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伊比利亚鸟
释义 伊比利亚鸟(Iberomesornis)

§ 简介

一种小型鸟类,保留着喙有牙齿、翅膀有一个爪子等恐龙的特征。这个长羽毛的强壮的飞行者可能生活在森林中。

§ 证据

于西班牙圣玛丽亚-德拉斯奥亚斯(Las Hoyas)的湖相沉积物中发现的一个保存非常好的骨架。

§ 大小

翼展约20厘米,体重几十克,与金翅雀差不多大小。

§ 食物

杂食,吃大到能够抓得到的高能食物。事实上在湖相沉积物中发现的化石显示,水生甲壳类可能是它的食物。

§ 生活时代

1.15亿年前。(白垩纪前期)

伊比利亚鸟(学名:Iberomesornis),又名伊比利亚中鸟,是一种原始鸟类。其化石是于1985年在西班牙昆卡省拉斯奥亚斯(Las Hoyas)的下白垩纪地层发现。它们生存于1亿3700万-1亿2100万年前的豪特里维阶及巴列姆阶。该地层曾是围绕湖泊的森林。弱氏伊比利亚中鸟的身体比始祖鸟更为进化。同期的其他鸟类大部份是有爬行类长尾巴的特征,但伊比利亚鸟的脊椎末端只是连接尾羽的尾综骨。伊比利亚鸟双翼有爪,但拇指退化。胸篮并没有钩突。

弱氏伊比利亚中鸟的化石。伊比利亚鸟较为细小,翼展只有10-15厘米及重2安士。整体上只与现今一只麻雀差不多,但它们飞行能力较好,且可能会猎食昆虫及细小的动物。它们喜欢栖息在近湖近的环境,在水面上可以捕捉昆虫。虽然它们可以做出多种飞行的动作,如转向及俯冲,但却可能不能在低速下行动自如。它们会用长脚上的爪抓着树枝休息。它们似乎不能唱歌,只能发出简单尖叫声。

由于至今未有发现其头颅骨,它们的食性仍只是一个推测。在发现伊比利亚鸟后,多种反鸟亚纲的化石都在中国辽宁出土。一些中国的物种,如中国鸟及孔子鸟都可以帮助了解伊比利亚鸟。

大众文化

伊比利亚鸟有在《与恐龙共舞》中出现,并且被描绘成为有鲜蓝色的羽毛。

弱氏伊比利亚中鸟的化石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Iberomesornithiformes

科: Iberomesornithidae

属: 伊比利亚鸟属 Iberomesornis

Sanz & J. Bonaparte, 1992

种: 弱氏伊比利亚中鸟 I. romerali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