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临夏南关清真寺
释义

§ 清真寺简介

临夏南关清真寺中国最著名的清真寺之一,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教圣地之一,位于甘肃省临夏市解放路红水河边,是临夏穆斯林群众礼拜的宗教活动场所。

§ 清真寺布局

现存清真寺经1979年重修,由前厅和礼拜堂两部分组成。前厅为平台式,台基高2米,厅高8米,前竖10个圆柱。礼拜大殿为砖木结构,坐西向东,是前卷后歇山顶式混合结构,周围回廊由30根大型圆柱托起,气势雄伟,庄严肃穆。影壁均饰以水泥浮雕,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大殿前部屋顶修有三座圆拱顶绿色尖塔,是“木拿乃”和“望月楼”,高22米。望月楼塔顶装有宝瓶和彩月;中间的木拿乃雕刻有古体阿文“清真言”。寺内整个建筑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与阿拉伯建筑风格于一体,造型别致,气派宏伟,是东西方民族文化交融荟萃的结晶。

主要建筑有:礼拜大殿,坐西向东,是前卷后歇山顶式混合结构,周围回廊由30根大型圆柱托起,气势雄伟,庄严肃穆;影壁,上面有水泥浮雕,古朴典雅;大殿前部屋顶修上有三座圆拱顶绿色尖塔,高22米;望月楼,塔顶装饰有宝瓶和彩月;经堂,雕刻有古体阿拉伯文经文,是宗教专职人员学习伊斯兰教经典和信徒们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所。 临夏市夜景现南关清真大寺占地3亩多,建筑面积为2O74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礼拜大殿位于上层,沿着弧形阶梯拾级而上,是二层平台,平台与大殿之间有一道汉白玉贴面的双心圆券柱廊。大殿呈正方形,边长各21米,窑殿用汉白玉做成圆心复叶型壁龛形式,上刻《古兰经》。大殿中部有4根绿色瓷砖贴面的方柱。大殿顶部为一大穹顶,直径为9.5米,四角各为一小穹顶。大小穹顶通体全绿,顶部均有宝瓶装饰,其中大穹顶上的新月距面22米。大穹顶底部与殿内的方柱之间为圆柱形的鼓座,开设有24扇天窗,加上大殿内南北两侧各开6扇大窗,增加了殿内之光照亮度。此外,殿内还是19盏大宫灯,墙壁置双管玉兰灯。礼拜大殿下层为小礼拜殿、阿訇住房、会客室等,以回廊相连接。以后,该寺在大殿前又添建了两座方柱形的“邦克楼”和两侧长廊,使整个清真寺的风格浑然一体,典雅华美,庄重宏伟。殿前还有一喷水池,绿萍浮水,莲荷映月,院内绿树成阴,春夏秋三季百花争艳。

§ 清真寺介绍

礼拜寺伊斯兰教建筑群体的型制之一。是穆斯林举行礼拜、穆斯林举行宗教功课、举办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亦称礼拜寺。系阿拉伯语“麦斯吉德”(即叩拜之处)意译。《古兰经》云:“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们应当祈祷真主,不要祈祷任何物”。中国唐宋时期称为“堂”、“礼堂”、“祀堂”、“礼拜堂”,元代以后称“寺”、“回回堂”,明代把伊斯兰教称为“清真教”,遂将“礼堂”等改称“清真寺”,沿用至今。西北地区回、东乡、保安、撒拉等,族穆斯林至今仍沿袭原称“麦斯吉德”,或称“哲马尔提”(Jama‘at,即寺坊)。

§ 回族介绍

回族人回族是目前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特称)大批迁入中国,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回族的通用语为华语,第二语言为阿拉伯语,全民生活方式主要为伊斯兰,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 回族有三大节日:开斋节(大尔迪)、宰牲节(小尔迪)、圣祭,所有节日都与其他穆斯林保持高度一致有着密切的联系。

