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傅崇碧 |
释义 | § 简历 1918年出生,四川省通江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宣传员、县委书记兼县独立团政治委员、特委书记、川陕省工作团团长等职,曾任中共江油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参加了川陕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和红军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总校干部科科长,晋察冀军区团政委、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股长、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大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晋东南、晋察冀反“扫荡”等战役、战斗。1945年后,任晋察冀军区旅政委、华北军区旅长、第十九兵团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石家庄、平津、太原、宁夏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旅政治委员、旅长、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平绥、大同、怀来、丰镇、张家口、易县、青沧、正太、大清河、冀东、石家庄、平津、太原和进军大西北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任63军军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后期战斗和第五次战役全过程。回国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1965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文化大革命”初期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顽强不懈的抵制和斗争,在所谓的“杨、余、傅事件”中,遭到诬陷、打击和迫害,离开北京失去人身自由长达6年半之久。1982年后任北京军区政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顾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1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 生平经历 一、童年经历 傅崇碧的祖父辈家境还算富足,属中农偏上,爷爷在地方上也算个知识分子,于是六七岁时小崇碧就跟从爷爷学文化。傅崇碧8岁那年爷爷去世,家中境况就日见艰难。不到一年,母亲又因病撒手西去。为了把丧事办好,小崇碧的父亲把田产当了出去。谁料不到3年,照料自己的奶奶又告别了人间,家里只好又卖掉一部分地产给奶奶办丧事。于是,家庭状况由上中农降到贫农,失望中,小崇碧的父亲给他娶了个后娘。父亲在艰苦度日中送小崇碧上学,农忙时小崇碧主动帮着做些农活或放牛。 有一回,小崇碧放牛时没在意,牛跑到地主家的稻田里糟蹋了一些秧苗。地主的儿子看见了,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小崇碧抽打了一顿。少年气盛的小崇碧咽不下这口气,当即还手。这下可闯了大祸,地主到傅家大闹,父亲叩头道歉又赔稻籽,但地主还是不罢休,提出许多无理条件。“当时,我挨了父亲的打,又遭到地主的骂,心里不是个滋味。”这件事在傅崇碧幼小的心灵里烙上了深深的印痕,使他从心里对剥削者充满了刻骨仇恨。 1932年12月那个冰雪严寒的冬季,一路浴血奋战的红四方面军突破敌人的重重围追堵截,千里西征,从鄂豫皖进入陕川地区。