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乒乓外交
释义

§ 历史背景

1971年3月21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抵达日本名古屋,准备参加于28日开始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美国队提出访华要求。消息传回北京,外交部和国家体委联合起草“关于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上交总理,认为目前邀请美国队的机会尚不成熟。4月4日,总理在报告上面批注“拟同意”后呈报外公。4月6日,毛泽东圈阅报告,退外交部办理。美国乒乓球队无缘来华似成定局。因为4月7日世乒赛就闭幕了,各国代表团将陆续回国。 乒乓外交

然而,已成定局的事情,转瞬间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事情的起因,源于4月4日中美两国乒乓球手的一次偶遇:美国队员科恩在体育馆训练了太久,就快到比赛的时间了,她看到了外面还有一辆车,就上了车,但一上车却发现登上了中国队的车。当时中国队员庄则栋主动上前致意并赠送礼品……从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那里得知,当她为毛泽东念《参考消息》有关此事的报导时,老人眼睛一亮,不但让她把这则花絮再念一遍,还说了一句: “这个庄则栋,不但球打得好,还会办外交。此人有点政治头脑。” 海容也知道毛泽东这句话。虽然,庄则栋后来一直在干他的老本行体育,并未涉足外交,但是,这位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对于中美接触所做的贡献,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1]

§ 外媒反应

"乒乓外交"背后的秘密推手

连续几天的几则外电,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美乒乓球队员接触后给外界带来的巨大震动,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毛泽东会突然转而做出邀请美国队访华的决定:

第一则::共同社消息《以庄则栋为中心,形成了“友好之环”》。科恩向结束了比赛的庄则栋打招呼,把他带到记者接见室,握着他的手说:“真多谢你了!”作为回礼,他拿出一件睡衣,旁边陪的一个中国代表团官员,拉了拉庄的袖子,但是,庄则栋却没有理会,微笑地接受了他的礼物说:“美中虽然没有外交关系,但我很愿意加深个人之间的友好。” 和庄则栋分手以后,科恩说:“中国人是好人,我也想到中国去看看,但是人家没有邀请,大概去不了吧!”

第二则:共同社报道《“一起乘车吧”――世乒赛上的“美中友好”》。上午10点左右,在体育馆附近体育会馆前结束了练习的中国选手正要上车,这时候,穿着印有“USA”字样运动服的科恩,正急急忙忙经过汽车旁边步行到体育馆去。中国选手看见了他,就打着手势对他说:“要是去体育馆就坐车去吧!”

对于这种出乎意料的邀请,科恩开始有些诧异,但后来却被面带微笑招手示意的中国选手吸引过去,上了汽车,向距那里数百米左右的比赛地点爱知县体育馆驰去。到了体育馆之后,穿着流行服装的科恩和穿着鲜红色运动服的中国选手在大门前面一起拍照留念。因门票卖光而进不去体育馆的观众,见到这种情景,都热烈地欢呼、鼓掌。

§ 改变决策

乒乓外交

为了探究毛泽东在是否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问题上的转变过程,2005年年底毛泽东诞辰112周年之际,专门请教了他的护士长吴旭君。4月6日晚上,毛泽东提前吃了安眠药,打算睡觉。11时多,吴旭君陪同他吃晚饭。饭后,发现老人已经困倦,趴在桌子上,昏昏欲睡。突然,他又说起话来。吴旭君听了一会儿才听出,大意是:“打电话――王海容――美国队――访华!”

吃安眠药后讲的话不算数。这是毛泽东的嘱咐,也是中央定的一条规矩。如此重大的事情,毛泽东当天又刚刚圈阅不邀请美国队访华的报告,吴旭君是知道的。她不敢做主。“怎么办?我又不能说:主席,你给我写个字据,免得你不承认。当时也没录音机,有录音机谁敢录音呀!请与不请,一字之差,办对了是应该的,办错了……”吴旭君说。看她没动静,毛泽东生气了:“小吴,你怎么还不去办?”

吴旭君故意说自己刚才在吃饭,没听清。毛泽东信以为真,又一字一句、断断续续地说了一遍。这回听清楚了,真是要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吴旭君还是不放心,问外公吃安眠药后说的话算不算数。毛泽东急了,一挥手,说:

“算!赶快办,来不及了!” 接到吴旭君电话,海容第一个反应:报告总理!

《周恩来年谱》载明:“1971年4月10日,本日,根据毛泽东作出的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决定,嘱告外交部以电话通知在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负责人,对外宣布正式邀请美国队访华。”

§ 巧布坐席

1971年4月10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见加拿大、英格兰、哥伦比亚、尼日利亚及美国共5个国家的乒乓球代表团成员。总理为安排坐席煞费苦心,海容对此记忆犹新。美国代表团无疑是这5个国家代表团中最受世人关注的。而如何把握代表团之间,国与国之间一律平等的原则,不使每个代表团有失落和充当陪衬之感,则需要高超的外交艺术。总理提出一种全新的坐席安排方案,即在每个代表团中间设置主座,总理谈完一处,再去下一处继续谈。这样一来,等于既集体会见了5个代表团,又逐一会见了每个代表团,而且还与每个代表团逐一合影,客人皆大欢喜。用现在的话说,这是非常人性化的设计。总理这样设身处地地为客人考虑,平等待人,不辞辛苦地抓住每一个交流沟通的机会,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启示。[2]

