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临洮县
释义

§ 区域概况

彩陶之乡 貂蝉故里 长城起首 丝路水城

临洮,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部,是省会兰州的南大门。临洮总面积2851平方公里,辖12个镇、6个乡,6个社区、324个村委会,2373个村民小组,年末常驻人口53.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临洮耕地面积108万亩,海拔1730--3670米,年平均气温7℃(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29.5℃),年降水量317--760毫米,无霜期80--190天。近年来,临洮县相继荣获“全国田径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花卉之乡”、“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等殊荣。

临洮,古称狄道,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古丝绸之路要道,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彩陶之乡”、“文化县”美誉。迄今建县已有2380多年的历史。闻名中外的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都因首先发现于境内而得名。临洮县城距兰州市区仅100公里,212等三条国道穿境而过,城乡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兰临高速公路的通车,进一步缩短了临洮到兰州的距离。随着临罐、康临等高速公路的动工建设,临洮的交通条件将更加便利。

§ 历史沿革

临洮县

临洮,古称狄道,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是古“丝绸之路”要道,陇上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彩陶之乡”、“文化县”之称,是“全国田径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花木之乡”。远在新石器晚期(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即有马家窑、寺洼、辛店文化,是甘肃仰韶文化发轫较早之地。据史籍记载,周安王十八年(公元前384年),秦献公灭西戎部族狄、桓,建立狄道、桓道二县,是临洮建置的起始。至秦绍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置陇西郡,郡治狄道。东晋十六国时,属武始郡。唐初,置临州,后置狄道郡。安史乱后,陷入吐蕃。五代时吐蕃置武胜军地。宋置熙州,治狄道。元、明、清均置临洮府,府治狄道。乾隆五年(1740年),迁府治于兰州,升狄道州,民国二年二月降州为县。民国十八年( 1929年),改为临洮县。新中国成立后,初属临夏地区,后属定西地区。1960年,成立临洮地区,不久裁撤,仍为定西地区辖县。

临洮历来为控扼陇蜀的战略要地。秦筑长城以制南牧之患。蜀姜维出狄道以扰关陇,魏人据狄道,使姜维不能得志。唐哥舒翰镇边,宋王韶安抚熙河,均以洮河流域为必争之地。明徐达盛称熙河对经略湟鄯的战略作用。辛亥革命后,甘肃数次军阀争夺战中,临洮得失,关系兰州、临夏的安危。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王震司令员率军渡洮河,解放临夏、西宁,以侧翼迂回作战,配合解放兰州的战略任务。

§ 人口行政

临洮县

临洮县总面积2851平方公里,辖12个镇(洮阳、八里铺、新添、辛店、太石、中铺、峡口、玉井、衙下集、南屏、龙门、窑店)、6个乡(红旗、上营、站滩、漫洼、康家集、连儿湾),6个社区居委会、324个村委会,2379个村民小组。年末临洮常住人口53.91万人,户籍137402户,户籍人口530230人,其中农业人口49.26万人。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东乡、回、蒙、藏、朝鲜、布依、苗、侗、佤、纳西、保安、京、独龙、壮、裕固、维吾尔、满、土族等18个民族,占总人口的0.25%。

临洮县辖12个镇、6个乡:洮阳镇、八里铺镇、新添镇、辛店镇、太石镇、中铺镇、峡口镇、龙门镇、窑店镇、玉井镇、衙下镇、南屏镇、红旗乡、上营乡、康家集乡、站滩乡、漫洼乡、连儿湾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临洮总人口51649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洮阳镇58363八里铺镇27824新添镇33102辛店镇16231太石镇23868西坪乡15310沿川子乡6260卧龙乡12630刘家沟门乡14615中铺乡10573五户乡6136何家山乡2798马家山乡5792红旗乡14314上梁乡8021改河乡14890上营乡17350峡口乡16520东廿里铺乡14883康家集乡10490石家楼乡6682塔湾乡12210窑店乡15997达京堡乡7167站滩乡8110漫洼乡10983云谷乡6390连儿湾乡9857玉井乡27127陈家咀乡10366衙下乡23973三甲乡15872潘家集乡18446苟家滩乡13348