这时,参加过“吃大户”斗争的傅崇碧跟随自己的在校老师(地下党员)离开了家乡。傅崇碧在这位老师身边感到心里踏实,只是寄望着哪一天脱离苦海,翻身做主人。后来他的表现得到地下党的认可,经几次组织上的谈话,傅崇碧被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多久,傅崇碧走进了光荣的中国工农红军的行列,并在第一次战斗中便缴获了两支枪、一把大刀,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随后,他就被安排到家乡做“扩红”工作。于是,这个才十五六岁的“娃娃头”走到哪里,身后总少不了跟着一帮子半大小鬼,叽叽喳喳嚷着,又缠又磨,让他替着说情加入红军。当年的傅崇碧,热情高,嗓门大,在做“扩红”演讲时很有鼓动性,台下总是掌声雷动,群众情绪高涨。据了解,傅崇碧在通江任县委书记前后那段火红的岁月里,仅通江一县先后参加红军的就有近三万人。 二、为民族解放鞠躬尽瘁 傅崇碧16岁参加红军,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的清风店战役中,身为第四纵队第十旅政委的傅崇碧,在旅长负伤、参谋长牺牲的情况下,指挥部队与敌人展开反复激烈的村落争夺战,并带领部队率先冲入敌军军部,活捉敌军军长罗历戎、副军长杨光钰及第七师师长李用章等。 1947年11月,在解放石家庄战役中,时任第十旅旅长的傅崇碧乘夜率两个侦查连摸到位于市中心的敌指挥部,活捉石家庄敌最高指挥官第32师师长刘英等20余名军官,并迫其写信命令所部投降,从而加快了战役胜利进程。 三、 抗美援朝,屡建奇功 1951年2月傅崇碧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三军军长,跨过鸭绿江,率部队出生入死历经百战,给美军及其同盟一次又一次重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战斗诗篇。在著名的铁原阻击战中,他指挥部队,浴血奋战13天,经受了六十三军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激烈、最残酷的战斗,取得了歼敌 1.5 万余名的辉煌战果。 为配合板门店谈判,在开城防御作战中,亲临前沿指挥,指挥战斗历时8个月,进行大小战斗190余次,歼敌1万余名,受到志愿军总部的通令表彰。两次受到金日成首相的接见,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二级国旗勋章两枚。 四、位尊不忘责任重,权大不移公仆心 “文革”初期,傅崇碧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他严密组织日常和重大活动的安全警卫工作,保证了党中央和首都的安全,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表扬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幻,傅崇碧将军始终以大局为重,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在离休后仍一如既往地关心着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事业,并将自己毕生的积蓄 20 万元捐献给“希望工程”。 2003 年1月17日 ,傅崇碧将军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长眠在他建功立业的燕赵大地上。“位尊不忘责任重,权大不移公仆心”这句铭刻在他墓碑上的话正是这位老将军忠诚一生的写照。 § 生平事迹 抗美援朝的十位王牌军长之一:63军军长傅崇碧 63军前身晋察冀野战军冀中纵队,首任司令员是上将杨成武。后改编为华北军区第3纵队,曾参加过绥远战役、大同战役、张家口战役、青沧战役、第一次和第二次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察南战役、冀东阻击战、平绥东段破袭战等战役战斗。