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冠县教案
释义

§ 简介

咸丰年间,山东东昌府冠县梨园屯士绅曾公捐义学坡地38亩,并在义学堂后面修建玉皇庙一座,后毁于兵燹。同治八年(1869),村中天主教民分配义学公产,将分得的3亩多宅地转让给法国传教士梁宗明。同治十二年,梁宗明在宅地上拆毁庙宇修建天主教堂,引起梨园屯乡民的公愤。知县韩光鼎袒护教民,无理审断,允许教会在庙宅基上改建教堂,埋下民教冲突的引线。光绪十三年春,传教士费若瑟欲重建教堂,唆使教民拆庙扩充宅基,再次激起该屯乡民的愤怒。他们集结数百人,手执器械阻止教会建堂。为此,民、教双方呈讼到县,要求官府审断。知县何世箴明知教会无理,却不敢触动外国侵略势力,允许教会重新建堂。村民不服,公推王世昌等人上告东昌府,不料知府洪用舟竟公开表示不敢管束教民。王世昌据理力争,知府大怒,将王世昌等人监禁半年。消息传来,梨园屯村民义愤填膺,遂在阎书勤、高元祥率领下展开斗争。阎书勤,出身贫苦,平时善习“红拳”,长于刀法,刚直不阿,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高元祥,平时疾恶如仇,爱打抱不平,受到群众信任。王世昌被捕后,阎、高等共18位村民当即表示要用武力夺回庙宇,保护村民公产,被村民称誉为“十八魁”。此后,该屯乡民纷纷跟随阎书勤学习红拳,加入武装护庙的行列。教会也派人持枪把守,寻事生非,民、教冲突愈演愈烈。光绪十八年,知县何世箴害怕事态扩大,亲到梨园屯调解,再次将庙产判归天主教堂。次年春,教会继续修建教堂,诬蔑“十八魁”谋反,要求官府予以严惩,开枪射击前来辩论的乡民。阎书勤等人怒不可遏,奋起开枪还击,并把枪械集中在玉皇庙中,准备与教会拼命。二十一年,知府洪用舟亲率官兵前来弹压,再次将庙基交还教会,留下一队清兵长期驻守,防止村民反抗。为打击教会的嚣张气焰,阎书勤等人主动与直、鲁、豫三省交界的梅花拳首领赵三多联系,改习梅花拳。

(1842―1902),又名洛珠,字祝三、祝盛,人称赵老祝,威县沙柳寨人,自幼习拳练武,为人仗义豪爽,痛恨洋教势力,是远近闻名的梅花拳师。二十三年二月,赵三多慨然应允阎书勤等人邀请,率各地拳民3000多人赶到梨园屯召集大会,连续三天练拳比武,向教会示威。三月二十六日(4月27日),拳民聚众攻打梨园屯教堂,掀起了反抗外国教会侵略的武装斗争。不久,洪用舟奉旨再次查办梨园屯教案,将玉皇庙基充公,另为教会觅地建堂,赔偿教会京钱2000吊,下令缉拿起义首领。

同年十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山东主教马天恩乘机推翻梨园屯教案协议。清廷饬令洪用舟复查,并将知县何世箴撤职。次年二、三月间,赵三多为避免因参与反洋教起事而牵连威县等地的梅花拳组织,遂改称义和拳。从此,赵三多率领的梅花拳、梨园屯地区的红拳、大刀会和其他拳会,大都改称义和拳,广招徒众,练拳习武。对此,外国侵略者深感震惊,威逼清廷逮捕“十八魁”,剿灭义和拳。洪用舟遂率兵勇赶赴梨园屯,击伤阎书勤,拆毁玉皇庙,复将庙基交还教堂。赵三多在清廷“剀切开导”下,同意解散拳民,于是各路义和拳相继撤离。六月,清廷与教会达成协议:清政府向教会赔偿白银1万两,严缉起义军首领“十八魁”等人。这时阎书勤率义和拳转战各地,继续进行斗争。至九月,阎又迫促赵三多在冠县蒋家庄(河北威县境内)马场再次祭旗起义,竖起“助清灭洋”大旗,啸聚千人,声威波及附近10余县。清廷急忙调集直隶、山东两省兵力合力镇压。在威县候未村,起义军遭到清军包围,赵三多等人突围逃散,义和拳队伍受到严重损失。

§ 相关

中国近代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8: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