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乍得
释义

§ 国旗

乍得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

从左至右依次为蓝、黄、红三色。蓝色象征蓝天、希望和生活,还代表该国的南部;黄色象征阳光,以及该国的北部;红色象征进步、团结和愿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 地理

乍得

环境气候

乍得位于非洲中北部,撒哈拉沙漠南缘,是个内陆国。北连利比亚,南与中非、喀麦隆交界,西与尼日尔、尼日利亚为邻,东和苏丹接壤。地势较平坦,平均海拔300-500米,仅北、东、南部边境地带为高原山地。北部地区属撒哈拉沙漠或半沙漠,占全国面积1/3强;东部是高原地区;中西部为辽阔的准平原;西北部提贝斯提高原平均海拔2000米。库西山海拔3415米,是全国、中部非洲地区的最高峰。主要河流有沙里河、洛贡河等。乍得湖为非洲中部最大的内陆淡水湖,由于水位随季节变化,面积在1-2.5万平方公里之间。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

乍得有三个明显的地理区:北部是撒哈拉沙漠,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植物稀少,乍得的博尔库地区是撒哈拉最干旱的地区;乍得中部是萨赫勒地区,年降水量约为300至600毫米,区内的植物大多是以金合欢为主的灌木丛;南部苏丹地区的稀树大草原年降水量超过900毫米,较高的草丛和大片的沼泽都有利于鸟类、爬行类和大型哺乳类动物生存。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较丰富,但大多尚未开采。主要矿产有天然碱、石灰石、白陶土和钨、锡、铜、镍、铬等。1970年以来,乍得湖塞迪盖地区、多巴盆地和瓦达伊盆地均发现石油。

行政区划

首都恩贾梅纳市中心的团结雕塑,四根柱子拱绕中心,象征着民族团结。

根据1996年4月通过的新宪法,乍得地方行政单位分为大区(REGION)、省(DEPARTEMENT)、镇(COMMUNE)、村(COMMUNAUTE RURALE)四级。2000年全国被划分为28个省(PREFECTURE),107个州,470个区,44个传统领地。2002年10月,全国重新被划分为18个大区(含恩贾梅纳市),下辖57个省级单位(含首都的区)。

乍得的18个大区分别是:

1. 巴塔区(法文:Batha)

2. 博尔库-恩内迪-提贝斯提区(法文:Borkou-Ennedi-Tibesti)

3. 沙里-巴吉尔米区(法文:Chari-Baguirmi)

4. 盖拉区(法文:Guéra)

5. 哈吉尔拉密区(法文:Hadjer-Lamis)

6. 加涅姆区(法文:Kanem)

7. 湖区(法文:Lac)

8. 西洛贡区(法文:Logone Occidental)

9. 东洛贡区(法文:Logone Oriental)

10. 芒杜尔区(法文:Mandoul)

11. 东凯比河区(法文:Mayo-Kebbi Est)

12. 西凯比河区(法文:Mayo-Kebbi Ouest)

13. 中沙里区(法文:Moyen-Chari)

14. 瓦达伊区(法文:Ouaddaï)

15. 萨拉马特区(法文:Salamat)

16. 坦吉莱区(法文:Tandjilé)

17. 瓦迪菲拉区(德语:Wadi Fira)

18. 恩贾梅纳(法文:N'Djamena)

§ 国旗,国徽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蓝、黄、红三色。蓝色象征蓝天、希望和生活,还代表该国的南部;国旗

黄色象征阳光,以及该国的北部;红色象征进步、团结和愿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国徽

中间为黄、蓝相间波纹状图案构成的盾形,黄色象征矿产资源。蓝色代表乍得湖和其它水域。盾形之上有太阳图案,象征国家蒸蒸日上。国徽

两侧分别为狮子和山羊,代表该国的野生动物和主要畜产。盾形下方饰有花冠,花冠之下的饰带上用法文写着“团结、劳动、进步”。

§ 历史

卫星拍摄的乍得湖图片

乍得历史悠久,早期的“萨奥文化”曾是非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分为撒哈拉、萨赫勒和苏丹三个自然区域。

