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临淄齐国故城 |
释义 | § 遗址简介 临淄齐国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西部和北部。 齐国故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是列国中最为繁华的都市之一,也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根据《史记·齐太公世家》的记载,公元前859年齐国第七世国君齐献公开始以临淄为都城,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止,先后作为姜齐和田齐的国都长达630余年。临淄齐国故城平面图齐都在战国时非常繁华,当时的纵横家苏秦曾描述说“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当时诸子百家争鸣,齐国人材辈出,著名的“稷下学士”因团聚集于都城的稷门而得名。汉代的时候,这里仍辟为齐国的都城。1926年日本人开始勘查城址,1964年以后,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同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联合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发掘。 齐国故城建于淄河的西岸,由大小两城组成。大城周长14公里,城基宽30米左右,至今地面尚保存有城垣的遗迹。城内道路纵横,将大城分切成十多个棋盘式的区域。人工挖掘的排水沟、护城壕与天然河流有机相连,构成了一个完善的用水、排水和城市防御系统。城的南边是官署的所在地,东北角以及西部是冶铜、冶铁、制骨、烧陶等手工业作坊区,其间还分布有商业区。 小城是宫城,位于大城的西南角,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4公里,南北长2.2公里。城的北部是宫殿区,现在尚存有高14米,直径86米的夯土台基,今称“桓公台”,是全城的制高点,传说是齐桓公在春秋时期称霸天下时,会见诸侯和检阅兵马的地方。西部是苑囿区,这里曾修建了大规模的离宫别馆,建筑华丽,景色优美。 在大城内还发现了大型的贵族墓区,共20多座,在其中一座齐国国君的石椁大墓四周,发掘出一处殉马坑,全长210米,宽5米,坑内殉马600余匹,分两行排列,都是侧卧昂首,场面宏大,威武壮观,反映了号称“千乘之国”的齐国强盛的实力。 现在在故城遗址区还建立了博物馆,馆内展出历年在遗址出土的文物数百件。 § 范围布局 临淄齐国故城齐城由大、小两城组成。大城为郭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最长处4.5公里,东西最宽处近4公里,周长14公里余。东墙因临河修筑,多曲折。城墙用夹板夯筑,从东周至汉代经多次增筑和修补,基宽20~30米,最宽达43米。地面保存最高处达 5米以上。早期夯层较薄,多小杵夯,晚期夯层厚,多平夯。已探出城门 6座,东西面各1座,南北面各2座,门道宽一般10米左右。城内已探出 7条主干道路,大多与城门连接,有的贯穿全城,路宽 6米以上,其中两条南北主干道路宽达20米。这些道路多十字交叉,把城内划分为若干街区。小城为宫城,在大城的西南方,东北部嵌入大城,南北长 2.5公里,东西宽 1.5公里,周长7公里余。城墙基宽20~30米,最宽处达60余米。有5座城门,东、西、北面各1座,南面2 座。东、北门通向大城,门道外口两侧城墙皆向外凸出。探出的 3条主干道路分别与南门、西门和北门连接,路宽 8~17米。沿城墙内侧还有宽 6米左右的“环涂”。城内有排水明渠。大城西部有一条南北干渠,南与小城东北角城壕相接,北部分为 2支,一支出北墙注入北护城河,一支向西北出西墙注入系水。东北部也有水渠分别注入北护城河和淄河。