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保定阁院寺
释义 保定阁院寺保定阁院寺,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城内西北隅;历经千年从未翻修,完好地保留了历史原貌,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善的土木结构建筑。是一座千年古刹,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阁院寺,“东汉时创建,唐时重修”,现存最早的建筑是辽初修建的文殊殿,是全国年代较早、规模较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土木建筑,是全国不多的几座超过千年的土木建筑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阁院寺,在明之前称为“阁子院”,可能曾经是一座以阁楼为主的寺院。

§ 历史

保定阁院寺阁院寺俗称大寺,占地面积九百平方公尺,寺内现存天王殿、文殊殿、东西配殿、藏经楼、东西禅房等建筑,左右有配房,前有钟楼(今己圮)。除文殊殿外,阁院寺其它建筑都为明清时所建。据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测定,文殊殿的建筑年代为辽应历十六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据县志、碑刻及题记等资料考证,阁院寺始建于东汉,唐代重建,辽代大修。现除天王殿和藏经阁为以后增筑外,大都保留辽代封建筑特点,并存有辽天庆四年(一一一四年)的铁钟一口。寺内现有刻碑五块,分别是辽应历十六年经幢、安修安禅碑记、明嘉靖年间重修碑记、正德年间钟楼碑记、光绪年间重修碑记。

§ 寺内建筑

文殊殿文殊殿:文殊殿的平面近乎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在高0.75米的砖台上,前面为宽大的月台,殿前东西两棵古松对称而立,使大殿显得更加古朴庄严。其建筑形式为单檐布瓦歇山顶,叠涩脊,绿色琉璃鸱吻。文殊殿在斗拱处理上结构严谨,自然和谐,每一构件相互咬合,不留一丝缝隙,支撑力完全合乎力学原理。由于用材讲究,结构合理,虽历经千年风雨而依然挺立如故。主体建筑:又名大雄宝殿,单檐歇山顶,面阔和进深各三间,平面略呈长方形。殿建在○.七五米高的砖台上,前有月台,台上东西有古松两株。殿外檐装有各种球纹格扇门,形制古楼。殿内两壁有壁画,原有骑狮文殊像一尊,今毁。

中国现在的超过千年的土木结构建筑,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处(大概不超过5处),文殊殿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文殊殿是规模较大的,保存较为完好的,从来没有大修过的。中国现保存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是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建于唐代,虽比文殊殿早一百多年,但前两年还经过落架重修。文殊殿是辽初官式建筑的代表,在中国古建史上,它的减柱造、斗拱、窗棂、壁画、外沿彩绘及殿内原来的肉身像和院子东南角的古钟,是阁院寺的“七绝”。

保定阁院寺文殊殿是阁院寺的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布瓦顶,高十二.五公尺,建筑面积四八四平方公尺,殿前有宽大月台,台上东西相对有两棵大松树,显得古朴庄严。文殊殿梁架采用的是“四椽伏对乳状,用三柱”的构架。殿外檐下斗拱之间的间距比例和造型都处理得非常严谨。文殊殿后的两根内柱间原是一座大雕塑,神台上是骑狮的文殊菩萨,主像前边是两个倚立的女像。神台前面,左右各有一个护卫的神将,立在两个小的神台上。辽代这种类型的主殿,在中国仅此一例,可惜在卅多年前被拆毁。

为配合文殊菩萨像这一雕塑群组,四周墙壁上绘以佛教题材为内容的壁画,现保存较为完好。壁画是一幅贯通整个墙面的大构图,整个画面结构严谨,线条流畅。专家认为,以这样大尺度的壁画和当中主像雕塑群组相互配合,在全国是非常少见的。据当地文物部门考证,文殊殿自建成一千多年来,历朝历代从未经过翻修,几乎所有构件都是原有的,有关专家认为这是中国现存建筑文物中极为难得的。不仅为考古界提供了一些关于辽代建筑的新例证,也是探讨该时期建筑发展的重要实例,具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

三宝:文殊殿有三宝。一是殿本身独特的建筑风格。二是堪称木雕孤品的菱花格子窗棂。在文殊殿正门,有两处历经千年风吹日晒至今仍保持完好的辽代菱花格子门窗。这是中国最古老、保存完好、仍在使用的木窗棂之一,被称为木雕孤品。三是壁画佳作。文殊大殿内,东西北三壁上皆是大幅壁画,因其用黄泥覆盖,得以长久保存至今。从泥坯脱落处露出的内容看,画面属佛教故事,画风保留有浓郁的唐代风格。其画技之精湛,似不是出于民间艺人之手,而是皇宫画院大师的杰作。

