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亚美尼亚高原
释义

亚美尼亚高原亚美尼亚高原(ArmenianHighland)亚洲西部火山熔岩高原。横跨土耳其、伊朗和亚美尼亚等国。主要由厄尔布尔士山脉、扎格罗斯山脉、托罗斯山脉和庞廷山汇聚而成,故又称亚美尼亚山结,海拔4000~5000米,面积40万平方千米。岩浆活动剧烈,多火山、地震、温泉和间歇泉。因高山融雪而发育许多河流,并常在断陷盆地中形成大小湖泊。较大的河有卡腊苏河、木腊特河、阿拉斯河等。河谷为国际交通线所经。

§ 地形特点

亚美尼亚高原亚美尼亚高原由一系列熔岩覆盖的高原组成,平均海拔1,500-2,000米,面积40万平方千米。其北缘称作小高加索山地。岩浆活动剧烈,多火山、地震、温泉和间歇泉。因高山融雪而发育许多河流,并常在断陷盆地中形成大小湖泊。最高峰为土耳其境内的大阿勒山(海拔5,165米)。本区多深陷河谷与湖盆。为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库拉河与阿拉斯河的发源地,有凡湖、雷扎耶湖与谢万湖等山区湖泊。较大的河有卡腊苏河、木腊特河、阿拉斯河等。

本地区由大、小高加索平行山脉构成一个山地和低地相间排列的地形,山脉一般高2500m左右,中间为黑海至里海之间的自然通道。由于通常盛行西风气流,因而黑海对气候的影响大于里海,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减少。

§ 形成原因

当基性岩浆沿裂隙或火山口溢出地面时,就形成熔岩流。固结后的熔岩,由于抗蚀力比较强,往往形成熔岩高原,如印度的德干高原等。北部的大高加索山脉和南部的小高加索山脉是阿尔卑斯运动形成的褶皱山系,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多火山和地震。

§ 气候特点

亚美尼亚高原亚美尼亚高原气候处于温带和亚热带之间,由于山脉的阻挡,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和来自南方的暖空气都受拦截,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低地夏季干热,高地夏季温和,冬季漫长严寒,降水丰富。亚美尼亚人原居于本区。低地借灌溉种植果木、烟草、棉花、谷物、壳果。山区放牧。

北高加索属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为-4~-6℃,7月23~25℃,年降水量200~600毫米。南高加索为亚热带气候,其中西部的科尔希达为亚热带湿润气候,1月平均气温4.5~6℃,7月23~24℃,年降水量为1200~1800毫米,迎风坡高达4000毫米;东部库拉-阿拉克斯低地为亚热带干旱气候,1月平均气温1~3℃,7月25~29℃,年降水量200~400毫米。

§ 动物 植被

亚美尼亚高原由于西亚多高原山地,也具垂直变化的高山气候。高原地区又有高山环绕,形势比较闭塞,加上气候干燥,因而形成面积广大的内流区和无流区。

亚美尼亚高原植被呈典型的垂直分布。落叶林主要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的山麓小丘上,其中包括软毛橡树、无梗花栎、梨树、欧洲栗树、角树和山毛榉树,还有尤其珍贵的紫杉及黄杨小树林;位于海拔1,000-2,000米之间的是冷杉和各种松树,其中70%的土地上生长着冷杉;海拔2,000米之上则主要是白桦林和枫树林;在2,500米的森林线之上,高加索杜鹃和其他各种灌木丛占据着主要地位;海拔2,900米之上的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

复杂的地理构造在动物身上也有所反映:据纪录,这里的脊椎动物多达384种;哺乳动物也有几十种,包括狼、棕熊、山猫、高加索鹿、狍、欧洲野牛、岩羚羊、水獭、豹等;目前鸟类业已达到126种,其中黑鹳、鱼鹰、茶色鹰、王鹰、金鹰、短趾鹰都是国家级保护动物;该地区还有17种爬行动物,海龟和蝰蛇是其中较为珍贵的品种;

§ 自然资源

铁矿资源:产铜、锡、铁、金、银与石料,并多矿泉。主要是铜矿、铜钼矿和多金属矿。此外,还有硫磺、大理石和采色凝灰岩等。

农牧业: 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种植业主要是葡萄、烟草、甜菜以及果树。其中葡萄和果树栽培在农业中占有重要位置。畜牧业以养羊为主。

旅游业:近年来,旅游业出现萎缩。至1997年11月,来亚旅游的外国人为1.859万人次。主要旅游点是首都埃里温和塞凡湖自然保护区。

§ 亚美尼亚概况

亚美尼亚内陆国,位于外高加索南部。全境90%多的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西接土耳其,南接伊朗交界,北临格鲁吉亚,东临阿塞拜疆。亚热带高山气候。1月平均气温-2~12℃;7月平均气温24~26℃。