1949年全军整编,3纵整编为华北军区19兵团第63军,军长为郑维山。其后,63军参加平津战役,会攻太原,再出兵西北,经过扶眉战役、陇东追击作战、兰州战役和解放宁夏等战役,协同第一野战军主力解放了西北陕甘宁地区。1951年2月15日,63军作为第二批部队入朝作战,其时的军长是傅崇碧。 在第五次战役中,63军归西线19兵团指挥。面对联合国军设防坚固的临津江防线,傅崇碧突出奇兵,冒着被美国空军轰炸的风险,大白天派部队多路隐蔽接近江边潜伏。因此战斗打响后,仅十几分钟就突破了临津江防线,插入纵深15公里,割裂了美3师和英25旅的联系。遗憾的是,19兵团的另外两个军64军和65军遇到敌军优势地空火力阻击,5个师50000多人马拥挤在江边20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被敌军炮火轰炸了两天两夜,牺牲惨重。因此,63军的快速突破没能取得更大的战果。 面对63军的凶猛攻势,当面美第1军急命其他部队撤到第二道防线组织防御,而英第29旅却只能原地固守。63军顺着撕开的防线向里冲,先是击溃了土耳其旅,接着打垮了菲律宾营,对英29旅展开了包围之势。英29旅先是把比利时营顶上去挨打,接着集中全旅炮火掩护拼命跑路,总算是大部得脱,但其格罗斯特营却被63军包围于雪马里地区。这个格罗斯特营历史悠久,是英军中的功勋部队,被特许在军帽上佩戴两颗帽徽。志愿军乘夜发起猛攻,经顽强血战,从四面渗进该营防线。英29旅派一支坦克部队去解围,却被中国军队击退。又求助于美军,可美军自顾不暇,竟拒绝救援。就这样,到了天亮,格罗斯特营终成溃散之势。志愿军漫山遍野地抓俘虏,一个叫刘光子的战士竟然一人俘虏了63名英军,被授予“孤胆英雄”称号。1000多人的格罗斯特营只逃出39人,营长卡恩也被俘虏,全军覆没了。 63军一直攻过了北汉江,逼近汉城。而美军这次不放弃汉城了,在城市里布置了大量火炮,准备死守。为了不陷入消耗战,19兵团没有对汉城进行攻击。打到此时,志愿军歼敌不多,己方粮弹耗尽,只好北撤转移。然而联合国军乘机发起了迅猛地反击,以机械化快速部队进行穿插分割,将中国军队的序列砍得七零八落。63军此时也陷入全军断粮,且背水作战,态势极为不利。傅崇碧当机立断,决定全军撤过北汉江。结果到了江边,发现美军竟也到了。情急之下,傅崇碧命部队戴上缴获的敌军钢盔,大摇大摆地徒涉过江。美军以为63军是南韩部队,竟然轻易将他们放了过去。 人困马乏的63军刚到江北,形势却发生骤变,因联合国军进展速度太快,志愿军防线出现多处漏洞,彭德怀只好每抓住一个部队就去堵塞缺口。63军被派到铁原地区进行防御,要求在25公里宽的正面防守15天。对于一个饥疲交加,减员甚重的部队,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63军当面之敌是美骑1师、美25师、英28旅、英29旅共5万多人,有各种火炮1300多门,坦克180余辆,还有空军支援;而63军此时只有24000余人,火炮240多门,没有坦克飞机,在兵力火力上都深居劣势。面对强敌,傅崇碧采取了纵深梯次配备的方法,少摆兵,多屯兵,以减少敌密集火力对志愿军的杀伤。同时以战斗小组在前沿与敌纠缠,使敌不能过早迫近志愿军阵地。在战术上,采取正面抗击与侧翼反击相结合,并在夜晚派出小部队袭扰敌人。 铁原阻击战打得异常惨烈,美军经常是以大群坦克部队开路,像城墙一样压向志愿军阵地。因缺乏反坦克炮,志愿军官兵只好以血肉之躯与敌搏斗,很多部队全体战死在阵地上。美军炮火也打得山呼海啸,志愿军的阵地像被火洗了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傅崇碧指挥63军部队顽强死守,昼失夜反,在迟滞敌军的同时不断组织反击,不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只为了总体上遏制住美军的攻势。63军几乎将所有的兵力都填了进去,机关干部、通信员、炊事员都上了战场。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整整打了13天,志愿军后撤部队终于稳定了防线,傅崇碧率63军撤出了焦土一样的铁原阵地。 