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何云泉
释义

人物介绍何云泉

70年代时,何云泉先生从临摹李可染的作品入手自习山水画。8O年代后,返源研习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对元四家、清四僧、龚贤、黄宾虹的研究注力尤多。他在学术上坚持西为中用。认为“意境、笔墨、气韵”是中国画的灵魂,“外帅造化、中得心源”是山水画者的终生课题。

何云泉先生性情恬淡,以山水为乐。常曰:“泉声可养耳,山色可养目,静坐可养心,漫步可养足。”写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名山大川。平时以文会友,惟德成邻。好作幽谷长泉,水乡庭榭。其作品笔墨灵动,情趣高雅,自成一格,透发清风朗骨、钟灵毓秀之气。

§ 成就

9O年代后,何云泉先生的山水画渐为世所重,多次应邀参加全国性画展并获奖,入选重要典籍画册,作品广为海内外收藏。2002年获“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颁发的“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

出版专著:

画册  山水园林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年 山水园林图

画册  钢笔画世界风光       岭南美术出版社       1986年

画册  中国名胜图(名山大川分冊•一)北京荣宝斋        1992年

画册  鸳鸯湖棹歌书画双璧     浙江华宝斋         2002年

(原作200幅字画由嘉兴博物馆收藏)

乌镇揽胜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年

画册  何云泉画集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3年

入选典籍:

当代中国美术家(光盘)      三联书店           1996年

当代中国名家书画宝鉴(二)    外文出版社          1996年

嘉兴市志                           1998年

98 中国书画篆刻家年鉴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8年

浙江联谊书画集          香港嘉宾出版社        1998年

当代扇面书画集          文化部 / 国际展览中心    1998年何云泉

当代中国山水画集     河南 美术出版社 1999年

当代名家山水画稿(二)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1年

寒山寺建寺1500年书画集           2002年

湖笔缘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       2002年

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作品集

中国人才研究会 /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2年

南湖墨韵                  2001年

何云泉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qqyyz

有关评论

清泉逸云何其澄

嘉兴学院  卢玲  撰文

乙君先生不属于都市。

几十年的都市生活没能使乙君先生滑入世俗,臣服于虚荣。似乎有一条坚韧幽深的灵魂小溪,导引着乙君先生远离喧嚣,低调处理一切,于滚滚红尘中营造心灵的都市村坊。他那冷隽清朗、宁静淡泊,不经意间掠过几分淡淡落寞的眼神,总让人溶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之中。何云泉

九年前,在禾城北隅一间洁静清雅的小书斋里,我慕名前去拜访近乎城市隐者的乙君先生,听他谈论易经。跋山涉水、浪迹天下后深居简出的乙君先生,温文尔雅、清癯脱俗。初次见面,却无矫情客套。谈古论今、赏画析字,感觉都市的狭仄拥挤、喧闹烦躁消然褪尽。茶清墨香间,竟渐入“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的境界。

乙君先生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中国画家,有着良好的西画基础,六十年代起即从事绘画职业。七十年代时,他从临摩李可染等现代画家的作品入手自习山水画。八十年代后返源研习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以求全面认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对元四家、清代龚贤、石溪、近代黄宾虹、黄秋园注力尤多。为领悟中国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真何云泉

谛,研究中国山水画绘画语言的构成规律,乙君先生经常出游写生,足迹几遍及国内名山大川,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他通过与西方艺术的横向比较,认识了西画的“长短”,更清楚民族绘画的“优劣”;从而提高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对外来文化的借鉴批判能力。乙君先生认为世界文化和而不同,艺术的民族个性化是世界艺臺丰富多彩的基础,是本国文化立于世界的保证。基于上述认识,他坚信“中国画不姓‘中’是死路”。由此坚持研究山水画的“意境、笔墨、气韵”,淡泊自处,宠辱不惊。从师古人、师造化、进入师心源的自由创作境地。其山水画自成一格。运笔泼墨形神兼具,灵气氤氲;聚散有致,挥洒自如。蕴籍着清风朗骨,钟灵毓秀之气。

一九八五年至一九九二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和北京荣宝斋,先后出版了乙君先生的画册“山水园林图”、“世界风光”、“中国名胜图”。九十年代后,乙君先生的山水画渐为世所重,成为国内外收藏家的珍爱之作。

