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极狐狸 |
释义 | § 基本特征 北极狐狸在北极,直到北纬85度都可以发现流浪的北极狐,向南分布的界限是和森林植物分布的界限相吻合。按其毛色可将北极狐分成两类:一类是变色狐,在夏天,具有比较稀少的银灰色脊背毛,面部、脊背的两侧和过渡到腹部的毛则为灰白色;在肩部有黑色和灰色的花纹向下延伸至脚部,形成不明显的十字图形。而一到冬天,全身的毛均呈白色,和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这不仅便于在雪地上的伪装,而且也提供了很好的绝缘和保暖作用。另一类则是天蓝北极狐,一年四季全身均呈蓝灰色,这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果,因为,天蓝北极狐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北冰洋的沿岸,蓝灰色的皮毛正好和蓝色的海水相应,起到了保护色的作用。不过,变色北极狐和天蓝北极狐并无严格种族上的界限,有时它们会在一起混居,若二者交配,生出的后代可能全是白色或是蓝灰色或兼而有之。 § 生活习性 北极狐狸狐狸也是母性当家,雄性狐狸在外面到处游荡。早春季节,雄狐不断地到雌狐家里去造访,四五月份,幼狐就开始出世了。食物丰富的年景,一窝甚至能生下十几个幼仔。而当旅鼠很少的时候,它们往往会连续一年或者几年不生育。 根据以往的说法,狐狸被认为是不合群的动物,近来的观察结果表明,狐狸有其一定的社群性。在一群狐狸中,雌狐狸之间是有严格的等级的,它们当中的一个能支配控制其它的雌狐。此外,同一群中的成员分享同一块领地,如果这些领地非要和临近的群体相接,也很少重叠,说明狐狸是有一定的领域性。它们虽然无力向驯鹿那样的大型食草动物进攻,但捕捉小鸟,捡食鸟蛋,追捕兔子,或者在海边上捞取软体动物充饥都能干的得心应手。到了秋天,它们也能换换口味,到草丛中寻找一点浆果吃,以补充身体所必须的维生素。但是,狐狸最主要的食物供应还是来自旅鼠。当遇到旅鼠时,北极狐会极其准确地跳起来,猛扑过去,将旅鼠按在地下,吞食下去。有意思的是,当北极狐闻到在窝里的旅鼠气味和听到旅鼠的尖叫声时,它会迅速地挖掘位于雪下面的旅鼠窝,等到扒得差不多时,北极狐会突然高高跳起,借着跃起的力量,用腿将雪做的窝压塌,然后将一窝旅鼠一网打尽,逐个吃掉它们。在旅鼠稀少的冬天,它们的日子就会特别难过。但狐狸忍饥挨饿的能力很强,它们可以连续几天甚至几个星期不吃东西而不至于饿死。 北极狐狸北极狐的数量可随旅鼠数量的波动而波动,不过,通常情况下,旅鼠大量死亡的低峰年,正是北极狐数量高峰年,为了生计,北极狐开始远走它乡;而这时候,狐群会莫名其妙地流行一种疾病――'疯舞病'。这种病系主病毒侵入神经系统所致,得此病的北极狐会变得异常激动和兴奋,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到处乱闯乱撞,甚至胆敢进攻过路的狗和狼。得病者大多在第一年冬季就死掉了,尸体多达每平方公里2只,当地猎民往往从狐尸上取其毛皮。 § 存活要素 北极狐狸狐狸之所以能在北极这种严酷的自然环境下生存下来,完全得益于它们那身浓密的毛皮,即使气温降到零下四五十度,它们仍然生活得很舒服。然而,它们也正是倒霉在这身毛皮上,成了贪得无厌的毛皮商们的摇钱树。与我们的动物观不同的是,爱斯基摩人既不认为狐狸有多么狡猾,也不觉得它们有多么美丽,也许是因为司空见惯的缘故。然而,北极狐狸确实非常漂亮,它们奔跑起来,就象是一团流动着的雪,而那轻盈的步伐,使人不禁想起了狐步舞。 § 繁殖 北极狐狸 3月份是北极狐的发情期。当发情开始时,雌北极狐头向上扬起,坐着鸣叫,这是在呼唤雄北极狐。雄性在发情时,也是鸣叫,比雌性叫得更频繁、更性急些,最后用独特的声调结尾,有些类似猫打架的叫声,也有些像松鸡的声音。一旦两情相悦,再经过短暂的怀孕期(51~52天),一窝小狐狸便诞生了,每窝一般8~10个,最高纪录是16个,开始的幼狐尚未睁开眼睛,这时母狐会专心致志给它们喂奶。16~18天,小狐便开始睁眼看世界了。经两个月的哺乳期后,母狐便开始从野外捕来旅鼠、田鼠等喂养小狐狸,每当母狐叼着猎物回来,轻柔地一声呼唤,小狐狸们便争先恐后地冲出洞穴,欢迎母狐,同时分享猎物。约10个月的时间,小狐狸们便开始达到性成熟,随后开始成家立业,过着一种新的生活。 § 价值 北极狐狸皮毛北极狐身披既长又软且厚厚的绒毛,即使气温降到-45℃,它们仍然可以生活得很舒服,因此,它们能在北极严酷的环演中世代生存下去。尽管人们对狐狸自身并无好感,但深知狐狸皮毛的价值和妙用。狐皮品质也有好坏之分,越往北,狐皮的毛质越好,毛更加柔软,价值更高,因此,北极狐自然成了人们竞相猎捕的目标。 § 相关资料 北极狐狸【北极动物自杀之谜】在北极,北极旅鼠的自杀现象是聚在一起,渐渐形成大群,沿着一个方向,浩浩荡荡开始迁移。