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傈僳族婚俗 |
释义 | § 简介 傈僳族婚俗 傈僳族在举办婚礼时有自己的特点,新娘必须请一个姑娘作伴娘,新郎也要请一个小伙子作伴郎。 由新郎或伴娘和亲友将新娘背到男方家中,男方则在家门口摆上一桌酒肉,请女方来客喝酒,同时唱迎新娘歌,大意是:“酒和肉都摆好了,请来吃,请来喝,吃不完的啊!是肉,喝不完的啊!是酒。” 女方则唱道: “我们像燕子般飞来,把你家的酒和肉吃光,喝个尽。” 唱完调子后,把桌子取掉,即进行结婚仪式。 由媒人和老人给新郎、新娘各取一个名字,然后致祝词。吃饭时,新人互换碗筷。仪式结束后唱歌跳舞,直到天亮。 婚后数日,新婚夫妇携肉回娘家拜望父母,并在娘家住三五天。 傈僳族婚宴 福贡傈僳族婚宴在新娘家族到男家后,首先用最好的米酒作招待,凡能喝酒的一律平等。 无论喝酒、吃饭都要对新娘父母、舅舅、哥哥特别优待。 待开饭时,主人便用肉饭招待所有来客。 待饭又分“早盘本”、“早盘度”: “早盘本”的意思是把饭和肉盛在簸箕里,以户为单位招待肉饭。 不管每户来多少人,按户分肉饭,这些肉饭当场吃也行,回家吃也行,主人概不过问。 “早盘度”意思是用簸箕为单位分组用餐,一般五至八个人一簸箕,吃饭时大家围在周围,不用碗筷,用手抓吃,主人会随时添饭,剩下的肉可以分好后带回家吃。 [1] § 特色 傈僳族婚俗 傈僳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联系感情的方式大多借助于传统的唱歌对调方式。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一个好嗓子,休想找个好媳妇。"可见,唱歌对调在青年男女婚恋生活中多么重要。 青年男女通过劳动生产、逢年过节、 参加婚礼、庆贺丰收、社会集会、生意往来以及串姑娘等活动,认识了对方,并产生了爱慕之心,就可以寻找机会与对方对歌。 如在小路上相遇,在溜索旁相逢,在四间劳动,在密林中砍柴,都可以背过身子,手扶耳朵,向爱慕的人丢一首歌过去。对方听到后,就会对回歌来。这样一来一往,互问互答,两人间感情的距离就越拉越近了。 傈僳族举行婚礼的头一天,新郎打扮得整整齐齐,身披彩带,由媒人陪同来到女方家娶亲。到了女方家后,新娘却躲了起来,要让新郎到处去找,可找来找去就是找不着。这时,新娘的一个女伴会来告密,新郎总算找着了新娘。找到新娘后,娶亲者受到女方家的盛情款待。当晚还要展示新娘的嫁妆,嫁妆中要有一个柜子,里面装着十套花裙子。 第二天早饭后,女方家组成热闹的送亲队伍,抬、背着嫁妆,由新娘的舅舅背着新娘,在鞭炮和火枪声中离开女方家。此时,新娘表示不忍离别父母姐妹,要礼仪性地哭泣,但哭声一般持续不长,宾客就唱起(送亲歌)。可以说,新娘是在歌声和哭声中上路的。 到男方家门口时,从竹楼到庭院,到处都聚集着男方迎亲的人。人们分站两旁,用隆重的礼节来迎接新娘,欢迎送亲的客人。 傈僳族婚俗新娘进了男方家的竹楼后,女方家送亲队伍中走出七八个健壮的小伙子,他们围着男方家火塘跳(跺脚舞),以象征性地检查新娘住的竹楼是否牢实。跳完后,送亲的人们才进屋子就坐。 这时候,围坐在火塘边的老人一边喝酒,一边唱起了傈僳族的(创业歌),以歌声教育新人不忘民族的历史,不忘恩负义祖先创业的艰难。接着,男方家的歌手和女方家的歌手开始对歌。时而个人对唱,时而一个领唱,众从合唱,只听歌声阵阵,此起彼伏,并夹着阵阵的欢笑声,把喜庆的气氛渲染得很浓。歌手们演唱时右手搭在歌伴的肩上,左手放在耳根的下部,随着曲调的节拍一左一右地摆动,所唱的曲调明快活泼,旋律优美流畅。 