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凤头鸊鷉 |
释义 | 凤头鸊鷉凤头鸊鷉,体大(50厘米)而外形优雅的。颈修长,具显著的深色羽冠,下体近白,上体纯灰褐。繁殖期成鸟颈背栗色,颈具鬃毛状饰羽。与赤颈的区别在脸侧白色延伸过眼,嘴形长。虹膜-近红;嘴-黄色,下颚基部带红色,嘴峰近黑;脚-近黑。 叫声:成鸟发出深沉而洪亮的叫声。雏鸟乞食时发出笛声ping-ping。 分布范围:古北界、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地区性常见鸟,广布于较大湖泊。为部分型候鸟。 习性:繁殖期成对作精湛的求偶炫耀,两相对视,身体高高挺起并同时点头,有时嘴上还衔着植物。 简介 凤头鸊鷉中 文 名:凤头鸊鷉 物种分类:鸟类→鸊鷉目→鸊鷉科 拉 丁 名:Podiceps cristatus 国内分布:在云南省境内为冬候鸟,每年秋季迁来,翌年春季迁离。 食 性:食物主要是鱼、虾和水草。 习 性:栖息于湖泊和较大的水库坝塘之中,多见单个在水中分散活动。善于潜水游泳或贴水面飞行。 生活环境:湖泊正好适合其生存,平时栖息于水草丛生的湖泊。食物以小鱼、虾、昆虫等为主。性怯懦,常匿居草丛间,或成群在水上游荡,一遇惊扰,立即潜入水中。在芦苇丛中营巢。 生长繁殖:主要在淡水湖区域繁殖,在水边筑巢,是游泳和潜水的好手,以鱼为食。一般下两枚蛋。 § 形态特点 雄鸟和雌鸟比较相似,身体很象鸭子,但较为肥胖,嘴形直,细而侧扁,端部很尖;鼻孔透开,位置靠近嘴的基部;眼先(即眼睛前面的部位)裸露,颈部较为细长,翅膀短小,具有12枚初级飞羽,但第一枚退化,次级飞羽 凤头鸊鷉 则缺少第五枚。尾巴更短,仅剩有几根柔软的绒羽,或几乎没有。两只脚的位置在身体的后部,靠近臀部,跗跖侧扁,适于潜水生活;四个脚趾上都有宽阔的像花瓣一样的脚蹼。爪钝而宽阔,呈指甲状,中趾的内缘呈锯齿状,后趾短小,位置比其他各趾为高,或者缺如。身体上的羽毛短而稠密,具有抗湿性,不透水;具有副羽,尾脂腺也被羽。消化道中缺少盲肠;雏鸟为早成性鸟。 凤头鸊鷉是体形最大的一种鸊鷉,有鸭子一样大小,体长为50厘米以上,体重为0.5—1千克。嘴又长又尖,从嘴角到眼睛还长着一条黑线。它的脖子很长,向上方直立着,通常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夏季时头的两侧和颏部都变为白色,前额和头顶却是黑色,头后面长出两撮小辨一样的黑色羽毛,向上直立,所以被叫做凤头鸊鷉。它的颈部还围有一圈由长长的饰羽形成的,像小斗蓬一样的翎领,基部是棕栗色,端部是黑色,极为醒目。 § 识别特点 前额和头顶部黑褐色,枕部两侧的羽毛往后延伸,分别形成束羽冠。脚的位置几乎处于身体末端,尾羽短而不显,趾侧有瓣蹼。 凤头有鸭子那么大,头的后面翘起两撮辫梢般的羽冠,从脖子到喉的两侧围有一圈小形的“斗蓬”,这是识别它一目了然的标志。翅膀既短又圆,显然是不能高飞翱翔的鸟类。两条腿的位置可以说已经长到尾部,脚趾两侧的瓣蹼十分发达,除了适于游水之外,在陆地上几乎是寸步难移的。凤头 是苏州地区的冬候鸟,每年11月飞抵当 凤头鸊鷉 地后,一直要到翌年返加北方进行繁殖。它们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在既是开阔水面又长有芦苇水草的湖泊中,极善水性,是优秀的水上自由体操运动员。它们时常把头部朝下没进水里,接着完成一个漂亮的前滚翻动作,然后在水下作一段高速度潜泳,再在远处露头冒出水面。凤头 也建造浮巢,但是比小 的巢大,浮在湖上像一个盆。这个浮巢的建筑材料是水生植物的叶子,能随同水位上涨而漂起,不但不会往巢里渗水,还可以因为湿草发酵产生热量,有助于鸟蛋的孵化,使性喜贪玩的亲鸟在孵卵期间也能忙中偷闲,到巢外去舒筋活腿地嬉耍片刻。