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佛宫寺木塔 |
释义 | 佛宫寺木塔 应县佛宫寺木塔又名释迦塔。位于大同城西南70公里之应县城佛宫寺内。 佛宫寺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木塔、砖建门楼,山门之前东西两侧置有钟鼓二楼,次有东西配殿,东殿塑有伽蓝护法神,西殿塑有达摩祖师,寺中为木塔,塔后建有砖砌门楼一座,门额之上题有“第一景”三个字。进人门楼,可见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殿堂面阔七间,进深两间,殿内供奉三世佛和两尊菩萨。全寺建筑布局适当,结构严谨,木塔居于中部,游人站在山门之内,即可见到木塔全景。 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虽有九百余年,历经多少酷暑严寒、风雨雷电以及地震袭击,但仍旧屹然壁立,做视苍穹。由此可见,木塔设计之精密,结构之合理,质地之坚固,均为世上罕见。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高度赞扬,一致称誉它为“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的典范。” 木塔之基分为上下两层,均为青石砌筑,下层为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台基各角均有角石,上雕石狮。塔身呈八角,共有五层六檐,四级暗层,实为九层。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各层柱子叠接,暗层梁橄中用斜撑,把中心柱扩大力内环柱,地橄和额仿将各层楼板紧紧相连。塔顶为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一座,由仰莲、覆钵、相轮、火焰、仰月、宝瓶以及宝珠等物组成。木塔总高为67.31米,底层直径为30.27米,比北京北海公园之白塔高出31.41米,比西安大雁塔高出3.21米,它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之木结构建筑。 木塔塔门坐北朝南,内有木制楼梯,可以逐级攀登至顶层,二层以上均设平座栏杆,可供游人凭栏远眺。一层供有释迹坐像,高达11米,体态丰盈,端庄慈祥,衣纹流畅,彩饰艳丽6莲座之下八大金刚,身披甲胄,英勇威武;内槽壁面之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比例适当,色泽艳丽;如来画像顶端两侧之飞天,神采奕奕,形象逼真;二层方形坛座之上供有一尊佛像和四尊菩萨;三层供有四尊佛像,神目如电;四层供有一尊佛像、二尊菩萨和二尊弟子像;五层供有释迹坐像,慈祥端庄,八大菩萨分坐四周,神态各异,造型优美,顶上木制八角藻井朴实大方,实为古今罕见。 据传,当初在应县建造木塔的原因是:应县地处内长城要冲,辖有北楼口、石口、马兰口、茹越口、胡峪口等重要卫口,乃兵家必争之地,后晋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以后,宋辽两军经常在此刀兵相见,为了窥测军情,弘扬佛事,便建造了这座高大木塔。据清朝(山西通志)和《应县续志》记载:“晋天福年间(公元936年——943年)建,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重修。”从现有资料分析,建造此塔从后晋天福年间开始动工,直至辽清宁二年才重修竣工,工程延续百年有余,堪称浩大工程。本地又无良材珍木之产,必须远到内地才能运来,然而运输一根木头,也需经过百车牛马之艰难,该塔均为木质结构,其工程之浩大,施工者之艰难,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之庞大是可想而知的。应县木塔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和最高大的木结构建筑,它那巍峨擎天的身躯、严谨精巧的结构、交错默契的斗拱,均令游人赞叹叫绝。这些特点,表现了我国古代匠师们的坚强毅力和聪明才智,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古代建筑工程技术的伟大成就。 自古以来,这座木塔充分显示它巧夺天工的艺术魅力,致使许多帝王将相、名流学者慕名登临,为之倾倒。他们有的题咏挥豪刻匾留芳,有的颁发圣旨重新修茸,使得古塔更加华美玲玫。正如清朝《大同府志》所述:“辽清宁二年,田和尚奉敕建有木塔,道宗赐额曰:‘释迹’。高三百六十尺,围半之。六层八角,上下脊巨木为之,玲瑰宏敞称字内浮图第一。金明昌四年增修。元延佑二年,避仁宗讳,改今名。至正间,地大震七日,旁屋尽记,塔屹立不动 。明永乐问,成祖驻晔登塔,御书‘峻极神工’。正德三年,武宗巡幸宴赏,御题‘天下奇观’,出帮金,命太监周善修耷。万历间重修,州人田意记。国朝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四年,知州章宏、萧纲相继修耷,乾隆三十一年重修。” 相关链接:金灯寺 观音堂 魁星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