小城有曲尺形水渠,经宫殿区穿西城墙注入系水。在城墙处均有自然石叠砌的排水道口,已发掘的西墙排水道口东西长16.7米,宽约7~8米,高约 3米。有3层流水孔,每层5孔,各层孔互相错列。水孔一般高50厘米,宽40厘米左右。排水道口及东西进出水道的两壁均用石块垒砌,底铺石块。 § 墓葬特点 临淄齐国故城殉马坑大城内发现两处墓地,一处在城东北部河崖头、东古城一带,已探出大中型墓20余座,有的大墓墓口面积40米见方,有南北墓道。在其中 1座甲字型大墓的东、西、北三面发现有殉马坑,据已发掘部分推算,共殉马 600余匹。这一带墓葬中出土的随葬品中有不少精美的青铜器,均属西周和春秋时期,当是姜齐的公墓地。另一处在大城南部刘家寨、邰院一带,这里的墓葬都是积石、积蛤壳的中型墓。城南一带有多处东周墓地。在南城外约0.5公里的郎家庄发掘一座战国早期人殉墓,椁室周围埋有17个女性殉葬人,年龄最小的15岁,皆有墓坑和棺椁,陪葬者均有丰富的随葬品。临淄故城南10公里左右的牛山一带,今犹存高大的封土堆10余座,有称“四王冢”、“二王冢”,当为田齐时的王陵。 § 遗迹遗物 宫殿区在小城西北部,地下分布有大面积的夯土基址。其中心建筑为一高14米、南北长86米、东西宽70米的夯土台基,俗称桓公台,顶部分为 3层。台东北发掘了1处宫室建筑遗址。建筑分为2层,上层属西汉时期,下层为东周时期。小城东北部有一较小夯筑台基,俗称金銮殿,四周以自然石甃砌,与桓公台遥相呼应,周围地势低洼,当是台榭别馆遗迹。小城西门外有泉,古有中池,是齐国的苑囿。现存高台基址“歇马台”可能是《左传》中提到的“遄台”遗迹。西北约10公里有“梧台”,高28米,上部有花纹铺地砖、陶排水管等遗迹,当是齐的别馆离宫遗迹。 桓公台大城中部偏西和南部有大片战国、汉代冶铁遗址,东北部和北部有东周与汉代制骨遗址,中部阚家庄东南有汉代冶铜、铸钱遗址,中部偏南刘家寨周围有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小城南部有炼铁、冶铜和铸钱遗址。 大量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就分布在这些文化堆积之中。今已发现冶铁遗址六处、炼铜遗址两处、铸钱遗址两处,制骨遗址四处。分述于下: (1)冶铁遗址 Ⅰ、小城西部冶铁遗址:在小城西门东北200米处。范围南北约150米、东西约100米,属下层堆积(这一带有两层堆积,厚二米左右)。周围有许多夯土遗存,其间并有10米宽的道路通向西门。 Ⅱ、小城东部冶铁遗址:位于今临淄城关面粉厂北400米处,西距辛(辛店)、东(东营)公路约100米。范围南北约70米、东西约60米。经钻探得知,属第二层堆积(这里一般有三层堆积,厚二米左右),曾有探孔在铁渣之下的路土中瓷片,可能是一晚期的冶铁遗址。 Ⅲ、大城西部冶铁遗址:在大城南北河道以西,石佛堂村及村南一带,范围约四至五万平方米,属第三层堆积(这一带有三层堆积,厚二米下下),应是一东周晚期的炼铁遗址。 Ⅳ、大城中部偏西的冶铁遗址:在南北河道以东,位于付家庙村西和西南一带,面积约四十万平方米,属下层堆积(这一带一般有两层堆积,厚一米至二米)。 晏婴墓Ⅴ、大城南部冶铁遗址:位于小城东门以东,韶院村西,刘家寨村南的大片地区都有冶铁遗迹存在,但中心地区似在大城南墙西门以内,大道的两侧,面积约四十万平方米,属于二、三层堆积(这一带一般有三个地层堆积,厚二至三米以上)。这是六处冶铁遗迹中规模最大,遗迹最丰富的一处。在遗址内,特别是它的北部一喧有许多夯土基址,曾在此发现过汉“齐铁官丞”,“齐采铁印”等封泥,当是汉代的“铁官”所在。 Ⅵ 、大城东北部冶铁遗址:在阚家寨村的东南和村北,崔家庄的东北和村北,河崖头村西等大片地区都有冶铁遗迹存在,分布较广,但不集中。遗迹较丰富处在崔家庄东北至村西北一带,面积约30,000—40,000平方米,这一带地层堆积厚,离地一般都在三以上,有三层堆积,冶铁遗迹属第二层,当属东周时期。 (2)炼铜遗址 Ⅰ、小城南部炼铜遗址:分两片,一片是在小徐村北,其范围东西约80米,南北100余米,属下层文化堆积(这一带地层堆积三米左右,共两层);另一片位于西关石羊村北头,其范围东西约150米,南北100米,层位与前者相同。