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京生
释义

§ 简介

刘京生,男,笔名蕙聪、砚泽。1952年生于北京,素好书画。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 履历

1978年在工作中被高压电击伤,双臂高位截肢。遂发奋以书法求新生。

1980年重返工作岗位。

1985年入北京市书法家协会。

1987年加入世界口足画家协会;同年入长春大学学习。

1994年入北京画院进修。

1999年入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学习。[1]

§ 特长

刘京生长于行草和写意花鸟,笔意朴秀并蕴、沉着多变。作品曾在美国、日本、奥地利、韩国等国家参加展出,在香港、深圳等地区举办个人画展。

口书赞扬东四邮电局

刘京生

残疾人书画家、中国著名口足书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肢残协会主席刘京生先生曾多次光临北京东四邮电局,对这里的助残服务赞叹不已。

2008年3月和5月,刘先生曾两次应东四邮电局之邀前来指导无障碍服务设施的建设问题。刘先生以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名义,约请北京市残各个协会和东城区残联一道为东四邮电局无障碍设施建设把脉,从专家的角度和残疾人自身的需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东四邮电局在营业厅铺设了盲道,门前无障碍坡道加装了护栏,大厅设置了爱心窗口,编写了《邮政实用助残手册》和《邮政手语实用教材》,创造了邮政助残服务若干个第一。刘京生先生说,无障碍设施既方便残疾人也方便健全人,他称赞东四邮电局的服务是“让心灵没有障碍”。[2]

§ 生平事迹

灾难后 是孩子们天真的笑脸让我重生

排练结束后的刘京生一脸的疲惫,滴滴答答的汗水淌过他的眼睛和脸庞,浸透了他的衣衫,刘京生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对不住了,天气太热,有些不顾形象了。”

若是换成常人此刻一定会拿出面巾纸擦擦汉或者干脆到水龙头旁冲个凉快,但对于刘京生这样的无臂残疾人来说这些都是妄想。汗水实在流得太多,似乎刺痛了他的眼睛,刘京生用力地眨了几下眼睛,然后冲着旁边的墙“撞”了过去。

“天啊!这是要干什么?”记者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吓傻了。

说是“撞”其实是刘京生将脑袋在墙上蹭了几下而已。倒是刘京生看着记者惊慌失措的样子,反而笑了起来。

“吓坏了吧?”他哈哈大笑,“汗流进眼睛里了,我只能在墙上把汗水蹭掉。”

这个“空降”的小插曲倒是让记者切身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无臂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刘京生又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成为一名书法名家的呢?记者不禁多了几分好奇和疑问。

“我是触电致残的,”刘京生坦然地告诉记者,1978年,20出头准备结婚的他还是北京某电厂的一名电工,一次抢修作业中不慎触电受伤,当场双臂就被烧焦了。可以说一夜之间,刘京生就变成了没有双臂的残疾人,未婚妻也为此和他分了手,残疾和失恋的双重打击让刘京生一下子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受伤后几个星期,我根本不想出门,也不想见任何人”刘京生感慨地说,“人生最可怕的不是病痛和灾难,而是当你睁开眼睛的时候看不清前进的方向。”

失去生活信心的刘京生成天把自己关在不开灯的小屋里不吃不喝,他甚至想尽早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他悲观失望的时候,生命的转机很快就来了。

同住一个院子的很多邻居家里都有没上学的小朋友,家长上班后,这些小朋友就无人看管了。刘京生受伤后一直在家修养,邻居们为了给他解闷,就让小朋友们去找刘叔叔讲故事。此后,每天大人们上班后,刘京生的小屋里就挤满了听故事的小朋友。

“每天我的小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提起小朋友,刘京生眼里就流露出了慈爱和欢乐的眼神,“有时候我失落地时候会自言自语,‘我现在成了残废,还有谁会需要我呢?’谁知道那群可爱的孩子们竟然异口同声对我说:‘刘叔叔,我们需要你!’看着那张张稚嫩、天真的小脸,我突然有种被需要和肯定的感觉,就是这种感觉让我又重新活过来了!”

重新找到人生方向的刘京生一下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伤口渐渐愈合后,他开始学着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洗衣服,自己打水烧火……很快修养了2个月之后,刘京生竟然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自研写字辅助器具 开启人生新起点

刘京生用嘴练书法

自强自立的刘京生让厂里的领导和同事刮目相看,一个无臂残疾人完全能够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独自打饭、吃饭和上下班,但毕竟身的残缺已经无法接手最初的工作,刘京生被安排在工厂的图书馆做管理员。

“为了不被工作淘汰,我开始琢磨如何写字,”善于动脑筋的刘京生有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刚开始,刘京生本能地先想到用嘴衔着笔写字。可小小的钢笔虽然在手里可以应用自如,但一旦换成用嘴来控制钢笔,一切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了。钢笔的笔杆又直又圆,刘京生含在嘴里,总是还没写出一个字,钢笔就跑滑了。又或者写了没几分钟,嘴里的口水就不由自主地顺着笔杆的缝隙,流出口外,遇到大热的天气,刘京生的嘴边和纸上都有难闻的气味。

“再难我也可以写字了!”刘京生脸上露出了当初刚学会用嘴写字时的喜悦,“我试着在钢笔杆上缠些面巾纸,这样口水就很少留在纸上了。”

为了能写字,刘京生不断地改良方法,经过反反复复几个月的刻苦练习,刘京生终于可以用嘴在半小时内完成一篇500字的作文了!但此时不满足现状的刘京生又有了新想法,既然我可以用嘴写字,那我能不能用脚写字呢?

