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临潼博物馆
释义

§ 基本概括

襜褕

唐佛艺术室陈列有国宝级文物十余件,金棺、银椁、舍利等珍贵文物。它于1985年5月5日出土于唐代庆山寺遗址,同兵马俑,铜车马同被称为陕西西安近年来三次重大考古发现,随之出土还有一百余件佛教文物珍品,释迦如来佛真身舍利,雕刻细腻的舍利宝帐,形神独具的唐三彩狮子等。秦始皇陵秦佣艺术室陈列有1974年最先出土的秦兵马俑,被专家们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再世的先遣兵士,它们的问世,揭开了二千多年前秦始皇帝陵地下神秘兵阵布局的序幕,为世人研究秦代军事、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史料。周秦艺术室陈列有西周、秦代文物一百余件,秦始皇陵出土的中国最大的瓦当王陈列于此展厅,汉、唐、元艺术室陈列有汉、唐、元文物百余件,其中形象逼真的骑马佣展出此厅。

§ 主体结构

佛物展示厅

临潼博物馆位于陕西临潼骊山北麓,西与华清池毗邻。主体简直采用中轴线对称的皇宫布局,重檐歇山形式。望京楼宏伟壮丽,面西屹立,骊山阁、渭水阁,南北作陪,迥廊宽敞,红柱挺立,是古都近郊颇具特色的历史博物馆。年均接待中外游客六十余万人。

临潼博物馆现有周秦艺术、唐佛教艺术陈列,另有碑廊一座,展出文物珍品千余件。玉(音和)庄重瑰丽,造型优美,是西周末期艺术珍品。夔文猷劲,是秦代陶雕之精华。憋魏三道士造像碑,洋洋二千四百言,其磅礴苍郁,气溢于字里行间,可谓造像之大观。释迦如来舍利宝帐,金棺银椁,是迄今所见盛唐时期既完整又豪华的舍利棺具。宝帐构思巧妙,设计合理,造型精美,比例适宜。通体线雕采用分层减底技法、融线、浮雕于一体。画面布局严谨,人物形象生动,线条流畅自如,刀法老练娴熟。金棺银椁玲珑剔透,工艺精湛,悬珠嵌宝,旷古无俦。两次赴日出展。

§ 景点指南

瓦当

临潼博物馆位于临潼县城东侧,是一座以陈列该县出土文物为主的地方性博物馆,紧靠华清池,红柱挺立,回廊曲绕,别具一格。

临潼博物馆建于1979年,占地6600平方米,陈列面积约600平方米。沿袭中国北方四合院的形式,馆内设有周秦艺术室、唐代佛教艺术室、汉唐艺术室三个陈列室和一个碑廊,收藏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代文物共1万余件。其中有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唯一记载武王伐纣的遗物,有从唐庆山寺遗址出土的金棺银尊、释迦如来舍利宝帐,都属于极为珍贵的佛教文物。

从西安乘临潼方向的长途车可以到达。门票:30元。开放时间:8:00-17:00。

§ 馆内珍藏

佛陀舍利

瓦当(秦)

高48厘米,直径61厘米,是迄今发现最早最大的瓦当,被称为瓦当王.

释迦如来舍利(唐)

舍利是佛祖的遗骨,又叫佛之灵骨,是佛教圣物,是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后的遗剩物,一种形似小米粒大小的晶体,称为碎骨舍利,即释迦牟尼佛舍利。舍利分为三种颜色,白色为骨舍利,红色为肉舍利,黑为发舍利。击之不碎,烧之不化,是佛教中至高无尚,极珍极宝的崇拜物。

骑马佣(汉)

高29厘米武士头戴红色帽子,帽带结于颜下,背上用红、白色绘出了方行的箭袋,两腿紧紧夹着马腹,端骑于马上,双手握拳作揽缰文势。

三彩南瓜(唐)

三彩南瓜是首次发现,出土时位于宝帐前三个三彩盘的正中位,它虽不惊人,但焙烧技艺超群,蒂落之痕尤其逼真,也算上是三彩器中的上乘珍品。

释迦如来舍利宝帐(唐)

这件宝帐刊名为“释迦如来,舍利宝帐”,由青石线雕构成组成并分为六层,高1.09米,每层都可以打开,帐底部是须弥莲花座,帐体上置重檐金翅鸟王角的帐盖,石刻的金翅鸟(也称大鹏鸟),却采用了鎏金技术,石头上鎏金,这还是在中国首次发现,金翅鸟背上插有四棵铜杆银页菩提树,菩提树在佛教寓意里含义非常深刻,座前的两角插两朵金莲花,象征着佛教的清净和高洁。这宝帐构思巧妙,设计合理,造型美观,比例适宜,虽非实用建筑,但石上柱、枋、檐、角、顶俱全是一座极其难得的盛唐重檐方亭的缩影。宝帐通体线刻,帐体四棱柱饰有海石榴图案,正面额枋正中刊“释迦如来,舍利宝帐”八个贴金字,字的两边雕天王力士和迦陵频迦鸟(又称妙音鸟),重檐下雕着飞天。盖顶上雕三条行龙和卷云,帐体四面雕一组四副捏槃变图。正面雕释迦说捏经图,左侧雕释迦佛捏槃图,后面雕八国王子分舍利图。

