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利姓
释义

利姓利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64位。利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 姓氏渊源

老子第一个渊源:源于高阳氏,出自春秋时期楚国的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上古商朝时期,有位王族叫理利贞,为了逃避商纣王的迫害,曾路经一棵李树下以李子充饥,后来就改姓为李利贞。李利贞的十一世孙李聃,被后人尊为道家创始人,就是老子。老子后代中,有的为纪念远祖中的王族李利贞,取利字为氏,世代相传至今。所以,李姓、理姓、利氏的远祖是同一人。利氏产生较晚,是老子李聃的后代中形成的。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楚国一个王族公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王族公子受封于利邑(今四川广元),其子孙就以封地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利。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的封地,以邑名为氏。

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食采于利邑,其后人以利孙为氏,后改为单姓利氏。

利姓第四个渊源:源于鲜卑族有叱利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有叱利氏,入中原后遂渐与汉文化融合,后改为汉字单姓利氏。

得姓始祖:利贞。

利氏的出处,跟人多族大的李氏及理氏,不但读音极为相似,而且追溯起来,三姓还同出一源,可以说是兄弟。原来李氏的出处,据史籍《元和姓纂》的考证是:“颛顼高阳氏之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咎繇,为尧下官,子孙因姓理氏,裔孙理征,得罪于纠,其子利贞逃难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命,因变李氏。”根据《路氏》的记载,利氏是“老子之后,有利氏,老子祖名利贞,后为氏”。老子,姓李名耳,是距今二千多年前的一位影响中国学术思想既深且远的不朽哲学家,他的祖先叫利贞,而依照史籍《路史》的记载,利贞的后裔之中也有人以李为姓氏。如此看来,利、李二氏是系出同源。利氏家族于上古时期,一直都是以河南地区为繁衍中心,所以,河南应是利氏的发祥之地和老家所在地。望族居河南郡(今河南洛阳)。故利氏后人奉利贞为利氏的得姓始祖。

§ 迁徙分布

利氏宗祠利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六十四位。

利氏有三个来源:

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祖名利贞,其后代中有利氏;周朝时楚国公子的封地在利,因此被称为利氏;北魏时期,叱利氏也改称为利氏。有说认为利氏与李氏同宗,因为李氏来源之一是避难时,遇李树解渴的理利贞,他还是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祖先,其后代中就有以他的名字利为姓氏的。

周朝时期,楚国公子的封地在利,因此他的后代就以邑名为姓氏,称为利氏。据《路史》载:老子之后有利氏。老子祖名利贞,后为氏。

又史籍《姓纂》中记载:“楚公子食采于利,因以为氏”。望出河南。

§ 郡望堂号

1.郡望: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2.堂号:

缺。

§ 家乘谱牒

广东河南郡利氏族谱不分卷,(清)利佑累誌,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字辈排行

利氏一支字辈:“佑治受命吉自天申进化西雍济美克绍休烈迎庆”。

§ 楹联典故

利氏宗祠1.四言通用联:

源自利邑;望出河南:全联典指利氏的源流和郡望。

中山贤相;东海真人:

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利乾,任中山国相,有贤名。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利真源,隐居于东海,后得道为真人(道家称“修真得道”或“成仙”的人)。

2.六言通用联:

明译几何原本;宋有九渊高徒:

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意大利人利玛窦,寓居中国三十年,卒于北京。他通华字毕语,译著颇多,其中有《几何原本》,由他传授,再由徐光启折受。西方的一些先进科学输入中国,便是自他而始。下联典指宋朝绍熙年间的进士利元吉,字文伯,盱江人。为金溪县丞。他是南宋哲学家陆九渊的高足弟子。陆九渊之子行之,尝欲师事之,他谦谢不肯。

3.七言通用联:

秀毓河南发达远;宗开利贞源脉长:全联典指利氏的郡望和得姓始祖利贞。

4.八言以上通用联:

武冠三军,韬钤素裕;文齐众士,科甲高登:

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项羽部将利几事典。下联典指指宋朝时期的进士利溉事典。

§ 历史名人

利玛窦利几:(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将领。武将,先是项羽部将,后来为刘邦带兵。

利仓:(生卒年待考),著名西汉大臣。

利元吉:(生卒年待考),字文伯;盯江人。著名宋朝学者。他是宋朝著名儒者陆九渊的高才生,学问独到,陆九渊的儿子后来想拜他为师,利元吉谢曰不敢当。后举进士而当官,为官清正廉洁,爱民如子,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政绩显著。晚年以教书为乐。

