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乙酸烯丙酯 |
释义 | § 性质 乙酸烯丙酯核磁图 乙酸烯丙酯,分子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HCH2,无色液体,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40(有毒品) 。折光率1.4042。[1] § 制备 由丙烯、乙酸和氧在在水蒸气存在下反应,以乙酸钯为催化剂,于50-250℃进行气相反应。当反应温度在160℃时乙酸烯丙酯的空时收率为217g/L催化剂·h,乙酸转化率达99%,乙酸烯丙酯选取择性以丙烯计为94%。此反应亦可在二氧化碳存在下,以钯作催化剂(乙酸钯、乙酸镉和乙酸钾)于190℃、0.78MPa下,由丙烯、乙酸和氧制得,收率为91%。[1] § 用途 用于树脂及粘合剂的合成。[2] § 安全性 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蒸气对眼、鼻、喉、支气管有刺激性,吸入后引起鼻出血、声嘶、咳嗽和胸部紧束感。高浓度吸入可发生肺水肿,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对皮肤有刺激性。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50130mg/kg(大鼠经口),1021mg/kg(兔经皮);LC501000ppm 1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口罩。必要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3] § 操作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过氧化物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过氧化物、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 运输法规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碱类、过氧化物、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