与小 不同的是,当孵卵亲鸟离巢时,并不衔取水草堆以巢顶,所以此时巢内的鸟蛋可以一览无遗。 雏鸟的全身绒毛茸茸,颈部还镶有几条咖啡色的纵纹,与双亲的体色是大不相同的,亲鸟齐心协力地喂养子女,并且亲自担任它们的“游泳教练”。它先让幼雏伏在自己的背上出游,然后来一段泅泳,有意迫使雏鸟作单独的潜水练习,让它们很快地掌握和熟悉水性。 凤头俗称张八狗或水老鸹,以鱼为主食,动物学家曾在一个 胃里找出七、八十尾小鱼的残骸,可见它们在渔塘中残食鱼类有多么严重了。肉带腥味,不堪食用,因数量不多而已被列为江苏省重点保护鸟类。 § 分布范围 从欧洲、亚洲,一直到非洲、大洋洲,都有它们栖息,在我国主要繁殖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部、甘肃、宁夏、青海和西藏等省和自治区,越冬时则经过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迁往西藏南部、云南、四川、安徽,以及长江以南、东南沿海和台湾岛等广大地区,近年也发现有一部分凤头鸊鷉也在我国东北的辽东半岛和东部沿海一带越冬。 凤头鸊鷉在青海有1亚种:指名亚种 Podiceps c.cristatus (Linnaeus)。见于青海湖及青海湖南部。省外分布于东北、新疆、河北、西藏、福建、台湾等地。 § 邮票种类 阿富汗凤头鸊鷉邮票阿尔巴尼亚凤头鸊鷉邮票比利时凤头鸊鷉邮票 保加利亚凤头鸊鷉邮票古巴凤头鸊鷉邮票捷克凤头鸊鷉邮票 阿联酋凤头鸊鷉邮票格鲁吉亚凤头鸊鷉邮票 圭亚那凤头鸊鷉邮票 中国香港凤头鸊鷉邮票匈牙利凤头鸊鷉邮票爱尔兰凤头鸊鷉邮票 莱索托凤头鸊鷉邮票英国泽西岛凤头鸊鷉邮票马达加斯加凤头鸊鷉邮票 蒙古凤头鸊鷉邮票波兰凤头鸊鷉邮票葡萄牙凤头鸊鷉邮票 罗马尼亚凤头鸊鷉邮票 塞拉利昂凤头鸊鷉邮票瑞典凤头鸊鷉邮票 瑞士凤头鸊鷉邮票联合国凤头鸊鷉邮票乌干达凤头鸊鷉邮票 § 精彩图片 凤头鸊鷉凤头鸊鷉凤头鸊鷉 § 所属科目 鸊鷉目(Podicipediformes)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在传统的分类系统中,鸊鷉目只包括一个科,鸊鷉科。科下有6属22种。Sibley和Monroe根据基因测序的结果划定了鸟类DNA分类系统,在这套新系统中,鸊鷉目与鹳形目合并,鸊鷉科成为新鹳形目的一个科,但新分类系统对鸊鷉科本身并没有作出调整。 鸊鷉目的羽毛松软如丝,头部有时具羽冠或皱领;嘴细直而尖;翅短圆,尾羽均为短小绒羽;脚位于体的后部,跗骨侧扁,前趾各具瓣状蹼。早成性。仅有鸊鷉科1科。 凤头鸊鷉 鸊鷉目:1科,善游泳和潜水。仅有鸊鷉科(Podicedidae),共约20种,我国有1属5种,即小、赤颈、凤头、角、黑颈。外形和生活习性都与潜鸟有些相似,与潜鸟目的主要区别是脚趾上具瓣蹼。分布广泛,除两极和大洋中的岛屿外,几乎遍及全球。 鸊鷉科(Podicedidae):共约20种,中国有1属5种。中国常见种有小鸊鷉。鸊鷉的外形和生活习性都与潜鸟有些相似,与潜鸟目的主要区别是脚趾上具瓣蹼。鸊鷉分布广泛,除两极和大洋中的岛屿外,几乎遍及全球。冬季栖息于溪流,夏季到湖沼中繁殖,在水面以枝、叶等筑浮巢。每窝产卵6~7枚。主要以昆虫和小鱼等为食。 鸊鷉是一种善于潜入水中猎取食物的水鸟,生活在芦苇和杂草丛生的湖泊、池塘、沼泽中。雌雄一起筑巢,它们的巢漂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鸊鷉的种类较多。它们以小鱼小虾及软体动物和蛙类为食,能够长时间潜入水中,并且会将嘴尖、鼻孔和眼睛露出水面观察动静,遇有危险便在水下潜逃。鸊鷉的求偶行动很特殊且很滑稽,双方从表演到凝视,然后一起扎入水中再浮出水面,面面相觑,摇头晃脑,并各自向对方送上一小撮水草为礼物。 小鸊鷉(LittleGrebe)大约25到30厘米长,重量120到300克,是鸊鷉科最小的鸟。