§ 经过

乒乓外交——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赛前夕,周恩来召集有关人士开会时要求这次参赛“接触许多国家的代表队”,“我们也可以请他们来比赛”。同时他要在座的人“动动脑筋”。1971年4月10日早晨,美国乒乓球队到达深圳。在13日下午北京西郊举行了一场中美乒乓球友谊赛。14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全体成员,在与美代表团团长谈话时说:“你们作国前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的第一个美国代表团,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尽管中国和美国目前还没有外交关系,我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将会得到两国大多数人民的赞成与支持。”后美方领队说,也希望中国乒乓球在最近的将来访问美国。在周恩来接见美国乒乓球的同时,美国白宫也在密切注视着这一重要活动。[3]

总理向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谈话时指出:“我请你们回去把中国人民的问候转告给美国人民。中美两国人民过去往来是很频繁的,以后中断了一个很长的时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我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将会得到两国人民大多数的赞成和支持。” 与周总理1971年4月14日会见美国乒乓球队同时,尼克松总统也发表了有助于改善中美关系的5项具体措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访华的美国乒乓球队充当了两国之间的民间外交特使。小小银球弹开了中美彼此紧闭20多年的国门,震动了地球。国际舆论将此称为“乒乓外交”。

§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14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美国乒乓球队时说:“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一新开端必将受到我们两国多数人民的支持。”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访轰动了国际舆论,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 ,被媒体称为“乒乓外交”。从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和解随即取得历史性突破。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终于走向了正常化的道路。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请访问我国,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国际舆论誉为“乒乓外交”。在第三十一届乒乓球赛举行期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曾向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表示,在比赛结束之后,希望到中国访问。4月6日,比赛已接近尾声,毛泽东主席断然改变原意,作出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 4月10日, 美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团长和运动员科恩、雷塞克等人抵达北京。周恩来总理对访问作了具体安排,指出这次访问对于打开中美关系的局面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此举对中美关系的突破产生了影响,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

4月14日, 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等国乒乓球代表团,并同美国代表团进行了长时间谈话。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举行了友谊比赛。美国朋友还游览了长城,参观了清华大学等地。同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就改善、松动两国关系采取一系列措施。

§ 作用

3个月后的7月9日清晨,尼克松总统的特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抵达北京,同周恩来进行了高级会谈。通过乒乓球来实现中美的外交谈判,可以说是小球转变大球的成功之处,是全世界为之叹服的创举。这就是乒乓外交。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访轰动了国际舆论,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被媒体称为“乒乓外交”。从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和解随即取得历史性突破。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终于走向了正常化的道路。

冷战

1940年代雅尔塔会议 - 波茨坦会议 - 国共内战 - 杜鲁门主义 - 希腊内战 - 马歇尔计划 - 莫洛托夫计划 - 柏林封锁

1950年代朝鲜战争 - 匈牙利革命 - 苏伊士运河战争 - 越南战争 - 史泼尼克危机 - 厨房辩论

1960年代1960年U-2危机 - 猪湾入侵 - 建造柏林墙 - 古巴导弹危机 - 布拉格之春 - 第一次战略武器限制谈判 -缓和政策- 文化大革命

1970年代第二次战略武器限制谈判 - 乒乓外交 - 1972年尼克松访华 - 1973年智利政变 - 安哥拉内战 - 欧加登战争 - 柬越战争 - 中越战争 - 1979年阿富汗战争- 改革开放

1980年代1983年优秀射手演习 - 波兰团结工联运动 - 新思维(开放性 - 苏联经济改革) - 1989年革命 - 柏林墙倒下 - 天鹅绒革命 - 罗马尼亚革命

1990年代两德统一 - 苏联解体

参看铁幕 - 第三次世界大战 - 红色恐慌 - 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 - 以阿冲突

组织北约 - 华约 - 中央情报局 - 克格勃 - 经济互助委员会 - 欧洲共同体 - 史塔西 - 不结盟运动

竞赛军备竞赛 - 核竞赛 - 太空竞赛

意识形态资本主义 - 帝国主义 - 共产主义 - 斯大林主义 - 勃列日涅夫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 - 主体思想 - 杜鲁门主义 - 麦卡锡主义

人物美国: 杜鲁门 - 艾森豪威尔 - 肯尼迪 - 约翰逊 - 尼克松(基辛格)- 福特 - 卡特 - 里根 - 布什

苏联: 斯大林 - 马林科夫 - 赫鲁晓夫 - 勃列日涅夫 - 安德罗波夫 - 契尔年科 - 戈尔巴乔夫 - 叶利钦

欧洲: 丘吉尔 - 艾德礼 - 艾登 - 撒切尔夫人 - 戴高乐 - 庞毕度 - 季斯卡 - 密特朗 - 阿登纳 - 勃兰特 - 施密特 -昂纳克 - 杜布切克 - 瓦文萨 - 纳吉 - 齐奥塞斯库 - 铁托 - 若望·保禄二世

亚洲: 蒋介石 - 严家淦 - 蒋经国 - 李登辉 - 毛泽东 - 周恩来 - 华国锋 - 邓小平 - 赵紫阳 - 胡耀邦 - 江泽民

李承晚 - 朴正熙 - 全斗焕 - 卢泰愚- 金日成 - 吴廷琰 - 阮文绍 - 胡志明

拉丁美洲: 卡斯特罗 - 切·格瓦拉 - 阿言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