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丹顶鹤的鸣叫
释义  丹顶鹤高亢、宏亮的鸣叫声,与其特殊的发音器官有关。它的颈长,鸣管也长,长达约1米以上,是人类气管长度的五六倍,末端卷成环状,盘曲于胸骨之间,就像西洋乐中的铜管乐器一样,发音时能引起强烈的共呜,声音可以传到3一5公里以外。早在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小雅》中,就有《鹤鸣》篇:“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毛诗陆疏广要》也有“鹤知夜半,其鸣高亮,闻八九里”之说。曾经有古老的传说:在会稽(今江苏东部、浙江西部)的雷门鼓内,曾有仙鹤飞入,因而洛阳都能听到鼓声。后来仙鹤离去,鼓声也就传不了多远了。公元383年秦晋肥水之战,秦军大败时,“闻风声鹤唳皆谓晋兵之至”,可见鹤声之宏亮。

我国古人对丹顶鹤的鸣叫声曾赋予很多的寓意。唐朝初年,虞世南在《飞来双白鹤》一诗中写道:“扬景过伊洛,流声入管弦”、“危心犹警露,哀响讵闻天。”大约200年以后,诗人章孝标在《闻云中鹤唳》中也写道:“翩翻索碧落,嘹唳入重云。”这些句子都是说丹顶鹤的鸣声嘹亮、高亢而略带悲凉,可以直入云霄。

我国古代管弦乐家也曾从丹顶鹤的鸣叫中得到过启示,汉朝蔡巨在《琴操》中讲述道:商陵人牧子为人所逼而出妻,妻中夜悲啸,牧子闻而援琴唱道:“痛恩爱之永离,叹别鹤以抒情。”这就是古曲“别鹤操”的来历。其中好象有两层含义,就其内容而言,丹顶鹤是象征爱情专一的鸟类,所以是不应该离别的,而当因无奈而必须永别时,则无疑是悲痛万分的;就其音调来说,丹顶鹤的鸣叫和人的啸声,都非常激越而悲凉,引入琴中,能较好地表现出悲愤的主题。古人对于音阶,有宫、商、角、徽、羽五音之说,唐朝白居易在其戏作《鹤答乌》中说:“吾音中羽汝声角,琴曲虽同调不同。”诗中尚有自注:“别鹤怨在羽调,乌夜啼在角调。”如果按五音之外再加变徽、变宫的七音计数,羽调要比角调高三个音阶,由此可见反映鹤鸣的羽调,处于高音域之中。白居易在其《霓裳羽衣歌》中还有“映鹤曲终长引声”之句,说明他曾用悠扬脱俗的鹤鸣来表现和渲染仙真佳境。

丹顶鹤鸣声的音调和频率因性别、年龄、行为、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鸣声成串或单一,不仅在起飞时和在空中飞翔的时候鸣叫,而且在地面上取食和栖宿时也在鸣叫。一年四季,几乎每天每时都能听到它的鸣声,但以黎明前后最为频繁。每天在破晓之前,只要有一只率先启鸣,便会有第二只立即应声作答,而后群体中就一连串地彼此呼应,欢闹不止,直至日出。叫声不仅是配偶间和群体成员之间的传情和联络,而且也常用来表示骚动和对危险的警戒,但更重要的则是作为婚偶舞蹈的伴奏曲。

繁殖期的雄鸟在与雌鸟对鸣时,头部朝天,双翅频频振动,在一个节拍里发出一个高昂悠长的单音,雌鸟的头部也抬向天空,但不振翅,在一个节拍里发出两三个短促尖细的复音。这种“二重唱”不仅是对爱情的表白,也是对企图入侵者的警告,而且还能促使雄鸟和雌鸟性行为的同步,保证繁殖的成功。雏鸟的鸣叫声主要有索取食物,保持联系和也许是出于某种生理需要的使劲鸣叫等3种。1岁龄的幼鸟在离开双亲后,有保卫领地以及无目的的鸣叫。2岁以后则有齐鸣、交尾前的鸣叫。此外还有在召唤起飞和报警时的鸣叫,营巢时的鸣叫等等。古人也曾利用鹤鸣来报时,《淮南子》中有“鹤知夜半”的说法。《毛诗陆疏广要》则说:“鸡鸣时鹤亦鸣”。唐朝诗人吕岩说得更明白:“一声鹤唳人闻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1: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