金馆银椁(唐)

盛放佛祖舍利的棺具。在印度,佛舍利一般用坛或瓶盛放安置在塔中供养。而到了中国,即变为用传统的棺椁盛放。唐代金银器的兴盛。金银的价值和社会功能,决定了它们作为财富的象征和地位的标志。因此,用金棺银椁盛放的舍利是对佛祖的敬畏。而这套棺具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为完整的一套佛祖棺具。

三彩狮子(唐)

在唐朝,三彩造型中,马和骆驼非常之多,而三彩狮子特别稀少,这对狮子造型优美,翔翔如生,俏皮活拨,逗人喜爱,一个安然自得俯首啃蹄,一个闭目凝神抬蹄瘙痒。这对三彩狮子是迄今所见制作时代最早,艺术水平最高的三彩动物造型,它的问世一扫唐代帝王陵前石狮四蹄抓地的呆板作风,也是中国出土最完整的一对三彩狮子。

利簋 (周)

是迄今所见最早西周青铜器,造型庄重,纹饰是一种龙纹,内底铸有铭文四行,计三十二字,铭文概括地叙述了武王伐纣灭商这件大事。铭文大意为武王征伐商纣,于甲子日早晨向商纣发动了进攻,岁星当时灭了商,很快据有了商地,辛末日武王在偃师赏赐有功之臣,右史利得到金赏赐,作了这件宝簋。

铭文证实了周武王于甲子日灭商准确无误,为商周断代提供了不可代替的实物标本。

§ 文化长廊

兵勇

在汉唐之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地图上,长安无疑是一千多年前“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的盛地,当时欧亚大陆上外国人都将长安称为“胡姆丹”(Khumdan),在敦煌发现的公元312年前后的粟特文信件,真实地记载了长安以“胡姆丹”译名走进了千年历史的民族记忆,在古罗马、叙利亚、波斯等异邦远域传扬流播,对世界文明史产生过重大影响。

考古学家根据已发现的文物判断,大规模的欧亚游牧民族迁徙运动从公元前7世纪就揭开了历史的序幕。公元前5世纪巴泽雷克(今俄罗斯乌拉干河畔)古墓群和公元前4世纪前后在中亚、印度等国的古墓中,都发现有精美的中国丝绸残片,甚至出土了刺绣着凤凰图案的中国丝绸。所以,公元4世纪前的希腊古典著作中称中国为“赛里丝”(Seres丝国)是有史料根据的。

丝绸古道的存在,必然使地处关中地区的周人、秦人们与西域、中亚地区有着物质和文化的交流。1980年秋,陕西扶风西周宫殿遗址中发掘出两件西周蚌雕人头像,高鼻深目,头戴坚硬高帽,与居住在中亚地区“塞种”人像完全一致。不管这种蚌雕头像是周人制作,还是中亚游牧部落献给周王朝的贡品,都说明双方已有着文化交往。公元前623年,秦穆公“开地千里,称霸西戎”,迫使居住在河西地区的塞人向西迁至伊犁河地区,现在新疆伊犁地区、中亚北部地区和阿尔泰地区都发现许多塞人活动的遗址文物,在天山东部阿拉沟墓葬中还发现中原丝绸(菱纹链式罗),在楚河发现关中西周式的曲柄刀、铜鼎、铜釜等,说明了早在汉代张骞通西域之前很久就存在着丝绸之路的古道联系。

公元前330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穿过里海战胜了波斯阿契美尼王朝,同时征服了中亚,公元前一世纪将版图扩展到印度西部。这时期匈奴人兴起,控制了天山南北绿洲上许多城邦国家。中国的秦汉王朝为了抗击匈奴的侵扰,不得不修筑长城防御。汉武帝时期,一方面联络西域各国夹击匈奴,另一方面亟需发展与中亚各国的商业贸易,故在公元前138年派遣城固人张骞出使西方。张骞几经风险历时13年才返归长安,并将西域各国和中亚的地理、物产、风俗上报给朝廷,这些材料均载入《汉书•西域传》,成为中国最早记载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献。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300余人的使团出使西域,到达大宛(乌兹别克国费尔干纳)、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今阿姆河北)、安息(今伊朗)诸国,这些国家都派遣使节和商人纷纷来到长安,《汉书•西域传》记载长安上林苑里“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从此开创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

§ 艺术价值

双狮

临潼,南依骊山,北俯渭水,因有临河和潼河分别从县城东西两侧穿过而得名,自古以来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临潼县历史悠久,历代曾先后建城十几座,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著名的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 、秦献公的“商鞅变法” 、30年代的“西安事变”都发生在这里,历史文物丰富。

临潼博物馆位于临潼区东侧,是一座以陈列出土文物为主的地方性博物馆,紧靠华清池,红柱挺立,回廊曲绕,别具一格。临潼博物馆建于1979年,占地6600平方米,陈列面积约600平方米。沿袭中国北方四和院的形式,馆内设有周秦艺术室、唐代佛教艺术室、汉唐艺术室三个陈列室和一个碑廊,收藏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代文物共1万余件,包括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有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唯一记载武王伐纣的遗物,有从唐庆山寺遗址出土的金棺银尊、释迦如来舍利宝帐(属于极为珍贵的佛教文物),此已被列为国家级特级文物。[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4: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