婚礼这天,女方家送亲的人们在男方家受到盛情款待,除酒内尽量享用外,男方家的人还一拨一拨地过来敬酒、劝酒,致使不少送亲者成了醉翁。送亲者喝醉的越多,男方家越觉得乐,甚至会成为美谈。 第二天早上,送亲的人们返回时,男方要托他们带一些酒肉给女方父母,鉴于举行婚礼的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所以第二晚上新人同房之前,要请一老人在火塘边持酒为新人祝福:"世上一切虫鱼鸟兽都是成双成对的,但愿你们夫妇白头偕老。"婚后数天至十多天,新郎陪新娘一道回门。 回门时,新郎要带去猪肉、包谷粑粑、三脚架等物送给岳父家,同时要在岳父家帮助干十余日的活才能携手返回。返回时,母亲会送给做了新娘的女儿一只鸡、一口锅和镰刀等物,以祝福新人的家庭吉祥幸福。 傈僳族历史上曾有摇篮婚配、互换婚和抢婚的习俗,但现在已基本绝迹了。 傈僳族家庭一般比较稳固,离婚的较少。如离婚,要请中间人,并刻木为证。离婚当日要杀一头猪,由中间人刻好木刻并洒上猪血和酒,然后男女双方对天盟誓,就算完成了民族习俗含义上的离婚。木刻上刻有中间人的人数,并由中间人保存,如遇任何一方后悔和否认,就可以出示木刻作为凭证。 § 特点 傈僳族婚俗傈僳族世代居住在大山深处或靠山倚水之地,很少与其他民族通婚。缔结婚姻的就是本氏族内的人,但不是同一家族内的人。虽然一些地方曾遗存原始的转房习俗,但为数很少,演变的也快。普遍的婚姻形式就是一夫一妻制,且遵循男娶女嫁、幼儿与父母同住的习俗。 1949年前,男女青年在节庆歌舞中可以自由结识,但婚姻缔结对象的选择却只能顺从父母的意志,有的自由恋爱者只好以逃婚来实现自己的愿望。1949年后,包办婚姻逐渐转变为自由婚姻。傈僳族是个尚酒的民族,求婚时,以酒为礼,媒人斟酒给女方父母,女方父母喝下了酒,就意味着同意了婚事。 据说傈僳族音节文字创造者哇忍波年轻时因家境贫寒,无酒求亲,亲事一度搁置,后来幸亏舅舅送来了酒,才得以缔结姻缘。这酒显然是通向幸福的一种桥梁,是传情达意的媒介。双方决定姻缘后,男方还要送上聘礼,由媒人作中介议定,以牛为象征性的名目,实际上往往以锅、酒、布、兽皮等代替,有贫寒者甚至无替代之物,但也可以在婚后补送。送过聘礼,便选一个日子,男女双方家人亲戚聚集在一起,又以酒为愿。定婚者所喝之酒就称“同心酒”,以此象征心与心相连,再难以分离了。 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家庭宴请宾客,迎亲队伍带酒、馒头、猪肉和象征着光明的松明往女方家,队伍中心有舅舅和媒人。到女方家后,迎亲者邀众对歌跳舞,成一种热闹的气氛。次日,新娘离家,多由母亲陪送,送亲队伍相随,有的还边走边歌,在男方家门口又要隔门对歌。新人进门,拜认公婆。此后欢宴宾客,到晚上,就在院中烧燃篝火。村人围火歌舞,常常酒酣歌畅,舞乐人乐,不知夜深。[2] § 习俗 傈僳族婚俗 德昌傈僳族的婚俗很有特色,他们的婚姻至今仍然保留着古老而传统的习俗——讲究“三亲”,他们认为通过“三亲”的婚姻才会完美和谐。 简朴诚信好说亲 说亲即订亲,一般都选在农历“七月半”以后进行。忌讳九月和冬月两个单月。据说冬月是“出灵月”,不能提亲。说亲不需媒人,也不讲究彩礼。多数是由男方父母或哥姐出面,带点微薄礼品(诸如糕点、挂面等一些食品)到女方家说亲。若女方家同意联姻就会收下礼品,并把女儿的属相出生年月告诉男方家,也好让男女双方借“刮且”(傈僳族蹢脚舞)和其它集体活动时见面结识,增加感情。一旦订婚,女方家就开始忙着准务嫁妆了。 