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一广场 |
释义 | § 概况 五一广场远眺太原的园林建设,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为开发园林旅游,创造了良机。现今一座座公园,一方方游园和一条条林荫大道如颗颗碧玉、串串翡翠镶嵌在并州大地上,迸发出民族文化传统的智慧之光,极尽人间的藻思奇艺。目前,太原市绿化面积达3400多公顷,绿地覆盖率24.2%,城市绿地率达到21.2%,人均公共绿地3.69平方米,已有较好的旅游环境。五一广场和各具特色的大型公园,是太原园林游览的最佳去处。 五一广场旗坛设置在南广场草坪中心地带。旗杆高27米,象征着太原市270万人民“爱我中华,建我太原”的坚定信念;国旗旗座面积30平方米,象征着山西省3000万人民热爱祖国,兴晋富民的共同心愿;旗座周围用红砖铺成的96平方米,象征了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清晨,鲜艳的国旗冉冉升起,百羽和平鸽竞相飞翔,一种庄严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大型微电脑声控喷泉雕塑在街的北面,东西长50米,南北宽20米,218个喷头随着音乐旋律的变换,喷出各种水姿、色彩。喷泉池中央平台上,雕塑一对少男少女,两只小鹿,名曰“晋泉之声”。五一广场 而南广场中央新建的喷泉,犹如一朵盛开的鲜花,不时射出不同造型的彩色光柱,令观者赞不绝口。广场上,绿草、鲜花相映,游人至此,一览无余。以通畅、豁亮、现代、美丽为特色的广场,已成为省城人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晨练、游览、休息的佳地。 山西太原五一广场是太原283万多人民心目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88000多平方米的广场四周,环耸着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宾馆商店,辐射着四通八达的平坦大道,大道上车辆如织。广场的南端是绿草茵茵、生机勃勃的大草坪,北端是横卧半空、雄浑粗犷的大天桥;而中间则是令人神往的声光控喷泉和高达十余米的大型雕塑。就连它的地下,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是商品繁多、琳琅满目的地下商场。 § 历史 五一广场夜景五一广场的前身,是明太原府城的八座城门和关城之一的当时叫做“承恩门”的故址,它规模和形制仅次于迎泽门。城内晋王府的府门越过红四牌楼与承恩门相对,皇帝的诏书圣旨就由承恩门传入,而城中朱氏王族亦多由此门出入,迄今已有530年的历史。 据当地县志所载,承恩门门首有雄壮的城楼,大城外有月城,月城上建有箭楼。清代中叶来自东山的山洪顺东南城墙而下冲毁承恩门关城及箭楼,政府重拨款新修此门,至此后承恩门别称新南门。新建的城关和月城共有垛口902个,是太原城防的主要门户之一。清道光年间,仅新南门并月城就备有“头号威远炮6位,二号威远炮20位,三号威远炮50位,虎尾炮3位,花瓶炮15位,镇门炮2位,西瓜炸炮11位,共167位。弹铁子950斤”,可真谓森严壁垒。 及至辛亥革命,山西新军两营官兵在管带姚以价的率领下,于九月初八拂晓三时,发难于新南门外十里铺狄村,并与新南门守军,里应外合,不费一弹,巧夺新南门,一举拿下太原城。为纪念太原辛亥义举,遂改新南门为“首义门”,新南关为首义关。 太原解放战役中,守城阎军作困兽斗,中国人民解放军562团“猛虎连”,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强攻首义门,使这座雄壮的古城楼重创于炮火。太原解放后,于195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将难以修复的旧城垣并首义门、城楼及关城拆除,清除了城门内外的莽莽野草和垃圾,辟建了宽阔的广场。由于完工于“五一”国际劳动节之前,为纪念五一节的到来,遂取名为“五一广场”,寓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之意。不过,那时的五一广场及其四周,还没有高大的建筑群和宽阔的交通网络,仅是一个开阔平坦的广场,里面新植了一些树木而已。 § 变迁 五一广场雕塑太原五一广场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五一广场的旧址可以追溯到时代修筑的承恩门(原南门,又称首义门)。1950年,太原城刚刚解放,百废待兴,太原人民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太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修建自己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1951年,广场落成,取名“五一广场”。 