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传媒
释义

§ 定义

传媒

传媒是传播媒体的简称,又叫“媒体”或“媒介”,指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可以是私人机构,也可以是官方机构。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都称为传媒,194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战后公共图书馆的准则》一书中首次使用作为术语, 现在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的总称,可以代指新闻媒体或大众媒体 ,也可以指用于任何目的传播任何信息和数据的工具。

其传播管道有纸类(新闻纸,杂志)、声类(电台广播)、视频(电视、电影)还有现代的网络类(电脑视频)。

§ 分类

第一类传媒传媒

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主要指人类的口语,也包括表情,动作,眼神等身体语言。口语与体语实现了人与人之间最早的信息交流。

第二类传媒

包括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等。在这种信息交流方式中,信息的接受者人绕要靠感官接受信息,信息的发出者则开始使用一定的传播设施。

第三类传媒

无论是信息的发出者还是接受者,都必须借助传播设施。这类传媒包括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等等。大众传媒视之为普通大众所使用的传媒。 第四类传媒

自从计算机的普及化,网上媒体在计算机网络中亦成为一种新形式的传播媒体,之所以单独的将互联网传媒列为第四类传媒是因为它的传媒方式和信息载体是有别于第三传媒的,传统意义上的传媒在使用中具有一定的时间约束性和空间限制性,网络传媒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是其它媒介所不及的,它既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又可以第一时间在任何地点使用,其便捷性是有目共睹的。它也正是未来传媒的主发展平台。

§ 功能

传媒

传媒均具有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基本功能,在这一功能基础上还有如下功能:

1、监测社会环境。

它及时报道和评论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舆论导向作用;揭露社会上的一些假、恶、丑现象,对其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2、协调社会关系

3、传承文化

它传播前人的知识与经验;记录同代人的探索与创新;引领社会时尚与风气;倡导一定的价值观念。

4、提供娱乐

传媒提供了大量文学、艺术、休闲方面的内容,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陶冶受众的性情。

5、教育市民大众

§ 发展状况

中国

截至2005年,中国出版的中文报纸为2100种、期刊8800种、广播电台290多家、电视台450家、网站29万个和两家通讯社;英语媒体有一个英语电视频道(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CCTV-9)、一个外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台为其大台)、约十家英文日报和周报(包括《中国日报》及其子报、《上海日报》和《深圳日报》等)、约十家英语杂志和约十大英语网站(包括中央各大媒体创办的网站)和新华社的英语发稿等。[1]

国际趋势

第四类传媒的兴起

在数字媒体的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引发了新闻信息传播的变革,无论是媒体形态或者是运作,无论宏观传播环境、传媒格局还是微观的产品内容,都在发生着广泛深刻的变化:

1、媒体活动的网络化与数字化;

2、传播主体多元化与融合化;

3、传播渠道延伸化与符合化;

4、媒体受众的碎片化与分众化;

5、媒体形态的两极化

6、产品多媒体化,视频产品已经成为新闻信息的引领者;

7、媒体终端移动化;

8、媒体职能社会化。[2]

§ 从业规范

1、媒体应该注意其对社会各类群体的教育影响力,而且不只是对于儿童。

2、要随实际情况的最新变更,更新所传播内容或要注明当时记录的日期时间。

3、不可因误导、欺骗、隐瞒接收者或夸大、贬低、扭曲事实,而使社会有负面效应或因而对某些群体和个体有不符合事实的偏见、误解;但是,若不隐瞒,反而有社会负面影响,也不可以。

4、不可刻意搜集某些没变更频率的相似事件,不同于以往的突然频繁地密集传播,而没解释这些事件的发生机率、属性比例及持续期间、发生时间和地区,因而误导接收者对这些事件与地区、时间、其他事物的发生时机关联性和发生机率。

5、不可在没说明意见来源和资料、消息来源的情况下,陈述任何人和自己观察、臆测、修辞所得他人的情绪、心态、动机、看法、语气、态度、言行、神情、感想...等及个人意见,更不能假借他人名义陈述之。[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