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云步桥 |
释义 | § 简介 云步桥泰山旅游景点之一,在快活三里北首的云步桥,原来是木桥,叫雪花桥,民国年间改建石桥。这里林木茂盛山谷深幽,常为云雾笼罩,因此杨承训题名“云步桥”。 § 景观 云步桥桥北有大沟而面临着断崖,石壁挺立如刀削一样。崖上的石坪平坦宽敞,传说宋真宗曾在这里小住,故名御帐坪,今仅有柱窝尚存。岱顶下众多溪流奔流而来,形成飞瀑下泻,溅珠迸翠,化雾生云,蔚为壮观,故又名飞瀑岩、天河、护驾泉。崖上有“红桥飞瀑”、“霖雨苍生”、“河山元脉”、“太古清音”等题刻。明代陈凤梧也曾在此赋诗一首:“百丈崖高锁云烟,半空垂下玉龙涎。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苍水佩悬云片片,珠帘洞织月娟娟。晚山倒着肩舆下,回看斜阳景更艳。” 桥东有一座亭,观瀑亭,又名酌泉亭,是清末泰安知县所建。北侧刻着一副对联:“且依石栏观飞瀑,再渡云桥访爵松。”桥周围有“月色泉声”、“云步跻天”、“绝飞流”、“耸壑昂霄”、“气象岩岩”等题刻50余处,真、草、隶、篆,体法各一,琳琅满目。 位于“斩云剑”北侧,是跨中溪而建的一座单孔拱形石桥。桥畔常有云气弥漫,人行桥上,宛在天际,故名“云步桥”。桥北有大片陡峭的石崖,题刻遍布,飞瀑直下,景色绝佳,是游人驻足小憩的天然所在。东有清代建的“酌泉亭”一座,亭为石作,内外镌满楹联和诗文,游人可从这些石刻中,领略伟大的中华精神,升华心灵世界。 § 诗赞 云步桥明代陈凤梧有诗: 百丈崖高锁云烟,半空垂下玉龙蜒。 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 苍水佩悬云片片,珠帘洞织月娟娟。 晚山倒着肩舆下,回看斜阳景更艳。[1] § 故事 云步桥上泰山,过了中天门就是云步桥了。这里以前没桥,穷人冬天上山拾柴禾得水,从水里过去。到了九、十月天气快结冰的时候,过河时,水凉得要命。 红门下边住着个拾柴禾的,他把大石头铺在水里,让大家一步步从石头上跨过去,过河就不用再水了。大家都把这个桥叫超桥。 有一次,皇帝来封山,问泰城父老:“你们这里,哪些人德高望重?哪些人比较出名?”大家都说红门下面有个人,一户贫民,他德高望重。为什么呢?他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因为他修了个超桥。就是用了些大石头,人来回从这些石上跳着过去。超桥还叫雪化桥,雪落在上头,一出太阳就化了,什么都耽误不了。因为这样,大家都感谢他为民出了力。 县官就寻思了:“他搞了个超桥就出了名,我要搞个大桥!” 他真搞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石桥。他派民工出,让大家捐钱修起了一座挺壮丽的石板桥,叫云步桥。修起来以后,他年年四月八日都来打听 :“怎样?我搞的这个桥?”老百姓怨声载道,都说又是敛钱又是出,不像人家,人家是一文钱没花搞了个桥。县官修的这个云步桥,不但没落好,反倒引来不少怨言呢! [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