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临洮门宦 |
释义 | § 概述 马玉焕,回族。清乾隆年间人,生卒年不详,终年35岁。该门宦系从穆夫提门宦分化而成。马金焕以长子资格继承了穆夫提第六代教主,在康乐传教。其弟马玉焕是阿訇,学识较好,因不能继任教主职位,遂迁居临夏瓦窑头,后去麦加朝觐,走访了虎非耶道堂的谢赫,重新领受了传教学理,回国后苦修善行,发展了一些信徒,逝世后葬于临夏西川王家场,当时群众称为临洮门宦。在他之后,因缺乏接替人,三代未传,陷于衰落。约在清道光年间,他的曾孙马有德(1799~1868)为振兴临洮门宦,在去麦加朝觐时,再次寻访了虎非耶学派的谢赫哈比布拉,接受了修道“迪克尔”,返回后大力传播,教众达1000余户,兴旺一时。但在其后的两代教主穆罕默德·扎希迪(1828~1890)和舍木斯丁(1852~1892)虽都是“哈吉”,但学识、道功都不及前辈,使该门宦未得到发展。第八代教主马成章(1871~1952)两次去麦加朝觐,并拜访了纳格什班迪耶教团谢赫麦尔苏木,领受其教理。回国后在甘肃临夏、东乡、甘南和青海西宁等地清真寺任教长期间,传播他的主张,使该门宦得到巩固和发展,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他逝世前未指定接替人,因此,该门宦到20世纪50年代初,已处于衰落状态。 § 特点 临洮门宦的主要教义和礼仪除与穆夫提门宦基本相同外,还具以下特点:(1)不以“长子继承”为唯一教权承袭制度,教主须由本家族有经典学识的人继任,而且须是“哈吉”。(2)主张教主对信徒平易相处,也不主张行跪拜礼。(3)重视履行天命五功,反对把朝拱北与朝天房同等相待,认为朝天房是“天命”,朝拱北是一般悼念仪式。临洮门宦到20世纪50年代已传13代。前五辈与穆夫提门宦相同,第六代为马玉焕(即临洮门宦的第一代),此后3代无人接替,主持人失去记载,从第十代起,依次为:马有德、哲拉鲁丁、扎希迪、舍木斯丁、马成章(达乌德)。教众约二三千人,主要分布于甘肃临夏市西川、八坊和康乐、刘川等地。 (马 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