§ 历史人物

李暠佛归寺生态旅游园

李暠 (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为东晋时期的西凉武昭王李仲翔之第十九代孙。十六国时期的西凉政权的建立者。

李暠年轻时就聪明好学,抱负远大。《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称他“性沉敏宽和,美器度,通涉经史,尤善文义。及长,颇习武艺,诵孙、吴兵法” 。李暠建立了西凉政权以后,鉴于境内数遭战乱,州郡地广人稀,急需补充人力,恢复生产,发展国力,所以大力安置流民,为之设立侨郡县,并积极实行屯田。他对前秦苻坚迁徙至敦煌的万余户江汉移民和自发流入西陲的7000余户中原流民,予以妥善安置,分与田地,资其耕稼。

李暠不仅是一位胸怀“统一大志”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赋作家。《晋书》本传说:“自余诗赋数十篇”,传中提到的《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在文辞绮丽方面不亚于当时中原和南方的作家,在感情豪迈方面又迥异于他们。现在仅存的《述志赋》,以清新温厚的笔调,抒发了他幼年时希望隐居、不慕荣利的志趣;以诚挚热烈的感情,表白了自已因家世关系,愿在前凉政权下有所建树的抱负。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辞赋中,李暠的《述志赋》算是一篇佳作。李暠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作家,他的《诫子书》《上东晋朝廷表》都是当时的散文名篇。临洮城北关曾有他的衣冠冢,并有墓碑,今已失。

刘雄

刘雄 (?—578年),字猛雀,临洮人。少年聪明过人。初为北周太祖亲信,赐姓宇文氏。孝闵帝登基封为大都督。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3年),治中外府属,从征洛阳。又从齐公宪出宜阳,为府掾,封周昌县伯。与柱国宇文盛抗击齐将段韶,据堑力战。后迁军司马,进爵为侯。武帝建德初年(572年),转迁内史中大夫,授河州刺史。建德五年(576年)从征吐谷浑,战功卓著。又因功升任大将军、柱国、赵郡公。后镇守幽州而战殁,赠亳州总管。

李化民

李化民 (1915年—2002年),临洮县洮阳镇卧龙人。1928年应募入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1931年12月经“宁都起义”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共青团,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班长、大队长、教导营教导员、回民师代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等职,参加过平型关、晋东南反“九路围攻”、香城固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辽沈、平津、衡宝、广州等著名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州防空司令员、陆军第四十四军军长等职,系中共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

§ 历史文化

马家窑文化山水风光无限好,休闲垂钓好去处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

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1923年-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一带调查,其助手们在1924年发 现马家窑遗址并进行了发掘。1957年开始,甘肃省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了马家窑类型叠压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上的地层关系。马家窑文化和马家窑类型均由该遗址而得名。

辛店文化

1924年4月,甘肃考古的开拓者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及其助手从兰州出发沿洮河逆流而上,开始了甘肃境内的首次考古调查。他们发现的第一个古文化遗址就是位于洮河东岸的临洮县辛甸遗址,随后,在此地及周围地区做了一系列的发掘和调查工作,在辛甸发掘了25座墓葬,清理了20座墓葬,在辛甸村以北的灰嘴岔遗址,也发现了同类遗物。其陶器大多为圜底,主体纹饰为双勾纹。类似一对羊角,无论器物造型还是彩陶纹饰,均与其他彩陶文化明显有别。安氏便以首次发现地命名。出土地本名为辛甸,但因翻译有误,正式出版物的中文译为辛店,之后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再未更正,便一直称为辛店文化。

寺洼文化

寺洼文化因1924年首次发现于甘肃临洮寺洼山而得名。寺洼文化可分为寺洼和安国两个类型,寺洼类型分布在洮河流域和渭河上游,与辛店文化的分布范围相交错。而安国类型的分布范围则向东南和东北发展,在渭河和泾河上游、白龙江、西汉水流域都有分布。在某种程度上寺洼文化和辛店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共存的。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将寺洼文化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文化遗址

