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兽面纹兕觥 |
释义 | § 注音 兽面纹兕觥 shòu miàn wén sì gōng § 基本信息 兽面纹兕觥兽面纹兕觥,通高15cm,宽20cm,重0.72kg。 § 特点 兕觥失盖,椭圆形体,口上有流,鋬上铸一兽首,高圈足。流、腹、足上起扉棱。通体以雷纹为地纹,饰兽面纹和夔纹。 此兕觥纹饰华丽,工艺精美,属难得之佳作。 § 关键词 夔纹 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夔,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庄子·秋水》中言:“夔怜蚿,蚿怜风。”释文:“夔,一足兽也。……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雷纹 由近似“丁”字形的线条互相勾连组成。此种纹饰盛行于晚商至周初,战国时再度流行。 地纹 主体纹饰周围的细小纹饰,视之如主体纹饰饰于其上。地纹通常有雷纹、回纹等。 兕觥 兕指犀牛一类的野兽,觥是盛酒器,兕觥是形状像兕的酒器。 扉棱 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装饰,一般为凸出的条状,将器物上连续的图案分割开来,后纯用于器物的装饰。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