五一广场曾经几次扩建与改造,从修建广场观礼台到假山、喷泉、雕塑广场,直到90年代中期完工的一大一小、南北遥相呼应的现代化五一广场。 如今,人们徜徉在绿草如茵、羽鸽竞翔的广场,那花岗岩路面、不锈钢雕塑,让多少休闲、娱乐的人们流连忘返;听,京胡声、晋剧腔,让多少票友们过足了戏瘾,使人们体味到大都市广场的真正内涵。 垂暮时分,人们相约广场——看灯、望泉、听音乐。于是急匆匆的人流里,便流淌出一首首欢乐的歌。 § 现状 太原机场50年代后期,几经增建、扩建和修整,广场的中心建起了坐北朝南的检阅台和观礼台。台前宽阔笔直的迎泽大街,直通汾河西畔;台后美丽的广场街心花园喷芳吐翠,鹅卵石铺设的曲径,莲花飞鱼形喷泉,……从此,这里成了省城人民举行盛大的集会和活动休息的地方。每逢盛大的节日,全市人民集会于此,进行纪念活动。一年一度的国庆纪念就在这里举行。“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场街心公园的娱乐设施和园林建筑,毁于一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五一广场跨入一个新的里程,充满了新时代的活力和气息。 1995年,五一广场重新改造,自此完全对外开放。每年,她以宽广的胸怀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数以千万计的游客。据统计,11年来,五一广场共接待游客1.7亿人次。 而今,这里兴建了用微电脑遥控的大型声光喷泉和巨型城市雕塑“晋泉之声”。体魄高大的两具塑像,置于宽20米,长50米的喷泉池中的高台上,男塑纵情奏笛,神采风扬;女塑仰望长空,心旷神恰。他们的神态预示着渴望太原经济腾飞的到来,预承着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 福州五一广场 福州五一广场福州市五一广场座落在城市中心--于山南麓,占地面积4.5公顷,绿化面积31373平方米。广场北面是市委、市政府举行接待等外事的重要场所——于山堂;东面有省科技馆、电信枢纽大楼、元洪花园等大型标志性建筑;南面是室内能容纳6000人的省体育馆;西面为福州人民会堂。福州市五一广场已成为我市政治文化中心,广大市民休闲纳凉活动的重要场所,福州市每年的元旦和国庆的升旗仪式在这里举行,每年接待游客达500万人次以上,是福州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之一。 五一广场,清代时是练兵用的“南教场”,辛亥革命后是群众的体育场,至70年代改建成集会广场后,就一直是榕城之“中心”,成为福州市大型政治文化集会活动的场所,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它的城市中心广场地位是全市其它任何广场所无法替代的。至1984年逐年投资将原来的政治集会广场改造成休闲和政治文化活动为一体的政治文化广场。 广场具有浓郁的政治文化气息,广场中间建有音乐喷泉,水池中一组白色雕塑,高5米的8个舞蹈姑娘,寓意“八闽女儿”在八闽大地欢乐生活。音乐喷泉南边竖立一座大型不锈钢雕塑福州市标——“三山一水”(寓意于山、乌山、屏山和闽江)。北边于山堂前有高大的毛主席塑像,两旁有两匹骏马雕塑。于山堂顶有两幅“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和“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建设文明开放繁荣的省会中心城市”的两幅大型标语;东边省科技馆楼顶新制作的福州市鸟瞰图上“福州明天更美好”七个大字振奋人心84幅精致的闽籍和在闽工作的中科院院士宣传画与福州科协主办的科普画廊隔街相对;南边省体育馆顶层巨幅江总书记画相,配以“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标语,鼓励人们不断开拓向上;北边不锈钢护栏上几十幅名画镶嵌成一条沿街画廊;西边一排5个大型“新闻图片走廊”展现福州市改革开放20多年的成就和福州市委、市政府每个时期的工作中公开政务的窗口。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1997年对国旗台进行了改造,将原来单层手动式旗台、21米高的旗杆,改造成汉白玉双层回字形自动与手动双用结构,旗杆提高至30米,旗杆顶端圆球重量为199.7公斤,改造后的国旗台寓意1997香港回归祖国怀抱。 § 相关条目 山西、太原、旅游 § 参考资料 http://www.huaxia.com/zhsx/xssx/00178239.html http://fuzhou.8684.cn/z_db5c71df http://www.513cits.com/fjluyou/fuzhouly/017.ht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