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信息不对称
释义

§ 产生背景

信息不对称

社会劳动分工使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行业信息差别。专业化产生的信息差别也同样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现象由肯尼斯·约瑟夫·阿罗于1963年首次提出,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在1970年代发表著名著作《柠檬市场》(The Market for Lemons) 作了进一步阐述。三位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迈克尔·斯彭斯由于对信息不对称市场及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因“对不对称信息市场理论做出的拓荒性贡献”共同获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信息不对称这一现象早在70年代便受到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的关注和研究,它为市场经济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不仅要说明信息的重要性,更要研究市场中的人因获得信息渠道之不同、信息量的多寡而承担的不同风险和收益。三位经济学家分别从商品交易、劳动力和金融市场三个不同领域研究了这个课题,最后殊途同归。

最早研究这一现象的是阿克尔洛夫,1970年,他在哈佛大学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了著名的《次品问题》一文,首次提出了“信息市场”概念。阿克尔洛夫从当时司空见惯的二手车市场入手,发现了旧车市场由于买卖双方对车况掌握的不同而滋生的矛盾,并最终导致旧车市场的日渐式微。在旧车市场中,卖主一定比买主掌握更多的信息。为了便于研究,阿克尔洛夫将所有的旧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保养良好的车,另一类是车况较差的“垃圾车”,然后再假设买主愿意购买好车的出价是20000美元,差车的出价是10000美元,而实际上卖主的收购价却可能分别只有17000美元和8000美元,从而产生了较大的信息差价。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让买主不经过旧车市场而直接从车主手中购买,那将产生一个更公平的交易,车主会得到比卖给旧车市场更多的钱,与此同时买主出的钱也会比从旧车市场买的要少。但接下来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当买主发现到自己总是在交易中处于不利位置,他会刻意压价,以至低于卖主的收购价,例如好车的出价只有15000元,差车价只出7000元,这便使得交易无法进行,面对这种情况,旧车交易市场的卖主通常会采取以次充好的手段满足低价位买主,从而使得旧车质量越来越差,最后难以为继。

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使得交易中总有一方会因为获取信息的不完整而对交易缺乏信心,对于商品交易来说,这个成本是昂贵的,但仍然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还是以旧车交易市场为例,对于卖主来说,如果他们一贯坚持只卖好车不卖一辆“垃圾车”,长此以往建立的声誉便可增加买主的信任,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对于买主而言,他们同样也可以设置更好的策略将“垃圾车”剔除出来。

斯宾塞和斯蒂格利茨,则提供了企业和消费者如何从各式各样的商品中去芜存精的方法。斯宾塞的研究着重于劳动力市场,他从长期的观察发现,在劳动力市场存在着用人单位与应聘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为了谋到一个较好的单位,应聘者往往从服装到毕业文凭挖空心思层层包装,使用人单位良莠难辨。于是,斯宾塞提出了一个所谓的“获得成本”概念,比如说,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应聘者如果具有越难获得的学历就越具可信度,比如说拥有哈佛文凭应聘者的才能,就比一般学校的毕业文凭更有可信度。对于人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斯宾塞在其博士论文《劳动市场的信号》中做了详尽的表述。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当它们不能直接了当地传达其个人偏好或意图时,“信号法”可以提供较大的帮助。例如举债经营传达出来的一个信号是:公司对未来收益有着良好的预期。名牌商品向消费者传达的一个准确无误的信号是:它是一种高含量的创造,就是应该比一般商品更贵也更值钱。当然如果品牌要保持自身的地位,必须限量生产。这一理论也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企业喜欢向员工分红派息而不是派现金,从信号理论的角度而言,分红派息强烈地表达了公司良好的前景。

斯蒂格利茨在三位获奖人中名气最大,在几乎所有的经济学领域都有贡献,包括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公共理论及国际事务乃至发展经济学,都卓有建树。他将信息不对称这一理论应用到保险市场。他指出,由于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间信息的不对称,客观上造成一般车主在买过车险后疏于保养,使得保险公司赔不胜赔。斯蒂格利茨提出的解决问题的理论模型是,让买保者在高自赔率加低保险费及低自赔率加高保险费两种投保方式间作出抉择,以解决保险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问题。