公元前500年,乍得湖南部地区一直有居民。

公元9-10世纪先后建立了一些穆斯林王国,加涅姆—博尔努王国为主要穆斯林苏丹王国。

16世纪后,出现与之抗衡的巴吉尔米王国和瓦达依王国,从此出现了3国混战局面。

1883-1893年各王国均被苏丹人巴赫·祖拜尔征服。

19世纪末,法国殖民者开始入侵,1902年占领全境。

1910年被划为法属赤道非洲的一个省。

1958年宣布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

1960年8月11日获得独立,成立乍得共和国。

约1968年洛贡省撤消,裁分为东洛贡、西洛贡和坦吉莱三省;湖省设立,析加奈姆省置。

1994年2月3日,国际法院将乍得-利比亚争议领土“奥祖地带”裁决归乍。

1999年8月原来的分为14个省,53个县,调整为28省。

§ 种族与宗教

种族

全国共有大小部族256个。北部、中部和东部居民主要是阿拉伯血统的柏柏尔族、瓦达伊族、图布族、巴吉尔米族等,约占全国人口的45%;南部和西南部的居民主要为萨拉族、马萨族、科托科族、蒙当族等,约占全国人口的55%。

语言

法语和阿拉伯语同为官方语言。南方居民通用苏丹语系的萨拉语,北方通用乍得化的阿拉伯语。

宗教

44%信奉伊斯兰教,33%信奉基督教,23%信奉原始宗教。

§ 政治

宪法

乍得士兵在经过激战的总统府前休息

独立后第一部宪法于1962年4月制定。1993年4月4日,乍得最高全国会议通过了“过渡时期宪章”,作为过渡时期临时宪法。1996年3月31日举行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该宪法规定:乍得是一个建立在民主、法治原则和公正基础上的独立的、世俗的、社会化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主权国家,实行政教分离。行政权由总统和政府共同行使。总统是国家元首,负责保证宪法的实施。总统通过直接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选连任。总统任命总理,并根据总理建议,任免政府成员。总理为政府首脑,负责执行部长会议通过的国家政策。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构成,行使立法权。司法权由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初审法庭、治安裁判所行使。

议会

实行两院制,但参议院尚未成立。国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根据2001年修改后的选举法,共有155个议席,任期五年。

司法机构

宪法规定由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初审法庭、治安裁判所行使司法权。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机构,包括司法法庭、行政法庭和财政法庭,由16名成员组成,院长由总统征求参众两院议长意见后以法令形式任命。最高法院法官实行终身制。此外还设有宪法委员会,负责审查法律、协定等是否违宪,并监督、审理、公布选举及公民投票结果。设立特别最高法庭负责审判总统、政府成员及其同谋的叛国案。

政党

1991年9月乍得实行多党制。主要合法政党有:

(1)爱国拯救运动:简称爱拯运,1990年3月11日成立,执政党。原为反哈布雷的政治、军事组织。创始人伊德里斯·代比和马尔东·巴达·阿巴斯(Maldom Bada ABBAS)等人。政治纲领:反对专制、尊重人权;主张多党民主,发展混合经济;捍卫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该党在全国各地均有基层组织,在中央设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和执行局。2001年3月召开特别党代会,代比继任党主席。阿巴斯任名誉主席,总书记穆罕默德·阿哈马特(Mahamat AHMAT)。

(2)争取民主进步联盟:1992年3月10日取得合法地位。1997年12月,该党与爱拯运签署合作协议。2001年总统大选中支持代比。

(3)争取共和行动阵线:该党主张建立联邦共和制;政教分离,保护人权;重建军队,消除强权政治和部族主义;均衡发展各地经济;推行和平外交,反对种族主义,促进非洲政治经济一体化。

(4)争取发展与革新全国同盟:1992年7月21日取得合法地位。该党主张:维护国家和平、团结,实现民族和解;建立一支真正全国性的职业化的军队;发展社会经济、农业、畜牧渔业、水电、交通、旅游和手工业;实行地方分权,让妇女和有能力的人参加国家管理;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实现粮食自给等。

(5)争取民主进步全国联盟VIVA派:1992年1月29日成立,4月2日成为合法政党,1993年改为现名。该党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通过和谈解决叛军问题;以民主原则建立多党制,保证三权分立;振兴经济,扩大就业。

(6)争取革新与民主同盟:1992年1月26日成立,5月20日获准合法。该党主张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实行半总统制,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向联邦制过渡;建立调控和自由竞争相结合的自由经济体制;奉行民族独立、国际合作、和平和不侵略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致力于非洲团结和统一。

外交

对外奉行睦邻、友好、合作和不结盟政策,反对“任何形式和来自任何地方”的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同法国的关系

