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九洲
释义

刘九洲 - 老红军

人物简介

刘九洲,江西于都人,1918年9月出生,1933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赣南苏区 当过儿童团员、少先队员,后来成了一名英勇的红军战士,参加过五次反围剿,又随中央红军长征,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延安。曾任周恩来总理的警卫员、东北军大保卫科科长,此后在北京饭店、前门饭店经理等担任领导。

原前门饭店经理、离休干部刘九洲同志,因病于2008年7月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刘九洲同志遗体已于2008年7月13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夫人石艳华,1928年生,河北乐亭县人。早年参加地下党工作,15岁入党,先后担任村妇救会主任、东北军大分校宣传员等。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公安部、国务院工作,“文革”结束后至地毯工业公司任办公室主任。

刘九洲 - 人物事迹

在北京市区一个清静的大院里,住着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刘九洲。

刘九洲是江西于都县人,1928年就参加了革命,在赣南苏区 当过儿童团员、少先队员,后来成了一名英勇的红军战士,参加过五次反围剿,又随中央红军长征,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延安。老人的一生坎坷曲折,颇有传奇色彩。但最让老人刻骨铭心、永志不忘的,是在伟人周恩来身边担任警卫工作的那段不平凡的经历。在老人那俭朴的书房内,随处可见周恩来的影子:书柜里摆着有关周恩来的书,书架上立着周恩来的塑像,墙上挂着周恩来的照片......

谈起伟人周恩来,老人热泪盈眶,历历往事宛若就在昨天。

一件破棉袄

刘九洲到达延安后,又随中央红军进行了东征。东征以后回到延安,刘九洲被派到周恩来身边担任保卫工作。周恩来第一次见到刘九洲时,亲切地问他:“你是哪里人?”

刘九洲答道:“我是江西于都人。”

周恩来听了,高兴地说:“噢,你是从于都和我们一块长征来到延安的?”

“是。”

“真不简单!”周恩来赞许地点着头。

初次见面,周恩来那和蔼、亲切的待人态度,给刘九洲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这一年的冬天,延安的天气十分寒冷。刘九洲常和别的战士们一起出外砍柴,背回来作烤火取暖之用。有一次砍柴,刘九洲背的柴禾 多了点,走得慢,回来时已经天晚了,而这时别的战士们都已经回来了,周恩来正在为刘九洲的安全担心呢。看见刘九洲回来,周恩来对他说:“九洲,以后别背那么多了,早点回来。野外狼多,你要是回 来得太晚,会被狼吃掉的。”

周恩来又对邓颖超说:“你把我那件灰棉袄拿出来给九洲穿,给他包一包,早晚出去砍柴背柴暖和一点。”

这是一件周恩来在长征时穿过的破棉袄,它不仅帮助刘九洲度过了严寒的冬天,还一直温暖着刘九洲的心。可是由于战争年代辗转不 定,这件破棉袄被弄丢了,至今刘九洲都感到深深的惋惜。

不寻常的考问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12月中旬的一个凌晨,刘九洲在周恩来的屋子外面执勤,当时他还不知道西安事变的事,见到屋子里灯光很亮,听到屋子里有人说话,就进屋去看。周恩来见到刘九洲进来,对他说:“九洲,你 来啦?告诉你一件大事,蒋介石被捉住了,你知道不?”

当时刘九洲一听,愣在那里,以为自己听错了,不太敢相信。周恩来见他不答话,又问了一句,刘九洲还是没有回过神来。邓颖超在旁提醒刘九洲:“周副主席问你话呢!”刘九洲才答了声:“我不知 道这事。”

周恩来说:“你呀,我们开了一晚的会,你还不知道?”

刘九洲老实地回答:“我没值班,所以不知道。”

周恩来问:“蒋介石被捉住了,你说杀不杀?”

据刘九洲回忆,当时他心里想的第一个念头是:“那还用说。”可是他转念一想,又觉得周恩来的话里还有话,便回答:“不杀。”

周恩来一怔:“为什么?”

