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余既成 |
释义 | 余既成 - 简介 余既成 余既成,又名余丑,男,汉族,生于广东饶平,1906年冬加入同盟会。 余既成 - 生平 生于饶平县黄冈镇。为黄冈三合会首领。1906年冬加入同盟会。他同陈涌波1907年农历四月十一日晚,秘密集结700余人于黄冈镇北郊发动丁未黄冈起义。激战一夜至天亮,清军次第败阵,擒获了都司隆启和巡防营哨官蔡河宗,诛杀了巡检王绳武和城守把总许登科,全城光复。他被推为临时军政府副司令。数日后陈涌波部在汫洲与潮州总兵黄金福所率清军激战,他率队增援。因清军四面会剿,起义军前后受敌,枪劣弹乏,难以独支,遂撤回黄冈,后避往香港。 辛亥(1911年)革命胜利后,与许雪秋、陈涌波回潮汕,在训练队伍准备北伐时,因卫兵失慎,被枪击身亡。1924年12月孙中山批令褒扬,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余既成 - 年谱 清同治甲戍年(1874)生于广东潮州饶平县黄冈镇东寨宫社。 清光绪已丑年(1889)15岁的他随父加入戏班当童伶。 清光绪甲午年(1894)20岁青年时期,以尽忠报国为夙愿慨然组织黄冈三点会,任三点会首领。会址设在菁园《名贤余氏家庙》内。 清光绪已亥年(1899)25岁时,受孙中山先生之“驱除鞑虏”“拯救中华”革命道理的感染和激励,遂以民族大义为己任,领导三点会,从事反清救国革命活动。 清光绪甲辰年(1904)30岁时,与潮州三点会首领、《同盟会》粤东分会负责人许雪秋志同道合,并在黄冈菁园《名贤余氏家庙》中结盟。 清光绪丙午年(1906)冬,32岁时经许雪秋引荐,与陈涌波在香港由陈少白主盟加入《同盟会》。 清光绪丁未年(1907)33岁时孙中山命余既成与陈涌波召集党军千数百人,正月初七,大举进攻潮州时作相应。因下雨和讯息误传,计划落空。 清光绪丁未年(1907)33岁,攻击潮州计划落空后,到香港揭见胡汉民、冯自由,决定农历四月十四日于潮州黄冈举义。自香港受命回来后,在菁园《名贤余氏家庙》内积极筹备,赶制青天白日军旗,蓝色鹰球白色袖章,备作起义之用。 清光绪33年丁未年(1907)5月22日(农历四月十一日)孙中山先生命余既成举义于潮州黄冈。晚上七时,革命党人千余人在黄冈连厝坟埔集中,辮嵌白布,袖镶红布,以为记号,首次使用青天白日旗。晚上9时,誓师出发,兵分四路攻克城内六所府衙处。 清光绪33年丁未年(1907)5月23日(农历四月十五日)午后革命军乘胜攻打饶平汫洲驻军镇台黄金福部。革命军英勇杀敌,因敌我双方实力悬殊,革命军伤亡过多,诸将领权衡之后,退回霞绕古栖山。经决议,起义军暂时解散,主力移往福建省鸟山,以图再起。 清光绪33年丁未年(1907)农历五月十二日与诸将领由海路避往香港,清粤督周馥诬指为大盗,被港督署拘捕入狱。 清光绪34年丁未年(1908)34岁,正月经孙中山先生等各方协力营救,香港高等裁判所判决无罪释放。此后,在新加波当孙中山先生的护卫。 辛亥革命成功后被委任为辛亥革命南路进行军潮州光复军司令。光复潮州后,拟整训队伍北伐,不幸被其卫兵擦枪不慎走火致重伤,经医治数月无效,于1912年初38岁亡故,葬于饶平县黄冈镇石牌山麓。 民国十三年(1924),民国大本营恣意张永福呈书孙中山总理,请求褒扬丁未潮州黄冈起义诸先烈。余既成等烈士碑孙中山总理指令褒奖并追认余既成为将军。[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