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六射珊瑚(化石)
释义

§ 六射珊瑚(化石)

§ 正文

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又称石珊瑚。在中、新生代六射珊瑚化石广泛分布。

六射珊瑚按外部形态可以分为单体和群体两大类。单体又分为柱形、鼓形、盘形、荷叶形、钟形、角锥形、陀螺形、阔锥形、曲柱形、扇形和楔形等。群体也有峰峦形、匍匐形、丛枝形、树枝形、多角形、融合形、丛扇形、互通形、脑纹形等。

六射珊瑚按生态可以分成造礁和非造礁珊瑚两类。

不同生态类型的六射珊瑚,对于它们所生活的海水的深度、温度、含盐度、光照度、流动状况以及海底基质等都有不同的要求。造礁珊瑚一般生活于<20米深,25~29℃的温暖浅海中;而非造礁珊瑚则可生活于<6000米的深海,水温为4.5~10℃,个别甚至还可达-1.1℃。充足的光照度是造礁珊瑚所必需的条件;而非造礁珊瑚则可生活在光线不充足甚至完全黑暗的深海之中。造礁珊瑚一般只见于热带海域,非造礁珊瑚在世界各大洋都有分布。另外,含盐度为36‰的海水中最适宜于珊瑚的生长。流通的海水也是珊瑚生长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因为水流可以给珊瑚带来大量的食物和冲刷掉覆盖在它们上面的沉积物,以免把它们掩盖住。一般说来,松散的细砂质和泥质的海底是不利于珊瑚生长的,珊瑚的浮浪幼虫只固着在坚固的海底之上。

六射珊瑚的钙质外骨骼的主要构造是垂向生长而呈辐射排列的隔壁。它由珊瑚隔膜的外胚层分泌而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首先形成6个原生隔壁,然后其他的隔壁则呈6、12、24、…,即6的倍数插入其间,而不是象四射珊瑚那样呈 4的倍数插入。六射珊瑚其他的骨骼构造还有外壁、肋、横板、鳞板、轴柱、内墙、共骨、合隔桁和围栅瓣等。这些骨骼构造均由外胚层的钙质细胞层中的某些特化细胞分泌而成。

六射珊瑚的地质分布,据已有的资料,从中三叠世以后才开始出现,一直延续生活到现代的热带和亚热带浅海。

三叠纪六射珊瑚的骨骼构造都比较原始,而且属种也比较单调。

侏罗纪是六射珊瑚相对繁盛的时期,不仅属种数量剧增,而且出现了许多骨骼构造相当复杂的类型,其中晚侏罗世还是一个重要的造礁期,造礁珊瑚分布的北界已达北纬58°,显然要比现代造礁珊瑚分布的北界(北纬35°)宽得多。

早白垩世初期的珊瑚仍保持侏罗纪的色彩,此后某些古老的分子才消失并出现了一些新科。早白垩世也是另一个世界性广泛造礁的时期。造礁珊瑚分布南界可达南纬37°,但北界却比侏罗纪稍向南移。中白垩世的造礁珊瑚并不甚发育,但非造礁珊瑚却很繁盛,它们可生活在从南极到北半球英格兰的各种不同深度和温度的环境之中,甚至在深水和冷水之中也有发现。晚白垩世的造礁规模远不如前两次大,而且大多数的礁体都位于北纬30°~47°之间。到了白垩纪末期,开始出现了一些现代珊瑚的早期代表,消失了另一些古老的分子,因而不论是造礁珊瑚或非造礁珊瑚群它们的“现代化”的面貌均已变得越来越明显了。

第三纪的始新世末,大多数的古老属种已经衰亡,这时占统治地位的类群已经很接近现代的属种。到了中新世,珊瑚群的属与现代的属基本相同,并且开始形成世界上两大现代造礁珊瑚动物地理区,即印度-太平洋区和加勒比区。上新世热带变窄,造礁珊瑚分布的北界进一步向南移,只到达北纬35°。

第四纪初期的更新世的珊瑚群面貌几乎与现代没有什么区别。目前世界上造礁珊瑚一般只发育于北纬35°至南纬32°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区域,有人认为与全球第四纪气候变冷和地轴倾斜度的改变有关。

六射珊瑚与四射珊瑚之间的谱系关系,曾被认为中、新生代的六射珊瑚是由古生代后期的四射珊瑚演变而来的。但有不少学者主张两者是彼此独立进化的。理由有:①地质分布上两者之间存在着间断,六射珊瑚最早只出现于中三叠世,而四射珊瑚早在二叠纪末就已趋绝灭,所以在早三叠世地层中既无四射珊瑚的存在也无六射珊瑚的发现,很难找到两者之间的中间联系。②六射珊瑚的隔壁呈交替插入的轮生辐射对称排列,而四射珊瑚则呈羽状插入的序生两侧对称排列。③两者由不同的矿物成分所构成,即六射珊瑚是文石质,四射珊瑚是方解石质。④它们的骨骼要素的大小和形态也不尽相同,六射珊瑚的纤维小且无层状要素,四射珊瑚的纤维粗大且有层状要素。

§ 配图

§ 相关连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