安故城遗址时代变,理念新,城乡休闲没差别

安故城在县城南30公里的南屏镇安川村,城址西北临洮水,南去格致坪,东接郭家泉,城址已夷为耕地。过去,在那里曾发现大量残砖破瓦及五铢钱等。据《狄道州志》载:“安故古城,在临洮府南,汉置。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西羌反攻安故枹罕城。”、“安故在陇西郡南四十七里,唐时为安国镇,五代周太祖广顺中(951年——953年),自安国镇至凉州立三州,以控扼诸羌。”《前凉录》载:“东晋永昌元年,张茂分安故郡置定州。”明万历《临洮府志》中说:“汉徙留何诸羌于此,筑城居之。”

廖化堡遗址

廖化堡为三国时蜀将廖化镇守侯和城时所筑,位于县城南20华里的玉井镇店子街东南的山上,西、南、北三面是悬崖,背靠玉井峰,居高临下,整个洮阳川尽收眼底,是一个地势十分险要的古城堡。这里曾出土过不少历史文物,有长约1.5尺的铁戟、两块小石磨及五铢钱、砖瓦残片等,城堡现仅残存墙基。

侯和城遗址

侯和城位于县南30华里处的岚观坪上,为三国时曹魏所筑,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据《狄道州续志》载:“岚观坪,今名南观坪,在州南三十里。坪自玉井峰落脉高七丈,形如箕舌,直逼洮水,坪南抹邦川,系达巴蜀通道,三国时姜维九伐中原,皆取道于此。魏筑侯和城戍之,城址至今犹存,……盖南川之有岚观坪,犹北川之康家崖也,康家崖设险可以防河州,岚观坪设险可以防洮岷。”

吕布城遗址

据《临洮县志》载:“吕布城在临洮府西二里洮水东岸,相传吕布所筑,今遗址尚存。”此城大致方位在今临洮城之西南,以木厂雍家庄为中心,西临洮河,南去高家堡,北至木厂鱼池。20世纪50年代初,城基尚存,今已被毁。吕布为汉末董卓(今岷县人)部将。可能是董卓擅权时,吕布掌管朝廷筑城事宜时,构筑此城。

§ 文化产业

水泉山庄

临洮历史悠久,是文化大县。自距今五千年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开始,劳动人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族特色的文化。 被誉为人类文明曙光的马家窑彩陶文化,是古文化遗存中最灿烂的代表,是仰韶文化发展的另一个高峰。1988年马家窑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家窑遗址的保护方案已通过评估,可望在2004年开工建设。另有辛店文化、寺洼文化等28处比较完整的文化类型。 秦长城首起临洮县城北三十里的洮河岸边,穿越县境九十余华里,蜿蜒曲折,雄伟壮丽。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临洮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 东二十铺汉墓群,位于东峪沟南岸,为汉代墓葬遗址。 东山上有姜维墩,超然书院。城内南大街有哥舒翰纪功碑。

文化特质

临洮,为河陇汉羌氐文化交融之地,自汉代开始的丝绸之路,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曾是使节往还,僧侣络绎,商队逶迤的富庶繁华之地。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中西文化在这里汇集、交流碰撞,提升了临洮文化的品位,并以发展创新的大气魄给黄河文化注入活力。临洮文化的实质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敢为人先、豪迈大度,自强不息。

明朝杨椒山的对联,清朝吴镇的诗,唐琏的书画,李景豫的书法,李道真的戏曲创作都著名于陇上。

文化机构

1949年成立文教科,1954年,专设文化科。1957年文教合并,1983年,成立文化广播局,1989年成立文化局,现有局长1人,副局长2人,下设办公室,群众文化股、市场管理股,文化稽查队,工作人员8人,共11人。

1949年,成立人民文化教育馆,1957年,增设县博物馆,图书馆1958年文化馆、博物馆合并为文化站。1980—1985年,三馆相继恢复分设。文化馆现有馆长副馆长各1人,工作人员7人。图书馆现有馆长副馆长各1人,工作人员10人。图书馆藏书已接近12万册,博物馆现有馆长副馆长各1人,工作人员6人,2004年7月博物馆投资90万元,从岳麓山迁至隍庙中院。

