

§ 相关连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