生活的磨练,使乙君先生的性格中增添了一种高贵的沉静。他善于把持何云泉

意念,求取一种寂然恬淡的人生状态,执着于弘扬中国的传统艺术,将生命意趣融入笔下大自然空灵高洁之美中,在画中寻求“春日听细雨润竹,夏室有清风常来,秋吟邀明月助诗,冬窗得旭日先临”(系乙君先生题画)之乐。

几年中,与乙君先生交往不过寥寥数次,他那洗却尘心的淡泊澄静却难以忘却。近日造访,见乙君先生画作功力益深,“山居胸次清洒,触物皆有佳思”。悬挂着幽谷长泉的画室,更添几分禅意。此时此境,欣赏乙君先生的画,最宜屏除杂念、让神思潜入林间松韵、石上泉声、草际烟光、水心云影,体悟“造化人心,浑合无间”的妙处。

画如其人,最是欣赏在熙熙攘攘的人生旅途中,乙君先生择小径而行,如清泉逸云,澄澈淡雅,气韵独步,神态卓然。

(注: 何云泉先生又名其澄,号乙君。)

二○○○年五月  见载二○○○年“嘉兴日报”“联谊报”

“中国名胜图”序

嘉兴市志主编  史念  撰文

何云泉同志画的“中国名胜图”第一册二百图,己由荣宝斋付梓。笔者有幸先睹画稿。册幅虽小,但作品内容之中国名胜图

丰富、表现之严谨,堪称佳构。作者计划规模宏富,拟收神州胜迹一千处入图,分五册陆续推出。竣成后将蔚为大观,成为绘画与出版事业上的又一件益事。

中华河山,历来就是山水画家创作的兰本。我国历代曾出现不少表现山水胜迹的优秀作品。这些成功的作品,无不渗透着强烈的生活气息,逐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纵观历史,凡是艺术发展的时代,往往是画家们重视生活体的时代;艺术处于滞状态的时代,也往往是画家脱离生活的时代。历史上有出息的山水画家,都经历过深入生活以大自然为师的阶段。“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无非导致闭门造车。其结果只能产生靠前人模式过日子、善画“千山一面”的画匠。走到极端,以笔墨酷似前人为能事,割裂貌与神的辩证关系,用被歪曲的“神似”口号,掩盖作品内容之空虚、表现手法之贫乏,便是理所当然的选择。我国山水画至清代出现的倒退局面,正是这样的结果。清代大画家石涛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是强调艺术创作不能脱离生活的概括呼吁。这个主张,在今天看未,仍有其积极的意义。

本书作者何云泉,是一个进入中年的山水画家。怀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山水画事业上耕耘了十多年。多年来,作者为历史遗留的“千山一面”老课题所苦恼。为了探求山川的生长规律,研究不同山水的凤貌神韵,决定从“搜尽奇峰”开始这项工作。多年来,作者尽一切可能,跋涉数万里,流连于山水胜迹之中,足迹几乎遍及国内主要名胜。取得大量真山真水的第一手素材,为日后的山水画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集的图稿,既是作者的写生足迹记录,也是作者为今后打好山水“草稿”的准备工作。

这部以线描形式表现的图稿,以严谨又灵动的线条表现了各地名胜的不同风貌。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结合地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各著名山川的结构、特征、神韵作了生动的描绘。作者试图将传统的方法纳入科学认识的轨道,以寻求不同类别山川的表现规律。由于作者具有一定水平的线描技巧功力,和塑造不同山水形象的能力,因此所表现的不同名胜具有相当的感染力。

这部书采用图谱的形式,也将大大方便读者。作者搜集了不少文字资料,为每一胜迹作了扼要介绍,增加图谱的可读性。如此一册在手,既可资绘画借鉴、又可作卧游向导。集欣尝,实用于一体,使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绘画方面。尤其可贵的是,我国较为系统、丰富的名胜图谱,这还是第一本。荣宝斋编辑部远见卓识,成此好事,功益非浅。

作为深知作者创作甘苦的人,对此书的问世,以为是值得鼓掌之事。故原向读者推荐,向画坛称贺。

我希望能早日看到全帙的出版。

1987年9月

作品选出版著作

何云泉画集秋游图秋山论道图水墨山水怡情图观沧海源头清音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2: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