刘九洲机灵地答道:“红军有优待俘虏的政策嘛。”

周恩来和屋子里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刘九洲才理解到,党中央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是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 日的英明决策。

劳山遇险

1937年4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后,周恩来要到南京去工作。周恩来要刘九洲也跟他到南京去。

出发前准备的交通工具是三辆大卡车。由于毛泽东主席找周恩来谈话还没结束,前二辆卡车先行一步去西安,周恩来等谈完话后,才和刘九洲等警卫班战士一起,乘坐第三辆车出发。

谁知卡车出了延安没多远,到了一个叫劳山的地方后,突然遭到土匪的袭击。刘九洲和警卫班的战士奋起还击,保卫首长。周恩来身遇险境却镇定自若,指挥着战士们与敌战斗。但这伙土匪人很多,有一两百人,还在公路前面修了工事,战斗十分激烈。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刘九洲和警卫班的战士们不怕牺牲,成功地掩护了周恩来等四人脱离险境。在这次战斗中,刘九洲身负重伤,腰上被敌人的子弹打了一个大洞。周恩来以为刘九洲也牺牲了,沉痛地说:“劳山遇险,仅存四人。”

事隔30多年后的1969年,中共召开九大时,刘九洲在北京前门饭店工作。周总理到前门饭店去看望住在那里的九大代表,一进大厅,看见刘九洲,惊喜地说:“哎哟,你在这儿!”得知刘九洲在这里工作后,总理向饭店工作人员了解刘九洲的工作情况,听说刘九洲工作得很好,挺高兴,对大家说刘九洲是他的“患难之交”。总理告诉大家:“三十年前,我在劳山遇险,他(刘九洲)为了保护我,负了重伤。”

保卫恩来 尽心尽职

劳山遇险、大难不死的刘九洲伤愈之后,随着周恩来到了南京,后来又到了重庆。刘九洲尽心尽职地履行着保卫恩来的神圣使命。由于周恩来是个重要的“大人物”,每次到抗日前线视察,都会受到国 民党特务的跟踪、监视,日本特务也跟踪他、企图暗杀他,日本人的飞机也老盯着他扔炸弹。刘九洲和别的警卫战士一起,每天不管周恩来到哪里、住哪里,日日夜夜跟着保卫他。

而周恩来也对警卫战士十分关心。有一次刘九洲随周恩来外出办事,不慎与周恩来走失。周恩来办完事后没见到警卫,就直接回驻地去了,回去后知道刘九洲还没回来,很担心他出了什么事,立即派人员出去寻找。刘九洲回去后,深深为自己的工作失误感到愧疚,周恩来却没有责备他,反而对他说:“哎呀,你平安回来了就好。可把我吓坏了。”

1940年5月,重庆周公馆遭到了日寇一百多架飞机重磅炸弹的轰炸。刘九洲机智地掩护了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到防空洞避险,又奋不顾身地冲入起火燃烧的周公馆抢救重要文件,受到了周恩来的高度赞扬。

刘九洲是在1940年下半年离开周恩来身边的。周恩来曾经对人说,“九洲是个苦孩子,本来我想多留他在我身边的,可他还小,还得学习,我送他回延安去学习。”就这样,刘九洲离开了这位大智大勇的领袖、仁厚慈详的长者、患难与共的朋友。

一张珍贵的照片

后来,组织上又希望刘九洲回到周恩来身边工作。可刘九洲因为自己的右耳受过伤,听力不行,怕完成不好保卫任务,就没有去。解放战解爆发后,刘九洲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1951年3月,刘九洲被调到北京,派往颐和园负责保卫工作。

那时颐和园是中央领导人的首要活动地,保卫工作十分重要。4月初的一天,邓颖超带着客人去游园,见到了老熟人刘九洲,很高兴。游到上午11点多,邓颖超说:“九洲,你给我们安排饭吧。”刘九洲就在颐和园内山上的一个餐厅安排了两桌便饭,吃了一些昆明湖的特产……白鳝和鲫鱼,都是一些家常菜。吃过饭后,往外走时,邓颖超兴致很高,对刘九洲说:“九洲,走吧,到你家去看看你的爱人和孩子...”