生态环境:营巢于沼泽、池塘、湖泊中丛生芦苇、灯心草、香蒲等地,多在山地小型水面。如果住地冬季结冰,会搬到较暖和的海边或者较大不结冰的湖。 分布地域:中国大部、亚洲中部和南部、欧洲中部和南部、非洲南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小鸊鷉是中国最常见的水鸟之一,在中国东部大部分开阔水面都能见到小鸊鷉。 特征:腿很靠后,所以走路不稳,精通游泳和潜水。成鸟在夏天有红色的脖子和面颊,亮黄色的下颚。冬天只是棕黄色,头顶和背颜色较深,屁股上有一团松松的白毛。 食物:鱼 繁殖:一般生两个蛋,孵出的小鸟有时候背在父母背上。 凤头鸊鷉所有物种: 鸊鷉科Podicipedidae 小鸊鷉Tachybaptusruficollis 黑喉鸊鷉Tachybaptusnovaehollandiae 马岛小鸊鷉Tachybaptuspelzelnii 侏鸊鷉Tachybaptusdominicus 德氏小鸊鷉Tachybaptusrufolavatus 斑嘴巨鸊鷉Podilymbuspodiceps 巨鸊鷉Podilymbusgigas 白簇鸊鷉Rollandiarolland 短翅鸊鷉Rollandiamicropterum 灰头鸊鷉Poliocephaluspoliocephalus 新西兰鸊鷉Poliocephalusrufopectus 大鸊鷉PodicepsMajor 赤颈鸊鷉Podicepsgrisegena 凤头鸊鷉Podicepscristatus 角鸊鷉Podicepsauritus 黑颈鸊鷉Podicepsnigricollis 哥伦比亚鸊鷉Podicepsandinus 银鸊鷉Podicepsoccipitalis 秘鲁鸊鷉Podicepstaczanowskii 阿根廷鸊鷉Podicepsgallardoi 北美鸊鷉Aechmophorusoccidentalis 克氏鸊鷉Aechmophorusclarkii § 鸊鷉家族 凤头鸊鷉鸊鷉类是都是典型的游禽,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雄鸟和雌鸟比较相似,身体很象鸭子,但较为肥胖,嘴形直,细而侧扁,端部很尖;鼻孔透开,位置近嘴的基部;眼先(即眼睛前面的部位)裸露,颈部较为细长,翅膀短小,具有12枚初级飞羽,但第一枚退化,次级飞羽则缺少第五枚。尾巴更短,仅剩有几根柔软的绒羽,或几乎没有。两只脚的位置在身体的后部,近臀部,跗跖侧扁,适于潜水生活;四个脚趾上都有宽阔的像花瓣一样的脚蹼。爪钝而宽阔,呈指甲状,中趾的内缘呈锯齿状,后趾短小,位置比其他各趾为高,或者缺如。身体上的羽毛短而稠密,具有抗湿性,不透水;具有副羽,尾脂腺也被羽。消化道中缺少盲肠;雏鸟为早成性鸟。 鸊鷉在全世界计有21种,分布于北极圈以南至南极洲以北的广大地区,所以很普遍。中国5种,即角鸊鷉,黑颈鸊鷉,凤头鸊鷉、赤颈鸊鷉和小鸊鷉,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各省的数量较多,其中角鸊鷉和赤颈鸊鷉2种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 凤头鸊鷉小鸊鷉是中国最常见的一种鸊鷉,全国各地几乎都能见到。它的体形也是鸊鷉类中最小的,只有鸽子一样大,体长25—32厘米,体重150—275克。它的头上也没有其他鸊鷉类所具有的饰羽,夏季背部的羽毛为黑褐色,颊、颈侧和喉部为栗红色,胸部和腹部为淡褐色;冬季背部为褐色,喉部白色,颊、颈侧为淡黄褐色。它喜欢终日漂浮在水面上,好象一个葫芦,所以又叫“水葫芦”,又因为它在潜水时,仅在水面上露出嘴尖和眼睛,很象鳖的形状,所以也叫“王八鸭子”。 凤头鸊鷉黑颈鸊鷉同角鸊鷉的体形大小差不多,黑色的嘴和翅膀也比较短。但微微向上翘,与角不同。