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凤仙花 |
释义 | § 概述 凤仙花 透骨草始见于《救荒本草》,据所述图形,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并非本品。《纲目》有名未用中载有透骨草,但形态不详。《本草原始》的透骨草系指大戟科的地构叶。《纲目拾遗》引《灵秘丹药笺》云:"风仙花一名透骨草。"即凤仙花科的凤仙;所引《医学指南》的铁线透骨草,则为毛茛科铁线莲属的透骨草,可见古代药用的透骨草已非一种。 透骨草的药材品种比较复杂,除“凤仙透骨草”使用较广外,还有“珍珠透骨草”;有“羊角透骨草”:为紫葳科植物角蒿的全草。产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等地,参见"角蒿"条;有"铁线透骨草"(《医学指南》) 为毛茛种植物黄花铁线莲的干燥全草,产河北、北京。参见"黄花铁线莲"条;有东北地区尚用豆科植物山野豌豆、广布野豌豆,假香野豌豆的全草作透骨草。参见"山野豌豆"条;有云南、贵州地区则用杜鹃花科植物云南白珠树的枝叶作透骨草。参见"透骨香"条。 凤仙花茎高40-100厘米,肉质,粗壮,直立。其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粉红、大红、紫、白黄、洒金等,善变异。有的品种同一株上能开数种颜色的花朵。凤仙花多单瓣,重瓣的称凤球花。据古花谱载,凤仙花有200多个品种,不少品种现已失传。因凤仙善变异,经人工栽培选择,已产生了一些好品种,如五色当头凤,花生茎之项端,花大而色艳,还有十样锦等。根据花型不同,又可分为蔷薇型、山茶型、石竹型等。凤仙花的花期为6-8月,结蒴果,状似桃形,成熟时外壳自行爆裂,将种子弹出,自播繁殖,故采种须及时。 凤仙花种子亦名急性子,茎亦名透骨草,均可入药,有活血化瘀、利尿解毒、通经透骨之功效。另立词条“急性子”论述。 § 药品简述 凤仙花 药名:透骨草 汉语拼音:TOUGUCAO 英文名:Garden Balsam,Rose Balsam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mpatiens balsamina 别名:凤仙草、金凤花、洒金花、 芰芰草(区别于“芨芨草”)、小桃红(因为重瓣花的和碧桃花很像)、指甲草。 域:真核域 Eukarya 界:植物界 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杜鹃花目 Ericales 科:凤仙花科 Balsaminaceae 属:凤仙花属 Impatiens 种:水仙花种 Impatiens balsamina 性味功能: 1、种子(急性子):甘,温。有小毒。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 2、花:甘,温,归肾经;有小毒。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 3、全株:味苦、辛,性温。 4、根:味甘,性平。 主治: 1、种子(急性子):闭经,难产,骨硬咽喉,肿块积聚。孕妇忌服。 2、花: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疔疮,蛇咬伤,手癣。孕妇忌服。 3、全草:祛风,活血,止痛,消肿。主治关节肿痛,跌打损伤,瘰厉,痈疽疔毒。 4、根:祛风止痛,活血消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咽喉骨粳。 用法用量: 1、种子(急性子):用量6~9克。 2、花:花1.5~3克(鲜品3~9克);外用适量,鲜花捣烂涂敷患处。 3、全草:全株10~15克(鲜品30~60克) 4、根:根9~15克 归经:归肾经。 药材基源:本品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花。 采收储藏:夏季花盛开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炮制:洗净,晒干,切碎用。 § 用药禁忌 1、孕妇忌服。 2、全草在南方地区作透骨草用。 3、凤仙花含有促癌物质!促癌物质不直接挥发,但会渗入土壤,长期食用种植在该土壤里的蔬菜,很危险。 4、此植物里的草酸钙比较多,虽然在煮过后会消失,但依然不建议生吃,尤其有风湿症、关节炎、痛风、胃酸过多症、肾结石等病人不可以多食此物,若要做药用也必须严格遵照医嘱。 § 化学成分 凤仙花 1、种子(急性子):含皂苷、脂防油,油中含凤仙甾醇(balsaminasterol,c27h80o)、杷荏酸(parinaric acid,c17h28o2)、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及β-谷甾醇。此外,又含皂苷、槲皮素二糖苷、槲皮素三糖苷,并含挥发油、蛋白质、氨基酸及多聚糖。 2、花:花中含2-甲氧基1,4-萘醯、黄酮类化合物:山奈醇(kaempferol)及槲皮素(quercetin)。 3、全草(透骨草):凤仙地上部分含指甲花醯、指甲花醒甲醚和槲草素;全草含羟基苯甲酸、芥子酸、咖啡酸;茎含山奈酚-3-葡萄糖苷、天丝葵素、矢车菊素等;还含各种花色苷,有矢车菊素、飞燕草素、蹄纹天兰素、锦葵花素、山奈酚、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糖。 § 药理作用 凤仙花 1、种子(急性子):急性子煎剂、酊剂、水浸剂对兔、豚鼠离体子宫均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对麻醉兔在位子宫亦有明显兴奋作用。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花:凤仙花的鲜花汁,对红色表皮癣菌、堇色发癣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考夫曼高尔夫表皮癣菌均有抑制作用。 3、全草:凤仙地上部分有抗真菌、止血作用。 § 药物配伍 凤仙花 1、配附子,除沉疴,治顽痹尤效。 2、配苍术,治风湿痹症,一燥湿偏长,一止痛有功,两药相须为用,祛湿止痛,功效大增。 3、配伸筋草,治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筋骨挛缩,有伸筋透骨之效。 4、配鸡血藤,补肝益肾,活血止痛,久痹属虚者最为相宜。 5、配白鲜皮,治疗湿疹热疮。 6、配桑枝,祛风止痛,治风痹最效。 7、配威灵仙,用治风、寒、湿痹,皆奏奇功。 § 临床应用 凤仙花 1、膈食不下:用凤仙子浸酒三宿,晒干为末,酒丸如绿豆大,每服8粒,日服2次,连服1周,即可见效。 2、乳癌初期,坚硬如鸽卵大:用凤仙花6g,酒煎,分2次服,连服7日,停3日,又服。 3、瘰疬初起:用凤仙花熬膏涂敷患处。 4、一切痈肿:用凤仙花全草捣烂敷患处。 5、臁疮:用凤仙花全草适量,煎汤洗患处,连洗2周,甚效。 6、灰指甲:用白凤仙花捣烂,加明矾少许,敷指甲上,用纱布包扎,每日1换,以愈为度。 7、阴户肿痛:用凤仙花、泽兰叶各45g,煎汤温洗患处,每日2次。 8、鹅掌风:用凤仙花连根两大株,明矾120g,加醋240g,捣烂敷患处。伏天治之尤为有效。 9、湿疹:用凤仙花、车前子、明矾各等份,研细调匀,冷敷患处。 10、受温后脚面肿:用鲜凤仙花根捣烂,加砂糖敷患处。 11、漏肩风:风凤仙花根、臭梧桐、生姜、大蒜头、韭菜各500g,捣汁,以文火敷膏,摊贴患处。 12、白带:用凤侧花粳,去叶、花、子,切碎,每次取干者9g,用水、酒煎服。 13、经闭、干血痨:用大黄、凤仙花各等份,捣为细末,水泛为丸,如梧子大,每服4.5—6g,酒送下,日服2次,连服1周,不效,停2日,再服1周,如是者,可服药4周。 14、水肿:用凤仙花根4—5个,炖猪肉吃,3次即效。 15、跌打损伤:用鲜凤仙花叶60g,益母草、米酒糟各30g,共捣如泥,蒸热,敷患处,每日1次,以愈为度。 16、骨折疼痛:用干凤仙花30g,加白酒250ml泡服,每服15ml,日服3次。 17、腰胁引痛不可忍:用干凤仙花、郁金各30g,研细为末,每服9g,日服2次,甜酒送下,愈后即停止服用。[1] § 常用配方 1、治风气疼痛,不拘远年近日:透骨草二两,穿山甲二两,防风二两,当归三两,白蒺藜四两,白芍三两,稀莶四两(去茎用叶,九蒸九晒),海风藤二两,生地四两,广皮一两,甘草一两。以上为末,用猪板油一斤,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早晚各服五钱,酒下。(《周益生家宝方》) 2、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拘挛:透骨草三钱,制川乌、制草乌各一钱,伸筋草二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3、治肿毒初起:透骨草、漏芦、防风、地榆等分。