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分散体
释义

§ 分散体

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分散体系,如水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云雾,颜料分散在油中形成油漆或油墨。被分散的物质叫做分散相,另一种物质叫作分散介质。胶体指高度分散的分散体,即胶态分散体。胶体中分散的质点很小,其大小至少在一个线度上处于1纳米至1微米的范围内,此即胶体质点。显然,分散体的含义较之胶体更为广泛。

胶体质点可以由许多分子组成,在分散的质点与介质之间有相界面存在,即为相胶体(溶胶),它是热力学不稳定的多相体系。若一个分子的大小已合乎胶体质点的标准,则形成分子胶体(大分子溶液),它是热力学稳定的均相体系。在液体介质中,胶体质点也可由若干小的两亲分子(由亲水的极性基团和亲油的碳氢链组成的分子)缔合而成,即为缔合胶体(超过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也属热力学稳定体系。

按照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亲合程度来分类,相胶体属于疏液胶体,也称不可逆胶体,必须用人工加工方法才能形成;分子胶体和缔合胶体属亲液胶体,也称可逆胶体,在适当介质中能自动形成。

范围更为广泛的分散体可按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聚集态进行分类(见表)。

下面对固体分散体做一下介绍:分散体

§ 固体分散体

固体分散体是指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在一种载体物质中所形成的药物—载体的固体分散体系。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的制剂技术为固体分散技术。

分散体

固体分散体的主要特点

利用不同性质的载体使药物处于高度分散状态,达到不同要求的用药目的:

(1)利用强亲水性载体,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利用难溶性载体,可延缓或控制药物释放;或利用肠溶性载体,可控制药物于肠道释放。

(3)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可使液体药物固体化。

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1、根据包被材料分:

(1)速释型固体分散体。(2)缓释或控释型固体分散体。(3)肠溶型固体分散体。

分散体

2、以分散状态分类:

(1)低共熔混合物。

药物与载体以适当的比例,在较低的温度下熔融(有时还要借助少量液体如水),得到完全混溶的液体,搅匀、速冷固化而成。药物以超细的结晶分散于载体中,为物理混合物。当药物与载体以低共融组成,从熔融体冷却达到低共融温度时,药物与载体同时生成晶核,但是二者相互抑制晶核不易长大,而均以微晶析出。

(2)固体溶液。

药物溶解于熔融的载体中而成,溶质主要以分子状态分散于固体载体中,形成一均相系统,类似真溶液的分散性质。

(3)玻璃溶液或玻璃混悬液。

药物溶解于熔融的 透明状无定形载体中,骤然冷却,得到质脆透明状态的固体溶液,称玻璃溶液,这种物质无确定的熔点。

(4)共沉淀物。

又称共蒸发物。固体药物与载体以恰当的比例形成的非结晶性无定型物。

固体分散体的速效和缓释原理

速效原理:

1、药物的高度分散状态。固体分散体增加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增加了药物的分散度,因为固体分散体内的药物呈极细的胶体和超细微粒,甚至以分子状态存在。这样使药物的溶出速率更快。

2、形成高能状态,是提高溶出速率的另一个因素,能量高,溶出快。除以上状态因素外,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缓释原理:

脂溶性载体或肠溶性载体,不但具有提高生物利用度的作用,而且可使药物具有缓释作用。其释药速率受载体种类、粘度、用量、制备工艺等因素影响。在脂溶性载体或肠溶性中加入水溶性致孔剂,可调节药物的释放速率,获得理想的缓释效果。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

(1)熔融法

将药物与载体混匀,用水浴或油浴加热至熔融,也可以将载体加热至熔融后再加入药物搅溶,然后将熔融物在剧烈搅拌下迅速冷却成固体,室温或放在干燥器中干燥。此法不耐热的药物与载体不适用。

(2)溶剂法

又称共沉淀法或共蒸发法。将药物与载体同时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或分别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后均匀混合,除去溶剂而得固体分散体。

(3)溶剂—熔融法

药物用少量的有机溶剂溶解后与熔化了的载体混合均匀,蒸去有机溶剂,冷却固化而得。

(4)喷雾(冷冻)干燥法。

将药物与载体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进行喷雾干燥。

另外还有将药物溶于有机溶剂分散吸附于惰性载体形成粉状溶液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