经济学家的贡献,在于研究发现了这种现象对市场运行带来的影响,以及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做出相应选择的,从而对平时看到且不好解释的现象,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而这些解释确实为改进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研究表明:

(1)只要博弈(或合作)的次数足够多,即使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愿望也会驱使博弈(或合作)各方从不合作走向合作,这就是信誉机制的经济学意义;

(2)由信息优势的一方监督信息劣势的一方,进而由监督方享受剩余和承担风险,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3)不具备信息优势的一方,可以通过合同形式的调整,“筛选”出值得合作的享有信息优势的一方。

§ 内涵

信息不对称的内涵

市场经济发展了几百年,都是处于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之下,当人们没有发现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时候,比如亚当·斯密的时代,市场并没有显示出多么的缺陷,斯密甚至把“看不见的手”推崇备至,自由的市场经济理论学者都宣扬市场的自由调节,反对对市场的干预。

当信息经济学逐渐成为新的市场经济理论的主流,人们打破了自由市场在完全信息情况下的假设,才终于发现信息不对称的严重性,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并且提出了种种解决的办法。但是,可以看出,信息经济学是基于对现有经济现象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还处于尝试性的研究之中。例如,买者对所购商品的信息的了解总是不如卖商品的人,因此,卖方总是可以凭信息优势获得商品价值以外的报酬。交易关系因为信息不对称变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代理人,不具信息优势的一方是委托人,交易双方实际上是在进行无休止的信息博弈。

占有信息的人在交易中获得优势,这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租金,实际上信息租金是每一个交易环节相互联系的纽带。每一个行业都是特殊信息的汇总,生产一种产品要工程师的专业信息和技术人员的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人员的市场信息,把产品变成商品进行交换,需要商人的专业渠道信息和价格信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这座山其实就是信息不对称,而要获得这些信息是要付出成本(代价)的。不对称信息实际上可以被看作对信息成本的投入差异,消费者往往没有对商品的诸如生产信息等信息进行投入成本,这必然与生产者之间产生信息投入成本差异,生产者利用信息投入差异获取利润正是为了补偿先前付出的信息成本。其实质仍然是资本的获利性在另一种层面上的体现,只不过我们剥离了资本,换了一种观察的角度而已。信息和资本、土地一样,是一种需要进行经济核算的生产要素。

在商品经济中,信息主要反映在价格上,价格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中心,其他信息都是为价格信息服务的。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用价格信号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围绕价格进行资源博弈的过程,对任何一种资源的优先占有都可以在博弈中获得相关的利益,信息也是这样。

在现实经济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如此普遍,其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影响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造成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获取太多的剩余,出现因信息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导致利益分配结构严重失衡的情况。

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是指在各个市场参与者所掌握的信息成不均匀分布的市场,也可以看作是市场中存在的各种非对称信息的集合体。

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的基本形式可划分为以下三种:

(1)买主与卖主之间的信息差别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市场。

(2)买主与买主之间的信息差别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市场。

(3)卖主与卖主之间的信息差别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市场。

§ 作用

信息不对称的作用由于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要想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经济产生的危害,政府应在市场体系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这一理论为很多市场现象如股市沉浮、就业与失业、信贷配给、商品促销、商品的市场占有等提供了解释,并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被广泛应用到从传统的农产品市场到现代金融市场等各个领域。

具体来说,有如下作用:

1.该理论指出了信息对市场经济的重要影响。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在市场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并将发挥更加不可估量的作用。

2.该理论揭示了市场体系中的缺陷,指出完全的市场经济并不是天然合理的,完全靠自由市场机制不一定会给市场经济带来最佳效果 ,特别是在投资、就业、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方面。

3.该理论强调了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呼吁政府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督力度,使信息尽量由不对称到对称,由此更正由市场机制所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

§ 影响

信息不对称的影响(1)当别人的选择关系到自身利益,而自己又不知道别人将如何选择的时候,理性人只能自顾自,这就是典型的“囚徒困境”。在这个理论假设中,囚犯所面临的困境,是因为检察官有意不让囚犯沟通信息,否则,他与囚犯之间就信息不对称了,所以检察官有意为囚犯设定的信息不对称困境,其实是为了自己能够信息对称。而现实生活中,在没有检察官的情况下,又是谁制造了信息不对称?