乍法有密切的传统关系。法国是乍第一大援助国,与乍签订有财政、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等一系列合作协定,并有100多名专家在上述部门工作。在乍的法国侨民超过2000人。同美国的关系

乍美于1961年建交。1964年6月两国签订合作协定。代比任总统后曾两度访美。美埃索和美孚石油公司分别控制着乍石油开发投资总额的40%和25%,拥有油田的勘探权和开采权,约有2000多名美石油技术人员在乍工作。美是乍排雷计划的主要参与者,迄已向乍政府提供了2.8亿q资金援助,在乍派有一支28人的“和平队”。有数十名美军在乍北方排雷,美还向乍教育、环保、社会等部门小型项目提供物资或资金支持,在乍派有一支28人的“和平队”。同利比亚的关系

1994年2月3日,国际法院将乍利争议领土“奥祖地带”裁决归乍后,乍同利比亚关系取得改善并不断发展。双方签署了《乍利睦邻、友好与合作条约》,以及关于商业、文化、科技等领域合作的多项协定。利积极促成代比总统与乍叛军领导人谈判。2001年初,乍空军轰炸其叛军设在利境内的基地,遭到利的抗议,两国关系一度紧张。代比蝉联总统后,利比亚促成乍北方叛军与政府军秘密和谈并签署协议。随着乍石油开发项目的不断进展,利在乍经商者日渐增多。2002年1月,利促成乍北方叛军与政府签署和解协议。同中非的关系

1997年1月,中非第三次兵变平息后,乍派兵参与了在中非的维和行动。2001年11月,中非前总参谋长弗朗索瓦·博齐泽(François BOZIZE)逃亡乍,两国关系持续紧张,双方时有摩擦。2002年10月25日,博齐泽反政府武装从乍中边境对中非首都班吉发动武装袭击,中非指责乍入侵,乍予以否认。2003年2月15日,代比访问中非。3月15日博齐泽武力夺权后,乍派兵参加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国际观察部队。同其它非洲国家的关系

乍是非洲联盟(非洲统一组织)、 非洲国家议会联盟、非洲开发银行、中部非洲经济和货币共同体、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 中部非洲安全问题常设协商委员会、萨赫勒和撒哈拉国家共同体、尼日尔河流域国家组织、乍得湖盆地委员会等非洲区域性组织的成员。 乍得重视发展同邻国及其它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加地区合作。同世界其它国家的关系

2003年1月19日,德国驻乍使馆复馆。

同中国的关系

政治

1962年乍得曾同台湾当局“建交”。1972年11月28日,中国与乍得建交,乍与台“断交”。1980年8月,由于乍内战加剧,中国曾撤回使馆,1985年6月复馆。1994年初台湾当局对乍得进行诱拉,双方就“复交”进行具有实质性内容的会谈。后经中方严正交涉,乍台会谈未有结果。此后台多次派人赴乍活动。1997年8月12日乍与台“复交”,中国政府即宣布中止同乍的外交关系。两国政府间一切协议也随即停止执行。

经济

中国曾向乍得提供经济援助。建成移交人民宫、水稻垦区恢复、自由医院和坦克修理厂等多个项目,并考察了纺织厂生产项目。中乍互利合作始于1987年,有广西和甘肃两家公司在乍开展业务。承包项目主要有改造恩贾梅纳“协和”体育场、乍得海关仓库等。两国中止外交关系后,上述公司仍留乍开展承包业务。随着承包工程的结束,中国公司人员已全部从乍撤出。

其它往来

从1978年11月起,中国开始向乍派遣医疗队。后因乍内战加剧,中国医疗队被迫于1979年7月撤回。应乍政府要求,1989年5月中国恢复向乍派遣医疗队。至1997年8月共派六批共57人次。从1976年起,中国开始向乍提供高校奖学金,包括农学、医学、路桥、水电、石油化工、建筑等专业,学成归国的近80人。1997年4月,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市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结为友好城市。

§ 经济

中石油公司在乍得进行石油勘探

农牧业国家,经济落后,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47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代比执政后,宣布实行企业私有化和自由经济;继续执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重点整顿棉花公司等国营企业和公职部门;鼓励私人投资和发展中、小企业;整顿海关,打击走私,保证税收;积极争取国际援助,鼓励外国投资。1996年以来乍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大部分宏观经济指标有所改善。国营企业私有化步伐加快。2000年10月乍石油开发计划正式启动,乍经济出现起色,外资和外援增多,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经济高速增长。