隔了一个星期,周恩来、邓颖超又陪客人游颐和园,周恩来特意让秘书去叫来刘九洲陪着一块游园,从钓鱼台上山,一边上山一边向刘九洲询问离开几年的情况。刘九洲一一汇报,总理听完后很高兴, 说:“行,你身体还挺好的。”到了颐和园佛香阁,周恩来说:“今天天气好,我们来合个影。”说着就拉着刘九洲站到了自己和邓颖超的中间。刘九洲一想:不行啊,我怎么能站在总理和大姐中间?他想站在邓颖超左边后一点点的位置,可邓颖超把他拽到中间,说:“不行,你呀,今天以你为主。”刘九洲只好站到了中间,可他仍觉得不合适:自己怎么能比总理和大姐更突出呢?于是他就向后退了两步。 总理却拉着他往前站,并说:“九洲,你个子本来就矮,站那么后,显得就更矮了。往前站点,个子就和我一样高了......”

随着摄影师“喀嚓”的快门声,一张珍贵的照片诞生了。

如今,这张珍贵的照片就挂在刘九洲书房的墙上。它不仅仅是一张照片,它还是周恩来伟大人格的一个缩影。

可惜的是老红军刘九洲爷爷已于2008年7月9日零晨1点20分永远离开了我们。。。。

刘九洲 - 教授

刘九洲

简介

姓名:刘九洲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

研究方向:新闻理论

职称:教授

社会兼职:现担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湖北省广电学会副会长、武汉市广电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记协常务理事。

197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

1990-1994年,任中文系副主任。

1994年,文学院成立之后,任新闻系主任至今。

专著及教材

《中国古代写作学》(38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年9月出版

《写作学教程》(35万字), 广西师大出版社, 1993年2月出版

新译《岳阳伽兰记》(35万字),台湾三民书局1994年3月出版

《新闻学范畴引论》(25万字),华中师大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

新译《顾亭林文集》(45万字),台湾三民书局 2000年5月出版

论文

《文道:徘徊于哲学与文论之间》,发表于《华中师大学报》1991年第2期

《论新闻学范畴体系》,发表于《华中师大学报》1996年第3期

《对受众期待心理内容与类型的思考》,发表于《广播记者》1996年第1期

《对娱乐新闻的思考》, 发表于《当代传播》2001年第5期

《努力做到宣传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发表于《新闻前哨》2001年第10期

《品牌化经营是成功之道》,发表于《武汉晚报》2001年4月30日

《议程设置的成功运用》, 发表于《武汉晚报》2001年5月7日

《对科学应该给予人文观照--论〈科技之光〉价值理性的缺乏》, 发表于《武汉声屏》2001年第4期

《新闻视点的"百姓情结" 》,发表于《武汉晚报》2002年3月4日

《新闻人性化是金报成功之所在》,发表于《楚天金报》 2002年4月21日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发表于《武汉声屏》2002年第2期 [1]

承担课题

1、2002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与传统媒介在新闻宣传方面的比较》(项目批号:02BXW001),经费6万元。

2、教育部2005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闻传媒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研究》(项目批号:05JZD00026)批准经费40万元,刘九洲主持子课题《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国新闻文化研究》,经费10万元。

3、教育部2008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网络舆论检测与安全研究》(项目批号:08JZD00032),批准经费60万元,刘九洲为子课题《网络舆论引导策略研究》负责人。

4、国家广电总局社科研究项目《主流媒体网络视听节目发展研究》(广办发办字[2008]162号),刘九洲为该项目主持人,经费3万元。

5、文化部委托课题项目《我国网络游戏分级标准研究》,批准经费20万元,刘九洲为协助主持人。[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