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乙撑二溴 |
释义 | § 基本信息 乙撑二溴 中文名称:乙撑二溴。 英文名称:1,2-dibromoethane。 别名:1,2-二溴乙烷。 CAS No.:106-93-4。 分子式:C2H4Br2;BrCH2CH2Br。 分子量:187.88。 危险标记:14(有毒品)。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 理化性质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甜味的液体。 熔点(℃):9.97。 沸点(℃):131.6。 相对密度(水=1):2.1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6.48。 蒸气压(kPa):2.32(30℃)。 燃烧热(kJ/mol): 辛醇-水分配系数(KOW):1.93 。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 禁配物:碱金属、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溴化物气体。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 用途 用作乙基化试剂、溶剂、农业上用作杀线虫剂、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医药上用作合成二乙基溴苯乙腈中间体,溴乙烯、乙烯叉二溴苯阻燃剂;还用作汽油抗震液中铅的消除剂、金属表面处理剂和灭火剂等。车用汽油采用二溴乙烷与二氯乙烷的混合物以降低成本,而航空汽油,则用纯二溴乙烷。 § 应急处置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 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有害燃烧产物:溴化氢。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 管理信息 操作的管理: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的管理: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的管理: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废弃的管理: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 毒理学简介 急性毒性:LD50:108~170 mg/kg(大鼠经口); 353~500 mg/kg(小鼠经口);55 mg/kg(兔经口);LC50:0.384 g/m3(大鼠吸入)。人经口140 mg/kg,致死。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兔吸入0.768 g/m3×7 h/d×5 d/周×6个月,实验动物死亡率较对照高,存活动物的肺、肝、肾重量增加。 代谢:本品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全身。引起谷胱甘肽下降。豚鼠腹腔注射0.03 g/kg二溴乙烷后,12%以原形呼出。血中可测得溴离子,但浓度极低,无生物检测意义。 中毒机理:具中度麻醉作用,对心脏和呼吸有抑制作用,能使肝、肾发生病变。 刺激性:兔经皮:1%,14 d,严重刺激。 致癌性:大鼠吸入20 ppm×7 h/d×18月,肝细胞癌及肝血管肉瘤等。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500 nmol/皿;大肠杆菌20 μl/皿。姊妹染色体交换:人淋巴细胞10 nmol/L。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臭氧层有极强破坏力。 § 应急医疗 诊断要点: (1)吸入中毒。主要表现呼吸系统损害,可有咳嗽、胸闷、气急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肺水肿及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甚至死于心、肺功能衰竭。 (2)经口中毒。主要出现胃肠道刺激及肝、肾损害症状。曾有报道一例口服4.5 ml(约0.14 g/kg)致死病例,尸检病理见有肝脂肪性变及肺瘀血。 (3)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 处理原则: 目前无特效解毒剂,主要采取一般急救措施及对症治疗。 (1)吸入中毒,患者应迅速移离现场,静卧休息,吸氧。口服中毒,应尽快洗胃、导泻。 (2)积极防治肺水肿,保护心、肝、肾功能。 预防措施: 工作场所必须保持良好通风。用作熏蒸剂时,必须两人同场施药,并佩戴防毒面具,穿工作服和戴乳胶手套。在施药后应注意加强通风和清扫等工作。 在生产和使用本品时,应尽量做到低温操作,加强操作地点的通风排毒。禁用本品洗手和洗工作服。有肝病、视网膜炎或肾功能不全者,应视为从事接触本品的禁忌证。 § 监测方法 1.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2.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类 别来 源 气相色谱法水质江苏省监测中心:《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第十九版) 色谱/质谱法美国EPA524.2方法 § 国家标准 § 国家标准 1.中国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未制定标准。 2.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5 ppm 美国(1981)食物和饲料中容许残留限值0.001 mg/kg(大豆) § 参考资料 http://www.cg160.com/gyinfo/prodcont-707011.ht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