在铁原阻击战中,63军胜利完成了总部交授的任务,为稳定整个战线赢得了时间。但部队伤亡惨重,其188师563团入朝时兵员为2700人,打完铁原后只剩266人。其他各部队情况可以想见。傅崇碧下来后,彭德怀问他有什么要求,傅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兵。”彭说:“给你补两万。” 五次战役后,63军于西线担任开城地区守备任务,参加了志愿军历次战术反击作战。1953年9月,63军胜利回国。 傅崇碧和“杨余傅事件” 傅崇碧在离休前曾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文革”中,他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就是在卫戍区司令员的位置上,他被莫明其妙地关了起来。 1968年的一天夜里,谢富治打电话给傅崇碧,说林彪和中央文革小组要接见卫戍区团以上干部,要马上通知。傅崇碧叫秘书通知有关部门让团以上干部到人民大会堂北京厅集合,他自己先赶到了人民大会堂。 那天夜里,参加接见的有军队里的总长、副总长,林彪,以及中央文革小组的全体成员都在小会议室里。卫戍区的团以上干部也都到齐了。傅崇碧对汪东兴说:大家都是突然被叫来的,没有吃饭,搞点饭吃吧。汪东兴就叫人搞了一些点心来,大家边吃边聊。 这时候,周恩来从小会议室里出来,把傅崇碧叫进去,对他说,你不要激动。林彪和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还在里边,没有出来。傅崇碧心里明白大概有事,但是不知道是什么事。一会儿,林彪来了,周恩来把座位让给他,自己坐到另外的沙发上。林彪紧挨着傅崇碧坐下,对他说:你到沈阳,当第一副司令,温玉成接你的手,主管卫戍区。命令一宣布,周恩来叫傅崇碧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谈一谈,然后就出去了。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天快亮了,周恩来走了进来。傅崇碧正和陈锡联吃水果,聊天。周恩来说赶快弄饭吃。傅崇碧吃了一点。周恩来问,为什么不吃了?傅崇碧说,不吃了。周恩来说,什么也搞好了,是不是走?傅崇碧说,我回去取东西。周恩来说,要什么东西,你写个条,让陈锡联办。傅崇碧说,不写,这么急,又不是打仗。傅崇碧突然被任命为沈阳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不让交接,甚至家也没让回,他有牢骚。周恩来说,还是写一个吧。傅崇碧就写了个条,很简单,说自己调沈阳军区了,调得很急,到了以后,再写信。走出小会议室,周恩来握着傅崇碧的手,对他说,你现在身体不好,去沈阳,先要把身体搞好,要经得起考验。周恩来转过身对陈锡联说,他身体不好,要多照顾他。然后,周恩来说,好吧,你们走吧。 走出人民大会堂,秘书和保卫干事都没有了,陈锡联坐在车前面,傅崇碧坐在后面的中间,一边一个夹着他,后面还有三辆车。到了西郊机场,这地方傅崇碧很熟,他说没烟抽,机场的主任就给拿来了烟,还给冲了咖啡。正喝着咖啡,来了个电话,问第一架飞机起飞了没有。当时傅崇碧不知道第一架飞机是押杨成武的。说起飞了。又问,第二架飞机起飞了没有?没有,快了,正在发动。这第二架飞机就是送傅崇碧到沈阳的。这时,飞行团长进来,向傅崇碧敬了个礼说,首长,飞机发动了。傅崇碧放下刚喝了几口的咖啡,说,不喝了,走。陈锡联说,还是喝完吧。喝完咖啡,就上了飞机,四个人押送。临上飞机前,陈锡联把他的大衣塞给了傅崇碧。 在飞机上,傅崇碧也不说话,躺在飞机的铺上抽烟。飞机很快就在沈阳降落了。下了飞机,立即上来四五辆车。当时傅崇碧还是什么都没有想,只是觉得有些不大正常。住处的门口、楼上各一道哨,还给他派了保卫人员。他想下楼,保卫人员说为了安全,还是不要下楼。直到这时,傅崇碧才知道自己被关起来了。送他的飞机要返回北京,他说先不要走,这屋里什么也没有,给我找几张纸,我要给中央写封信。飞机当天就没有走,等了一天。信很简单,问为什么这样调动工作?有这样调动的吗?为什么派两道哨?我想不通!究竟我犯了什么错?我可以检讨。