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元宝炬 |
释义 | § 掌握政权 西魏文帝元宝炬西魏文帝元宝炬可谓是古代历史上的模范“傀儡”。他非常清楚宇文家族取代魏室的趋势,在他统治时期,朝廷大权进一步落入宇文家族手中。元宝炬采取了无条件合作,以求自保的态度。历史上的政治傀儡很多。傀儡的对策无非三种:激烈反抗,比如曹髦、元修那样;消极罢工,对操纵者不理不睬,不配合,也是反抗。这两种态度常常使幕前和幕后之间爆发矛盾冲突,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当然更受伤的还是傀儡一方。 元宝炬采取的是第三条道路,积极、全面地配合操纵者的政治运作,忠实地做个好傀儡。这样做的目的其实特别现实:保存性命。实权操纵者也最喜欢这样的傀儡,往往不威胁他们的性命。这样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是双赢。 元宝炬登逍遥宫远望嵯峨山,感慨地对左右说:“望到这山,不禁让人有脱屣归隐的意思。如果我满50岁了,我就将政权交给太子,自己在山中采摘饵药,不再像现在这样一日万机了。”虽然元宝炬最后没有活到50岁,但毕竟是正常死亡,基本实现了目的。他的结局远比元子攸、元晔、元恭、元朗、元善见等亲戚好得多。元宝炬的命运和忍耐可以从他的婚姻中窥见一斑。 § 政治统治 元宝炬时期西魏疆域虽然元宝炬的傀儡皇帝生活是不幸的,但是西魏在他在位时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东西方的国力竞争中,西魏由弱变强,取得了优势。元宝炬配合宇文泰主导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西魏整顿经济,订立财政计划,鼓励农业生产,关中地区的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财政收入、经济实力、军事力量大大加强。537年秋,高欢亲率20万大军分三路进攻西魏,宇文泰以一万精兵迎战,在沙苑经过血战打败高欢。东魏军队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而西魏在沙苑战后蒸蒸日上。宇文泰乘胜东进,占领了山西、河南的大片地区。此后西魏又趁南梁内乱攻取了巴蜀和江陵,使西魏疆域扩大到四川和湖北一带。宇文泰为西魏灭亡东魏,直至最后为隋朝统一开启了大门。 552年春三月,45岁的元宝炬驾崩于乾安殿,没有实现自己50岁退隐的计划。一个月后,元宝炬被葬在永陵,上谥号叫“文皇帝”。“文”是一个非常好的谥号,用以表彰元宝炬的文治成绩。在他死前的两年,东边的元善见禅让给了高洋。宇文泰并不急于登基,因此魏室得以在长安延续。 西魏元宝炬时期,继续沿东汉末年的州郡县制。当时因北方战乱,大批北人举族南徙长江中下游定居避乱,其聚居区仍沿用北方原西魏官员籍的州郡县旧名,于是各地出现大量侨州、侨郡、侨县,造成地方政治制度混乱。 西魏战争壁画西魏政权建立后,颁布二十四条新制,后又增加至三十六条,称为“中兴永式”。其主要内容是:严禁贪污﹑裁减官员﹑置立正长(正即闾正﹑族正,长指保长。保﹑闾﹑族为地方基层组织名称)﹑实行屯田﹑制定计帐(预计次年赋役的概数)和户籍等制度。关中大族出身的苏绰把汉族封建统治的经验总结为六条:清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 西魏元宝炬时期,权臣宇文泰对这些统治经验非常重视,颁行为“六条诏书”,作为施政纲领。并专门组织中下级官吏学习,规定不通晓这六条及计帐的人,不能当官。十六年,又正式建立由八柱国分掌禁旅的府兵制。府兵共有兵力约五万,除宇文泰和宗室元欣外,分别由六个柱国大将军统领。此制的建立,对军队进行统一指挥和训练,有利于中央政权的加强。继续推行均田制。根据敦煌文书《西魏大统十三年计帐》可知,均田制下的授受虽已实行,但授田不足额却是普遍的现象。当时最普遍的一种力役为“六丁兵”,即每个丁男在六个月内为政府服役一个月,一年内要服役两个月。 § 经济发展 元宝炬时期西魏经济西魏文帝元宝炬时期的均田制,参照了北魏制度,也有一些创新。其主要内容有:有室(已婚丁男)者授田120亩,未婚丁男授田100亩;租调量为有室者每年纳租5斛,绢10匹,绵8两,未婚者纳半数;凡民18—64岁皆纳赋,每年具体所征又视年成而定:亩收4釜(fǔ,音斧,容器。一釜合6.4斗,一说合10斗)为上年,全赋;亩收3釜为中年,半赋;亩收2釜为下年,征1/10;官吏俸禄的发放比例,与征赋额相同。百姓服役年龄为18—59岁,丰年服役1月,中年20天,下年10天;凡征发徭役,家出1人,不得超过。此外,对各种情况下的免赋、免役,也作了具体规定。 由于以上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的实施,均田制的颁行,西魏北周的经济发展得比较快。农业方面,除了关中地区较快地得到了恢复以外,随着益州、荆州及关东地区的产粮区相继并入北周版图,寺院经济的铲除,农业劳动人口、耕地面积猛增,农业基础更为雄厚。屯田规模也扩大了。大统(公元535—551年)初,西魏为满足战争需要,“欲大置屯田”,任命薛善为司农少卿,管理同州夏阳县(今陕西韩城南)二十屯。 