2000年成立县文联,挂靠文化局。设专职秘书长1人。现有文联主席、副主席各1人。首届主席张祖印,现任主席燕嘉琪。秘书长乔举平。

2001年成立县文化中心。编制15人,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2002年成立县画院,编制2人。设院长、副院长各1人。聘请画师15人。

2004年,乡镇撤并后,有18个文化站,专职文化专干30人。聘请农民文化专干2人。

群众文化

临洮群众文化生活,历来以节日最为活跃。“春节”、“五一”,均按各地不同情况,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主要有社火、舞龙、狮子、旱船、高跷、推车、花蓝、秧歌、高月灯、腰鼓、太平鼓、唱戏等活动。

1956年,举行了临洮第一次戏曲观摩大会。每年五一节,在物资交流大会期间,举行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2003年举办了临洮社火调演。2004年“五一”节期间,举办了第一届“洮阳之春”文化艺术节。上营乡每年举办文化节,衙下镇油磨滩的花儿会已连办5届。初步形成花儿演唱基地。

群众文艺演唱活动起步很早。1924年王竹庵创办临洮图书馆,并在馆内设演厅,举办秦腔演唱。新中国成立初期,群众文艺演唱十分活跃。主要形式有表演唱,快板、民歌。1958年,临洮县被省上命名为甘肃第一个“文化县”,群众性的作诗,画画,唱歌掀起一个高潮。王瑞昌创作的眉户剧《把猪买给国家》参加省文艺会演,获一等奖。1957—1981年,编印《临洮文艺》八期。2001—2003年,编辑出版《洮河》杂志1—3期,发表作品600多篇。产生很大影响。2003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三十多篇。吴连芳的长篇小说《三生石》,曹敦的散文集《陇中风情》、赵举民的小说集《寻找一条河的源头》,王开元的诗集《声音》、厉凯腾的诗集《灯下集》都是近年来取得的成果。另外王子建、乔举平、田生成的散文,李鸿武、赵怀侠,赵锐的小说都具有较高成就。农民作者曹永福在剧本创作上取得了一些成就。诗词协会办的《临洮诗词》已出了21期。业务艺术团体有:老年书画协会、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临洮诗词学会、银河艺术团、春晖艺术团。一中、二中、三中、都有自己的小刊物,广场文化方兴未艾。

书画

临洮素以油漆家具著称于陇上。民间女艺人精于花样刺绣,剪纸窗花,风格独特,乡土气息浓厚。峡口王寿英的剪纸作品,有7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寺庙建筑雕梁画栋,极为盛行。早在1926年,张教三就举办书画展。绘画方面的代表有张教三、陈绍伯、周剑名;书法有蒋绍伯、张崇昭。另有张月秋、牟月秋、王宇之、王熙之、王威杨等。

进入本世纪以来,书画活动十分活跃,作品不断升位,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2000年,临洮书画作品到苏杭展出,2002年到天津展出,并在兰州举办高规格的展览。活跃于省内外的书画家有:何裕(书法)、康庄(书法)张壁原(国画竹、梅)、肖克俭(工笔花鸟)、高举明(书画)孙维天(绘画)、潘瑞(山水画)、杨继周(书法)、庆忠(油画)、樊寿(书法)张应欣(花鸟画)、潘养之(书法)苟惠迪(书法)、樊寿(工笔花鸟画)、张亚平(工笔画)。还有一些极有实力的书画作者:张祖印、赵春瑞、高念曾、杨志、肖长林、赵为民、张宏林、苏建军等。

戏曲

清同治年间,李道真的戏曲创作就很有名。1926年,成立民众教育馆,设民众俱乐部一处,供爱好者清唱。光绪末年,成立“福盛社”秦剧团,在春节及山会、庙会演出。每逢节日,群众有搭台唱戏的习惯,剧种有秦腔、眉户、小曲等,尤以秦腔为广。1961原属民乐剧团与定西秦剧团合并,改临洮秦剧团。目前,临洮秦剧团有36人,团长马维真、副团长张永忠。