你们不清楚的事情,我可以提供。当然,没有任何人再给他讲什么,他就这样成了一个囚徒,一个加强班30多个人看他一个,还经常换地方,大概是怕人知道。 1974年,北京传来了指示,让傅崇碧坐飞机马上回北京。但是天气不好,飞机不能起飞,就由两位干事、一个科长陪同坐特快火车返回了北京,住在西直门原来给苏联专家盖的房子里,三大间,屋里有电话。傅崇碧没有打电话,这么多年与世隔绝,他已经不知道任何一个电话号码了。监护这时还有,但是他不再进屋来。到北京的第三天,叶剑英派孩子来了,给他送东西,说现在事情清楚了。萧克也跟他讲,说不要得罪……第四天,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来找傅崇碧,说总理想见他,还派了个大“红旗”来接。过去,周恩来身边的人傅崇碧都认识,现在来的这个不认识。他怕又有点什么,就问陪他来北京的沈阳军区的保卫科长去不去,保卫科长说,我跟你一起去。但是,当保卫科长要上车时,却让人家训了一顿,你去干什么?没让保卫科长去。 周恩来住在西花厅时,傅崇碧过去天天都要去,甚至一天去个两三回,而这回车过了中南海西门还往北开,到了小西门,不进,又往北。这时还有幻想,说可能从北门进,北门还是没进。等过了养蜂夹道,还往北,傅崇碧以为完了,又受了骗。车子开到文津阁的一个院子,那地方傅崇碧知道,是中央文革材料小组所在地,有七八间房子。他心说,这回又骗了我了。但车还往前开,一直开进北京医院的院里,说到了。 来接的人带傅崇碧进了第一道门,又进了第二道门,迎面看见穿着睡衣的周恩来。周恩来紧紧握着傅崇碧的手,对他说,见到你,我太高兴了。傅崇碧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见到周恩来,傅崇碧才知道自己是真正出了牢笼。周恩来说,不要激动,你受苦了。你的问题都清楚了,不要着急。 周恩来说,八一建军节人没有出来,主席在长沙打电话问了两次,为什么杨成武、余立金都出来了,傅崇碧没有出来?傅崇碧到哪去了?“杨余傅事件”搞错了,都要平反,贺龙要平反……中央政治局委员要见你们一次,除了你们三人,还有萧华、刘志坚。毛主席也要见你们。傅崇碧这才明白为什么要让他赶快从沈阳回来。周恩来说,这个问题清楚了,你放心,回来先住京西宾馆,把九大文件全部拿给你看,然后检查身体,到北京医院,不要去301。派人把房子整一整,给你派个车。周恩来把这些事一一交代完,然后说,我的身体也不太好。傅崇碧说,你该休息了。 周恩来说,不要紧。你现在还落不了案,人家不让你留在北京,让你到广州去。我跟叶帅说,不要走,就在北京。叶也讲了这个意见。你回来还是搞卫戍区,主要是整顿。主要力量还是放在北京军区。 第二天,傅崇碧就走马上任,担任了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以后又担任了北京军区政委。有人主张换班子,傅崇碧不同意,他一个干部也没有动。他说当时不讲违心话就过不了关,这点我理解。 从“文革”一开始,就得罪了江青 傅崇碧被关起来时怎么也想不起自己犯了什么错。直到关了很久后的一天,他从小窗外看见一条“打倒杨余傅”的标语,还想了好久,没听说有叫“杨余傅”的人啊。他哪里想到“杨余傅”是三个人,其中一个就是自己。 “文革”开始后,鲁迅夫人许广平给中央领导人写信说,鲁迅博物馆里的鲁迅书稿丢了。周恩来让卫戍区查找,说戚本禹可能知道一些情况。傅崇碧在秦城监狱找到戚本禹,戚说是江青让取走的。找了一圈,鲁迅手稿就放在钓鱼台中央文革的保密室里,而江青却装作不知道,一再让查。傅崇碧打电话报告江青,江青不在,是李讷接的,傅崇碧让她向江青报告一下,说查清了鲁迅手稿,他们马上就到钓鱼台。 钓鱼台虽说当时是中央文革的所在地,但作为卫戍区司令员,也有权力进去,只是事先傅崇碧没有给江青直接通电话。但傅崇碧还是谨慎的,他到了钓鱼台门口又打了一个电话,请示是否可以进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的秘书说可以进去。但江青一看来了四五个军人,就大怒,说傅崇碧到这来抓人了…… 鲁迅手稿找到了,江青说这是小事,主要是要找毛主席的手稿。毛主席手稿找不到了,这可是大事,傅崇碧连夜报告了杨成武,又到秦城监狱去提审戚本禹。