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长瑜
释义

§ 简历

刘长瑜

1942年1月14日出生于北京,籍贯江苏无锡,中专学历,政治面目群众。原任中国京剧院第一副院长,文艺一级,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曾任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海淀区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青年联合会第六届常委,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京剧院艺术基金会理事。

1959年5用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的刘长瑜,当年便在本校实验剧团,担任主演并从事教学工作。1962年6月为加强中国京剧院年轻演员阵容,又被调到中国京剧院四团担任主要演员。1964年在国家领导人周恩来、乌兰夫、彭真等同志的倡导下,举办的全国现代京剧汇演被调到剧院一团参加《红灯记》的排演工作,扮演“铁梅”。1971年《红灯记》被拍摄成彩色电影。同年参加了现代戏《平原作战》的创排工作,并在剧中扮演了小英子。1974年参加现代戏《草原兄妹》的创排立戏工作,并在戏中扮演斯琴。

提起刘长瑜,人们自然会想起《红灯记》的小铁梅。这个风摩一时的舞台形象,曾使刘长瑜的名字蜚声四海,享誉八方,李铁梅——刘长瑜,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刘长瑜在京剧表演艺术上的成功历程,并不是起始于《红灯记》,也远远未歇止于李铁梅。早在《红灯记》之前,她就成功地主演了《卖水》、《春草闯堂》等优秀剧目,曾经轰动一时,为京剧界专家和观众所瞩目,刘长瑜因而一举成名。《红灯记》之后的二十余年间,她在京剧表演艺术上的探寻和求索,可谓披坚执锐,奋进不息。

早在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刘长瑜在京剧舞台艺术上不断探索,不断取得新的成功,因而再度辉煌的艺术鼎盛时期。她在京剧花旦表演艺术上所作的创作和取得成就,为世人所称颂。这期间,复排并出演了《卖水》、《春草闯堂》、《辛安驿》等早已演熟的拿手戏,并且与合作者一起,对《春草闯堂》等剧进行了从头到尾的细致加工与锤炼,使之在艺术上更臻完美,表演上更具魅力。一九七九年刘长瑜以这三出戏一举轰动香港,海内外几十家报刊争相报导,被誉为“中国第一花旦”。如今,京剧《卖水》、《春草闯堂》已成为刘长瑜舞台表演艺术的代表作,为祖国戏曲表演艺术宝库增添了珍贵的财富。

§ 艺术特色

刘长瑜

1951年至1959年在中国戏曲学校学习京剧旦行表演艺术。曾随筱翠花(即于连泉)、华慧麟、雪艳琴、赵桐珊等名家学艺,1958年开始得到艺术大师荀慧生先生亲授,攻青衣、花旦、刀马旦,尤擅长花旦,学会《辛安驿》、《红楼二尤》等。1959年至1962年在中国戏曲学校实验剧团当演员并在戏校兼课。后又得到雪艳琴、李玉茹、童芷苓、俞振飞及汉剧陈伯华、豫剧陈素贞、姚淑芳、山西蒲州梆子王秀兰诸多艺术家的传艺指点。

看过刘长瑜演出资料的人都会被她的艺术所折服,她所塑造的不同时代、不同身份,性格的人物形象,几乎没一个不是过目难忘的。由此可见,她在继承传统和发展创造两方面都是很有造诣和贡献的。

刘长瑜的扮相俊美,嗓音清脆,吐字明快,表演真切,同时善于博采终长,广泛吸收,形成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

刘长瑜也许不是解放后创造新形象最多的演员,但绝对是留在观众心中的新形象最多的艺术家。李铁梅、春草、梅香、燕燕、乐昌公主……甚至尤三姐、春兰这样的经典角色在她的重新创作下也更为鲜活起来。我以为这才是一个艺术家的才气和功力和功德。

