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云门山
释义

§ 简介

云门山云门山,是1985年山东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处,海拨421米。平原拨笏,松荫盖足,虽不高而有千仞之势,自古为鲁中名山。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夏秋时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蔚为壮观,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

在主峰云门洞南西侧有一天然石罅,深不可测,当气压低时,常有蒸气泛出,名曰“云窟”。云门山松柏如海,郁郁葱葱,危崖峭立,景色迷人,位居青州府城南,好似一幅天然屏障。云门仙镜,历来颇得佛、道两教的青睐。云门山的阳坡有大、小石窟5个,造像272尊。在云门山阴,有一海内罕见的巨大型摩崖石刻“寿”字,人称“云门献寿”。系“大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日,衡府内掌司冀阳周全写”。云门山后东侧,还有冀阳周全开造的“万春洞”。云门山主峰名“大云顶”,形若鱼脊,东西走向,上多寺庙宫观,山巅植“东岳大帝”之宫,树“泰山老母”之祀,东西建阆风亭,修盘山石级968级。登上云门山巅,向西眺望,驼山及西南大小群峰,山峦起伏,十分壮观。建云门山“天仙玉女祠”、“望寿阁”、红墙青瓦,古色古香,巍伟壮观

§ 风俗

云门山云门山在青州城南5华里处,海拔408米,山顶有天然门洞,夏秋季节,常有云雾穿门而出,故名“云门”。云门山与近傍驼山,山下范公亭连成一体,成为青州的风景庙会区,在这里游览,有一套谣谚可作导游:“一拜寿,二拜佛,三拜清官,四品书。”

拜寿上云门山有两项内容:第一,云门山上有明衡王朱厚矫庆寿时刻下的一个大“寿”字,高7.5米,宽3.7米,只“寿”字下部的一个“寸”字,就有2.3米高,人攀其上,足蹬“寸”钩,头顶不着那上边的一横,俗称“人无寸高”。当年衡王要的是“寿比南山”的豪侈,现在人们拜这大“寿”字,取的是“长寿”、“高寿”的吉利。第二,云门山上有陈抟洞,其中有“老寿星”陈抟的石雕卧像,成了吉祥的象征,人们入洞拜他,又必动手摸他,有谚谣唱到:“摸摸陈抟头,一辈子不用愁;摸摸陈抟腚,一辈子不生病。”天长日久,是寿星被摸的油光锃亮。

云门山上拜佛,实际上拜的是“三仙玉女祠”,拜佛的目的多在求子。求子的形式除了别处也有的“拴娃娃”之外,还有一种“抱狮抱”,庙会上舞狮,舞至极热闹时,大狮子生出一个由小孩扮演的小狮子,求子的人赶紧抱了回家,让媳妇搂抱片刻,再给小狮子吃一口奶,若碰巧果真生了孩子,这孩子的小名便叫“狮抱头”。另有歌谣是“要想抱孙子,头上插柏枝”,引得老太太们逛山,人人插得满头翠绿。至于拜清官、品书法,一在范公亭,拜的是曾任青州太守的范仲淹,一在玲珑山,看的是北魏郑道昭留下的题铭石刻。

§ 景点

云门山云门山在青州城南二公里处,以它美丽、俊俏的身姿和特殊的地理环境独具风貌。在夏秋季节,云门山南侧的“云窟”开闸放云,即时白云腾空而出,经云门洞冉冉升起,云门山因此得名。置身山巅,望云海时隐时现,云门仙境,名不虚传;天气晴朗时,绿地伴青山,层山叠峦,北国风光更使您陶醉,令您留连忘返。云门山早在隋、唐、宋时期就深受佛、道两家的青睐。山上有隋、唐石窟造像五处,石佛二百七十二尊,历代文人墨客、善男信女的题刻、碑碣,遍布云门山摩崖。

山上的“三元占”、“三仙玉女祠”等建筑都是几代历史风雨的遗物。山巅的天仙玉女祠是典型的明代全石无梁建筑,匠工非凡。最近修复的“望寿阁”,东西“阆风亭”,给游人又添了新的乐趣。云门山不仅有佛窟,还有不可多见的“道洞”。洞雕有宋道教首领陈抟老人枕书长眠的卧石像一尊。据传说也是寿的象征,吉的祥物,是与山上的大寿字一缘而来。故老百姓有云:“摸摸陈抟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陈抟腚,一辈子不生病”。所以不少游人,为图个吉利,已经把陈抟老祖的头和腚摸得净光发亮了。