§ 特产

地耳俗称地耷、地衣,属野生菌类。产于东乡县境内黄土表层上的地耳,较其他菌类营养含量更高,属黑色类绿色食品。  素称“土面包”、“宝贝蛋”。分析测定;东乡渭薯1号洋芋淀粉 含量17.4%,蛋白质2.75%,钙1%,钾0.03%,糖0.05%,并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B族维生素、大量优质纤维及钙、镁、铜、钾、铁等微量元素,故有“抗衰老食物”和“减肥食物”的美称。 因产于东乡唐汪川而得名,具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果实形如桃、桔黄色、阳面微带红晕;个大,平均单果重90.3克,最大的可达150克;皮薄肉厚、质软、纤维极少;汁多、味甜、醇香、品质极上,是极好的鲜食、加工品种。  生长在海拔2400米左右的独特山珍,又称黑果子、芽面包,性温,味甜酸。氨基酸含量居水果之冠,堪称“果王”。  又名乌刺菜,为多年生木本植物。茎秆直立,内空,表皮有刺,春季发芽时取食嫩芽。是营养丰富、天然野生无污染的高级绿色食品,被誉为“菜中之王”。  又名石花菜,是一种高寒植物,营养价值高,有健胃补肾等功效,是宴客的高级菜肴和馈赠珍品。 油炸果 油炸果是临夏地区的穆斯林妇女精心制作的一种工艺独特、造型奇丽、图 案清晰、用料考究、香甜脆酥、颇为可口的传统油炸食品。油炸果的种类繁多,诸如:桃花、菊花、梅花、莲花、牡丹、柳树、石榴、葫芦、佛手、桃子、姜片、蛟龙、凤凰、麻雀等等,枚不胜举。其配料主要是:优等粉、熟面粉、鸡蛋、白糖、红糖、蜂蜜、食色。制作时,按品种将面调成各色面团,揉匀后经过数道工艺放入油锅炸熟,即成各种独具一格的炸果。 蕨菜 既可当蔬菜有可制饴糖、饼干 、代藕粉和药品添加剂 。经常食用可治疗高血压、头昏、子宫出血、关节炎等症,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 压、头昏、子宫出血、关节炎等症,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 蕨菜,根茎粗壮,富含淀粉,故名粉蕨或蕨粉,可做粉条、粉皮食用。其嫩苗似拳卷曲,故又称“拳头菜”。

陇南核桃 以甘肃省陇南地区产量最多,以大河家乡所产个大油多,皮薄如纸,出油率高,质量最优。核桃生长历史已2000年左右。

唐汪川杏 又名大接杏、大桃杏,主产于唐汪川,以个大色鲜,皮薄肉厚,汁多味美,纤维少为特色,营养丰富,宜生食。其仁味甜,也可食用。桃杏栽培源于明代,距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

§ 风味小吃

炸油馓子炸油馓子 说经济实惠得数“米汤油馓”了,这是极大众化的早点小吃.米汤油馓用糜子碾的黄米煮成。煮时用的锅非铁、非铜、非铝,是陶土烧制的大砂锅,砂锅散火匀,煮出粥绵细,粘稠,不泛青,粥里搁扁豆,掺少量蓬灰水,炮点葱花,调点青盐,黄葱葱,香味独一家。舀米汤的勺也很特别,是用细长颈、大肚儿葫芦“解”(念改)成的,自然古拙。无出其右,使得油亮透红,还不知舀过多少碗米汤呢。

炸油馓子,是先把面剂搓成筷子粗圆条,盘绕成七八圈,然后绷在长筷子上下油锅,炸到黄脆便可出锅。舀一碗香喷喷的黄米汤,把馓撤子撅成小段泡进去,就是“米汤油馓”了。有诗四句为证;“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诗人把金黄色的馓于比作佳人臂上的金镯,说是由于晚来嗜睡不小心压扁了。真是浪漫动人。 手抓羊肉工艺  手抓羊肉选用带骨新鲜羊肉。先将选好的羊肉剁成四寸长、五分宽的长条,投入清水盆中侵泡约三十分钟,刮洗干净,捞出投入锅中,加水适量,然后将浸泡过羊肉的血水适量沉淀兑清,投入锅中,用旺火烧沸,撇去血沫,将生姜、花椒、小茴香、三奈、胡椒扎成调料包和草果、料酒投入锅中,改小火煨至汤汁浓稠,肉烂时捞出,控净汤汁。然后把炒勺置火上,加香油,用旺火烧至五成热,先下葱花、后下花椒、爆出香味,再烹入醋少许,倒入羊肉块颠翻几下,装入大盘,随食盐、蒜泥、香菜末上桌而食。羊肉酥烂,味香喷鼻,别具风味。