德昌傈僳族婚礼,历来推崇简朴为荣,男方不送聘礼,女方娘家不送陪奁。 热热闹闹乐送亲 德昌傈僳族举办婚礼,大多数在农历腊月至次年二月间,最迟不超过三月。接亲时,新郎家请两位懂礼仪、会唱山歌的男子(傈僳族尊称“娃拿扒”即证婚人),他们各自带上一名助手也叫“伴郎”,带上接亲礼品如白酒、糕点、挂面、草烟(也叫叶子烟)等去女方家接亲。伴郎先用一支羊腿与新娘子家换回另一支羊腿,其意是姑娘只嫁给一家,婚事成终无悔改。 接亲队伍起程前,男方家要请一位辈分高、懂礼仪的阿巴莫(老大爷)为“娃拿扒”念祝福语,祭告家神和祖先,同时给“娃拿扒”身上挂一条白麻布作为领亲标记(现在大多已改为红布),之后接亲队伍便可起程了。到达女方家时,女方家的女人们站在路旁阻挡“娃拿扒”进屋,表达对新娘出嫁的挽留,经过唇枪舌剑之后才让男方家的人进屋。女方家也要请一位阿巴莫念祝福语,为“娃拿扒”再挂一条领亲麻布,男女方送的两条麻布交叉打结,意为承诺接亲。 招待接亲客人后,新娘的伴娘和嘎玛(女山歌手)坐一方,“娃拿扒”及助手和男方请来的阿巴莫坐一方,边喝酒边对歌。对歌完毕,新娘叩拜父母随“娃拿扒”及送亲、接亲客人一道起程。送亲队伍浩浩荡荡,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更有意思的是新娘子的父亲或母亲,必须一人要当送亲客。大家跟在新娘子后面,一路走来一路说笑,还边唱傈僳山歌边跳“送亲调”。 “娃拿扒”和“嘎玛”也即兴对歌,唱婚程的艰辛、唱新人的能干、唱傈僳族人的美好生活。 接亲无论路途远近,途中都要休息三次以上的单数。一般第一次休息是新娘出门后在屋外不远处小憩,第二次由“娃拿扒”根据路途长短决定在中途休息,第三次在距新郎家不远处休息,并在此等候新郎家人来“迎亲”。 有礼有节喜迎亲 新郎家派人前来“迎亲”时,“娃拿扒”将新郎家准备好的草烟(现在一般用香烟)按每人两张(或两支)分给男女老少客人们。葫芦笙手们则在屋外路边吹着“迎亲调”迎接送亲的客人们。然后请进屋内,男方家还要送一点礼钱给领亲的芦笙手和伴娘。新郎进屋时,送亲客为其在头顶上架起一张被盖作庇护,男方家人则撒上羊屎颗为新娘驱逐从野外带来的鬼魂及病魔,为新娘带来一世吉利。 迎亲仪式以“娃拿扒”和伴娘跳舞、吹奏芦笙而告一段落。之后男方摆宴待客。婚宴结束后,新郎新娘便进行拜堂仪式。 拜堂前,先由男女双方亲朋赠送给新人一些礼金并喝两碗并作一碗的喜酒,称为喝“请拜酒”,然后丢“请拜钱”。新郎新娘并立站着,面前置一簸箕,拜钱就丢在簸箕里。丢钱的顺序是按辈分的高低,从男方家开始再到女方家。10元20元或更多数目的钱随意丢,无论多少都能表达对一对新人的美好祝愿。丢进一次钱,新郎新娘都要跪下叩头行礼并倒酒答谢。拜堂在正堂内进行,神龛上要点松明子,置羊头、摆4支羊腿。 拜堂完毕后,由“娃拿扒”为新人另取名字,这时新人双双跪于草席上,阿巴莫端起酒祈讨吉利的封赠语。新人饮酒,“娃拿扒”则将煮熟的羊肝分给在座的客人们吃,并不停问“哪位还没有得到羊肝?”并从神龛上取下羊头、羊腿向家神报告。为新郎新娘取名完毕,一对新人进正房脱下此前穿的长衫,解下新娘盖头。至此,所有仪式才算完成,新娘方可自由活动。参加婚礼的人们开始围着火堆“刮且”。大家尽情歌舞,通宵达旦。次日早餐后,三三两两各自返家。 德昌傈僳族结婚当晚新郎新娘不同房,而是由各自的男女陪伴同床共眠。第二天早饭后,一对新人带上未成年的弟妹上山放羊。新婚三天后,新娘子要“回门”。“回门”一般当日返回,路远者可留宿一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