它的夏季头部、颈部和背部都是黑色,两胁红褐色,下体为白色,眼后有呈扇形散开的金黄色饰羽;冬季背部为黑褐色,颊、喉部为污白色,前颈为灰色,眼后没有饰羽。在中国繁殖在东北和新疆天山,迁徙时见于南方各省,数量不多。 凤头鸊鷉凤头鸊鷉是体形最大的一种鸊鷉,有鸭子一样大小,体长为50厘米以上,体重为0.5—1千克。嘴又长又尖,从嘴角到眼睛还长着一条黑线。它的脖子很长,向上方直立着,通常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夏季时头的两侧和颏部都变为白色,前额和头顶却是黑色,头后面长出两撮小辨一样的黑色羽毛,向上直立,所以被叫做凤头鸊鷉。它的颈部还围有一圈由长长的饰羽形成的,像小斗蓬一样的翎领,基部是棕栗色,端部是黑色,极为醒目。 凤头鸊鷉的分布范围较大,从欧洲、亚洲,一直到非洲、大洋洲,都有它们栖息,在中国主要繁殖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部、甘肃、宁夏、青海和西藏等省和自治区,越冬时则经过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迁往西藏南部、云南、四川、安徽,以及长江以南、东南沿海和台湾岛等广大地区,近年也发现有一部分凤头鸊鷉也在中国东北的辽东半岛和东部沿海一带越冬。 凤头鸊鷉北美鸊鷉为黑色,背部是褐灰色,以下部位均为白色,颈部长而细,雌鸟略小于雄鸟。嘴长,呈黄绿色。筑巢于水面,常栖息于多草的湖泊和沼泽,冬季栖息在海洋与海湾中。分布:从阿拉斯加东南部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墨西哥北部的奇瓦瓦等地都有分布。冬天常见于加拿大与美国沿太平洋海岸。食性:北美鸊鷉是一种肉食性水鸟,捕食昆虫、贝类、鱼类等。哺育繁殖:繁殖选择在食物丰盛的季节。一般有2至6枚白色或奶油色的卵,孵化期在20至30天,鸟巢通常是用水草堆集而成。父母常把幼鸟带在背上,包括潜水或有危险时逃生。北美鸊鷉潜水时间在10至40秒。北美鸊鷉目前大约有2万羽左右。 角鸊鷉是一种中等大小的游禽,体长30-40厘米,体重250-500千克。它长有一个黑色的短嘴,又直又尖,尖端呈黄白色,像尖凿子一样,很适于啄捕鱼虾。翅膀短而圆,尾巴也非常短,两条腿的位置长在尾部,脚趾上有分离凤头鸊鷉的、象花瓣一样的蹼,中趾的爪尖上还有像篦子一样的突起,可以作为清洁羽毛的梳子。夏季头部、后颈和背部的羽毛均为黑色,前颈、颈侧、胸部和体侧是栗红色,下嘴的基部到眼睛有一条淡色的纹,眼睛里的虹膜为红色,最奇特的是从眼睛前面开始向眼后方的两侧各有一簇金栗色的饰羽丛伸向头的后部,呈双角状,极为醒目,故名“角鸊鷉”。(较科学的形态描述:体长约330毫米。夏羽上体灰黑色,头部全部黑色,两侧有金栗色的耳羽丛;颈部栗褐色,背部灰棕,腹部白色。冬羽上体暗灰褐色,头部除贯眼纹以上头淡黑色外,面颊白色,后颈及背部暗褐色。虹膜红色;嘴直,蓝灰色;跗跖苍灰色。)角鸊鷉在我国繁殖于新疆西北部的天山谷地,越冬于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偶尔也到台湾,迁徙时途经东北、华北等地。在国外繁殖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北部;越冬在欧洲南部、亚洲东部和北美洲南部等地,共分化为2个亚种,我国仅有指名亚种,分布于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山东、河南、湖南、新疆等地。角鸊鷉在我国数量很少,并不常见,每年春季于4月初至4月末开始往北方繁殖地迁飞,秋季于10月末至11月初迁往越冬地,迁徙的过程比较缓慢,主要沿海岸和河流进行。迁徙时常常成对或结成小群,偶而也见有单只迁徙。