于是,要强的刘京生又开始尝试用脚写字。最初钢笔在他的脚上根本不听使唤,稿纸被钢笔划得七零八落,看着一沓沓新稿纸被“糟蹋”,刘京生也有些心疼了。这可怎么办呢?他犯了难。

家人也劝他既然可以用嘴写字,能够正常工作了,何必再花费大本钱来练习脚写字呢?可执着的刘京生就是不服气,既然脚和手都长了十个指头,为什么手可以写字但脚就不行呢?肯定是方法有问题。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刘京生发现,用脚写大字似乎比小字要方便得多,字写得越大,就越成形。于是,他开始在报纸上写大字。

我那时候写的大字一个有一个脚丫子那么大,”刘京生乐呵呵地伸出脚笔划着,“练的大字熟练了,我再满满地改小,最后我也可以用脚写出正常人的钢笔字了!”

“太了不起了!”记者惊叹道。

“可是问题还是不断,”刘京生笑着说,“你总不能在单位长时间地用嘴含着写字或者用脚写字吧?于是,我就琢磨是不是可以研制一个写字的辅助器具。”

在别人眼里似乎不可能的事情,刘京生向来说干就干。他先用细绳绑在身上,然后把笔拴在上面,但由于绳子太软,钢笔根本使不上劲,字自然也写不出来。接下来,刘京生又尝试用铁棍绑在肩上,字倒是能写出来,但不多久,皮肤就被铁棍磨出了大血泡。屡次失败的刘京生并没有放弃努力,他静下心来,慢慢地琢磨起问题的根源。

“既要能用上劲,又不能搁着皮肤,”刘京生确实犯了难,“如果将皮革和铁杆混合在一起,铁杆用来支撑钢笔,皮革来保护皮肤,也许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想到这里,刘京生连夜叫起家人赶制起来。

第二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刘京生的写字辅助器具终于做好了!他急忙穿在身上写起字来,虽然用笔还不太熟练,皮革也有些粗糙,但奇迹终于出现了!

“我高兴地又蹦又跳,”刘京生脸上笑得像开了花似的,“我的努力终于证明敢想就一定能成功!”

勤奋求学志气高 书法诗歌双丰收

刘京生

自从刘京生学会了用嘴和脚写字,研制出了专门适用于无臂残疾人的写字辅助器具,他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工作表现优秀,他年年被评工作先进,同时他自强自立的精神也打动了很多善良的姑娘,终于在上个世界七十年代末,刘京生和他的爱人毛大华喜结连理,一年后,他们的宝贝儿子也来到这个幸福的小家庭。

事业和家庭双丰收的刘京生本该静享天伦之乐,但自强上进的心却让他每天如坐针毡。不能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熬日子,我必须上学好好深造,刘京生对书法的热情又被重新点燃了。他经常在院子里支上桌子,摆上文房四宝,用嘴叼着毛笔练字。他的一个朋友,很喜欢书画和文学创作,经常来找他聊天。一次他的朋友说,宣武区的工人俱乐部办了一个书法班,问他愿意不愿意去听一听。他一开始回绝了,强烈的自卑感让他无法走出家门。他的朋友拍拍他的肩膀,说没关系,我拿自行车推着你去!就这样,他第一次走进了书法艺术的课堂,第一次对书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对于他一个失去双臂的残疾人来说,能够摆脱自卑感,能够走出去面对这个世界并且追求自己的爱好,这一步是多么不容易!能够重新坐在课堂学习,对他一生的艺术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事了多年艺术工作的刘京生,如今已经是天命之年,然而学习一直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受伤那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一直在备考的他发生了不幸,只好放弃。身体恢复以后他就和爱人一起,报考了北京人文函授大学,一直坚持每天挤公共汽车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上课。1987年,刘京生又毅然申请报考了长春大学首届特殊教育专业,谁曾想院长得知一位无手无臂的青年竟然前来报考,当日就坐飞机赶到北京探望刘京生,当他亲眼目睹了无臂青年用口、脚写下的文字,老院长当即同意录取了他。

倍受鼓舞的刘京生激动不已,他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辜负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带着一份期待和忐忑,刘京生踏上了前往北国的征程,迈进了中国残疾人的最高学府,还选择了书法和国画来共同深造。从第一天开课时起,刘京生就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座右铭。班里年龄最大的他也是班里最刻苦和用功的学生,生活中他是同学们的老大哥,学习上他又是勤学好问的好伙伴,大学3年的时间里,刘京生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才能,也收获了真挚的友谊。

“长春大学圆了我的大学梦,”刘京生兴奋地说,“如果有机会我还会选择回到校园!”