工业

主要为农、牧产品加工企业,其中以棉花加工为主,全国有22家棉花加工厂,总加工能力为18.8万吨。另有一些纺织、卷烟、面粉、饮料、制糖、农机制造等中小企业。此外,乍得年产天然碱约1万吨,部分供出口。2001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3%。

农业

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2%。2001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1%。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量的80%。 全国可耕地面积5200万公顷,已耕地700万公顷。乍得湖平原和南部地区是主要农业区。粮食不能自给,主要粮食作物有高粱、玉米和小米,还有少量稻米和小麦等。主要经济作物为棉花,每年出口占外汇总收入的35-50%。其它经济作物还有烟草、花生、芝麻、甘蔗和阿拉伯树胶等。

畜牧业

中部非洲地区主要畜产国。2001年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40%的劳动力从事此业。2001年,已取代棉花成为主要创汇出口产品,占外汇收入的46%。2001年牲畜存栏数:牛450.6万头,羊502.4万头,骆驼56.1万头,马20.6万匹,驴24.3万头,猪1.5万只。(资料来源:中非国家银行)。

服务业

80年代以来,国内商业、交通、电讯等服务性行业逐步恢复。2001年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5%。全国21%的人口从事服务业,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业和公共领域。

交通运输

内陆国家,无铁路,主要靠公路运输。公路总长3.3万公里,其中柏油路600公里,多数公路仅能再旱季通行。离首都最近的邻国出海口是喀麦隆的杜阿拉,相距1970公里。恩贾梅纳国际机场可起落波音747等大型远程飞机。法国、喀麦隆、利比亚、苏丹和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等有航班飞往乍得。

通讯

乍得的电信网络简陋且昂贵,国营企业法文:SotelTchad提供固网电话服务,但全国只有14,000条固网电话线,是全球电话密度最低的地区之一。

财政金融

2001年外汇储备约为1.2亿美元(不包括黄金)。2000年底外债总额为11.2亿美元。

中部非洲国家银行(BEAC)成员。现有乍得发展银行(BDT)、乍得储蓄和贷款银行(BTCD)、子午线银行集团西非国家银行乍得分行(BMBT)、财政银行(FB)和乍得阿拉伯利比亚银行(BTAL)等五家商业银行。

对外贸易

主要出口商品是畜产品和皮棉,2001年出口畜产品512亿非洲法郎,皮棉482亿非洲法郎;主要进口石油、化工、机电产品、建筑材料、汽车、纺织品、食品、药材等。主要出口贸易对象是葡萄牙、德国、美国、法国和尼日利亚;主要进口贸易对象是法国、尼日利亚、美国、沙特、印度等。

外国援助

外援在财政收入和投资预算中占很大比重。援助主要来自法国、德国、瑞士、美国、以及联合国、欧盟和非洲开发银行等。援助方式以项目援助为主。2000年外援总额1.311亿美元,其中双边援助0.533亿美元,多边援助0.771亿美元。

外国资本

2000年4月,美国埃克森和雪佛龙两大石油公司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组成乍得石油开发集团,参与乍石油开发项目。同年6月,世界银行批准向乍得和喀麦隆两国政府分别提供3950万和5340万美元贷款用于石油开发。10月,乍喀石油管道工程开工。石油开发计划预计将持续30年,总投资需37亿美元,预计从2004年起可每天产油22.5万桶,年出口1125万吨。

人民生活

乍得全国共有429个医疗卫生设施,总床位3962张。其中综合性医院仅有三所,即恩贾梅纳中央医院、军事医院和中国援建的自由医院。1998年至1999年,全国有290名医生和1837名护士。

乍得水电协会为首都15%的人口提供电力,全国覆盖率仅为2%。大部分乍得人使用木材、动物粪便等的生物燃料生火。乍得的城市基建落后,只有48%的市区人口有清洁的饮用水,可使用基本卫生设备的人口更只有2%。

常见病有:疟疾、肝炎、脑膜炎、麻风病、淋病等。

§ 军事

1991年1月代比总统颁布命令将全国武装部队改编为乍得国民军。全国共划分为八个军区。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一年半。1991年7月,乍得同法国签订了军队缩编协议。根据协议,法国出资帮助乍得将军队编制减至25000人。精简整编后的乍得军队有陆军、空军和宪兵。2001年,乍总兵力34850人,其中陆军约25000人,空军350人,宪兵4500人,共和卫队5000人。另有法国驻军900多人。2000年4月,乍法签署协议,法允诺2000年向乍提供4100万非洲法郎援助,并在未来三年间,每年为乍培训25名中级和40名下级军官。