戚说,我没有拿主席手稿,我拿的是主席文章的清样,不是手稿。杨成武叫傅崇碧汇报。汪东兴说是这样,让傅崇碧写个报告。后来,傅崇碧才知道,鲁迅手稿中提到了狄克。狄克是张春桥的另一个名字。 江青在军队没有职务,却穿了身军装,对傅崇碧下指示,要给上街游行的造反派解决车辆。傅崇碧请示过周恩来和军委几位老帅后,没有理会。这样的事以后还有几次。毛泽东刚开始接见红卫兵时,几位老帅也来了,为了让老帅多和毛泽东说会儿话,傅崇碧没有理会江青让提前的催促,借口没准备好。江青感到傅崇碧对她的话不怎么听,再加上傅崇碧一再倒向老帅一边,就更把他当成眼中钉肉中刺了。 周恩来交给傅崇碧一个任务,说是有30多个省委第一书记、老部长呆的地方不行了,要傅崇碧给他们找个地方,保护起来。傅崇碧把他们送到东高地,按照周恩来的指示给他们吃小灶,还给他们送每天的报纸。有一天,林彪问,第一书记们都到什么地方去了?傅崇碧说,他没管。第二次林彪发了火,你卫戍司令不知道谁知道?傅崇碧说,没交给我,我怎么知道?江青、康生也为这件事拍了桌子,叫傅崇碧交代。傅崇碧说,别问了。江青一伙让傅崇碧交代清楚,是谁让干的,傅崇碧说上边。哪上边?傅崇碧又不说了。 经历过“文革”的那些搞原子弹、导弹的科学家都记得傅崇碧,都说他是有大功的。要不是他保护,那些关于原子弹的材料非搞烂了不可,他们这些科学家还不知道能不能活到今天。当时这些高级专家住在三个地方,都被打成了反动学术权威。聂荣臻找到傅崇碧,对他说:要保护那些人和那些机密材料。 傅崇碧记得那是1967年初,他马上加强了警卫。另外,那批关于原子弹的材料,叫造反派给搞走了,傅崇碧告诉聂荣臻后,聂荣臻说,一定要搞回来,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搞回来。傅崇碧对周恩来说了,周恩来非常支持聂荣臻的意见。于是,傅崇碧派人给追回来了,然后封存起来。 这些都触犯了江青,她拍桌子说,红卫兵造反,你们为什么这个限制那个限制的,光开红灯不开绿灯。林彪也批评了傅崇碧两次。但是周恩来、聂荣臻和叶剑英都是保护的意见,傅崇碧也觉得应该保护科学家。 第二次要抓这些科学家时,聂荣臻还是打电话,让保护。傅崇碧悄悄地把这些科学家转移到七机部的楼上,刚开始用一个连警卫,后来不放心,又调来一个加强连,相当于一个营的兵力。其他地方也加强了警戒。红卫兵要冲,傅崇碧说,谁冲就开枪打谁,这是军事禁区。后来,傅崇碧把这件事汇报给周恩来,周恩来说对。傅崇碧也把此事汇报给了叶剑英,叶剑英也说对。江青却发了好大的脾气,谁叫你保护这些“学棍”的?你保护这些人是不行的。傅崇碧对周恩来说,江青追得很厉害,周恩来说,他们再问,你就说是我叫办的。然而就是在被关起来最艰难的时候,傅崇碧也始终没有说他干的那些事是周恩来和聂荣臻的意见,他不吭声。 毛泽东的尚方宝剑 叶正光对聂荣臻攻击得很厉害,傅崇碧就去问叶剑英怎么办?叶剑英说把叶正光关起来。他就带人去了,把其他人轰走,把叶正光关了起来。江青让放人。傅崇碧说不能放。江青就亲自找傅崇碧谈话。 有一次,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叫傅崇碧去。傅崇碧把这事对毛泽东说了。毛泽东问他手中拿的是什么,他说我也没看,上车时红卫兵从车窗户塞进来的。其实傅崇碧知道是红卫兵画的“百丑图”。毛泽东看后发火了,这是丑化我们,都说朱毛一家,朱和毛能分开吗?这个“百丑图”是错误的。赶快打电话给陈伯达,不准印这个。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百丑图”。 毛泽东问,北京现在怎么样?傅崇碧说,北京现在很乱。胡耀邦下跪,腿都跪破了。陈毅夫人挂着大牌子挨斗,坐“喷气式”。毛泽东问,什么叫“喷气式”?傅崇碧说,就是一边一个人按住中间的人,头往下压,胳膊使劲往上举。毛泽东问,红军时怎么斗地主的?傅崇碧说,游街,戴高帽子。那时有没有“喷气式”?没有。 傅崇碧说了按周恩来指示安排省委第一书记、老部长的事。主席,他们查我。哪个查?中央文革。哪个?康生。傅崇碧没敢讲江青。毛泽东说,总理搞得很好,你也搞得很好。不要紧,再追,就说是我叫办的。毛泽东又问,朱德现在还有大字报吗?有,名字都是倒着的,还画着××。现在是好人搞坏了,坏人搞死了。