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仙人乡
释义

§ 详细

淄川仙人乡

淄川仙人乡位于县城东部山区,现在属于洪山镇区划。

仙人乡的主要代表是蒲松龄。蒲松龄是写鬼写妖写神仙的一代宗师。他的笔下描写过许多“仙人”与“仙乡”的故事。聊斋研究专家、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在《蒲松龄及《聊斋志异》中的神鬼狐妖》一文中指出:“在“《聊斋志异》里,仙界除了天界、龙宫、深山洞府之外,还经常出现“点化”的仙境,所谓点化,就是人不需要寻仙,尘世就是乐土,仙乡就在现实中”。

明嘉靖年版《淄川县志》记载:“本县里甲,分七乡:曰仁寿乡、曰忠信乡、曰明水乡、曰孝义乡、曰丰泉乡、曰仙人乡、曰龙泉乡。”其中仙人乡版图的主体就是今天的洪山镇。

清雍正十二年《淄川县志》记载:“正东乡(仙人乡)领四十九村:东关(有集)、开河庄、纸坊庄、窑头、后崖、前崖、刘家庄、马家庄、涧北、梨园、省庄、王家庄、沈家庄、杜坡、杨家庄、吴家庄、蒲家庄、梁家庄、孙家庄、解庄、十里庄、董家庄、宋家庄、车家庄、徐家庄、大张庄、袁家庄、山头、邹家庄、寨庄、统山峪、下峪、河上庄、黄家庄、槲坡、土孤崖、孤山里、西厓、创宿庄、苗峪口、猪湾庄、西峪、贾家庄、曹家庄、黑山庄、兔峪、后峪、高家庄、李家庄。

由此可见,洪山作为淄川“仙人乡”的建制和称谓至少在明代就已经出现,也可能更早。而浓浓的“仙文化”也体现在淄川古城的方方面面。

淄川县城曾设“四门四桥”,非常别致。《淄川县志》记载:“淄川土城,周围七里三十步,城高二丈,池深八尺,阔一丈五尺,四门皆砌以砖,各设更楼。”四门各有其名:东曰迎仙,南曰迎熏,西曰迎清,北曰迎恩。四门之外各建一古桥,西关桥谓六龙桥,南关桥谓灵虹桥,北关桥谓济川桥,东关桥谓迎仙桥。过了迎仙桥,还有迎仙坊。

如果回到明代,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仙人乡那种浓浓的仙文化。首先,我们从淄川古城的“迎仙门”出发,经“迎仙桥”,过“迎仙坊”,一路向东行来便看到连绵无际的“东山”。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称“邑之东山(郭生)”或“淄邑东山(蛇人)。对于“东山”,明嘉靖《淄川县志。山川》是这样记载的:东山,在县治东十里。一径而入,渐行渐窎,有鹁鸽崖、狼虎诸崖,兔、怀诸峪,黄、路诸岭,擦、石诸坡。转折溪迥,时或流为小川,突出小泉。依岬傍崖有小庄,占高居胜有古寺,诚一佳境奥区也。虽天台、桃源亦不是过,岂非淄川之锁钥也哉!”此后,明万历、清乾隆、清宣统《淄川县志》对东山词条或增或减,大同小异。可见仙人乡之东山乃仙山福地,淄邑胜景。

仙人乡的称谓是有其历史文化原因的。淄川近古属于齐地,远古属于东夷之地。东夷人自古以来信奉鬼神,崇拜神灵。齐地是方仙道的诞生地,这里有各种修仙得道的故事与传说,最著名有天齐嬷嬷、安期生、鬼谷子、八仙、黄公、鹿皮公、财帛星君李诡祖等等。同时流传秦皇汉武多次东巡,求仙问道,寻找长生不老之术的故事。。。

除了人文的原因, 也有自然地理的原因。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因此从许多字的写法可以推断它的起源。“仙”字左边是“人”,右边是“山”,也就是说,仙,即在深山或高山之人。古代对仙还有另外两种解释,古字的仙写“仙”或“作䙴”,即今日简化的“迁”。又有说是老而不死的叫仙。这三种解释合在一块,“仙”即那种老而不死,并迁入山上之人,同时说明最早的仙境在深山,因此又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之说。

仙人乡的东山连绵无际横亘几百公里,东联诸城,南接沂山鲁山,北至青州临淄。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中称“邑之东山(郭生)”或“淄邑东山(蛇人)。山前有一重要关口---五松山口,从这里东北去可达青州,是古代青州府通济南府的官道;向东南去有山谷,逶迤曲折有几十公里,可达太河、峨庄、张庄、源泉等乡镇。与山谷平行的是一条河流,源自大寨顶的西北坡,积聚了土峪,小田庄等上百条山谷的径流,经九曲十八弯一路西来,河出五松山口,经董瓦村(长湾崖),十里村(南沟),涧北村(涧北沟),注入马家村西的般水,成为淄川母亲河----般水的源头之一。

蒲松龄生活在这样厚重的“仙文化”氛围中,一生写鬼写妖写神仙,并因此摘取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这一切都说明淄川东部山区具备产生“仙文化”的自然环境条件。

翻开史料记载,淄川的仙人乡的确出现过几个有名的神仙。

1. “仙人乡”有天齐嬷嬷

清代益都(一说淄川)状元张唐卿的《孝义天齐嬷嬷幢》记载:

《齐谐》曰:天齐渊水,都南郊。又西南80里,有石幢,一曰嬷嬷幢。石幢者,齐地遗风也,莫知起时。古人享祭神灵,必立石幢,或柴或望,以达天听。或曰,禹布土以定九州,得天齐嬷嬷之助,立此石幢者,以敬神明。

