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保持曲线
释义

§ 保持曲线

§ 正文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H.艾宾浩斯关于记忆的保存量与时间关系的研究而绘制的曲线图。保持曲线表示记忆内容在不同时间的保存量,也表示遗忘速度的发展进程,故又称遗忘曲线。人们已经记住了的东西,如果不再进行复习,保存量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是遗忘的一种表现。某些已经被遗忘了的东西,在没有复习的条件下到后来又能回忆出来,这种在保持过程中出现的保存量上升的现象叫做记忆恢复。保持曲线表明记忆的保存量随时间而变化的一般规律。

艾宾浩斯从G.T.费希纳1860年发表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中得到启示,认为高级复杂的心理过程也能够用研究感觉的实验方法来客观地、间接地进行研究。他在1879~1880年的记忆实验中创制了无意义音节和重学法(或节省法),并用它们做了一系列记忆实验。他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就是学习后保存量的变化规律。以他自己为被试,总共做了163次试验,每次试验识记8个音节组,每组包括13个音节;每次学习要达到连续两次无误的背诵。经过一定时间后(7种不同的时距)再重学一次这些音节,达到与第一次学会的同样的标准,结果如下表。

保持曲线

艾宾浩斯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下列公式:

式中b为保存量;t为时距(分钟);V=100-b=遗忘量;c和k为常数(近似估计值为k=1.84,c=1.25)。公式表明:保存量和遗忘量的比值与时距的对数成反比。

后来学者们将此实验结果绘成曲线图(图1),这就是百年来一直被广泛引用的经典的保持曲线。

保持曲线

由于艾宾浩斯的保持曲线是根据一个被试记忆无意义音节的实验结果绘制的,它是否具有普遍意义,需要进一步探讨,于是许多心理学家对可能影响保持曲线的因素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中国心理学家陆志韦1922年用 5种不同的检查保存量的方法让20个被试识记12个无意义音节,学到刚有一次无误的背诵为止。结果发现在保持过程中除用再认法检查的保存量一直下降很慢外,其余 4种检查方法所得的结果与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基本一致(图2)。关于识记无意义和有意义材料后的保持过程的比较,根据R.A.戴维斯和C.C.穆尔1935年综合18个无意义和24个有意义材料的研究结果,有意义材料的保持曲线总的趋势虽然也是先下降快,后下降慢,但与无意义材料的保持曲线相比,其保存量下降比较慢,而且保存量并不是一直下降的,有时表现出保存量的增加,这是较明显的记忆恢复(图3)。这种明显的记忆恢复现象在儿童身上比较容易发生;在成人身上也有,但因保持曲线属负加速型,往往容易误认为保持过程中从来没有发生过记忆恢复,而实际上它会被遗忘量所抵消,所以在曲线上不一定能显现出来。

保持曲线 保持曲线

近百年来对影响保持曲线的因素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除用再认法外,其他方法检查的结果基本上与艾宾浩斯的保持曲线一致。

参考书目

H.艾宾浩斯著,曹日昌译:《记忆》,科学出版社,北京,1965。(H.Ebbinghaus,Memory: A Contribution to Experimental Psychology,Dover,New York,1964.)

§ 配图

§ 相关连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