傅崇碧还讲了搞原子弹的专家以及知识分子都叫臭老九,毛泽东说,老九不能走。傅崇碧说,主席,你不要告诉他们是我说的。毛泽东说,你怕什么?这是我讲的。 从毛泽东那里回来,傅崇碧很高兴,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天快亮了,他就没有去钓鱼台,直接回了家。虽然他知道江青正在钓鱼台办公。 江青心虚,卫戍区、市政府大楼到处找傅崇碧,找到他家,叫傅崇碧马上到钓鱼台来。追问傅崇碧为什么不先到她这里,傅崇碧说天快亮了。江青问主席都说了些什么,傅崇碧说没讲什么,就讲了讲安定团结。江青更加生气,问省委第一书记、老部长都到哪里去了,赶快交代清楚。傅崇碧有了尚方宝剑,不慌不忙拿杯子喝水,说不知道。江青站了起来,陈伯达也站了起来。傅崇碧也发了火,把杯子一拍,你问主席去。江青马上软了下来,你怎么不早说?周恩来当时也在场。出来后,他把傅崇碧拉到车上,你今天怎么这么不冷静?傅崇碧把毛泽东的话讲给周恩来听,周恩来笑了,你办得好。 关照、保护老将帅 一万多人斗陈再道,要把陈整死,傅崇碧就把陈再道搞到电梯里,让电梯升到半截,谁也找不到。周恩来为这事也哈哈大笑。黄克诚在医院里写了个条子说拉不出大便,想吃点苹果。傅崇碧跟他很熟,但不敢看他,就叫警卫买点苹果,乘专案小组不在的时候送给他,关照警卫把吃剩的果核拿掉。没想到第二个苹果核就叫发现了,追到傅崇碧这里。傅崇碧说旧社会还可以探监呢,他自己的钱,买几个苹果吃怎么了?你又没有规定。江青、康生都不满意,说把文革小组比作旧社会。 已经被关起来的贺龙发高烧,需要住院。江青却说贺龙没有资格进301医院。周恩来就叫傅崇碧想办法,找个医院。傅崇碧说军区总院也造反了,不行。我们卫戍区的师医院可以,没有造反。周恩来说,那好,就去那里。傅崇碧亲自去看的房子,很大,怕屋里太冷,傅崇碧又叫人拿来两个加热器。他不敢去看望贺龙,但从卫戍区找了一个很好的厨师专门给贺龙做饭。后来,造谣说傅崇碧和余立金勾结,要把贺龙送到苏联保护起来。因此,江青多次火冒三丈地质问过。傅崇碧或者沉默,或者干脆叫她问主席去。 上海造反派连着送给傅崇碧两包材料,都是江青20世纪30年代当演员的材料,其中还有江青给蒋介石祝寿的照片。周恩来都叫傅崇碧给江青送去。第一次江青当时什么也没说,后来在会上发了一通火,说背后整老娘的材料。第二次送来的材料,周恩来叫人加了密封印后请示江青,江青让销毁,还点名让傅崇碧到场…… 得罪江青的事很多。不说别的,就说握手,也得罪过江青,人家是握两只手,傅崇碧就握一只手。江青说,你们老红军,哪里看得起我们。 后来,傅崇碧恢复自由后,碰见江青,江青握着傅崇碧的手说,咱们是老相识了。确实是老相识。在延安时,傅崇碧就认识江青,但他想起江青的所作所为,没有吭气。江青又说,你出来是我讲的。傅崇碧说,我感谢党中央,感谢毛主席。他就不说感谢江青。江青一听这话,马上把手抽回来,脸拉得老长。 党中央为“杨余傅事件”公开平反 直到出来以后,傅崇碧才知道自己是“二月逆流”的黑干将,可他和余立金以前连认识也不认识。“文革”中,余立金担任空军政委,这才有一些不多的工作关系。与杨成武认识较早,但也不在一起工,这“杨余傅”真是生拉硬拽也扯不到一块儿。 傅崇碧想起自己老往西山跑,和几个老帅吃过饭照过相,然后就把照片压在玻璃板底下。把他关到东北时,看守人员把相片放得很大,叫他反戈一击。审问人员打着毛主席的旗号,说只要说了搞了什么阴谋,就可以出来工作。傅崇碧不承认有阴谋,只是发火,质问,为什么把我关起来?我犯了什么罪?审问人员说他造反。他说你们才造反呢,就要走,不谈了。两个战士拉住他的衣服。他说,你们枪毙吧,朝胸口打,蒋介石、日本鬼子没打死我,让你们打死算了。因为他态度始终不好,连着换了五六个地方,关了六七年。 傅崇碧在京西宾馆住了半年多。有一次,杨成武一家和傅崇碧一家一起去看望聂荣臻,聂荣臻指指耳朵说,只带耳朵别带嘴。大家都不敢深说什么了。 然而,长长的噩梦毕竟过去了。 1973年12月21日,毛泽东对参加军委会议的同志说,“杨余傅事件”弄错了。 1974年7月,毛泽东亲自批准为三位将军平反,恢复名誉。 此后不久,他们先后恢复了工作。 1979年3月,党中央专门发文,为“杨余傅事件”公开平反。[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