公元前9~前6世纪,在现亚美尼亚境内建立了奴隶制的乌拉杜国。公元前6~3世纪,阿凯米尼得王朝和塞琉古王朝统治亚美尼亚,建立大亚美尼亚国。后两次被土耳其和伊朗瓜分。1804~1828年,两次俄伊战争以伊朗失败告终,原被伊朗占领的东亚美尼亚并入俄罗斯。1918年5月28日,达什纳克楚琼领导建立亚美尼亚第一共和国。1920年1月29日,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1922年3月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同年12月30日作为该联邦成员加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直属苏联,成为其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8月23日,亚美尼亚最高苏维埃通过独立宣言,改国名为“亚美尼亚共和国”。1991年9月21日亚美尼亚举行全民公决,正式宣布独立。

§ 亚美尼亚人

亚美尼亚人亚美尼亚主体民族。自称哈伊,又称阿尔明尼亚人。另有部分散居在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美国、伊朗、法国、黎巴嫩、土耳其、叙利亚。属欧罗巴人种西亚类型。使用亚美尼亚语,分成许多方言,属印欧语系亚美尼亚语族。4世纪末5世纪初由学者M.密斯罗普创制文字,经修改,一直沿用至今。信基督教,部分信天主教。亚美尼亚人自古从事农业,耕作技术落后,不久前还使用笨重木犁、用树枝编成的耙和带齿的镰刀。畜牧业以饲养羊、牛、马为主,织毯、首饰和皮革制品等手工业发达。机器制造、有色冶金、化工和食品工业发展迅速。

亚美尼亚人有415.1万人(1979年),占全苏人口1.6%。亚美尼亚人是亚美尼亚加盟共和国的基本居民(270万),其余分布在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及北高加索等地。还有180万亚美尼亚人分布在亚、非、欧、美各地。亚美尼亚语属印欧语系亚美尼亚语族,使用公元5世纪初创制的特殊字母的文字。多数亚美尼亚人信奉基督教,少数信奉天主教。亚美尼亚人自称哈伊人,其先民是高加索的土著居民,后吸收了先后迁入该地区的金梅利亚人、斯基泰人、安息人等成分。公元前7—6世纪亚美尼亚民族基本形成。亚美尼亚人先后遭到希腊马其顿人、波斯人、罗马人、阿拉伯人、突厥人的侵略和压迫。1805—1828年东亚美尼亚归并俄国。1920年11月29日成立了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3月12日加入外高加索联邦,1936年12月5日作为加盟共和国加入苏联。亚美尼亚人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机器制造业是工业的主要部门。

§ 亚美尼亚语

亚美尼亚高原印欧语系中自成一支的语言。分布在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等国;土耳其和中东一些地区也有大量的使用者。亚美尼亚语是印欧语系中最古老的有文字的语言之一,其发展可分为3个时期:5~11世纪为古代期,11~17世纪为中期,17世纪以后形成近代亚美尼亚语。该语言有6个元音和30个辅音。名词有单复数之分。语法的性已经消失。使用后置定冠词,有7个格和8种变化。动词有态、体、人称和数的变化。许多词源于伊朗语,同时也受到土耳其语的影响。古亚美尼亚语和古希腊语类似。

§ 辉煌历史

考古发现表明,公元前一千年,生活在高加索地区的最古老部族是辛德人和苗特人。北高加索现有民族自15世纪开始形成。蒙古鞑靼人的入侵对当地民族的迁居产生了很大影响。巴尔卡尔族是在北高加索民族、阿兰人部族以及定居在高加索山麓的保加利亚族等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亚美尼亚是以其民族名称命名的国家。这个民族历史悠久,其祖先早在公元前16-公元前15世纪时,即已分布在亚美尼亚高原地带,在公元前7世纪开始,由乌拉尔图人、斯基泰人、基美里人等组合而成。公元7-15世纪,先后遭受阿拉伯人、罗马人、突厥塞尔柱人、鞑靼人等的入侵;19世纪前期被沙俄征服;1920年建立苏维埃;1922年加入联盟;1936年成立“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91年9月23日宣布独立。

§ 旅游指南

埃里温埃里温(Yerevan)

旧泽“耶烈万”。亚美尼亚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是世界闻名古城之一,位于拉兹丹河畔,南距土耳其边界仅20多千米。坐落在山坡上,四周景色优美。海拔850~1300米。面积约90平方千米。人口130万。全市共分7个区。大部分坐落在拉兹丹河左岸。市中心为亚美尼亚共和国行政机关所在地。市区周围为肥沃的农业地带,是水果、蔬菜的集散地。外高加索古城之一。公元前782年即建成为要塞,6世纪初首见于亚美尼亚史籍。1440年成为东亚美尼亚的行政、商业、手工业中心。1828年并入俄罗斯。1936年起为亚美尼亚首都。今为外高加索的机械工业中心,生产汽车、变压器、移动式电站等,合成橡胶、化肥、炼铝、建材、纺织、制鞋等工业也很重要。亚美尼亚工业的一半以上集中于此。是外高加索重要的机床、电机生产中心,化工(橡胶、化肥)、有色金属冶炼亦重要。建有热电厂、数座水电站,邻近还有核电站(装机容量81万千瓦),为大型动力枢纽。设有科学院、研究所和埃里温大学,以及历史博物馆、文学和艺术博物馆、植物园。