利本坚:(生卒年待考),英德人(今广东)。著名明朝官吏。由监生任赣县主簿,调四川安岳县令。为官公正,爱民节用。为众论所推许。

利玛窦:(公元1552~1610年),原名Matteo Ricci,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意大利人。著名明朝大臣。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外来文化输入的高潮,一次是汉魏隋唐时代印度佛教文化的输入,一次是明代后期及近代西方文化的输入。两次外来文化大规模输入之时,宗教文化皆为开路先锋,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与此同时,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和西方传教士之口、笔,渐渐西传,引起阿拉伯和西方世界的震惊,甚至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中外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着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十六世纪,天主教文化东传,在众多传教士的努力之下,经过一番艰苦地发展过程,逐渐进入中国大地,促成第二次中西文化交流大潮的涌现。在此过程中,耶稣会士利玛窦堪称勇开先河并取得卓越成就的第一人。利玛窦于公元1552年出生在意大利马塞莱塔城(Macerata),十六岁入天主教耶稣会,进圣安德修道院研习神学和西洋文理知识。

公元1578年,青年利玛窦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出发,辗转数国,途中于公元1580年晋升铎位;经过四年的艰苦历程于公元1582年到达中国澳门,开始了在华的传教生涯。次年,他进入广州肇庆,继而赴韶州、南京、南昌等地传教。

利玛窦意识到,在东方古老的封建大国有效的布道传教,先决条件在于精通中国语言以及风俗民情,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传教方式,也就是“入乡随俗”。他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带领白肤碧眼的同伴刻苦学习中国语言,坚持在日常生活中着华服,说华语;还潜心钻研儒家经典,寻找天主教与传统儒学的结合点、近似点,以“去佛补儒”的方式传播天主教义。由于工作出色,公元1596年被任命为中国耶稣会会长。

《利玛窦中国札记》为了结好各级官吏,加强对上层社会的影响,利玛窦放弃早期的天主教僧人打扮,穿上儒服,广泛结交朝野著名人士,积极宣传西方科学技术,展示和赠送西洋珍奇器物,巧妙的以精于数学、天文、地理等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出现在文人士大夫面前,成功地博得了许多上层社会人士的好感。明代思想家李贽所作《赠利西泰》一诗中,就以“刹利标名姓,仙山纪水程”等诗句,记录了利玛窦由南而北宣传天主教义的艰辛历程。

与此同时,利玛窦也逐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深入地了解。他曾与明朝学者徐光启、李之藻合作,分别翻译了《几何原本》  、《同文算指》等重要的科学著作。晚年,他撰写的《畸人十篇》成为是一本用儒家学说解释天主教理的问答式著作,由李之藻等人为之作序,书中问答所涉及的著名士大夫就有徐光启、李载、吴可达、龚三益等人。利玛窦与中国士大夫阶层结交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公元1601年,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利玛窦入京朝见明神宗皇帝,献上天主圣象、圣母象、天主经典和自鸣钟、万国地图等礼物,获得了在都城居住的殊荣。利玛窦入居北京,标志着西方文化东传历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意味着东方古国国门的松动。利玛窦在华二十八年,自始至终把尊重中国文化、介绍西方自然科学和宣传天主教义良好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被后人称赞为中西文化交流历史上的“最高典范”,贡献是永垂不朽的。

公元1596年,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利玛窦让一些中国文人学士随意列出四五百个汉字,他看过一遍之后,便能倒背如流, 在场的人纷纷要求他教会这种神奇的记忆法“记忆秘宫”,但那时的中国文人只用它记忆“八股文”。

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一生译著颇多,其中有《几何原本》等,由他传授,再由大学士、科学家徐光启转授他人。西方的一些先进科学输入中国,便是自他而始。此外,利玛窦还编译了天主教教义方面的“天主实义”,测量方面的“万国舆图”,特别是他亲手用科学的方法给万历皇帝绘制的巨幅精密世界地图更,使当时的人们惊叹不已。

§ 相关词条

利姓黄姓董姓隋姓卢姓

班姓叶姓郭姓姬姓刘姓

赵姓高姓牟姓俞姓查姓

解姓薛姓练姓孙姓周姓

§ 相关链接

http://www.10000xing.cn/x36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4: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