在农村,以戏曲爱好者为主,组成许多业余剧团。有玉井王寿班业余剧团,改河张永顺业余剧团,站滩皮影戏等。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赢得广大群众赞誉的民间艺人有:张永顺、石吉泰、陈志三、陈琪、王瑞昌等。

临洮秦剧团艺术较高的演员有:王昭安、刘世有、王佐育、窦小强、孙庆霞、王德敏。

音乐和花儿

民间音乐,以民歌、花儿、劳动号子和民间乐曲为主。民间有小曲、小调、劳动号子、社火、秧歌、酒曲。根据不同乐器,三弦琴、板胡、唢呐、箫、笛等、都有不同的曲调。在临洮范围内,流行一些秧歌小调,如划旱船、踩高跷、上满场、进庄歌等。其内容是歌颂吉祥,五谷丰登。1981年编印了《临洮民 歌》。舞蹈,多数是集体舞蹈,随从社火表演。道具有扇、花、绸带等,以锣鼓击拍伴奏,动作粗犷优美,阵势庞大,气氛热烈。

花儿是临洮民间的奇葩,群众基础十分广泛,临洮有花儿会场24处。紫松山,鸦沟、油磨滩、郭家泉的花儿最为有名。所唱花儿,一般为莲花山令,兼有临夏花儿。莲花山花儿格律独特自由,诗意浓郁,高亢奔放。有散花和整花之分。花儿歌手丁如兰,曾在人民大会堂进行演唱。男歌手靳尚明曾出席全国业余创作积极分子会议。赵惠琴于1985年7月参加了省文联举办的“金城花儿演唱会”受到奖励。县文化馆在花儿的收集整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出版了《花儿选集》等四个集子。马文惠在花儿收集、研究、创作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200年5月临洮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2年成立了花儿研究会,推动了花儿艺术的发展。花儿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一支,它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现代音乐,演唱以流行歌曲为主,于平创作了《西部的太阳》歌词集,王守廷谱曲30多首。演唱成就突出的有燕嘉琪、张亚平、雷娟、雍亚丽、罗晓军等舞蹈方面有郑华等。

摄影方面有赵忠、李效民。洮砚、彩陶、奇石收藏经营代表有:王志安、王芬兰、孙向东、李克勤、张春瑞。

§ 自然资源

临洮县

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流经县内9个乡镇115公里,年过境水量53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无污染,属国家一级保护水系,水能资源可开发蕴藏量达15.74万千瓦。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力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成了洮惠渠等11个万亩灌区,发展有效灌溉面积33.85万亩。坚持走“以水办电、以电带冶”的路子,相继建成了总装机3.15万千瓦的三甲水电站、总装机6万千瓦的海甸峡水电站等中小水电站11座,总装机容量达9.78万千瓦,年发电量近4亿千瓦时;正在建设的总装机3.75万千瓦的杨家河水电站等7个水电站进展良好,建成后临洮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14.6万千瓦。分别实施了总投资1.3亿元和2257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和城市电网改造工程,建成了110千伏和330千伏输变电站,临洮电力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把临洮建成甘肃南部电力枢纽奠定了基础。充分利用电力资源充裕的优势,建成了年产能5万吨的铝业公司和1万吨的三康脱氧剂公司,已成为壮大地方工业的重要力量。

§ 地理交通

临洮县地处东经103°29'至104°19',北纬35°03'42''至35°56'46''之间,陇西盆地西缘,青藏高原东边,甘肃中部、定西市西部。东临安定区,北接兰州市,南连渭源县,西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广河、康乐县接壤。县城距省城兰州100公里。

临洮南北狭长,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拨在1732-3670米之间,境内以黄土地貌为主。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在县内流长115公里,平均径流量138立方米/秒。最大为1790立方米/秒,最小为17.15立方米/秒。全年降水量在317-76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7℃(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29.6℃),无霜期80-190天。