游云门山最终目的还是拜寿。明嘉靖年间为第二个衡王朱戴圭祝寿,内掌司冀阳周全,在山阴处摩崖上镌刻了国内外罕见的大“寿”字,讨好衡王。大“寿”字,字体结构严谨,端庄大方,坐南朝北,通高7.5,宽 3.7,仅“寿”字下云门山

面的“寸” 字就高达2.23米。所以当地人经常说:“人无寸高”,“寿比南山”,“南佛北寿”等。云门山、大“寿”字还流传着许多美妙的传说和典故。云门山海拔408米,游人可拾阶而上,信步登极,立足“寿”下,可使您思绪万千。

云门山,是1985年山东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处,海拔421米。平原拔笏,松荫盖足,山虽不高而有千仞之势,自古为鲁中名山。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高阔过丈,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夏秋时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蔚为壮观,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古“青州八景”称之为“云门拱壁”。登临山巅,便可饱览“驼岭千寻”、“劈峰夕照”和“三山联翠,障城如画”的壮丽景观。在主峰云门洞南西侧有一天然石罅,深不可测,当气压低时,常有蒸气泛出,名曰“云窟”。云门山云门山早就为历代名人所重视,山上断崖峭壁间,遍布历代文人名士的摩崖题刻和碑碣。云门仙境,历来颇得佛、道两教的青睐。隋唐时期,佛教兴盛,这里就成为佛门弟子的胜地。据《新唐书》记载,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七月,法明和尚编撰了一部《大云经》献给武则天,称武则天为西天弥勒佛下凡,应该取代唐朝做天下主。权欲熏心的武则天当然十分赏识,她当即下令将《大云经》颁布天下,并且吩咐在长安、洛阳及诸州各建大云寺一座。现在云门山前崖壁上的“云门山大云寺”题刻还历历在目。 《益都县图志》亦有“龙兴寺,在城西北隅。北齐武平四年赐南阳寺,隋开皇元年改曰长乐,又曰道藏,则天天授二年改名大云,玄宗开元十八年始号龙兴。”由此可见,大云寺之名起源于武则天时,而当时青州的大云寺即原南阳寺。在明朝景泰年间,又将云门山后的大云寺徙建山南麓。现在云门山前的山谷中,尚存当时大云寺的遗址。

主峰:云门山主峰名大云顶,形若鱼脊,东西走向,上多寺庙宫观。山巅植“东岳大帝”之宫,树“泰山老母”之祀,东西建阆风亭,修盘山石级968级。建云门山天仙玉女祠、望寿阁,红墙青瓦,古色古香,宏伟壮观。

望寿阁:位于北极山腰,由正阁、东西厢房和垂花门组成。置身阁中,仰望南山,恰好望见“寿”字,故名望寿阁。

天仙玉女祠:位于山巅,为石质无梁建筑,结构奇特,富丽壮观,在建筑史上别具一格,祠内塑有泰山老母像。

云门山造像:云门山的阳坡有大小石窟5个,造像272尊。这些造像,虽经过一千余年的沧桑,风雨侵蚀,战火洗劫,但大部分还基本完好,现已成为研究古代佛教艺术和当时造型艺术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它是中国东部现存石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造像主要为西方三圣像(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两位菩萨),也有力士、释迦多宝二佛说法像,还有供养人像等。这些石造像,绝大多数均附有准确的记年。仅第一窟的小龛中就有“开皇九年”、“开皇十年”、“开皇十八年”、“仁寿二年”等题记10余处。云门山云门献寿:在云门山阴,有一海内罕见的巨大型摩崖石刻“寿”字,人称为“云门献寿”,系“大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日,衡府内掌司冀阳周全写”。周全为衡王祝寿,以“寿比南山”之意而凿。周全为明嘉靖年间衡王府的内掌司(典膳系掌管王宫膳食的官),善作斗方之字,云门山留有他的许多作品。这个“寿”字,通高7.5米,宽3.7米,单是下部的“寸”字就2.22米高,为大个头的男子汉所不及,所以当地有“人无寸高”的戏语。青州当地有一拜寿、二拜佛、三拜清官之说。近年来,众多的中外游客都把能到云门山参拜大寿字作为自己最大的心愿。

万春洞:云门山后东侧,还有冀阳周全开凿的“万春洞”。该洞高1.6米,宽1.2米,洞室宽阔,深达5米。在洞内南侧,雕有陈抟老人枕书长眠的石像一尊。在陈抟石雕像头部的上方,有明朝隐士雪蓑题写的《山居吟》一首:野宿石床类洞天,斗笠脱放海东边。夜深熟睡白云起,莫管龙来榻下眠。其诗文豪放,字体刚劲有力。雪蓑,明代隐士,河南杞县人,姓苏名洲,道号为雪蓑,居青州数年,与衡王有交往。嗜酒,饮量无算,醉后箕踞嘲骂王公,有人辱之也不在意。他善作大字,信手挥洒,笔势矫健,一挥即成。现在云门山上留下他的六处墨迹,如“神在”、“超尘离梦”、“鬼斧神工”等。这些作品,均为不可多得的书法杰作。洞中石壁上还有明代姜寒古所作的“君睡容我醉,我醉学君睡,醒者徙纷纷,未许把同臂”等诗句,可谓脍炙人口,耐人寻味。洞外另有“凉书台”、“仙人脚印”等古迹。

