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亚洲语专业 |
释义 | § 专业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相应语言基础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应语言专门人才 2、主干课程; 外国语言文学。 3、主要课程: 基础相应语、高级相应语、报刊选读、视听、口语、相应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理论、语言学概论、主要相应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主要相应语国家国情。 4、修业时间 4年。 5、学位情况 文学学士。 6、相关专业 050208朝鲜语、050209波斯语、050210菲律宾语、050211梵语、巴利语、050212印度尼西亚语、050213印地语、050214柬埔寨语、050215老挝语、050216缅甸语、050217马来语、050218蒙古语、050219僧加罗语、050220泰语、050221乌尔都语、050222希伯莱语、050223越南语、050224豪萨语、050225斯瓦希里语。 § 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东方语言专业是外语教育的一个分支,它是与西方语言专业相对应的。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亚洲地区的各种语系,其中大部分是小语种。东方语言专业在我国开设的历史比较早,成果也比较多。这主要跟我们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世界上在东方语言研究上比较著名的高校也大多集中在亚洲。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东方语系包括的专业:日本语言文化专业、朝鲜语言文化专业、蒙古语言文化专业、泰国语言文化专业、印尼马来语言文化专业、越南语言文化专业、菲律宾语言文化专业、波斯语言文化专业、缅甸语言文化专业、印度语言文化专业、梵文、巴利文、乌尔都语(巴基斯坦)语言文化专业、阿拉伯语言文化专业、希伯莱语言文化专业、斯瓦希里语专业、柬埔寨语专业、老挝语专业、僧伽罗语专业、马来语专业、豪萨语专业、土耳其语专业。 在历史上,我国与周边许多国家如越南、朝鲜、缅甸,甚至日本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的文化对他们影响很大,在很长一段时期里,这些国家的语言、文字与我们的汉语是一致的。比如朝鲜的一些古代文献就是用汉语记载的。日本的语言与我们汉语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我国与西域、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都相当密切,如张骞出使西域、中印佛教交流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些通晓波斯语系、印度语、梵语的翻译人才。总之,中国在研究东方语言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我国最早设立东方语言学校是在本世纪的30年代。当时东南亚华侨中的一些学者、富商在北京设立了南洋语言专科学校,专门介绍东南亚国家的语言,如马来语、印尼语等。当时的主要语言学家大多是华侨,如林祖荣、黄人济等。 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前身为东方语言系、东方语言文学系,1946年由东方语学家季羡林教授等创建,是我国高校中开设东方语学科历史最悠久、专业最多的系。季羡林老先生在东方学领域堪称“鼻祖和泰斗”,是北京大学的一面学术旗帜,地位和声誉至高至盛,是国际知名学者。除此之外,北京大学还拥有许多优秀的专家学者:张玉安教授(印尼文学)、王邦维教授(梵语、印度语)、唐仁虎教授(印地语专业)、刘曙雄副教授(乌尔都语)等,师资力量极为雄厚。 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地区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许多殖民地国家相继独立。为发展和加强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国家急需一批从事亚非语言工作的外事干部。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中国外国语大学亚非语系经过一年的筹备工作,于1961年正式建立。当年开设了5个专业:斯瓦希里语、柬埔寨语、僧伽罗语、老挝语和阿拉伯语(1981年成立阿拉伯语系),共招收学生113名,学制5年。又先后增设了下列专业:缅甸语(1962)、马来语(1962)、印尼语(1962年由外交学院并入)、豪萨语(1964)、越南语(1965)、泰国语(1965)、土耳其语(1985)和朝鲜语(1994)。目前,该系是全国外语院校开设非通用语种最多的系,其中柬埔寨语、马来语、僧伽罗语和豪萨语是该系独家开设的语种。 除了上述两所高校外,我国还有许多学校开设了东方语专业,但因为师资、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制约,它们只是局限于个别语种。上海外国语大学开设了朝鲜语专业、阿拉伯语专业,黑龙江大学外语学院开设了东方语言文学系,吉林大学外语学院、山东大学也开设了朝鲜语专业。 东方语言专业的招生一般采取提前招生的政策。首先由招生高校到各地去选拔,当然是在学外语专业的学生中选,主要是测试一些基本的外语能力,比如进行语言模仿,看是否能学习该语种;然后,这些考生提前进行外语考试;最后是参加全国普通高考。 国际上也有一些知名的东方学院系:美国哈佛大学的东方学院、日本的早稻田大学东方学系、泰国的仰光大学东语系、越南的胡志明大学等。 90年代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并且与许多国家恢复了邦交,如1992年与韩国建交、1990年与印度尼西亚复交。这样就需要更多的语言人才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无论是外交领域,还是经贸行业都迫切需要既懂语言又有能力的人才。可以相信,东方语言专业在未来数年内,将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其前景一定无限光明! § 专业就业状况及趋势 该专业属于小批量生产,从招生到分配都有一定的计划性。这种小语种的专业人才是社会所急需的,但需求量不是很大。正因为这种情况,所以相关的院校一般采取“隔年招生”的做法,如2000年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就不招朝鲜语专业的学生,北京大学东语系在1999年只招收日本语言文化专业、阿拉伯语言文化专业、缅甸语言文化专业、印尼语言文化专业和希伯莱语言文化专业;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亚非语系现在只有本科生239人(每年只招40人左右、每个专业6—9人)。控制学生的数量,也是为了防止人才、师资的浪费。基本上是“按需招生,按需分配”。 该专业的主要就业渠道是外事单位、外企从事翻译工作和高校教师。比如像北京大学的东语系,就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去了外交部、对外联络部、文化部、国家安全部等部委机关。培养50多个驻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大使。这种现象是因为东语系的学生具有得天独厚的语言能力。因为对外文化交流、驻外文化参赞、对外广播等工作都需要相关语种的专业毕业生,而且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外交活动的增加,经贸交流的日益频繁,这些小语种的社会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在东方语言专业中,实力最强的就是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其中北大以印度语系的研究为主,师资力量最强,尤其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亲自坐阵,吸引了大批学子前来求学。 在各语种中,朝鲜语的应用相对广泛一些,因此全国高校中设立朝鲜语(韩语)的外语学院有五六所。培养出来的专业语言人才都很受社会欢迎,尤其是伴随着韩国大量资金的涌入,在大陆创立企业,这需要韩语专业人才来进行交流。而且朝鲜又是我们的传统友邦,双方的文化、经济交流都需要专门语言人才。 还有一些小语种,比如梵语、乌尔都语,主要应用于文化研究,对古印度史的研究是必须要懂梵语的。 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进一步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我们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将更加密切,外资来华投资和内地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语言人才。 毕业后需要用外语进行交流的工作。 教师——到中学或高校当外语教师; 研究人员——到高校或研究所进行相应语言的研究; 翻译——到国家外事、经贸等部门从事翻译工作,福利好;而到一些涉外公司、外企当翻译,则收入很好; 还可以成为导游,收入也颇高; 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在机关和企业中从事与外语有关的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