多年的积累和大学的深造成就了刘京生在艺术道路上的追求,多年来,他频频在国内外各种书画比赛中获奖,同时在美国、奥地利、韩国等国家参加展出。1983年刘京生加入了北京市书法家协会;1987年又加入世界口足画家协会,成为该组织的第一位中国人。此时的他感到了深深的责任感,作为一名业余书法爱好者,他可以用笔为祖国残疾人争得更多的荣誉。

精通书法,擅长水墨丹青的刘京生还有一个喜好,就是写新诗和旧体诗词。著名的诗人石祥在序言中指出:“刘京生是一位无臂诗人,而他熟练地运用诗的形式却是多面手,他既写旧体诗词,也写新诗。新诗中还有歌词。无论运用任何形式,他都努力追求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完美而统一。他的旧体诗词,基本上遵守传统格律,但又重风骨而不拘皮毛。他的新诗,朗朗上口谱曲能唱。他以平常诗心,系百姓情绪,为弱势群体鼓与呼,为心的时代吟而唱。他的诗没有‘贵族气’、‘洋化风’,这对于当前沉寂的诗坛,是一个有力的警示和推动。”

2006年刘京生的诗集《心路撷英》终于正式出版了。书画、诗歌双丰收的刘京生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倒是异常的平静,“我只是证明了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希望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转身投入公益事业 用爱心传递希望

刘京生和残疾人排练文艺节目

当荣誉和掌声都到来的时候,刘京生并没有沉静在洋洋自得当中,他开始利用闲余时间积极投入公益活动 。1981年国际残疾人年,联合国举办了全球残疾人活动,当时国家还没有残联组织,由劳动部出面负责他被选为残疾人代表参加了这次活动。由于当时他的事迹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全国各地很多残疾人朋友都给他寄信,讲述有关上学、婚姻、生活上的困难和痛苦。他开始了解到全国有这么多同病相怜的人,这些人有这么多有待于关心和解决的问题。于是,他开始关注残疾人的各项工作,并萌生了成立一个残疾人组织的念头。 解放初期,国家曾经有过一个盲聋哑协会,但在文革时期失去了协会的功能。文革结束后,协会工作在渐渐恢复,但没有肢残协会。1982年在几个朋友的共同倡议下,刘京生组建了病残青年俱乐部。“能够和命运相同的朋友一起追求梦想,我感到很踏实,我干得很舒服,觉得对得起人们对我的爱护。”刘京生总是感叹自己做得还不够。

1983年,在社会各界以及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市残疾人协会成立了,广大残疾朋友们因此有了属于自己的阵地;1985年刘京生发现许多残疾朋友们在自强不息地练习书画,便倡议组建了北京市残疾人书画协会,并担任会长,他定期为喜爱书画的残疾朋友举办培训,开办一些书画展览,把残疾朋友自己的作品展览出来,让他们更多的参与社会,相互沟通,相互交流,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拾回了往日的自信。

随着名气的越来越大,刘京生参加的社会公益活动也越来越多,他率残疾人书画协会举办义卖,用卖书画的钱救济灾民;他参加支援西部、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物等活动,将书画作品义卖得来的钱投入到公共事业中。作为关心青少年协会的副会长,刘京生还经常到中小学、少管所、监狱等地方与青少年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他觉得自豪,自豪不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社会职务和称号,而是他能够重新成为一个劳动者,能为社会做贡献,为广大的残疾朋友谋利益。他在残疾人会员中发现挖掘人才,现经他发现推荐参加世界口足画画家协会成为会员的就有六人。

2005年,应中残联邀请,国际残疾人口足绘画艺术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刘京生和来自德国、意大利、丹麦、法国、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46位残疾人艺术家一起参加了展览。刘京生说:展会结束后,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口足画艺有限责任公司,近期正在北京为汶川灾区捐献台湾、香港和大陆三地口足书画家作品义卖捐献等活动。他说:应该更多地为残疾人创造更多更好学习文化与职业技术的条件和环境,减少他们参与社会工作的障碍,做到“平等参与共享”,让他们能和正常人一样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目前,来自社会的障碍和压力还很多。残疾朋友也需要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去努力。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刘京生用三句话概括了自己在不同时期不同心态下对人生的感慨:纵万种艰辛,千般磨难,当同草木竞芳华;相濡以“墨”,风雨同行,共绘一番春色;谷底无忧勇登攀、见平川,更羡千峰好。 [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3: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