煎汤绵蘸,乘热不住荡之。(《杨诚经验方》) 4、治阴囊湿疹,疮疡肿毒:透骨草、蛇床子、白藓皮、艾叶。煎水外洗。(《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 验方 凤仙花 1、治妇女经闭腹痛:凤仙花3~5朵,泡茶饮。 2、治水肿:凤仙花根每次4~5个,炖猪肉吃。 3、治百日咳:凤仙花10朵,冰糖少许,炖食。 4、白带:凤仙花15克(或根30克),墨鱼30克,煮汤食,每日一剂。 5、治百日咳,呕血,咯血:鲜凤仙花7~15朵,水煎服。 6、治腰胁疼痛:凤仙花9克,晒干,研末,空腹服。 7、治骨折疼痛:干凤仙花3克,鲜品9克,泡酒,内服。 8、治鹅掌风,灰指甲:鲜凤仙花数朵,外擦。 9、治甲沟炎:鲜凤仙花或叶,加红糖少许,捣烂敷患处。 10、治跌打损伤:凤仙花根适量,晒干研末,每次9~15克,水酒冲服,一日1剂。 11、治跌打损伤:凤仙茎叶,捣汁,黄酒冲服。 12、治瘰厉,发背,一切痈肿:鲜凤仙花捣烂敷患处。 13、治瘰厉,发背,一切痈肿:鲜凤仙全株连根洗净,捣烂,加水煮汁2次。过滤,将二次滤汁合并再熬,浓缩成膏,涂纸上,贴患处,每日一换。 14、治毒蛇咬伤:鲜凤仙全株150克,捣烂绞汁服,渣敷患处;或用凤仙花加酒捣汁服。 § 品种 新几内亚凤仙花(非传统的凤仙花) 有凤仙花属、水角属2属。全科有900种以上,主产亚洲及非洲热带,少数产温带地区。中国有2属200余种,主要分布西南部。多生于潮湿及山林沟谷或溪边。本科中的多种凤仙花色泽美丽、鲜艳,可栽培观赏。常见的有凤仙花,又称指甲花,原产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南部,世界各地都有栽培。花色多变,园艺品种很多。原产东非的玻璃翠茎肉质翠绿,透亮;花色鲜艳、美丽,扦插易活,是华北各省区常见的观赏植物。 其实凤仙花的颜色不只是红色一种,还有自白、粉红、玫红至大红,复自淡雪青至前紫,紫红,并有底色红紫的上起白斑及各种乔色种。据《花镜》记载,还有一种一茎绽开五色的凤仙花,但云不可多得。可见凤仙花也是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凤仙花若单开一支,花色是不艳丽的,但若密植于一处,效果就不同了。如果在一园圃中,划分成几畦,或描绘成某一图案,每畦密植一色,花开之时,诸色相间,或者诸色配合成某一彩色图案,那红黄紫白绿,五色斑斓,绚丽多彩,风采更胜一筹。 凤仙花属的植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共有500种之多。我国所见的除风仙花之外,还有紫凤仙花、巴和风仙花、黄凤仙花等。紫凤仙花原产于印度,花色暗紫,花开于植物顶端。巴和风仙花原产于喜玛拉雅山区,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大,七八朵簇生于花轴之上,组成总状花序,每朵花的花冠又分成几种颜色,上方的旗瓣为淡蔷薇红色,两侧的翼瓣基部为黄色,顶部为蔷薇红色,下方的龙骨瓣为红色。一花数色,倍觉娇艳。原产于中国江西庐山的黄凤仙花又与众不同,上述凤仙花都是簇生,只有黄凤仙花单生于叶腋之间,细长的花梗上开着柠檬黄的小花,纤柔娇嫩,淡雅清新,另有一番风致。 凤仙花的品种中有一珍品是洒金品种。《群芳谱》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晋人“谢长裕见凤仙花,命侍儿追叶公金膏,以麈尾稍染膏洒之,折一枝,插倒影山侧。明年,此花金色不去,至今有斑点,大小不同,若洒金,名倒影花”。洒金品种是否如传说那样,只要用扫尘掸子稍稍沾一点金膏,洒在花上,第二年就会开出有洒金点的花来,至今无人证实。但洒金品种是有的,常见白瓣上洒有红点的,娇艳可爱的,就是凤仙中的珍品:洒金。它应该是人工长期培育出来的品种。宋人杨诚斋有诗赞之:"细看凤仙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 § 社会应用价值 凤仙花 染指甲 用凤仙花染指甲是何人何时开始,尚无从考证,但从古人诗词中看,也是久已有之。元人杨维帧有凤仙花诗: “金盘和露捣仙葩,解使纤纤玉有暇。一点愁疑鹦鹉啄,十分春上牡丹芽。娇弹粉泪抛红豆,戏掐花枝缕绛霞。女伴相逢频借问,几番错认守宫砂。” 又有元代女词人陆琇卿的《醉花荫》词一首: “曲阑凤子花开后,捣入金盆瘦。银甲暂教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绛点轻儒笼翠袖,数颗相思豆。