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人文主义教育 |
释义 | § 人文主义教育 § 正文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所提倡的新文化、新思潮。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核心,提倡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反对封建教会宣扬的神性至上;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和封建等级制对人的压抑和束缚;肯定现世的生活幸福和享乐,反对教会所宣扬的禁欲主义和出世思想;提倡科学,推崇理性,反对封建教会和经院哲学宣扬的蒙昧主义。这种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潮,在当时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对当时的教育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为了反对封建教育和教会教育,有些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如意大利的维多里诺,尼德兰的D.伊拉斯谟、法国的F.拉伯雷和M.E.de蒙田等,十分重视教育问题。他们发表有关论著,或兴办学校,从事教育革新。他们从资产阶级“人性论”出发,否认教会宣传的“原罪说”,反对封建教会教育对儿童本性的压抑,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关怀儿童,信任儿童。他们认为应该通过教育使人类天赋的身心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但是他们所理解的“和谐发展”,已不单纯是古代希腊身心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恢复,而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上层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上,在多才多艺和学识广博上多方面发展的要求,以便从事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独立活动。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在中世纪教会教育中长期被否定的体育又受到重视。在人文主义者主持的学校里,除设置一般体育课,组织学生学习击剑、角力、骑马、游泳等外,还进行军事训练。德育也被提到重要的地位,并增加了新的内容。有些人文主义者尖锐揭露了贵族和僧侣中的道德堕落,严厉批评有的父亲只考虑留给儿子多少遗产,却极不关心儿子的道德品质怎样,不知德性比遗产更加重要。他们虽然仍主张虔信宗教,但把勇敢、勤勉、进取、荣誉心等与个人福利密切有关的品质作为德行的主要要求。在德育方法上,则反对严酷的纪律,强调榜样和示范的作用,要求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如维多里诺在他主持的宫廷学校里,处处严以律己。 对学生亲切和蔼。 因而当时被人们誉为“仁爱之父”。在智育方面,因人文主义者对世俗教育的提倡,扩大了学科范围。一些学校跳出了中世纪七艺的范围,新增了文学、历史、地理、力学等学科,宗教课程虽未取消。但已不像中世纪前期那样成为各学科中的“王冠”。大学也相继建立了以研究希腊罗马古典文艺为主的新学, 基本改变了神学统治大学的状况。 他们强调在教学工作中发展儿童的智力、积极性和自动性,注意儿童的兴趣。建议利用实地观察或直观手段(包括旅行)进行教学,反对经院主义学风。有些学校曾试用会话方式讲授希腊文和拉丁文,用活动字母教授读、写,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初步算术知识。人文主义教育家们普遍重视教师的作用,西班牙人文主义者J.L.比韦斯甚至认为父母只给孩子以肉体,而教师则激发了人的心灵活动。他们还要求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及其差异施教。伊拉斯谟曾说,教师的任务总是相同的,但他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人文主义影响下的教育革新,虽然当时只在少数学校见诸实现,但它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削弱了封建教会对学校教育的控制,冲击了整个经院主义的学风,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学校教育开创了端倪。 参考书目 曹孚编: 《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9。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