(2)因为不知道对方会作出什么选择,所以为此制定合乎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规则,最终是不想得到的结果偏偏全得到了,这叫做“逆向选择”。例如,企业中的管理者如果不知道应聘者是不是能干,多数都不会愿意出高价钱来聘用还不了解的新员工。这一做法产生的直接结果,将使受聘者的才干普遍低于聘用者预先的期望值,而符合期望值的人反而不来了。相似的例子:一是保险公司提高保价,本来是想贴补因理赔造成的损失,结果因此而来的投保人都是些真有风险的人;二是银行提高贷款利息,本来是为了降低坏账风险,提高资产优良率,结果相当一部分有能力还贷的企业因不愿承担高利率而贷款,敢来贷款的恰恰是那些借了钱就坚决不还的人。“逆向选择”也被人们通常解释为“劣币驱逐良币”。企业需要的员工、保险公司需要的保户、银行需要的贷款人,都被驱逐出了市场。

(3)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分工细化,增加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信息不对称部分造成对当事人行为约束的弱化,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的“机会”增加,从而产生道德风险。也就是说,当我们不能确定一个事件的结果与个人的行为有多大直接关系的时候,就只能依赖道德来约束行为了,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正如企业家们常常看到“失败的经营者会有一万个理由证明亏损与自己无关”的这类事情。

信息不对称发生在交易契约签订之前,容易引发“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发生在交易契约签订之后,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和“委托-代理问题”。

信息不对称现象在现代金融领域的表现更为普遍和突出,尤其在新兴市场和东南亚地区乃至中国大陆,企业骗贷、出口骗退和银行呆坏账的涌现,无不与此紧密相关。

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各种问题和风险,在发展中国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尤为突出和严重。而信息不对称背后隐藏的其实又是道德风险。在发展中国家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候,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人的素质却没能紧紧跟上。这说明科技可以解技术问题,但也只能解决技术问题,对道德或个人偏好无能为力。

§ 对策

规避信息不对称1. 充分认识新经济的特点,高度重视信息对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影响

我们正在进入由信息业推动,以生命科学、超级材料、航天技术等新知识和新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高利润与高风险并存、快速多变的“风险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市场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比比皆是,问题的关键是各行各业的决策者怎样努力掌握与了解比较充分的信息,研究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把握住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动向。可以预见,在新经济时代,过去的“大鱼吃小鱼”将不再是一般规律,取而代之的将是“快的吃慢的”、“信息充分的吃信息不充分的”,速度是新经济的自然淘汰方式。只有及时掌握比较充分的信息,才能胸有成竹,变不确定为确定,认准方向,加快发展。

2. 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应注意政府对经济运行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的研究

市场经济不排除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关键是要研究什么地方需要干预,用什么手段干预以及怎样干预,才能完善和发展市场经济。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运用,都应以相关信息的收集、研究为前提, 一切唯书、唯上、照抄、照搬是不行的。特别是加入WTO、与国际接轨后,在利用市场法则方面,我们处于信息不充分的不利地位,更应早做准备,尽量避免或少走弯路。

3. 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扶持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要不断地发掘信息及其他相关要素的经济功能,并及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信息财富,努力开拓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用途。要克服知识和观念方面的障碍,树立正确信息意识。目前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都把占有、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十分普及。信息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美国、欧共体国家已经超过50%,澳大利亚、日本也接近50%。相比之下,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信息市场体系的构造和形成,大力扶持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特别对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更要组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努力争创高新技术的新优势,以此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4: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