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梦溪
释义

§ 简介

刘梦溪近影

刘梦溪,原籍山东,生于辽宁。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中国文学专业。后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暨《世界汉学》杂志创办人、主编,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专聘教授、文艺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华夏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中日韩东亚比较文化国际会议(常设)执行理事。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在国学与传统文化渐成热议话题,然而对于传统的误读亦所在多有,当代中国应如何重建自身的文化传统?知名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先生在明清文学思潮和近现代学术思想的研究主业之外,对于“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均有深刻到位的阐发,见解之深切中肯,解说之博雅丰赡,在当代中国可说是高标独树的一位。

1996年,刘梦溪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丛书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丛书选录清末民初以来中国现代学者著作,收录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等人计44家35卷,合为当代出版史一大奇观。刘先生以6万字篇幅的《中国现代学术要略》作为书前序言,点明编纂丛书的目的为“祈望能够梳理出现代学术史上那些具有恒在意义的东西”,在中国文化界引发了学术波澜,其影响至今仍然深广。“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的成功编纂,可视为刘梦溪学术研究生涯的标志性里程碑。[1]

§ 主要著作

《传统的误读》(1996)、《中国现代学术要略》(1997)、《红楼梦与百年中国》(1999)、《学术思想与人物》(2004)、《庄子与现代和后现代》(2004)、《陈寅恪与红楼梦》(2006)等。主持编纂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35卷,1997),获中国图书奖;主编的《中华文化通志艺文典》(10卷、1998),获国家图书奖。

§ 人物理念

不希望国学太热

近些年来,国学热日渐升温,但刘梦溪对这股热潮却抱着审慎的态度,他认为,人们首先要区分国学与传统文化的概念,现在的国学是指中国故有的学术思想,包括文学、哲学、史学等,而传统文化则要宽泛得多,不仅包括学术思想,还包括绘画、书法、建筑等所有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存。

刘梦溪说,国学热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样火爆,世界上哪有一门学问会突然热起来,让全民族都去关注它。他更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更热一些,因为传统文化比国学更容易进入民众的视野。

刘梦溪说,他之所以不希望国学太热,是因为国学并不是唯一的学问。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绝不在国学之下,甚至在其上。刘梦溪坦言,不要忘记世界是处于现代科技文明之中,我国的科技还是比较落后的,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重大科技专利还很少。

所以,对于国学热而言,并不是指它没有用,但绝不可以用国学这个概念代替所有的其他学科。尽管国学热是一个好现象,但不应把它搞得过虚,也不要把它搞得过热,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学热结出好的果实。

“敬”是中国文化的终极价值

刘梦溪指出,诚和敬是连同在一处的。不诚则不敬,不敬也就没有诚。而且诚与信可以互训。按《说文》:“信,诚也。”段注曰:“诚,信也。”无诚则不信,反之,无信亦无诚可言。益信“敬”之为德具有终极价值,是不诬也。“敬”还与礼仪密切相关。“礼以敬为本。”中国自古号称礼仪之邦,主要是有“敬”存焉。刘梦溪

刘梦溪表示,“敬”既是道德伦理,又是中国人和中国社会永恒的人文指标,也是中国文化背景下具有终极价值的道德理性。我们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我们的信仰不在彼岸,而是在此岸。即事即理,即心即理,即性即佛。不必登舟,无须拾筏,此岸同样可以实现超越。诚敬充实内美,“志”坚不可“递夺”,身心获得自由,精神自然欢畅。

刘梦溪还引述陈寅恪的理论指出,我们华夏子孙,我们中华儿女,当我们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同的文化系统相接触和打交道的时候,心里面要装有中华民族,要记得我们中国的历史地位。

刘梦溪说,中国人精神信仰的特点,是不离开自身,不着意外求。要问信仰自身的什么物事?是诚和敬。何谓敬?是自性的庄严。也可以叫做人的本性的庄严。

刘梦溪指出,诚和敬是连同在一处的。中国自古号称礼仪之邦,主要是有“敬”存焉。“敬”既是道德伦理,又是中国人和中国社会永恒的人文指标,也是中国文化背景下具有终极价值的道德理性。当我们今天为重建业已流失的文化传统而竭诚竭力的时候,“敬”之一字的提升、布化、推展、重构,最是必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 学术访谈

《中国现代文明秩序的苍凉与自信》

刘梦溪著作

编辑推荐

古人论学,一向注重学问的“问”义,故《易》的文言云:“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子夏则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所以学人治学,也称问学。学问的过程亦即问学的过程,此为学问一词的“倒义”。

访谈对话的好处,在于彼此激发,可以实现思想的碰撞。由于是面对面倾心而谈,还可以见出学者的真性情。

内容介绍

本书所收之与余英时、史华慈、金耀基、杜维明、狄百瑞诸先生的访谈,无异于躬逢思想的飨会,真是非经过者不知也。史华慈的深邃沉醉,余英时的真切通明,金耀基的博雅激越,杜维明的理性低回,狄百瑞的排议独断,都无法淡化地留在我的心里。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刘梦溪先生,借海外访学或参加学术会议之便,与海外著名华裔学者余英时、杜维明,香港著名学者金耀基、陈方正,美国汉学家史华慈、狄百瑞、傅高义等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学术访谈。这些访谈大多围绕中国文化与社会诸方面的问题而展开,从切入问题的方式到具体的问难论辩,处处体现出一种理性的通明,以及对当下中国的深切关怀。

阅览此书,如同享受思想的盛宴,史华慈的深邃沉醉,余英时的真切通明,金耀基的博雅激越,杜维明的理性低回,狄百瑞的排议独断,将给读者带来愉快的阅读感受。

目录

序言

为了文化与社会的重建——余英时教授访谈录

“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杜维明教授访谈录

中国现代文明秩序的苍凉与自信——金耀基教授访谈录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现代方向——陈方正博士访谈录

现代性与跨文化沟通——史华慈教授访谈录

哈佛的中国学与美国的中国学——傅高义教授访谈录

经典会读与文明对话——狄百瑞教授访谈录

中华民族之再生和文化信息传递——杜维明教授访谈录

后记 [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0: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