§ 游记

云门山前段时间因一些俗事,心烦意乱,又加天气闷热,突然想起小城的南山,想那里这时正凉风习习呢吧,于是动了张翰感秋风的念头,放下手中的工作,独身命驾,率尔之行。

上车下车赶到小城,又上车下车象逃跑一样赶到山门。虽说是山门,但离真正的可攀之山尚有一段路途,一般游客是要再坐十几分钟车的,但因为山前修路,车行不便,于是决定徒步上去,也颇有古人拄杖着履登山的古风。一过山门石坊,就似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仲夏时节,路两边浓密的树冠把头上整个罩住了,只有几点阳光从树叶间透过,筛到地上,影影幢幢,好一片清凉世界。沉重的脚步顿时如挣脱了锁链,轻快了许多。杨柳荫浓,鸟鸣成韵,久处闹市反而觉得有点不习惯,“林荫久违嫌蔽日,鸟语时闻却惊心”,自己诌的这两句诗也许能概括我的心情。

路边小桥流水、乡村野店,小店多是经营山肴野蔌的小饭馆,由于迎合了游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要求,平时生意不错。可惜不是吃饭的时间,所以大多柴扉虚掩,有的老板干脆光着肚皮,拿着蒲扇在躺椅上睡大觉,要不我还真想去尝一尝这久违的野味。

由于轻身熟路,很快就到了山下,我好象要从山上得到什么,忽忽爬上山去。过了望寿亭就是望寿阁,最早是道观,以后荒废了。这几年为发展旅游经过整修改造,又成了道院,但总觉得有些俗气。西厢的”财神阁“倒是香火鼎盛。觉无甚可观,于是继续向前。再往上走,到一处山路极窄处,路旁窈然一洞,这便是陈抟一睡八百年的万春洞了。这个动和山顶的摩崖大寿字都是明代镇守青州的衡王过生日时,手下拜寿所凿,可谓煞费苦心。洞中石床上陈抟老祖侧身枕书酣卧,头上两个抓髻,面丰体胖,深得道家仙人之妙。在头上石壁上,还有雪蓑的题诗:

野宿石床类洞天,斗笠脱放海东边。

夜深熟睡白云起,莫管龙来榻下眠。

当年陈抟听说赵匡胤定鼎开封,一屁股从驴背上摔下来,大笑道:“天下自此定矣。”他所说的话是对时世民生关注的知识分子对清明政治的向往。经历五代十国战乱人民的真实心声。但此后天下并未大定,一睡八百年似乎太久了,难免有不过民生疾苦只顾睡大觉之嫌。雪蓑的书法笔走龙蛇,其诗多悚人语,这是狂士故态,没什么太大的成就,无非是衡王坐下的清客罢了。 云门山此时突然顿悟,自己想的太远了,所以少了在山路上的悠闲,来这里不是躲清闲的吗?陈抟继续睡他的觉,我继续攀我的山。一路小跑,很快来到了“寿”字下,寿字旁边就是云门洞,为古青州八景之一“云门拱壁”,再旁边是云窟。 《齐乘》记载:“云门山有通穴如门,可容百余人,远望若悬镜。”这说的就是云门洞。从前在秋初,据说还有云穿洞而过,真如仙境一般。而这传洞之云,既是从旁边的云窟里冒出。这云窟也有典故,唐薛用弱《集异记》载隋代北海(今青州)人李清入云窟成仙的故事。后来冯梦龙改编为拟话本《李道人独步云门》 ,收在《醒世恒言》里。这个故事在乡亲们的嘴里更生动传神,所以我从小稔熟于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清从仙境北窗望青州城的情节,仙人的悠闲没有胜过凡人的好奇和思乡之情,李清偷开北窗后被逐出仙境。但他回到城里家中,却是七十年以后了,物是人非、子孙凋零。我想这时“到乡翻似烂柯人”的辛酸滋味应远远胜过了登仙的快乐,要是我定会后悔当年的探云窟。云门洞两边的两处名胜构成了人的贪念的两个方面,即想长生不死,有怕仙界清苦,贪恋俗世生活。出家修道,为一己之长生而舍父母、抛妻子,未免太过无情,有悖伦常;一味享乐,骄奢淫逸,又无异猪狗,不忍为之;相形之下还是儒家”达则兼济,穷则独善“于我辈更好把握。成仙的李清虚无缥缈,山下煊赫一时的衡王府也之剩两坐石坊令人凭吊。惟有他们的故事仍在乡民的口中传诵。