刘长瑜是最有潜力和可能成为流派演员的,因为在她和其后的旦角演员中,脱胎于某一流派又与这个流派的母体有鲜明区别的,很少。

§ 代表剧目

《卖水》是刘长瑜的成名作,《春草闯堂》、《红灯记》、《红灯照》、《燕燕》、《玉树后庭花》等都是她的独创剧目,同时她善演的传统戏也很多,如:《红楼二尤》、《辛安驿》、《桃花村》、《四郎探母》等。

《叶含嫣》、《坐楼杀惜》、《十三妹》、《秋江》、《桃花村》、《红灯照》等,在程式化的表演中透出生活化、性格化的活力。1983年她演出《红楼二尤》,前饰尤三姐,后饰尤二姐,不仅保留了荀派特色,而且在唱腔和表演中均融进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她还演出《昆仑草》、《平原作战》、《红灯记》等现代戏,尤以《红灯记》饰演李铁梅的成就最突出。在1994年举办的“梅兰芳金奖大赛”中获梅兰芳金奖。

§ 获得奖项

1979年被文化部评为”三八红旗手”,同年为建国三十周年演出《红灯照》获文化部演出一等奖,

1981年在《红楼二尤》中扮演尤三姐、尤二姐、获文化部颁发的个人表演一等奖。

1982年在电视戏曲艺术片《燕燕》中扮演燕燕,获首届电视金鹰像奖。

1983年演出《春草闯堂》,扮演春草,获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1992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

1993年1月16日荣膺“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金奖,从而成为新时期京剧“八大名旦”之首。

§ 活动年表

刘长瑜

1957年10月26日,农历丁酉年九月初四日:中国京剧院慰问团赴花牛山地质队慰问演出

1961年12月9日,农历辛丑年十一月初二日: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1961年赴上海演出

1965年3月12日,农历乙巳年二月初十日:中国京剧院在沪首演《红灯记》

1984年6月3日,农历甲子年五月初四日:“全国著名中青年京剧演员交流汇演”举办

1990年10月,农历庚午年:香港举行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

1990年12月20日,农历庚午年十一月初四日:北京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开幕

1992年2月4日,农历壬申年正月初一日:1992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播出

1992年2月18日,农历壬申年正月十五日: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

1992年2月26日,于魁智、刘长瑜赴昆明参加演出。

1992年3月3日,农历壬申年正月廿九日:第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

1992年11月,农历壬申年:第二届中国金唱片奖揭晓

1992年12月,农历壬申年: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评选揭晓

1993年5月13日,农历癸酉年闰三月廿二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二场

1993年5月16日,农历癸酉年闰三月廿五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五场

1993年5月24日,农历癸酉年四月初四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场

1993年5月28日,农历癸酉年四月初八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四场

1993年5月30日,农历癸酉年四月初十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六场

1994年4月29日,农历甲戌年三月十九日: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开台祝贺演出举行

1995年11月17日,农历乙亥年九月十九日:第一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开幕

1996年3月15日,农历丙子年正月廿六日:1996年“双休日少儿京剧百场演出”开演

1999年10月6日,农历己卯年八月廿七日:庆祝国庆五十周年人民剧场戏曲演出第五天

2002年6月9日,农历壬午年四月廿九日,上午:北京戏校建校5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2002年10月,农历壬午年:中国京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成立

2003年2月1日,农历癸未年正月初一日,19时30分:中国京剧院“2003年新春演出季”第一天

2005年2月8日,农历甲申年十二月三十日:2005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2005年5月19日,农历乙酉年四月十二日:中国京剧院红色经典剧目佛山巡演活动举行

2005年11月3日,农历乙酉年十月初二日:中华之声——2005年名家名曲广东演唱会举办第三场

2005年11月5日,农历乙酉年十月初四日:中华之声——2005年名家名曲广东演唱会举办第四场

2005年11月7日,农历乙酉年十月初六日,15时:中国-东南亚京剧爱好者国际演唱会开幕

2005中国-东南亚京剧爱好者国际演唱会在广西南宁明园新都的礼堂拉开帷幕。

2005年12月10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初十日,晚:纪念方荣翔诞辰80周年京剧演唱会举办

2006年1月16日,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十七日,晚:“唐在炘作品——名家名段演唱会”举办

