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凤头鹃隼
释义

§ 简介

凤头鹃隼属鸟纲、隼形目、鹰科。拉丁学名为Aviceda leuphotes。凤头鹃隼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南部的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凤头鹃隼为大型肉食性鸟类,体长约30厘米,体重约190克。嘴部弯成钩形,上嘴两侧均有角质的“齿突”,与同目不同科的隼类具有相同的特点。头部有明显的枕冠,上半部被羽。上体主要为黑色,第三枚飞羽最长。脚部呈灰蓝色,爪为灰褐色,尖利有力。雌雄个体羽色近似。

凤头鹃隼栖息于高大树木的顶枝,以细树枝筑巢。喜单个或小群活动,以各种昆虫为主要食物。繁殖期间每次产卵2~3枚。

§ 外形特征

凤头鹃隼

凤头鹃隼为中型猛禽。体长35-45厘米,体重320克左右。成鸟头部,颈部和胸部是美丽的灰蓝色;头部有枕冠,由几根呈黑色或暗灰色的簇羽组成;背部和翅膀呈各种不同的深蓝色和灰色;肩膀上有褐色的羽毛,翼下也可见。在胸部以下是大片的深褐色和白色宽横纹;尾部下方显示橘杏色;尾巴上部覆面是浅灰色;尾巴末端有黑色宽滚边;虹膜鲜黄色。翅膀呈圆形。

§ 分布范围

凤头鹃隼(分布图)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群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 生活习性

凤头鹃隼

栖息于各种热带雨林,森林或阔叶林边缘。出没于郊区花园。在繁殖季节为适应干旱气候,常出现于沿河的森林区。产卵季节,会采取不同的地点。在这个时期,它们会侵入城镇,城市花园和公园。该物种虽然是澳大利亚特有,但其踪影也发现于澳洲大陆,新几内亚和相关的岛屿,甚至在远东地区的巽他群岛。

一般集小群活动,在繁殖期可以达到30只以上的群落。通常在灌木丛中和灌木外缘捕捉猎物,犀利的目光可以穿透的树叶的缝隙,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高超的技巧,以小蜥蜴,青蛙和昆虫为主要食物。有时也猎取小型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偶尔也摄取水果。昆虫如螳螂,竹节虫,蛴螬和大蝗虫是它们的菜单上最重要的部分。

§ 生长繁殖

繁殖季节,在昆士兰省东南部丘陵地区是3月至9月期间,其他地区一般是10月到次年1月初。根据气候条件和干燥影响而定,可以推迟到1月中旬或1月底。鸟巢是一种松散结构,由树枝搭成,并以小绿叶点缀。几乎所有的巢都放置在往年栖居的大树的树叉上。这些建筑物离水面都有一些距离。每巢产2或3枚卵,雌雄共同孵化29天,出壳后在巢里再喂养35天幼鸟即可离巢飞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