临洮交通便捷,路网纵横交错,212等三条国道穿境而过,兰临高速公路已于2004年12月中旬建成通车,使临洮与省城兰州距离缩短为85公里。兰渝铁路正在论证建设,2006年,临洮通车里程达到903公里.全社会公路客运量达339万人;客运周转量12420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89万吨,货运周转量7849万吨公里。临洮乡村全部通邮。临洮程控电话装机32109门,移动用户已达到10.49万户。传真、有线电视网络功能完善,政府互联网站运行良好。

§ 经济发展

2007年,临洮生产总值达到17.76亿元,同比增长11.6%(按可比价计算);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2.2亿元,同比增长51.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6元,净增10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00元,净增991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21亿元,同比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52亿元,同比增长20.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8亿元,同比增长18.84%。项目建设方面,多方争取实施各类项目177个,总投资达20.2亿元,同比增长28%,上报到国家有关部委和省上有关厅局的169个项目中,已有114个下达投资计划,下达专项资金1.93亿元,同比增长70.8%。

农村经济

洮阳镇阳洼、新添镇潘家庄两个省级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完成投资1216万元,完成该项目三年建设任务的七成多,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亮点。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协会和甘肃薯界淀粉集团公司在临洮成立,连接企业、农户、市场的临洮花卉产业联合会组建,产业发展的后劲和有序性进一步增强。农村道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年建设里程数达到336.5公里,相当于1996年以来10年的总和。同时,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临洮被列为首批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城市经济方面,编制完成了《临洮县旅游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确立了旅游活县总体战略,经济转型目标初步敲定。论证规划了占地14.67平方公里的中铺工业集聚区,为临洮工业布局调整奠定了基础。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临洮荣获全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殊荣。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城市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当年完成城建工作量5.3亿元,占到全市城建工作量的三分之一。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不断规范,分别在国务院和省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发言。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省级卫生城创建工作通过验收,临洮被命名为第三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和全省科普示范县。职业教育迈出新步伐,县职教中心、玉井农职中升格为职业中专。

§ 特色产业

临洮县

临洮总耕地面积108.0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1.9万亩,保灌面积26.4万亩,“三田”面积59.6万亩。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洋芋、油菜等。临洮粮食总产量最高纪录达1.83亿公斤。2006年,临洮蔬菜种植面积7.58万亩,16.89万吨;洋芋种植面积达57.63万亩,总产量达10.17亿公斤;花卉种植面积4537亩;大家畜存栏6.9万头,生猪存栏20.29万头,羊存栏28万头,肉、蛋、奶总产量达9.9万吨。

洋芋、畜牧、蔬菜、花卉四大农业产业支柱地位得到确立,2007年实现产值10.0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2%,农民人均从中收益150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2005年引进了1070头纯种荷斯坦奶牛,目前已繁育至2000头,临洮成为全省最大的纯种奶牛养殖县。2007年兴办的德鑫源乳业公司生产良好。洋芋淀粉、中药材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不断兴起,培育兴达、三江淀粉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其中,三江公司2160吨膨化食品生产线正式生产,洋芋淀粉业有了终端产品。腾胜农产品集团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龙头企业,腾胜农产品批发市场被命名为国家级洋芋专业批发市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新添无公害甘蓝等6个产地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地认证,临洮大丽花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食用百合纳入兰州百合产地保护范围。临洮花卉先后在各类大型花卉博览会上获得70多个国家及世界级奖项,部分产品还远销花卉强国荷兰及东南亚各国。同时,建筑产业发展迅速,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三级以上建筑等级企业18家、注册资金5亿多元、总资产近10亿元、施工项目部180多个、年产值近10亿元的陇上劲旅。