2006年1月23日,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廿四日,晚:2006年新春京剧晚会——李瑞环同志改编剧目专场演出第四天

2006年3月7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初八日,上午:西安秦腔剧院成立

2006年3月18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十九日,晚: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第一场

2006年9月29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初八日:纪念范钧宏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京剧演唱会举行

2006年10月23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初二日:纪念谭富英诞辰百年系列演出第四场

2006年11月9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十九日:2006中国记者节京剧演唱会举行

2006年11月18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廿八日:2006年“百花芬芳——京剧名家演唱周”第七场

2007年2月22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初五日:河北省2007迎新春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播出

2007年4月6日,农历丁亥年二月十九日,19时30分:长安大戏院2007年荀派艺术专场演出第二场

2007年5月1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十五日,16时30分:京剧名家名段朗诵会——《千斤话白》举办

2007年5月11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廿五日: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2007年6月8日,农历丁亥年四月廿三日: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倒计时150天专场演出——大型现代京剧交响乐演唱会举行

2007年8月1日,农历丁亥年六月十九日:德胜街道新海苑小区京剧爱好者俱乐部成立

2007年9月28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十八日,19时:沈阳举行庆“十一”现代京剧“原人原唱演唱会”

2007年10月13日,农历丁亥年九月初三日:“梅花朵朵向太阳”主题演唱会

2007年10月23日,农历丁亥年九月十三日,晚:中华之声——2007年名家名曲广东演唱会举行 [1]

§ 慈善活动

刘长瑜

刘长瑜身为一代京剧大师,积极参加慈善事业,以下是她参加的慈善活动节选:

1、主题为“爱心无国界,患难见真情”的中国京剧界慈善演唱会;

2、中宣部等七部委联合主办的《爱的奉献》大型演唱活动,支援汶川;

3、“爱心永恒”音乐会,重点讴歌为肿瘤防治慈善公益活动;

4、石家庄市京剧团联合举办的"京剧进校园“公益活动”;

5、关爱留京志愿者和奥运建设者公益活动。

§ 《我这一辈子》节选

恩师教诲积淀在心刘长瑜

小时候我特别淘气,爬树掏鸟窝、翻墙打枣像个假小子。10岁时,活泼好动的我在父亲的熏陶下迷上了戏剧,便考取了戏校,从此与京剧结缘一生。

在戏校时,我仍属调皮、玩闹的一类。学校规定早上6:00起床,等我一觉醒来,同宿舍的十几个同学都到河边踢腿喊嗓去了。那时候十来岁的孩子就知道用功不怕吃苦。我们在宿舍里玩的都是说哭就哭,说笑就笑的基本功训练。尤其是练习眼功真下死劲。晚上把灯关了,点上一支香,大家伙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点点亮光,直练得不流泪、不眨眼为止。随后再拿着一支香,练习眼珠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的灵活性,练得心灵之窗炯炯有神。到现在,谁见了我都说:"您眼睛特亮,特有神。"我在戏校学的是青衣、花旦,这一行当不但要求声音清脆洪亮,还要掌握京剧基本功、武功、毯子功、身段功、把子功等。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刻苦。可那时候班上最小的我特贪玩。前后教过我的30多位老师,没有一个不嫌我淘的,上课看小人书被老师没收了,专业课上,没把青衣唱段学会,倒把旁边教花脸、老旦的唱腔学会了。气得老师把我单独留下来,一句一句地教我唱,这时我知道用心了,一遍下来全会了。老师都惊呆了:"你这不是蛮聪慧灵巧的吗?"一晃戏校8年,我从不懂事的毛丫头出落成能说会唱的京剧人才。当年老师口传心授的知识都积淀在心,受益匪浅。在戏剧里,打把子、跑圆场、踢腿下腰是功夫、调动感情更是功夫。赵桐珊(艺名:芙蓉草)告诉我们:“一个好演员要一人千面,不能千人一面。”像在京剧《十三妹》中,一个人要扮演刀马旦侠女何玉凤、闺门旦文弱女性张金凤、彩旦泼辣女子赛西施三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其特性,这就要求演员要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戏剧演员更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荀慧生老师说:“你要演什么戏,你就得知道剧中人物前五百年、后五百年。”1959年戏校毕业后,我之所以能留在校实验剧团边深造边教学,1962年又调入中国京剧院成为青年骨干活跃在舞台上,一辈子演出了古装戏《春草闯堂》、《辛安驿》、《红娘》和现代戏《红灯记》、《平原作战》、《草原兄妹》等几千场戏,摘取首届梅兰芳金奖、首届戏曲梅花奖第一名的桂冠,都得益于吃透了、领悟了前辈们的精华。所以说,每偶国家的精心培养,恩师们的辛勤耕耘,也就没有我刘长瑜的今天。