根据宪法,乍总统代比中将为最高军事统帅。三军总参谋长哈桑·乔鲁博准将(Hassan DJOROUBO)。

§ 教育

Breidjing Camp(布雷得津难民营)的Aboubakar家

乍得是黑非洲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的国家,文盲占全国人口的89.2%,其中95%是妇女。乍得实行六年义务教育制。1995年,全国有小学2918所,儿童入学率为59.3%;中学157所,在校学生83386人,教师11073名。恩贾梅纳大学(原名乍得大学)是全国唯一的一所大学,设4个院、17个系,有学生3173名,教师300名。

§ 文化

新闻出版

主要报刊为法文日刊《乍得新闻稿》,另有《恩贾梅纳周刊》等10余种民间报纸。

乍得新闻社为国家通讯社,成立于1966年。

乍得国家广播电台,1965年建台,主要用法语、萨拉语、阿拉伯语广播。

乍得国家电视台,1987年12月建台,目前仅覆盖首都恩贾梅纳。用法语和阿拉伯语播放节目。定时转播喀麦隆电视节目。

全国有13家私营电台。

虽然宪法保障言论自由,但政府在2006年底却启动了一套审查媒体的系统。

节日

一个贩卖乍得传统服饰的裁缝师

乍得拥有多样化的种族和语言,文化遗产相当丰富。乍得政府也积极推广该国文化和传统,开放乍得国家博物馆和乍得文化中心。乍得全年共有6个公众假期,不定期的假期则包括基督宗教的复活节、伊斯兰教的肉孜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等。

音乐

乍得较流行的乐器有“kinde”(一种竖琴)、“kakaki”(一种长3至4米的号角)和“hu hu”(一种使用葫芦作扩音器的弦乐器)。不同种族会使用不同的乐器:萨拉人常用笛子、巴拉风(balafon,一种木琴)、竖琴和kodjo鼓等;加涅姆布人则以长笛类乐器配合敲击乐器演奏。

乐队沙里爵士乐在1964年组成,开拓了乍得的现代音乐领域。随后,其他的一些乐队试图结合现代和传统音乐。但乍得人通常都蔑视现代音乐,在1995年,他们对现代音乐开始感兴趣,这促使一些乍得歌手的唱片和录音带开始被发行。但盗版行为以及法律保障的缺乏都限制了乍得音乐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饮食

小米是乍得人的主食,常被做成面团伴以酱汁食用,这种食物在北部被称为“alysh”;在南部则被称为“biya”。鱼类也是该国的一种流行食物,通常被做成“salanga”(被晒干后烟熏成的鲑脂鲤或猛鱼)或“banda”(较大型的烟熏鱼)。“Carcaje”是一种以木槿叶制成的味甜的饮品。酒精饮品在南部比较流行,人们饮用“billi-billi”(以红小米酿制)和“coshate”(以白小米酿制)小米啤酒。

文学

与其他非洲国家一样,乍得的文学被经济、政治等因素打击。很多乍得作家被迫在流亡国外的情况下写作,主题集中于政治压迫和历史论文。自1962年起,20位乍得作家写作了约60部小说作品。较著名的作家有约瑟夫·卜拉欣·赛义德(法文:Joseph Brahim Seïd)、巴巴·穆斯塔法(法文:Baba Moustapha)、安托万·班吉(法文:Antoine Bangui)和库尔西·拉姆科(法文:Koulsy Lamko)。2003年,乍得的唯一文学评论家艾哈迈德·塔博耶(法文:Ahmat Taboye)出版了乍得文学选集(法文:Anthologie de la littérature tchadienne)以在国际和青年间宣传乍得文学。

娱乐

乍得的电影工业被内战严重破坏,电影院的缺乏也是该行业面对的问题(乍得全国只有一家电影院)。乍得首部电影是1999年由穆罕默德·萨利赫·哈龙(法文:Mahamat Saleh Haroun)制作的《Bye Bye Africa》,穆罕默德后来的电影《Daratt》获得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评审团特别奖。伊萨·塞尔日·克洛(法文:Issa Serge Coelo)曾执导其他两部电影《Daressalam》和《Tartina City》。

体育

足球是乍得最普及的运动,篮球和自由式摔跤也很流行。

§ 其他

吸引外资

2010年8月10日,上海世博会迎来乍得国家馆日,望借石油资源吸引外来投资。[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