晓起试新妆,画到眉弯,红雨春心逗。” 这些诗词描绘了少女们用凤仙花染指甲的方法和玉指的美丽,用仙葩和露,使纤玉染绛霞,在翠袖的映衬下,纤纤玉指仿佛是嵌上了一颗颗相思红豆。 为什么红凤仙花拌以明矾,就可以染红指甲呢?原来,在红色凤仙花的花瓣中含有红色的有机染料,但它不能直接附着在指甲上,必须用媒染剂作为媒介,才能染色。明矾就是一种很好的媒染剂。我国人民很早就知道使用明矾作媒染剂了。明矾的化学成分是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合盐,在水解后生成氢氧化铝,这是一种浆糊一样的胶质,指甲附上一层这样的胶质,才能吸收凤仙花瓣里的红色染料,使纤纤玉指“一夜深红透”。 不过,真正的指甲花还另有一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指甲花,有黄、白二种,夏日开,香似木犀,可染指甲,过于凤仙也。”这里说的指甲花,是属于千屈菜科的一种灌木,又名散沫花,极香,叶内含有一种橙黄色染料,可供涂指甲等用。但散沫花栽培不广,人们多不知,所以仍习惯地称风仙为“指甲花”。 观赏价值 在花卉当中,凤仙花不以色香引人,主要以姿容形态取胜。凤仙花的花形格外奇巧,花朵宛如飞凤,那花有头有尾有翅有足,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就像一只凤凰在飞翔,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绝妙。 食品调料 人们煮肉、炖鱼时,放入数粒凤仙花种子,肉易烂、骨易酥,别具风味。 § 栽培种植 凤仙花 生长习性 凤仙花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生于疏松肥沃微酸土壤中,但也耐瘠薄。凤仙花适应性较强,移植易成活,生长迅速。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3—9进行播种,以4月播种最为适宜,这样6月上、中旬即可开花,花期可保持两个多月。播种前,应将苗床浇透水,使其保持湿润, 凤的种子比较小,播下后不能立即浇水,以免把种子冲掉。再盖上约3—4毫米一层薄土,注意遮荫, 约10天后可出苗。当小苗长出2-3片叶时就要开始移植,以后逐步定植或上盆培育。 病虫害防治 凤仙花白粉病 症状此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嫩梢上。一般在6月开始发生,7月份以后叶面布满白色粉层。随后,在白粉层中形成黄色小粒点,颜色逐渐变深,最后呈黑褐色。传染途径病菌在病株残体和种子内越冬。翌年,当环境适宜时,病菌借风雨传播。8~9月为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 1、栽植不过密,适当通风,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将病叶、病株清除,集中销毁,减少传染源。 2、发病期间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在32℃以上的高温下避免喷药,以免发生药害。 凤仙花褐斑病 凤仙花褐斑病又称风仙花叶斑病,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 症状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面病斑初为浅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以后中央变成淡褐色,边缘褐色,具有不明显的轮纹。严重患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得枯黄,直至植株死亡。传染途径病菌在风仙花病残体及土壤植物碎片上越冬。翌年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借风雨飞散传播。高温多雨的季节,易发病。 防治方法:凤仙花喜肥沃的砂质壤土,不耐涝。因此,种植以砂质壤土为宜,以利排水;盆栽凤仙花,雨后应及时倒盆。秋末应将病叶、病株集中销毁,减少来年传染源。发病初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防治。 