保定阁院寺--大铁钟

大铁钟:阁院寺东南角的大铁钟,是中国现存的唯一有明确记年的辽代大铁钟,铸于辽天庆四年(1114年),钟高1。6米,口径1。5米,重约4000 斤。钟有六耳,象征“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根?quot;能生"的意思。钟上共有铭文1200多字。

钟的上部文是《金刚经》 ,还有55个古印度文字,也就是梵文,没有见过梵文的游客可以看一看梵文是什么样子。这口钟是辽末天祚帝为公主祈福而造,是中国现存唯一有明确纪年的辽代大钟,因钟铭文中有“飞狐”(原涞源故名)字样,被称为“飞狐大钟”。

飞孤大钟音质极好,6个钟耳音质略有不同,或浑厚或清脆,用手轻拍,嗡嗡作响,用力撞击,声传十数里,余音袅袅达数分钟。史书称其“浑浑然有太古之韵”,显示了古代高超的铸钟技艺。为铸钟集资的公德主都是当时的一些达官显贵。由此可以推断,涞源在辽代属西南边陲军事重镇,阁院寺很可能是辽国皇家的直属寺院。

§ 寺庙文化

保定阁院寺--吹歌吹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寺庙文化。据说苏东坡任知府时,曾为农民插秧时所唱的田歌小曲填词正曲,所以后人有“苏吹歌”、“苏秧歌”之说。寺庙吹歌的特点是以管子为主奏乐器,唢呐、笙、笛、板胡等为伴奏乐器。演奏的以反映农家生活和田园风光的《打枣》 、 《放驴》 、《豆叶黄》等最富有乡情、乡音、乡韵的风味。演奏时情绪热烈,讲究音色和韵味儿之美。其中,“咔戏”是个绝活儿,它用管子、唢呐吹奏一段乐曲之后,放下手中的乐器,嘴里继续发出奇妙的音响,不仅能模仿河北梆子《大登殿》、豫剧《朝阳沟》等戏曲唱腔,还能学出各种飞禽走兽的叫声,令观众拍手叫绝。它的秘密是演奏者舌下含个很小的金属片,可发出奇妙的音响。

音色甜美、淳厚、娓娓动听。 被誉为花吹之最的是唢呐演奏家陆云起(绰号陆铁嘴)。《花吹》是以长杆大唢呐为主奏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冀东吹歌中独有的。陆云起 高超的演奏艺术,娴熟的表演技巧,把长杆唢呐的音色控制得极为纯净、甜实。

尤其是花吹中的连续三次拔节、摘碗、反手、倒手,剜、点、扭、转等演奏技艺绝妙异常,令人赞不绝口。据说冀东一带的农民每逢佳节,只要从电视机或收音机里收听到陆云起吹奏的《柳青娘》、《满堂红》等乐曲,不管男女老少都会情不目禁地扭起地秧歌。

保定阁院寺--丝弦丝弦:是河北省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也是寺庙文化的一个亮点。金元时代,北曲三大摇篮之一的真定,曾经出现过尚仲贤、侯正卿、李文蔚、戴善甫等著名杂剧作家。后来真定改名为正定,又成为河北丝弦戏——古名“弦索腔”的摇篮和发展中心。康熙年间,丝弦戏在束鹿就已遍于闾里,乾隆年间,曾在北京向清王朝献艺。丝弦戏流行地域东至河北省的献县、高阳、保定,南至邢台、沙河、广宗,北至山西省的繁峙、浑源、灵丘,西至和顺、昔阳、平定。

丝弦唱腔,除有《山坡羊》、 《桂枝香》 、《锁南枝》、 《歌南子》等到散曲之外,还有官调与越调两个板式变化系统,因此,她是混合唱腔体制的剧种。丝弦唱腔以真声唱字,然后旋律向上大跳翻高,再用假声拖腔,旋律顺级下行。因而激越悠扬、慷慨奔放,时而有如怒涛旋转翻滚,时而又如瀑布急泻直下。

六月初六姑姑节: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到寺庙内烧香还愿并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 参考资料

[1] 保定旅游 http://www.fanstour.com/zhuanti/baodinglvyou/12532.htm

[2] 旅游视频网 http://www.tripdv.com/view/v/zl_36306.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