根据1990年和1992年我国学者进行的冬季水鸟普查的结果,1990年共记录到60只,而1992年仅记录到30只。在国外,角鸊鷉的种群数量也不太多,整个亚洲也仅记录到100多只。 凤头鸊鷉银鸊鷉,拉丁名称:Podicepsoccipitalis,英文名称:SilveryGrebe,科目名称:鸊鷉目、鸊鷉科。概述:银鸊鷉又名白鸊鷉(WhiteGrebe),其种群数量要少于白簇鸊鷉,活动区域也要小于白簇鸊鷉。在野外,非常的轻易识别,其独特的色彩使它很轻易从白簇鸊鷉区分出来。广泛分布于智利、阿根廷及福克兰群岛等地的淡水池塘和小溪流中。每年10月份,在水面植物的遮掩下筑起其浮动的巢,然后于11月和12月份产下两枚卵。以小鱼、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为食。体长:28cm。 § 繁殖与迁徙 凤头鸊鷉鸊鷉的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这时鸣叫十分频繁,发出连续的叫声,有时象哭泣一样。求偶时雄鸟和雌鸟在一起游泳,煽动两个翅膀,然后抬起前身,面对面地直立于水中,两嘴接触,同时羽冠竖直起来,然后再分别游开到一边。营巢于富有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的淡水湖面和水塘中。它的巢也属于浮巢,建在水草丛中,由水生植物堆集而成。通常置巢于水草丛中。每窝产卵通常为4~5枚,也有少至3枚和多至6枚甚至8枚的。刚产出的卵为蓝绿色,随着孵化逐渐变为锈褐色。卵的大小为51.5×35.8毫米。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孵化期为20~23天。雏鸟为早成性。 鸊鷉春季于3~4月份进行迁徙,秋季的迁徙则在9月末~10月初。迁徙时成对或结成小群,主要沿着河流和海岸进行。它在中国数量极为稀少。根据水鸟调查的结果,1990年在中国见到1156只,1992年仅见到574只。 说小鸊鷉孵卵的热源来自腐烂物质的化学能,又有一说:孵卵的热量来自亲鸟的体温和气温。可以肯定的时尽管鸊鷉的巢泡在水中始终是湿漉漉的,巢中间的温度比巢外的温度高出不少。 新出生的鸊鷉当即能够游泳潜水,羽毛乌黑,能够睁眼。生命之初小鸊鷉主要喂它们为昆虫。成鸟在躲避危险时能够在翅膀下夹者幼鸟在水下潜逃。 鸊鷉的婚羽没有黑颈鸊鷉和角鸊鷉的漂亮:只是喉及前颈偏红,头顶及颈背深灰褐,上体褐色,下体偏灰,嘴角有一小块明显黄斑。它的“冬装”上体灰褐,下体白。 § 参考文献 (1)《经济动物疾病诊疗与处方手册》孙卫东,刘家国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01月 黑孔雀 (2)《养特禽》黄炎坤主编2008年01月 (3)《特禽饲养与疾病防治》孙振兴主编农业出版社2001年05月 (4)《农村书屋系列珍禽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李生主编2008年04月 § 参考资料 1:http://www.birdnet.cn/bbs/viewthread.php?tid=22780 2:http://www.soobb.com/Destination_Wiki_216478.html 4:http://wiki.keyin.cn/index.php/Category:%E9%B8%8A%E9%B7%89%E7%A7%91 5:http://www.xfsljk.net/lsyy/ArticleShow.asp?ArticleID=611 6: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fe51001008s5r.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