中国的很多山都可以看作中国文化的纪念碑,其雄伟不会输于希腊的宙斯神庙或巴特农神庙。石窟造像、道观、、文人题刻分别是佛、道、儒三教在这纪念碑上的题镌,这也是中国文化博大或说庞杂的一个证据,也是一个奇怪的文化现象。三教同山,此消彼长,很少有明火执仗的宗教冲突。云门山也不例外,山顶是武周时期建的大云寺,山腰是不知始建于何年的望寿阁道院,还有满山的文人雅士的题刻。另一方面,现代科学的发展使求仙和长生都成了不可能的妄想,人的精神紧紧的咒在现世,无法超脱,无疑是一件杀风景的事。科学的无限膨胀把人的心灵积压在现世的紧箍咒里,无法超脱。管他呢,没什么大不了的,下山去,按自己的想法继续生活,有想法总比没有好吧。

§ 诗词

云门山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

《晚春登大云寺南楼赠常禅师》 (白居易)

花尽头新白,登楼意若何?

岁时春日少,世界苦人多。

愁醉非因酒,悲吟不是歌。

求师治此病,唯劝读楞伽。

§ 历史与变迁

云门山云门山大云寺位于城东北隅,是最早的佛教寺院。据《魏书.释老志》载:“有王阿育,以神力分佛舍利,役诸鬼神,造八万四千塔,布于世界,今洛阳、姑臧(今武威),临淄皆有阿育寺,盖称其遗迹焉。”这里讲到故臧的阿育寺,就是指凉州早期的大云寺。西夏天佑民安五年(1094年)《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 即西夏碑)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阿育王起八万四千宝塔,奉安舍利,报佛恩重,今武威郡塔(大云塔)即其数也。张轨称制(西凉)……天锡宫中,数多灵瑞,天锡异其事,时有人谓天锡曰,昔阿育王奉佛舍利起塔,遍世界中,今之宫乃塔之故基之一也,天锡遂舍其宫为寺,就其地建塔。”清康熙《重修白塔寺碑记》也载:“昔阿育王造塔八万四千……甘州之万寿塔与凉州之姑洗塔属其二焉。”以上记载说明凉州大云寺塔为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宝塔之一。到前凉时,其宫殿修在了阿育王佛塔的遗址上,因此宫中屡屡现灵,前凉国王才舍宫复寺建塔。

又据唐景云二年《凉州大云寺古刹功德碑》云:“大云寺者,晋凉州牧张天锡升平之年所置也。本名宏藏寺,后改为大云寺,因则天大圣皇妃临朝之日,创诸州各置大云,遂改号为天赐庵。”碑文还记载:前凉宏藏寺“花楼院有七层木浮图,即张氏建寺之日造,高一百八十尺,层列周围二十八间”,亭台楼阁一应俱全,规模宏大。清康熙《重修清应寺塔记》也载:“北斗宫之有姑洗塔,盖始于晋张重华舍宫内地建立寺塔。今此塔与大云寺并峙,镇塞水口而摩穹碍日,光耀非常,盖凉州一胜况也。”西夏时期,公元1038年10月元昊称帝建国,11月即仿宋南郊故事,亲自从首都兴庆府来到西凉府大云寺祀神拜佛,说明大云寺在西夏时期的重要地位。在乾顺天佑民安四年(1093年),由皇帝、皇太后发愿,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大云寺寺庙及塔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第二年完工后,即立碑赞庆,将大云寺更名为护国寺,立碑铭为“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直到元代大云寺院及塔基本保持了西夏时期修复的状况,成为河西佛教文化的一大胜景。

§ 交通

火车:青州客运站乘出租车40分钟路程;汽车:青州汽车站乘出租车20分钟路程;

自驾车:(1)济南方向:从济青高速9号A口下南行,经新东环--南环路(向西行)--云门山景区约1小时。

(2)青岛方向:从济南高速9号口下,南行经市区云门山景区大约1小时路程。

§ 参考资料:

1、.http://www.hc.gov.cn/content/2007-6/1/200761165950.htm

2、http://info.datang.net/Y/Y2028.htm

3、http://www.xici.net/b95950/d48951352.htm

4、http://www.lvyou114.com/menpiao/10/10401.html

5、http://www.51515123.com/sight/274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8: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