凤仙花立枯病 症状病菌主要侵染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传播途径: 1、主要以菌丝或菌核的形式在土壤或病残体内越冬,土壤中的菌丝营腐生生活,不休眠。 2、在田间,主要靠接触传染,即植株的根、茎、叶接触病土时,便会被土中的菌丝侵染,在有水膜的条件下,与病部接触的健叶即染病。此外,种子、农具及带菌堆肥等都可使病害传播蔓延。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 § 文化 凤仙花 相关诗词 “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日般红。” “洞箫一曲是谁家,河汉西流月半斜。俗染纤纤红指甲,金盆夜捣凤仙花。” “杨妃生而手足甲爪皆红,宫中效之。” “香红嫩绿正开时,冷蝶饥蜂两不知。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 “夜听金盆捣凤仙,纤纤指甲染红鲜。投针巧验鸳鸯水,绣阁秋风又一年。” 故事传说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在福建龙溪有个叫凤仙的姑娘,长得亭亭玉立,秉性温柔善良,与一个名叫金童的小伙子相爱。一天,县官的儿子路过此地,见凤仙这般漂亮可爱,顿生歹心,前来调戏。被凤仙臭骂一顿灰溜溜地走了。凤仙知道这下可闯了大祸,县官儿子肯定要求找麻烦。于是决定与金童一起投奔外地。凤仙只有父亲,金童上有母亲。两老两少连夜启程远走他乡逃难。途中金童的母亲患病,闭经腹痛,荒山野岭又无处求医访药,四人只好停步歇息。 再说县官听说儿子被村姑骂了一通,就命手下前来捉拿凤仙,眼看就要追上,无奈之中凤仙、金童拜别父母,纵身跳入万丈深渊,以示保洁。两位老人强忍悲痛,将凤仙金童二人合葬。晚上两位老人依坟而卧。凤仙和金童夜间托梦给父母,告之山涧开放的花儿能治母亲的病。次日醒来,果见山涧满是红花、白花,红的似朝霞,白的似纯银。老人采花煎汤,服后果真药到病除病愈。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花命名为凤仙花以示纪念。 古代传说凤凰是鸟中之王,雄鸟名凤,雌鸟名凰,由于凤仙花有这一美名,让人一见凤仙花就联想起凤凰。明代诗人瞿佑在《凤仙》一诗中云:“高台不见凤凰飞,招得仙魂慰所思。”其意是说人们虽然不曾看到高处有凤凰飞,但却可看见由凤凰仙魂所化的凤仙花,也可安慰人对凤凰的思念了。唐代诗人吴仁壁在《凤仙花》一诗中云: “香红嫩绿正开时,冷蝶饥蜂两不知。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据说凤凰非梧桐树不栖,诗中碧梧枝指的就是梧桐树枝,诗人已把凤仙花当作凤凰的化身,可见凤仙花在我国花卉文化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用凤仙花染红的指甲,也让诗人浮想联翩,元代杨维桢在《凤仙花》一诗中有“弹筝乱落桃花瓣”的语句,形容染红指甲的女子弹筝时,手指上下翻动,好似桃花瓣落纷纷。 花语 八月十日生日花:凤仙花(Garden Balsam) 花 语:野丫头(TomBoy) 凤仙花的种子,一到成熟时刻就随风飞舞,它的模样看起来好像充满了活力。因此有“跳跃的小贝蒂”、“可爱的野丫头”等称,所以它的花语就是-野丫头 。 基督教 凡是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个性非常活泼好动,好像一个活蹦乱跳的小精灵。情感无忧无虑的,甚至可能未谈过恋爱,所以无从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 在古代的基督教中,有将圣人与特定花朵连结在一起的习惯,因循于教会在纪念圣人时,通常是以盛开的花朵来点缀祭坛所致。而到了中世纪后,在天主教修道院内,更是有如园艺中心般的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朵,久而久之,教会便把366天的圣人分别与不同的花朵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花历。由于当时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于南欧地区,南欧又属地中海型性的气候,非常适合栽种花草,各种花百花竟放,每一种花都有着丰富的含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