往往是白天休整进食,晚上摸黑前进,沿途不断有新来者加入,队伍愈来愈大,可达数百万只,逢山过山,遇水涉水,勇往直前,前赴后继,一直奔到大海,纷纷跳将下去,被澎湃的波涛所吞没,直到全军覆没。神秘莫测的北极旅鼠为什么要自杀?一直是个谜。若从直观上来讲,可作如下解释:旅鼠是北极生态系统重要的一环,是许多鸟类如猫头鹰等和兽类如狐狸等的食物,如果数量太少,就会威胁到生态平衡。但是,另一方面,北极天气严寒而夏天极短,所以植物长得很慢,如果旅鼠太多,把草都吃光,太阳会威胁到北极的生态平衡。因此,当旅鼠的计划生育太严时,有些动物就会挨饿。而当它们放开繁殖时,则就只好因为数量太多而去自杀。不仅旅鼠,北极狐狸也是如此。旅鼠多时狐狸因为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但当狐狸多到一定程度,威胁到生态平衡时,就会得一种奇怪的病,叫“狂舞病”,得病的狐狸会拼命地跳舞,直到累死为止。这是大自然的制约。 【自然界的伯格曼法则】如果把北极的动物与其他地区的动物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北极地区动物的个头比其他地区的同类似乎都要大一些。这是因为,寒冷的气候不仅能够延缓恒温动物的生长速度,而且也使其性成熟的时间较晚。因此,其生长期也就相对来说更长一点,所以也就可以长得更大一些,这就是著名的伯格曼法则。 经过大量实地观察和研究之后,伯格曼认为,对于同一种温血动物来说,越冷的地方其个体越大,而且越接近于圆形。作为一个有趣的推论,艾伦指出,越冷的地方,其附肢和附器也就越短。因为这有利于保存热量。在北极,这样的证据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例如,西伯利亚的北极旅鼠的平均长度为10~11厘米,而再往南一点,分散在北极边缘地区的旅鼠身长却只有8厘米。兔子也是如此,北极兔子的长度为90厘米,而在苏格兰,同一种兔子,其身长平均却只有70厘米。另外,北极狐狸比沙漠地区的狐狸大,北极狼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狼要大,而且也肥得多。 北极狐狸可用作艾伦法则的证据就更多了。例如,北极燕鸥虽然在形态上与广泛分布在温带地区的普通燕鸥极为相似,但它们的腿部却要短得多,这是在野外把这两种燕鸥区别开来的最明显的标志。北极野兔虽然其身子比它们南方的同类大,但其耳朵和四肢却要短得多。最明显的也许是麝牛,它们的躯体虽然很魁梧,耳朵却很小,四肢奇短,几乎没有尾巴,看上去极不匀称,实在有点怪怪的。狐狸也是如此,与其他地区的同类相比,北极狐狸不仅腿短,尾巴短,耳朵小,而且连嘴巴也收缩了许多,以至于长脸变成了圆脸。平时,我们一提起狡猾的狐狸,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它那长而尖的嘴巴,令人厌恶。因此,当在北极看到那圆脸的狐狸时,你会觉得它们要憨厚得多了,甚至会怀疑它们到底是不是狐狸。 实际上,伯格曼法则是有其坚实的物理基础,因为物体愈大,散失热量的速度就越慢,例如一碗水比一桶水冷却的速度要快得多。当然,动物的保暖机制主要还不是依靠体积或外形,而是靠其自身的绝热能力,即皮上的软毛或羽毛和皮下的脂肪层。麝牛之所以能迎着雪下-50℃的寒风而悠然自得,是因为它们的皮毛有着极好的绝缘性能。每到秋天,它们身上的内绒就会长出细而长的毛丝,等到气温下降或寒风袭击时,它们已经具有了双重的绝热层,即使躺在雪地上,它们身下的积雪也不会融化。 北极狐狸更加令人惊奇的是,北极地区的许多动物不仅能够忍受严寒,而且同样也能忍受酷热。设在巴罗角的美国海军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发现,北极山坡上栖息的金花鼠,以及小北极熊、旅鼠、狐狸、狼和狗等都能忍受酷热,甚至比北美鼠等沙漠动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还要高25℃。由此可见,极地动物那种用以调节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来应付寒冷的那一套精密的控制器官,同样也可以有效地应付酷热。 可惜的是,他们未能生存到今天,所以这种猜想是否正确也就无从去证实。 § 参考资料 http://www.u318.com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509/6138298.html http://www.greentour.sc.cn/jing/detail.asp?id=55 http://student.jjtang.com/read-htm-tid-115293-thgtype-forum.html http://www.mlr.gov.cn/zt/dqr/39/dzysm/200804/t20080420_101686.ht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