似我非我融为一体

我演戏最大的特点是执著、着迷,一旦上了戏,便进入了角色,早上醒来跟丈夫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台词,晚上做饭时嘴里念叨的是唱腔。每每饰演一个新人物时,我必先做好案头工作,研究分析人物的历史背景、身世、个性,并对剧中人物进行反复咀嚼、理解。我饰演的人物可谓既是我又不是我--似我非我,融为一体。与夫君携手至今,老伴给我的评价是:“对事业太痴情。”那时候每次演出回到家,多晚也要与丈夫讨论戏中人物是否把握得准确到位了,如果感觉哪儿不理想,第二天到团里马上和同事们研究修改、等再上场演出时,便是精雕细刻过的作品了。

爱的痴迷,痛苦难免。因为执迷演戏,32岁才要孩子。儿子小时候常与孤独为伴。我和他爸两个人一个演戏一个编剧,忙得头打脚后跟。晚上总有演出,五六岁的孩子便自己吃点儿剩饭后将屋里灯全打开,抱着一把宝剑坐在小板凳上苦苦地盼着父母早点回来。至今我都记得儿子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我真羡慕小朋友们能天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多好啊!”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愧对儿子,但我却赢得了众多的观众,每当雷鸣般的掌声在剧院里回荡时,一切劳顿、痛苦和无奈都付之东流。做人坦诚做事真诚

我这一辈子给自己的评语是变通能力差。按理说,我是学花旦的,灵活多变,能说会道,可我偏偏天生直肠子,心直口快,还特爱打抱不平,因为这可没少被人误解。不过,我还是告诫我的学生,做人要宽容,要大度。实际上宽以待人,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但做事--唱戏可要一丝不苟,走一步不能退半步。这次2001年全国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复赛后,许多选手给我打电话,我都认真地指出她们的优缺点。对落选者说: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从自身找差距。对入围选手则告之:这并不代表你多优秀,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与学生们的关系是坦诚相待,情同母女,但我决不放松对她们在艺术上的高标准,严要求。

我常对学生们说:人活在世上,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当你一个人的价值被鲜花、掌声、荣誉包围时,千万别忘了是幕后和周围多少人的鼎力支持和无私付出。如果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价值,那么只能是不进则退。回首往事既悲有喜金钱对我诱惑不大,生活中能过得去就行,没有过高的奢望。这辈子让我终生遗憾的是年轻的时候没能多拍几张照片,以至于现在别人一跟我要照片我就着急,保留下为数不多的几张照片还是公家给拍的剧照。

年轻时,脸蛋漂亮,身段好,特想多照点儿像,老了好有个念心儿。可那年代日子过得紧,没钱买照相机,现在家里放着两三架好照相机,可老了蹩镜头了。唉,我们这代人是既悲又喜呀。背的是历次政治运动、受打击、挨批斗,大好年华白白流逝;喜的是老艺人积淀起来的京剧精髓在我们这一代得以继承发扬,没有辜负前辈的重任。

至今,我仍担任着中国京剧院的艺术指导,还带着耿巧云、管波两个研究生和一个徒弟即河北石家庄市京剧院的青年演员赵玉华……时钟嘀嗒嘀嗒地响着,窗外夜幕已经降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