§ 投资环境

以把临洮建成兰州“卫星城”、“后花园”和建设兰州南部最佳人居环境为目标定位,切实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软硬环境不断得到优化。相继实施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一大批环境建设重点项目,临洮森林覆盖率达到12.6%。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地方特色旅游业,培育各具特色“农家乐”60多家,大中宾馆10多家,旅游服务日趋规范。新美花卉园区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岳麓山公园被评定为国家2A级景区。持续开展城市环境整治工作,县城分别被认定为“省级卫生城”、“省级园林化城市”和“市级文明城”。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推行了公开承诺、限时办结、联合办公等便民制度,做到了一条龙服务。

§ 旅游景点

水泉山庄简介水泉山庄

水泉山庄位于临洮县城北40公里,距兰州市40公里、兰临高速公路安家咀出口7公里,濒洮河而建,占地百余亩,园区内现以软梨树为主,核桃、梨树成片,30年树龄以上的树木占40%以上,参天蔽日,时令花卉接连不断,际目一派对田园风光,园内曲道幽径,山清水碧,镶砌凉亭,回廊错落致,游客置身园中,各类果蔬,游客可自由摘尝。

该园为宏远公司于2002年在原有果园的基础上投资改扩建而成,园区设计新颖,布局独特,园区内集亭台水榭、游乐餐饮、垂钓划船、度假休闲、商务会议于一体,配套设施齐全。该园是临洮最早以开发度假休闲为主的旅游点之一,特别是距兰州市仅40多公里的车程,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良好的休闲环境、丰富的服务功能,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各类游客周末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临洮佛归寺生态旅游园

佛归寺生态旅游园坐落在临洮城南3公里的洮阳镇旭东村紫云山,其山峰属岳麓山山系,是国家AA级临洮县岳麓山森林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据《搜神记》第六卷和清代陈如平《岷州续志采访录·祥异记事》里分别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有长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见于临洮”。传说十二长人因体长,难入临洮县城,于是南行,人们好奇追随,追至城南紫云山前,长人一晃不见踪影,追随者更为好奇,从紫云山寻找,在紫云山平台发现“长人”足印,而不见“长人”,因而认为仙归于此,从此紫云山香火不断,后在唐代建寺,名曰“佛归寺”。

§ 民间艺术

民间绘画

临洮民间绘画名播陇上,以油漆家具最为驰名,民间家用木器箱、柜、桌等,都画着描金装饰画,以传统戏、花卉、二十四孝等为内容,由民间工匠绘制。临洮乡间盛行画棺木,画师以松、鹤、鹿、百寿图、前蟒后鹤、二十四孝、八仙等为内容,按死者身份绘画。

刺绣 剪纸

一些民间女艺人,精于花样刺绣与剪纸。在窗户、枕头、鞋面、肚兜上剪上或绣上花、草、鱼、虫、猫、兔、蝙蝠等动植物图案,以独特的风格、浓郁的乡土气息受人青睐,盛行不衰。峡口女社员王寿英的剪纸作品,曾参加甘肃省群众艺术馆和国家民族文化宫举办的“甘肃民族民间窗花艺术展览”,在北京、杭州、合肥等地展出,有7件作品曾被中国美术博物馆收藏。

砖雕 木雕

许多民间工匠擅长砖雕、木雕,俗称“花雕”、“花板子”,题材多为梅、兰、菊、竹、孔雀牡丹、喜鹊登梅等,用于建筑物和棺木的装饰。寺庙建筑雕梁画栋,木雕砖雕极为盛行。有些能工巧匠长于制作戏剧头盔、头饰、玩具、彩灯、刻葫芦、印章等。还涌现出了一批知名的书画家,活跃于省内外艺坛。

民间戏曲

在临洮,民间戏曲演唱较为盛行。每逢节日,城乡群众有搭台唱戏的习惯,剧种有秦腔、眉户、小曲等,尤以秦腔更为普及。临洮“福盛社”秦剧团,约成立于清德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该社负责人,建社至辛亥革命(1911年)是李草包(绰号),辛亥革命后至抗日战争期间是马虎臣,抗日战争至1949年是张海青。新中国成立后改名艺术剧社、民乐剧团、临洮地区秦剧团、临洮县秦剧团。80余年中,涌现出了许多著名演员,在嗓音、表演、做派、功底方面,各具领风韵,驰誉一时。