皆属东周时期。 Ⅱ、大城东北部炼铜遗址:位于阚家寨东南及东北方向的“韩信岭”一带,探知这一带地层堆积有四层,铜渣、炉渣、烧土等发现于二至三层之间,第三层是灰绿土,质坚实,从试掘中知是春秋前期的地层。 (3)铸钱遗址 Ⅰ、齐刀币铸址:位于小城南部居中安合村南,靠近城墙。其范围自安河村南东西路起,向北200米,村南南北路向东向西各100米。上层已受到严重扰乱,曾出土过“齐法化”刀币和铸范。孔子闻韶处Ⅱ、西汉“半两”钱铸址:位于阚家寨村南一带,村南的东部和西部都有成批 “半两钱范”出土,耕土层下即铸钱遗迹。其范围阚家寨村南南北中心路向西180米,向东250米,南起变压器向北250米。在这片范围内,亦间有居住区、冶铁、炼铜遗址。 (4)制骨遗址 故城内制骨作坊遗迹范围较广,主要在大城东北部和北部,比较集中的有四处地方,即崔家庄东北;河崖头村西南部;东古城村以南;田家庄东北。这里的遗物十分丰富,不仅出土过刀石砥砺,而且残骨余料遍地皆是。 城内出土了大批陶器、瓦、瓦当和钱范等。陶器中高圈足簋、豆、盂等类器较多,陶鬲有绳纹鬲和素面鬲两大类,绳纹鬲又有周式鬲和齐式鬲两种,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东周陶器上流行戳印的陶文,内容多属作器者居地和人名。瓦当多素面,少数饰树木双兽、双目和树木卷草纹,偶见“天齐”瓦当和卷云纹、兽面纹瓦当。战国时期多半瓦当,汉代多圆瓦当。钱范有战国“齐法化”陶范和西汉“半两”、“五铢”石范。遗物反映的文化特征与燕、赵比较接近。 § 遗址保护 1964~1966年,省文物部门对齐故城进行了普探和试掘,划出重点保护范围和一般保护范围,树立了标志,组织起群众性的保护网。1975年建立临淄区文物保管所,1981年建立临淄区文物管理委员会。1981~1983年,对“桓公台”、小城北墙遗迹、“晏婴冢”、大城西墙排水道口、殉马坑以及城外的“三士冢”遗迹和墓葬进行重点维护,树立了标志说明。1984年建立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 § 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 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位于齐国故城宫城遗址东部,是以齐国故城大城与小城相互衔接的特殊形制作外形,青砖砌垒,形似古代城堡。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顶高15米,四周有宫殿建筑遗址桓公台、齐故城城墙遗址、排水道口、东周墓殉马坑、孔子闻韶处、晏婴墓、三士冢、稷下学宫、营丘故城等众多遗址。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齐国历史陈列》。该陈列1997年完成,陈列面积1500平方米。内分14个展厅,有序厅、龙山厅、西周厅、春秋厅、韶乐厅、武威厅、城郭厅、科技厅、秦汉厅等15个展厅,展柜21个,壁龛6个,异型展柜2个,展出先齐至秦汉时期重要文物308件(套),复制文物35件(套),图表13块,壁画12幅,照片50张,历史名人雕塑8个。通过300多件珍贵文物和大量的文献资料、模型、沙盘、雕塑、照片、图表等,全面介绍了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军事和礼俗,记述了齐国的产生、发展、兴盛、衰亡史;反映了齐文化在华夏文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内部装饰古朴、典雅,与齐国历史十分吻合、协调。在内容和形式设计上可以使人们在轻松欢悦的气氛下了解历史,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受到启迪。[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