“建元间,有东方朔者,祠天齐,遇耄耋老者。老者曰:“此去般阳县东,有山,曰五松之山,山后有岭,曰天齐岭,岭上石幢,吾家也。有家书累之。”及至县治,果见五松之山。山后有岭,岭上石幢,幢侧石堰,堰下石门,门内石室,有老妪以礼迎之。茶毕,引朔入甬道,有内室,容万人。室内珍宝无数,遍地流金。妪曰:“承递家书,无以为报,但有好者,随汝自取。”朔谢而拒之。临行,妪将出黄豆一盘,曰:“且以此为赠。”朔辞再三而受之。及出,洞门自闭,踪迹全无。又见盘中黄豆,竟为灿灿黄金。朔大惊,知为神仙点化。遂磬其金银,挖地为室,刻石为像,成齐地一绝。后嬷嬷屡显,登山求神者不绝如缕,许愿石、还愿碑堆积如山”。

2. “仙人乡”有文财神李诡祖。

李诡祖,淄川五松山人。生日九月十七,成道日七月二十二(中国财神节)。民间称文财神、财帛星君、增福相公、增福财神、增福相公、福善平施公。魏孝文帝时任曲梁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民间传说李诡祖系太白金星下凡,唐武德二年(619年),被唐高宗赐封“都天致富财帛星君”,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赐封“神君增福相公”,元世祖(1295-1307)被赐封“福善平施公”。

李诡祖的墓葬和增福相公庙位于五松山嬷嬷幢,明代临川名人伍福在诗作《谒嬷嬷幢李相公墓》中有详细记载:

太白陨落何茫然,相公飞升列仙班。

足蹬般河长流水,头枕天齐连绵山。

玉书神护星君位,圣赐财帛石室间。

惠泽万民增福公,平施天下福善仙。

农历七月二十二是中国财神节,所有有中国人的地方都要举行庆祝活动。对此,《玉匣记》记载:七月二十二日,“增福财神圣寿”。

3. “仙人乡”有神仙鹿皮公。

成书于汉魏之间的《列仙传》曰:「鹿皮公者,淄川人也,少为府小吏,才巧,举手成器,岑山上有神泉,人不能到。小吏白府君,请木工斤斧三十人,作转轮,造县阁,意思横生。数十日,梯道成,上其巅,作祠屋,留止其旁。其二间以自固,食芝草,饮神泉,七十余年。淄水来山下,呼宗族得六十余人,命上山,半,水出,尽漂一郡,没者万计。小吏辞遣家室,令下山,著鹿皮衣,升阁而去。后百余年,下卖药齐市也。

《淄川县志》中也有类似记载,但对于芩山的具体位置,历史上一直没有得到确认。唐梦赉在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写的《淄川县志序》中有:“淄川有芩山焉,向为鹿皮翁显异迹处,高念东先生日访之,土人无知者”。不过根据《列仙传》透露的信息,芩山位于淄河以西的仙人乡境内无疑。

孟县仙人乡

自然资源

森林茂密,境内环境优美,蕴藏着丰富的白云石、硅石、煤炭等矿产资源,年降雨量400-550毫米,平均海拔900米,浅层地下水几乎找不到。历史上一直流传着人畜吃水难,难如上青天的说法,十年九旱,旱涝不均,是本地区的常事,为解决人畜吃水的问题,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其中提水工程两处,蓄水工程4429处,(其中旱井3642眼,水洞850处),蓄水能力30万立方米,提水工程年供水能力16.7万立方米,基本满足全乡广大人民群众的饮水需要。

教育卫生

全乡有初中1所,小学10所,在校学生1490人,在职教师141人;乡卫生院1所,卫生所16个,医务人员43人。

种植养殖业

境内产业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作物有玉米、谷类等,玉米平均亩产350公斤。近几年新发展了以核桃种植为主的新型农业主导产业、以生猪为主的畜牧养殖优势产业、以硅石精细加工为主的矿产开采强势产业、以青山绿水、富民利后为主的生态经济特色产业。

其它

乡党政机关下设办公室、财政所、计生服务中心、司法所、工会、民政办、团委、水利站、经管站、文化站、安监站、企管会、农技站、林业站、统计站、劳动保障所、畜牧站、广播站、农技站等。全乡党政机关现有工作人员61人,其中公务员22人(在职科级8人),事业人员27人,临时人员12人。

名胜古迹

玉华洞为石灰岩溶洞。位于盂县仙人乡东北部,小石盆村北1公里,天桥路的东南坡。该洞门额上刻有前盂县知事王昌1919年所书“玉华洞”三个大字。总长500米,内有三个大洞。第一洞的穹顶像一个蒙古包,游人至此可略事休息,故名休息厅。中为五谷宫,无数钟乳石从洞壁披拂而下,形态万千。有的像随风摇曳的谷穗,有的如粗壮丰满的玉米,有的似金浪起伏的麦浪,有的似滚圆壮实的冬瓜,还有椭圆形的“雪花梨”,弯月似的“香蕉”,圆圆的“苹果”,一派五谷丰登,百果丰硕的美景,宛如琳琅满目的农业展览馆。第三洞名为天地宫;入口处有一长约丈余的深涧,其上横一石,名为天桥;洞顶悬挂众多状如火炬的钟乳石,宛如宫灯;左侧有一石井,深两丈,名为天池;右侧有一石柱,轻轻击打便可发出悦耳的声响,名为天地柱。玉华洞的规模和价值在华北地区罕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3: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