在农村,以戏曲爱好者为核心,邀请剧团名角来指导,组成了许多业余剧团,每逢节日登台演唱,活跃农村文娱生活,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此外还有以民间曲艺为主的“社火队”,演唱一些折子戏,诸如《孟姜女哭长城》《小放牛》《小姑贤》《长亭会》《张连卖布》等。

民间音乐

主要以民歌、民间乐曲、花儿、丧事音乐、劳动号子等形式流行于人民群众中。民歌主要有小曲、小调、秧歌、酒曲等。小曲演出时,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曲牌。如三弦,民间盲艺人边弹边唱,以《段萨拉》一曲广为流行。唢呐曲,主要用于丧事,以《孟姜女哭长城》《五更盘道》《梅花落》等传统乐曲为主,近年又增加了《妈妈的吻》《世上只有妈妈好》《相见时难别亦难》《嫚丽》等较忧伤的现代流行曲子,演奏时曲调委婉凄凉,催人泪下。器乐曲多在民间道场、丧事和寺庙经堂中应用,群众称为“吹响”。

秧歌调种类繁多,如划旱船、踩高跷、上满场、进庄歌等,一般在春节的社火队里演唱,歌词多以祈求新年吉祥、五谷丰登为内容。还有民歌小调,如《绣荷包》《放风筝》《等情人》《三朵梅花开》《拉牛曲》《点点花儿红》等。酒曲有《斟酒歌》《十个螃蟹》等。劳动号子有抬木号歌、拉石头、夯歌等。1981年,县上组织民歌搜集整理小组,精选120首,县文化馆编印《临洮民歌》一册,有的被录入《中国民歌集成•甘肃卷》。

民间舞蹈

多数是集体舞蹈,随从社火表演,有龙灯舞、狮舞、旱船舞、太平鼓、高明灯等,用的道具有扇、花等,以锣、鼓击拍伴奏,动作粗犷,场面复杂多变,阵势浩大,气氛热烈,在东乡大石头、南乡南屏一带颇为流行。

§ 名优特产

热凉面

临洮凉面具有味美可口,冬热夏凉之特点。制作时用精粉、蓬灰,扯为宽、细两种面条。下熟后以芥茉油、油泼辣子、大蒜、精盐、红豆腐、汁汤拌匀,使面条金黄发亮,色香俱佳,加上少许囱肉后,吃起来面条柔韧爽口,滑嫩,酸咸辣齐具,味中有味。

干甜醅

临洮北二十铺干甜醅,酒香浓郁,入口香甜,品质绝佳。由于它是烘晒而成的,能长久保存而不坏,还便于携带,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既可干食,还可加少许开水食用。其制作历史悠久,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麻腐包

临洮麻腐包子馅用优质麻子去皮、压榨、蒸馏炮制而成,以五香粉、食盐、味精、葱花等佐料,适当加入猪油,包子皮用精面粉发酵后擀制。成品包子洁白松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特别是在数九寒天,吃起来热气腾腾,香味四溢,堪称一绝。

糖酥饼

临洮糖酥饼有百年历史,选用精粉、五香粉等作原料,按一定要求制作成饼,用慢火烘烤,使饼成海绵状,再加上白砂糖而成。吃时用手轻轻一捏,使之四分五裂,犹如千层菊花,吃起来软硬适宜,色香俱佳。

洮河鱼

洮河是条无污染的河流。纵贯临洮115公里,沿岸有大小鱼池众多,养鱼水面120多亩,洮河鱼类繁多,品种多样,以金片鱼、双唇嘴鱼最为驰名。洮河鱼膘肥肉鲜,刺少质嫩,富含蛋白质,烹为菜肴,趁热上桌,滋味腴美,鲜香滑嫩,上口柔糯,余味浓香,风味独特。

洮河鱼除了池养之外,还可在洮河中垂钓或网捕,犹以冬季砸冰网捕为主要捕捞方法。正如清代著名诗人吴镇在诗中写的:“冰鳞穿鰋鲤,野味买麇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