§ 民风民俗

亚美尼亚烤肉由于高山和草原的特有地理环境,给当地居民提供了养羊的方便条件,故其居民对羊肉极为偏爱,并善于用羊肉烹制各式各样的菜肴,其中烤羊肉串是他们最擅长的。是迎宾宴客的美味佳肴。他们宴请客人时,喝酒一般不用杯子,按他们当地的传统习惯,以牛角装酒,互相传递着喝酒来表示对客人的亲近和友好。他们乐于品尝中国菜肴,用餐除在社交场合有时使用刀叉外,一般都惯于用手抓饭吃。

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亚美尼亚人稳重, 特别富有涵养性;

彬彬有礼讲文明, 迎客待友心赤诚;

世袭传统母权制, 高龄妇女受尊敬;

人人爱吃羊肉串, 忌讳餐具互磕碰;

咀嚼食物厌声响, 逢遇“十三”为不幸。

§ 亚美尼亚地震

亚美尼亚高原1988年年底,已被连续不断的动乱困扰一年的苏联亚美尼亚共和国,又被新的悲剧和毁灭打击。它的两座城市列宁纳坎和斯皮塔克在一场大规模地震后变成瓦砾堆。12月7日,巨大的震动摇憾了位于俄罗斯南部的亚美尼亚地区。四分钟之后又发生了规模5.8级的余震。斯皮塔克镇被完全夷平,全镇2万居民大多数罹难。造成如此严惩破坏的地震实属少见。在离震中48千米的亚美尼亚最大城市列宁纳坎(现名居姆里,亚美尼亚第二大城市——译注),4/5的建筑物被摧毁;在附近的基洛瓦坎城,几乎每幢建筑物都倒塌了。地震发生时,人们正在办公室或车间工作,学生们正在课堂上学习,他们中许多人未能幸免于难。从列宁纳坎市的一所小学校的废墟中一次就运出了50多具儿童的尸体,痛不欲生的家长们在这里哭泣着寻找着自己的孩子,一些还活着的人们在瓦砾中呻吟着呼救。

地震造成的严惩破坏遍及约1.03万平方千米内的乡村地区。官方公布的死亡总人数为5.5万,而据其他方面估计,死亡人数接近10万,50万人无家可归。亚美尼亚对这次灾难毫无准备,建筑物像纸板搭的一样都倒塌了,也没有合适的求援设备。在从其他地方运来器械之前,人们只能徒手进行抢救工作。全市有80%的建筑物被毁,50多个亚美尼亚地震村庄被摧毁殆尽,造成经济损失100亿卢布,超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损失。苏联为救灾出动民航飞机3752架,军用飞机2426架次,救助人员8.2万人。短期内收到全国捐助救灾款12亿卢布。外国亦捐款1亿多美元,并出动286架飞机紧急运送救灾物资和救援人员。在这场大灾难中,已确信的死亡人数多达100,000人。98%的尸体是从废墟下挖出来的。伤残1.9万人,受灾人数多达100万人。大灾难的幸存者不得不在已成断垣残壁的家园外挤成一堆。斯皮塔克体育馆外的棺材堆积成山,至少有好几千具。前苏联政府和有关方面最初估计死亡人数可能达5万或7万,甚至10万。但据前苏联《政府通报))1989年第3期公布的材料表明,人员伤亡比初步估计的要少,地震共造成24972人死亡,伤残者为1.9万人。从废墟中挖出39792人,其中生者15254人,死者24538人。1988年12月7日至1989年1月31日住院治疗的12082人中,治愈出院的9844人,继续住院治疗的1804人,在医院里死去的434人。从灾区转移出118425人,其中转移到其他共和国的有78857人。据报道,地震还在土耳其造成4人死亡,22人受伤。

§ 相关条目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阿尔卑斯山博斯普鲁斯海峡

潘帕斯草原恒河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马利亚纳海沟东欧平原北部湾

北海渔场阿拉斯加湾英吉利海峡

§ 参考资料

1、http://wiki.keyin.cn/index.php?title=%E4%BA%9A%E7%BE%8E%E5%B0%BC%E4%BA%9A%E9%AB%98%E5%8E%9F

2、http://www.chinabaike.com/dir/cd/Y/451589.html

3.http://country.bridgat.com/Armenia.html

4.http://www.world68.co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