西魏庄园西魏文帝元宝炬时期的手工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冬官”之下,设有工部、匠师、司金、司水、司玉、司皮、司色、司织等大小50多个部门,较之北魏,分工更为详尽。一些官手工场,规模巨大,如夏阳诸山的铁冶,营造军器,拥有工匠8000人;一些工艺品,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西魏文帝时造的“仙人”、“水芝”二欹器,精巧绝伦,令人叹为观止。此外,北周的盐业十分兴盛,有海盐、池盐、井盐,还有制成虎形,以供祭祀和接待宾客之用的“形盐”和作药用的“饴盐”。政府垄断盐业,凡百姓取用,都要征税。 西魏文帝元宝炬时期,由于战争较频繁,对整个社会生产影响较大,修宫室、筑长城等土木工程,给人民带来的徭役还是相当深重;官吏聚敛、贪污之事也时有发生;周武帝灭齐后,有穷兵黩武的苗头出现。然而,无论如何,从大的方面看,西魏北周紧紧抓住了长期以来影响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即豪强、僧侣地方隐占土地、户口,与国家争夺劳动力;编户的逃亡失散和奴婢杂户的存在这三大问题。 § 相关人物 郁久闾皇后像郁久闾皇后(525年-540年),西魏文帝元宝炬之妻,柔然可汗郁久闾阿那瑰长女。容貌端正有威仪,年幼时便有才智。大统初年,柔然进犯西魏边境,元宝炬于大统四年(538年)向柔然迎娶公主,立为皇后,两国结为秦晋之好。 元宝炬派王孚为使节前去迎亲,当时柔然之俗以东方为贵,故一路上营帐席位都朝向东方。王孚请柔然公主面向南方,公主说:“我还没见到魏主,所以仍然是柔然的女儿。你们魏国的队伍面向南方,我自己面向东方就行了。”一番话说得王孚无以应答。 为了让郁久闾氏主中宫之位,元宝炬将乙弗皇后废位,并命她出家,迁徙远地。虽然如此,元宝炬心中还是对乙弗皇后有所挂念,竟然因此导致柔然于大统六年(540年)春天再次犯北,不得不迫使赐乙弗皇后自尽。同年,郁久闾氏怀孕待产,住在瑶华殿,听见狗吠之声,心情很不愉快。又见到一名妇人盛装打扮来到其居所,郁久闾氏问旁人此女何者,但众人都没看到有人出没,于是时人认为她看见的是乙弗皇后的冤魂。后来郁久闾氏难产而死,年仅十五岁,葬于少陵原。元宝炬死后,与之合葬永陵,谥为悼皇后。 陵墓 西魏文帝永陵西魏文帝永陵位于富平县城东南约15公里处。方位在东经109.15--109.20,北纬34.40--34.45之间。高约15.4米。永陵位于渭北平原高阜,清晨站在主陵上,极目远眺,秦岭、桥山、石川河、渭水历历在目,俯视远近。林荫村舍,稼菽起伏,渠道方田星罗棋布。留古乡的朱家村、何家村分别在陵墓的西北、西南方向。 永陵是文帝元宝炬与皇后乙弗氏,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北魏文帝迁都洛阳,改姓元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由洛阳逃到关中,依靠将领宇文泰。但是次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领域包括今洛阳以西的原北魏领土及益州,襄阳等地。元宝炬公元535年即皇帝位,改号为大统,在位十七年,于公元551年贺崩葬永陵。 文陵皇后乙弗氏,河南洛阳人,16岁入宫,大统元年册封为皇后,六年文帝赐死,葬于天水麦积山。废帝时,合葬永陵。文帝悼皇后郁久闾氏,大统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十四。六年难产死,先葬于少陵原,十七年合葬永陵。 永陵东侧约二十四米处,有一高5米,周长百米的小陪葬墓。这座陪葬墓的主人是何人?一直众说纷纭。一说是帝妹平原公主明月;一说是废帝元钦;又说是恭帝元廓。永陵附近群众传说:在文帝埋葬时,其妹平原公主为之送葬,哭得死去活来,突然暴死陵旁,随即陪葬永陵。后来,以妹为兄送葬不吉而流成习俗。若依此说则墓主便是平原公主。若依明人在《魏陵辨》里的强调,似乎墓主又是元钦,或者是元廓了。墓前原有大量石刻,但是在50年代的农田基建和兴修水利过程中破坏,现仅存一石兽。该陵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一九五六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相关词条 宇文觉陈蒨元钦韩景侯 宇文赟高湛高恒拓跋廓 陈霸先冯跋高绍义高澄 § 参考资料 [1] 驴行天下 http://www.lxexpress.net/xian/china.php/16/ [2] 中国华夏 http://www.5000year.com/zhhualwenhua/lsrw/nbc/200810/4336.html [3] 新浪读书 http://book.sina.com.cn/nzt/history/his/zglssdqlyx/48.shtml [4] 旅游网 http://www.soobb.com/Destination_Wiki_78342.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