§ 民俗特色

临夏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地方,境内有22个民族共196万人口,回族在临夏州境内的总人口约61万。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占全州人口的56.4%,土族、藏族和部分汉族信仰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天主教。保安族、东乡族是临夏州独有的两个民族。临夏为回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影响最深的地区。

东乡族策马雪原的东乡族老人 回族在临夏州境内的总人口约61万。以汉语言作为语言交际工具。生婚丧葬、饮食、服饰等生活习俗,无不渗透着伊斯兰的义律,逐渐变成了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临夏为回族的发祥地之一。唐代,经丝绸之路来中国的大食信使、商旅不绝于道,有不少人留居,传播伊斯兰教,与当地民族通婚融合,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回族。回族形成的过程,正是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回族不断从东从中到西,从西到东,逐渐吸收,接受汉文化,与其他民族密切交往。社会经济结构在民族形成中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商业、手工业经济,具有相当水平的文化教养。尤其善于经商,从事各种手工业、加工业、饮食等行业,驰誉各地而独树一帜。 临夏的回族亦涉足政坛、军界。从十九世纪未到二十世纪中叶,临夏的回族“三马”(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家族,治理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影响西北政治、军事、社会达半个世纪之久。 东乡族在临夏州的人口约25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23%,多居住在东乡族自治县境内。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保安族保安族 保安族共有1.16万人,占全州人口的0.8%,主要聚居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保安族的族源的形成,根据传说及其语言特色、人种特征和生活习惯,一般认为是元朝以来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色目人,在青海同仁地区戍边屯垦,同当地的蒙、藏等民族自然融合,逐步形成的一个民族。后迁徙到了临夏州境内。由于伊斯兰教的影响,生活习俗大多跟回族相近。 撒拉族在临夏州的人口约9500多人,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乌古斯语组。撒拉族是元代后期从中亚撒马尔罕一带迁徒而来的一个部落民族,到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定居,与当地的回、汉、藏等民族相融合,形成了现在的撒拉族。其生活习俗也大致跟回族相近。

神圣的仪式 在临夏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口102.7万人,约占全州总人口的56%。伊斯兰教在这块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有着悠久的传播历史和深远影响。早在唐朝时期,伴丝绸之路悠悠驼铃声,穆斯林教职人员涉足,历经宋元明清朝代,伊斯兰教在这里深深扎根,传播广大,发展成为中国西北伊斯兰教中心,教派分支日益详细、系统而全面,伊斯兰教“四大教派”,即格的目、伊赫瓦尼、西道堂和色来非耶在临夏俱全,“四大门宦”,即哲赫忍耶、虎夫耶、库布忍耶和尕德忍耶在临夏颇有影响。“四大门宦”下属30多个支派。临夏成为了人们研究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胜地。 临夏穆斯林与各民族一起生活,伊斯兰教起了重要的纽带作用。经过经济、文化交流,长期融合,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穆斯林学中文、读儒书、按中国习俗定姓取名。同时,笃信伊斯兰教,有信真主、信圣人、信天仙、信前定、信经典、信后世六大信仰,“念、礼、斋、课、朝”五大功课,由宗教规定形成的婚姻、丧葬、饮食等习俗,世代相传,逐步形成了穆斯林民族的民俗风情。

§ 相临景点及简介

白云观甘肃省博物馆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

庄严寺官滩沟竹林沟自然保护区

兰州黄河铁桥仁寿山水车园

§ 相关词条

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兰州黄河铁桥仁寿山公园

庄严寺水车园至公堂

官滩沟连城鲁土司衙门徐家山

竹林沟自然保护区金天观甘肃省博物馆

§ 参考资料

1.http://www.3608.com/sight/s_intro_6307.html

2.http://travelguide.sunnychina.com/travel_intro_12251.html

3.http://www.17u.com/destination/s_detail_4693_5.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